密封风机的供风管道结构和电厂锅炉制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7581阅读:6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厂密封风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密封风机的供风管道结构,和一种电厂锅炉制粉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发电厂的发电机组中,每台锅炉配置有相应的直吹式制粉系统,其中磨煤机为ZGM95G型中速磨煤机。同时,每台锅炉设有独立的单元制密封风系统为其提供密封风,该系统从汽轮机房取干净的空气作为气源,通过一根母管供至多台并列的密封风机前,经密封风机增压后通过出口的一根母管向每台磨煤机供密封风。此外密封风机还向空预器上、下端轴密封、喷燃器火检探头提供密封和冷却风源。

然而,现有的这种提供密封风系统中,由于磨煤机密封风和锅炉本体火检探头的冷却风共用一套密封风系统,如密封风机检修后不能在机组启动前及时试运而确保风机运行正常,将直接影响机组的正常启动。另外,在机组检修中,如锅炉密封风系统检修结束而相应的制粉系统、锅炉炉膛内部尚在进行工作时,将不能及时进行密封风系统的试运工作,而一般的锅炉内部检修工作是锅炉检修的主线,当炉膛内部检修工作结束,一般也预示着进入了机组试运启动时期,而密封风系统试运中如发生检修工期较长的缺陷,则会影响机组的正常的启动计划。

因此,现有电厂的通常做法是在一次风机具备启动条件、同时制粉系统、炉膛内部检修工作完成、各孔门全部封闭的情况下才进行锅炉密封风机的试运工作,而这将相应地延长试运工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风机的供风管道结构,该密封风机的供风管道结构能够在机组及其它相关系统处于检修阶段时提前对密封风机进行试运行,从而消除因密封风机不能正常运行而影响发电机组按计划启动的风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风机的供风管道结构,包括产生所需压力的密封风的密封风机和用于与用风单元连接的出风母管,所述密封风机的出风端连接所述出风母管,所述出风母管上设置有切断或接通密封风供给的出风风阀,所述出风母管的位于所述密封风机的出风端和所述出风风阀之间的管段上连接有排空管道,该排空管道上设置有排空阀。

通过该技术方案,由于出风母管上设置有出风风阀,同时,出风母管的位于出风端和出风风阀之间的管段上设置有排空管道,该排空管道上设置有排空阀,这样,在正常提供密封风的情形下,出风风阀打开,而排空阀则关闭,此时,密封风通过出风母管提供给各个用风单元,而当密封风机检修完成后,不管其他单元的检修进度如何,此时,只要关闭出风风阀,并打开排空阀,则可以对密封风机进行试运行,以及时发现密封风机的异常并快速消除,从而消除了因密封风机不能正常运行而影响发电机组按计划启动的风险,保证了发电机组的稳定可靠启动。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母管上间隔设置两个所述出风风阀,所述密封风机和所述排空管道布置在两个所述出风风阀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出风母管形成为环形管道,所述密封风机、所述出风风阀和所述排空管道布置在所述环形管道的同一侧管路上。

此外,该供风管道结构包括一次风源,所述一次风源通过进风母管与所述密封风机连接,且所述一次风源和所述进风母管之间设置有一次风风阀。

进一步地,该供风管道结构包括汽机房风源,其中,所述一次风源通过一次风风阀与所述进风母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汽机房风源通过汽机房风风阀与该进风母管的另一端连接。

另外,所述密封风机的数量为两个,且间隔布置在两个出风风阀之间。

可选择地,该供风管道结构包括汽机房风源,所述汽机房风源通过进风母管与所述密封风机连接,且所述汽机房风源和所述进风母管之间设置有汽机房风风阀。

另外,所述出风母管上设置有磨煤机密封风支管、空预器密封风支管和火检探头冷却风支管。

最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厂锅炉制粉系统,包括密封风系统,所述密封风系统包括以上任一所述的密封风机的供风管道结构。

如上,通过该密封风机的供风管道结构,可以确保发电机组的制粉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风机的供风管道结构简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密封风机,2-出风母管,3-出风风阀,4-排空管道,5-排空阀,6-环形管道,7-一次风源,8-进风母管,9-一次风风阀,10-汽机房风源,11-汽机房风风阀,12-磨煤机密封风支管,13-空预器密封风支管,14-火检探头冷却风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风机的供风管道结构包括出风母管2和密封风机1,其中,密封风机1产生所需压力的密封风,而出风母管2则用于与用风单元连接,以提供密封风或冷却风,其中,密封风机1的出风端连接出风母管2,出风母管2上设置有切断或接通密封风供给的出风风阀3,出风母管2的位于密封风机1的出风端和出风风阀3之间的管段上连接有排空管道4,该排空管道4上设置有排空阀5。

这样,由于出风母管2上设置有出风风阀3,同时,出风母管2的位于出风端和出风风阀3之间的管段上设置有排空管道4,该排空管道4上设置有排空阀5,从而,在正常提供密封风的情形下,出风风阀3打开,而排空阀5则关闭,此时,密封风通过出风母管2提供给各个用风单元,而当密封风机1检修完成后,不管其他单元的检修进度如何,此时,只要关闭出风风阀3,并打开排空阀5,则可以对密封风机1进行试运行,以及时发现密封风机1的异常并快速消除,从而消除了因密封风机1不能正常运行而影响发电机组按计划启动的风险,保证了发电机组的稳定可靠启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密封风机的供风管道结构中,出风母管2的一端可以与密封风机1连接,另一端可以与用风单元连接,此时,出风风阀3可以为一个,而排空管道4则设置在该出风风阀3和出风端之间。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密封风机的供风管道结构中,出风母管2的两端可以分别连接有用风单元,此时,出风风阀3可以为两个,且在出风母管2上间隔设置,密封风机1和排空管道4布置在两个出风风阀3之间。这样,密封风机1在检修完毕需要试运行时,关闭两个出风风阀3,则密封风机1产生的压力密封风将通过排空管道4排至大气中,从而可以在机组及其它相关系统例如制粉系统处于检修阶段时对密封风机1进行试运行,而并不对机组及其他相关系统的正常检修产生影响。

更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向不同的用风单元均匀地提供所需的密封风,优选地,如图1所示,出风母管2形成为环形管道6,这样,可以从两侧向不同的用风单元均匀供风,以确保其所需的风量,而密封风机1、出风风阀3和排空管道4布置在环形管道6的同一侧管路上,从而可以简化管路连接,同时,密封风机1、出风风阀3和排空管道4这样的布置也并不占用其他用风单元的布置空间。

进一步,密封风机1的数量为两个,且间隔布置在两个出风风阀3之间,此时,优选地,两个密封风机1主要采用一次风源7(包括一次风母管和一次风机)来取风,具体地,该供风管道结构包括一次风源7,一次风源7通过进风母管8与密封风机1连接,且一次风源7和进风母管8之间设置有一次风风阀9,这样,由于一次风源7提供的风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压力,使得密封风机1可以更容易地将一定压力的风增压为所需压力的密封风,从而显著地降低了密封风机的功耗,相对于现有技术,显著地降低了密封风机的所需数量,也就是,通过该一次风源7,仅采用两台密封风机就可以很好地提供所需量的密封风。

更进一步地,为了避免一次风源7由于检修时对密封风机的取风造成影响,优选地,如图1所示,该供风管道结构包括汽机房风源10,其中,一次风源7通过一次风风阀9与进风母管8的一端连接;汽机房风源10通过汽机房风风阀11与该进风母管8的另一端连接。这样,当一次风源7的一次风机停运检修时,可利用汽机房风源10来提供所需的风,此时,一次风风阀9关闭,汽机房风风阀11打开,从而使得密封风机1继续为各个用风单元提供所需的风,例如,可以继续为下文所述的磨煤机提供密封风,为火检探头提供冷却风,直至炉膛温度降低到足够。

当然,可选择地,在另一种结构形式中,该供风管道结构包括汽机房风源10,汽机房风源10通过进风母管8与密封风机1连接,且汽机房风源10和进风母管8之间设置有汽机房风风阀11,此时,汽机房风源10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上述的一次风源7分别使用。在汽机房风源10单独使用的情形下,与单独使用一次风源7相比,由于汽机房风源10提供的风的压力很小,可能会相应地增加密封风机1的数量和密封风机1的功耗。

因此,优选地,汽机房风源10和一次风源7配合使用,只有在一次风源7停运时,汽机房风源10才作为补充风源进行启动。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密封风机的供风管道结构中,出风母管2上设置有磨煤机密封风支管12、空预器密封风支管13和火检探头冷却风支管14以作为各个用风单元,例如,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出风母管2形成为环形管道6,该环形管道6上布置有磨煤机密封风支管12、空预器密封风支管13和火检探头冷却风支管14等用风单元。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厂锅炉制粉系统,该电厂锅炉制粉系统包括密封风系统,其中,该密封风系统包括以上任一所述的密封风机的供风管道结构。这样,如上所述的,通过该供风管道结构,可以确保发电机组的制粉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