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测温传感器式水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2483阅读:715来源:国知局
内置测温传感器式水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置测温传感器式水泵。



背景技术:

水泵(Pump)是一种是对流体做功的机械,用于增加液体的压力,使液体输送流动。在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水泵用来输送清水以及其它物理、化学性质类似于水的液体,其应用较为广泛,如自来水工程、空调循环水工程、锅炉供水、增压供水、消防喷淋系统、灌溉、电站、工业供水系统、船舶工业及炼油工业等领域。

水泵按照工作原理分为多类,其中就包括离心水泵。离心水泵开动前,先将泵腔和进水管灌满水,运转后,在叶轮高速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叶轮流道里的水被甩向四周,叶轮入口形成真空,外界的水在大气压力下沿进水管被吸入补充了这个空间,继而吸入的水又被叶轮甩出而进入出水管,因此离心水泵在叶轮高速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能够连续吸水、压水,完成对水的输送。

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一种水泵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包括电机100’、及与电机100’相连的泵体200’。所述电机100’包括电机外壳110’、设于电机外壳110’内的转轴120’、套设在转轴120’上的转子130’、环绕于转子130’外围且固定在电机外壳110’内周面上的定子140’、以设于电机外壳110’内用于控制水泵工作的电机控制系统150’;所述泵体200’包括泵壳210’、于泵壳210’内套设在所述转轴120’末端上的叶轮220’。工作时,电机控制系统150’控制定子140’产生磁场,转子130’在磁场的作用下旋转,带动转轴120’旋转,进而由转轴120’带动叶轮220’旋转,将泵腔内的水源源不断地送出。当该水泵应用于内循环水系统中时,若需水温保持稳定,则需对水泵的转速进行控制,水温高于设定温度时水泵降速运行,反之则提速运行。如图1所示,现有设计中,会在泵壳210’的出水口211’处安装测温传感器230’,该测温传感器230’部分位于水泵外,并通过设于水泵外部的数据线240’将测温传感器230’连接至电机控制系统150’,根据感测到的水温调整电机100’的转速,以达到控制水泵的转速调节水温的目的。

上述水泵存在的缺点:测温传感器230’的一部分、及整个数据线240’外露,安装水泵时需特别包裹,包裹不良时可能造成数据线240’断裂,从而引起水泵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测温传感器式水泵,避免了用于感测水泵内水温的测温传感器及数据线外露引起的数据线断裂,降低故障率,可靠性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置测温传感器式水泵,包括电机、设于所述电机一端与电机相连的泵体、及设于所述电机及泵体内的测温模块;

所述电机包括电机外壳、设于所述电机外壳内的转轴、套设在转轴上的转子、环绕于转子外围且固定在电机外壳内周面上的定子、设于电机外壳内且与定子电性连接的光电控制元件或霍尔控制元件、及设于电机外壳远离泵体一端内侧且电性连接光电控制元件或霍尔控制元件的电机控制系统;所述电机外壳内周面设有延伸方向与转轴延伸方向相同的凹槽,所述电机外壳靠近泵体一端设有过孔;

所述泵体包括靠近电机设置的泵盖、设于泵盖远离电机一侧的泵壳、及于泵盖及泵壳所包围区域内套设在所述转轴末端上的叶轮;所述泵盖上设有通孔;

所述测温模块包括设于泵盖上的通孔内的测温传感器、及通过所述过孔贯穿所述电机外壳靠近泵体一端且设于电机外壳内周面上的凹槽内的数据线;所述测温传感器的感测端伸入泵体内;所述数据线两端分别电性连接测温传感器及电机控制系统。

所述电机还包括设于所述电机外壳上支撑转轴的轴承。

所述电机还包括设于所述电机外壳上且电性连接电机控制系统的调节操作面板。

所述泵体还包括密封转轴与叶轮之间间隙的机械密封件。

所述电机外壳的材料为铝合金。

所述转子为钕铁硼高磁通转子。

所述内置测温传感器式水泵采用卧式安装,所述转轴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水平面。

所述内置测温传感器式水泵采用立式安装,所述转轴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水平面;所述泵壳固定于法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置测温传感器式水泵,在电机外壳内周面设置凹槽,在电机外壳靠近泵体一端设置过孔,在泵盖上设置通孔,将测温传感器设于泵盖上的通孔内使其感测端伸入泵体内,将数据线设于电机外壳内周面上的凹槽内并使其通过过孔贯穿所述电机外壳靠近泵体一端,并使其两端分别电性连接测温传感器及电机控制系统,测温传感器能够对泵体内的水温进行感测,数据线能将感测结果传输至电机控制系统以使电机控制系统根据实测水温调节水泵的转速,且测温传感器及数据线均设置于水泵内,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避免测温传感器及数据线外露引起的数据线断裂,降低故障率,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中,

图1为现有的一种水泵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置测温传感器式水泵的第一实施例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置测温传感器式水泵的第二实施例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置测温传感器式水泵的数据线与电机外壳的位置关系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置测温传感器式水泵的测温传感器与泵盖的位置关系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置测温传感器式水泵,请参阅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置测温传感器式水泵的第一实施例,在该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内置测温传感器式水泵采用卧式安装,包括电机100、设于所述电机100一端与电机100相连的泵体200、及设于所述电机100及泵体200内的测温模块300。

所述电机100包括电机外壳110、设于所述电机外壳110内延伸方向平行于水平面的转轴120、套设在转轴120上的转子130、环绕于转子130外围且固定在电机外壳110内周面上的定子140、设于电机外壳110内且与定子140电性连接的光电控制元件或霍尔控制元件150、设于电机外壳110远离泵体200一端内侧且电性连接光电控制元件或霍尔控制元件150的电机控制系统160、设于电机外壳110上支撑转轴120的轴承170、及设于所述电机外壳110上且电性连接电机控制系统160的调节操作面板180。

请参阅图2及图4,所述电机外壳110内周面设有延伸方向与转轴120延伸方向相同的凹槽111,所述电机外壳110靠近泵体200一端设有过孔112。

所述泵体200包括靠近电机100设置的泵盖210、设于泵盖210远离电机100一侧的泵壳220、于泵盖210及泵壳220所包围区域内套设在所述转轴120末端上的叶轮230、及密封转轴120与叶轮230之间间隙的机械密封件240。

请参阅图2及图5,所述泵盖210上设有通孔211。

请参阅图2、图4及图5,所述测温模块300包括设于泵盖210上的通孔211内的测温传感器310、及通过所述过孔112贯穿所述电机外壳110靠近泵体200一端且设于电机外壳110内周面上的凹槽111内的数据线320;所述测温传感器310的感测端311伸入泵体200内;所述数据线320两端分别电性连接测温传感器310及电机控制系统160。

本实用新型的内置测温传感器式水泵的工作过程为:电机控制系统160控制定子140产生磁场,转子130在磁场的作用下旋转,带动转轴120旋转,进而由转轴120带动叶轮230旋转,将泵腔内的水源源不断地送出,测温传感器310对泵体200内的水温进行感测,通过数据线320将感测结果传输至电机控制系统160,电机控制系统160将实测的水温与设定的水温进行对照,对水泵的转速进行调整,当实测的水温高于设定的水温,则降低水泵的转速,当实测的水温低于设定的水温,则提高水泵的转速,保持水温恒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置测温传感器式水泵将测温传感器310设于泵盖210上的通孔211内使其感测端311伸入泵体200内,将数据线320设于电机外壳110内周面上的凹槽111内并使其通过过孔112贯穿所述电机外壳110靠近泵体200一端,并使其两端分别电性连接测温传感器310及电机控制系统160,能够实时对泵体200内的水温进行感测,且测温传感器310及数据线320均设置于水泵内,与现有技术将测温传感器的一部分及数据线暴露于水泵外侧相比,能够避免测温传感器310及数据线320外露引起的数据线320断裂,降低故障率,可靠性高。

具体地,所述电机外壳110的材料为铝合金,使在其内表面制作凹槽111变得容易,例如采用常用的拉伸加工或压铸加工即可制作凹槽111。

具体地,所述转子130为钕铁硼高磁通转子。

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置测温传感器式水泵的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内置测传感器式水泵采用立式安装,所述转轴120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水平面,所述泵壳220固定于法兰400,其余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内置测温传感器式水泵,在电机外壳内周面设置凹槽,在电机外壳靠近泵体一端设置过孔,在泵盖上设置通孔,将测温传感器设于泵盖上的通孔内使其感测端伸入泵体内,将数据线设于电机外壳内周面上的凹槽内并使其通过过孔贯穿所述电机外壳靠近泵体一端,并使其两端分别电性连接测温传感器及电机控制系统,测温传感器能够对泵体内的水温进行感测,数据线能将感测结果传输至电机控制系统以使电机控制系统根据实测水温调节水泵的转速,且测温传感器及数据线均设置于水泵内,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避免测温传感器及数据线外露引起的数据线断裂,降低故障率,可靠性高。

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