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千斤顶用阀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5850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千斤顶用阀体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千斤顶零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千斤顶用阀体组件。



背景技术:

液压千斤顶是一种小型起重设备,它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阀体将油箱内的油吸入,然后再将吸入的油压入油缸,在压强相等的条件下通过油缸缸体的大面积产生较大的顶托力,进而将重物顶起。阀体是千斤顶内关键部件之一,其通过吸油管路和单向阀实现从油箱吸油和向油缸排油的作业。

专利申请公告号CN203926200 U,专利名称为一种液压千斤顶的阀门,公开了一种液压千斤顶的阀门,包括上阀腔和上阀腔下方的下阀体,上阀腔为圆筒形,下阀体为圆柱形,在下阀体上设有吸油和排油用的管路,且管路主要设置为三条相互连通的竖直管路,三条竖直管路里面分别设有三个单向阀口,且三条竖直管路均连通至下阀体的下表面。该结构虽然实现了所占体积小,输油效率高,利于千斤顶小型化和起重效率提高的优点,但是第二竖直管路中的第二单向阀处的钢珠用于防止液压油在第二竖直管路中反向流动,工作中起着保证千斤顶顶起的关键作用,因此第二钢珠的严密性非常重要,由于工作状态中的第二钢珠需要频繁的上下移动,因此一旦液压油中含有杂质很容易产生密封不严的问题,此时易导致千斤顶失效,顶起无力、无法顶起重物的情况或顶起重物后自行回落,维修时需要将千斤顶的外壳全部拆除,然后翻转从底部打开将第二竖直管路中的弹簧和钢珠取出清理或更换,该维修过程复杂,且易导致弹簧和钢珠的自由脱落,甚至丢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千斤顶用阀体组件,解决现有技术杠铃片无定位结构,安装后不稳定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千斤顶用阀体组件,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下方设有底座板,阀体和所述底座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阀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下阀体和上阀腔,所述下阀体的上表面为所述上阀腔的底面,沿下阀体中轴线方向设有顶针槽和第一竖直管路,所述顶针槽向上与上阀腔相连通,向下与所述第一竖直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一竖直管路上设有第一单向阀口;所述下阀体的侧壁上设有输油口,所述输油口经过第一输油管路与第二竖直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二竖直管路上设有第二单向阀口;所述第一竖直管路经第二输油管路与所述输油口相连通;

所述底座板上设有第一连通管路、第二连通管路和水平管路,所述第一连通管路、第二连通管路通过所述水平管路相连通,所述水平管路内设有第三单向阀口,水平管路通过油缸连通管路与油缸连接,所述第二连通管路通过油泵连通管路与油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通管路与所述第一竖直管路对齐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路与所述第二竖直管路对齐连通。

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竖直管路包括第一窄径管路和第一宽径管路,所述第一窄径管路和第一宽径管路连接处为第一单向阀口;所述第二竖直管路包括第二窄径管路和第二宽径管路,所述第二窄径管路和第二宽径管路连接处为第二单向阀口;所述水平管路包括第三窄径管路和第三宽径管路,所述第三窄径管路和第三宽径管路连接处为第三单向阀口。

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宽径管路内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顶托有第一钢珠至所述第一阀口处;所述第二宽径管路内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顶托有第二钢珠所述第二单向阀口处;所述第三宽径管路内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顶紧第三钢珠至第三单向阀口处。

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宽径管路在所述下阀体1的下表面处变粗形成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二宽径管路在所述下阀体的下表面处变粗形成第二连接槽。

再进一步的,所述输油口通过管路与液压站连接。

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宽径管路中设有连接螺纹,所述连接螺纹内旋紧有堵丝。

再进一步的,所述堵丝的内侧设有密封用的O型圈,所述O型圈的材质采用橡胶或塑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阀体组件,包括阀体和底座板,其中阀体内设有两条交叉的竖直管路,底座板内设有水平管路,三条管路相互连通形成吸油、排油路线;水平管路替代了现有技术中的第二竖直管路,水平管路中的第三单向阀处的第三钢珠用于防止液压油的反向流动,保证了千斤顶顶起有效性,因此该第三钢珠的严密性非常重要,当第三钢珠密封性出现问题,仅需要从一侧将底座板上的第三宽径管路中的堵丝拆除,再将第三弹簧和第三钢珠取出,进行清洗后或直接更换新零件即可完成维修作业。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布局合理,维修简单,拆卸方便快捷,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降低使用者维修难度,且管路更改后阀体可以进一步体积小型化,起重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阀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座板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座板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阀体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阀体结构底面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下阀体;2、上阀腔;3、输油口;31、第一输油管路;32、第二输油管路;4、第一钢珠;5、第二钢珠;6、第一连接槽;7、第二连接槽;8、第一弹簧;9、第二弹簧;10、底座板;11、顶针槽;12、第一窄径管路;13、第一宽径管路;14、第二窄径管路;15、第二宽径管路;16、第三窄径管路;17、第三宽径管路;18、油泵连通管路;19、油缸连通管路;20、第一连通管路;21、第二连通管路;22、第三钢珠;23、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一种千斤顶用阀体组件,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下方设有底座板10,阀体和所述底座板10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阀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下阀体1和上阀腔2,所述下阀体1的上表面为所述上阀腔2的底面,沿下阀体1中轴线方向设有顶针槽11和第一竖直管路,所述顶针槽11向上与上阀腔2相连通,向下与所述第一竖直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一竖直管路上设有第一单向阀口;所述下阀体1的侧壁上设有输油口3,所述输油口3经过第一输油管路31与第二竖直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二竖直管路上设有第二单向阀口;所述第一竖直管路经第二输油管路32与所述输油口3相连通;

所述底座板10上设有第一连通管路20、第二连通管路21和水平管路,所述第一连通管路20、第二连通管路21通过所述水平管路相连通,所述水平管路内设有第三单向阀口,水平管路通过油缸连通管路19与油缸连接,所述第二连通管路21通过油泵连通管路18与油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通管路20与所述第一竖直管路对齐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路21与所述第二竖直管路对齐连通。

所述第一竖直管路包括第一窄径管路12和第一宽径管路13,所述第一窄径管路12和第一宽径管路13连接处为第一单向阀口;所述第二竖直管路包括第二窄径管路14和第二宽径管路15,所述第二窄径管路14和第二宽径管路15连接处为第二单向阀口;所述水平管路包括第三窄径管路16和第三宽径管路17,所述第三窄径管路16和第三宽径管路17连接处为第三单向阀口。

所述第一宽径管路13内设有第一弹簧8,所述第一弹簧8的上端顶托有第一钢珠4至所述第一阀口处;所述第二宽径管路15内设有第二弹簧9,所述第二弹簧9的上端顶托有第二钢珠5所述第二单向阀口处;所述第三宽径管路17内设有第三弹簧23,所述第三弹簧23的一端顶紧第三钢珠22至第三单向阀口处。

所述第一宽径管路13在所述下阀体1的下表面处变粗形成第一连接槽6,所述第二宽径管路15在所述下阀体1的下表面处变粗形成第二连接槽7。

所述输油口3通过管路与液压站连接。

所述阀体的外形优先设计为为圆形,也可以设计为方形或其它几何形状。

所述第三宽径管路17中设有连接螺纹,所述连接螺纹内旋紧有堵丝;所述堵丝的内侧设有密封用的O型圈,所述O型圈的材质采用橡胶或塑料。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将该阀体和底座板10连接在一起,并与千斤顶的其它配件全部组装到一起,过程包括以下几步:

第一步,液压油的吸入,因所述第二连通管路21通过油泵连通管路18与油泵连接,输油口3与液压站相连,油泵工作将液压油从输油口3吸入至第二宽径管路15中,路线如图1所示,液压油依次经第一输油管路31(AB段)、第二窄径管路14(BC段)进入到第二宽径管路15(CD段)内;因所述第二连通管路21与所述第二竖直管路对齐连通,则第二宽径管路15与底座板上的第二连通管路21连通,在油泵的作用下,液压油经第二宽径管路15、第二连接槽7进入到第一连通管路20中;

第二步,液压油的反推,油泵反向挤压第一连通管路20内的液压油,因第二竖直管路中的第二单向阀(C点)处的第二钢珠5的阻挡,液压油只能经过底座板10上的水平管路进入到油缸中,使油缸升起;路线如图1、图2所示,液压油依次经第三窄径管路16(HM段)、第三宽径管路17(MN段)和油缸连通管路19进入到油缸中;

因所述第一连通管路20与所述第一竖直管路对齐连通,液压油反推时通过第三宽径管路17(MN段)的液压油会经第一连通管路20、第一连接槽6进入到第一宽径管路13(GF段)中,此时,因第一竖直管路中的第一单向阀(F点)处的第一钢珠4的阻挡,液压油只能经过油缸连通管路19进入到油缸中;

第三步,重复第一步和第二步的作业,油泵不断将液压油吸入、反推进油缸中,油缸升起直至将重物完全顶起;

第四步,重物回落液压油的回流,上阀腔2内安装有活塞,顶针槽11内安装有顶针,千斤顶使用完成后,活塞推动顶针向下运动,将第一钢珠4向下顶开以实现卸油作业,路线如图1、图2所示,油缸中的液压油依次经油缸连通管路19、第一连通管路20、第一连接槽6、第一宽径管路13(GF段)、第一窄径管路12(FE段)进入到顶针槽11中,最后经第二输油管32(EA段)回流到液压站中。

经过长时间使用,因液压油中有杂质或零件磨损导致第三钢珠密封不严时,千斤顶在使用时会发生失效,顶不起来或顶起无力的问题,此时,仅需要从底座板10的侧面操作,将水平管路中的第三宽径管路17内的堵丝拆除,将第三弹簧23和第三钢珠22取出清洗或更换即可,维修操作方便,拆卸作业简单,与现有技术相比,不需要拆除整个千斤顶外壳,也不需要翻转即可完成维修作业,简化了操作流程,减轻了劳动强度。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