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生抗冲蚀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5190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生抗冲蚀管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道,特别涉及一种仿生抗冲蚀管道。



背景技术:

冲蚀是由于机械表面和以一定速度运动的固/液体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而造成材料损耗现象。该现象广泛存在,管道在使用中常承受液/固两相流严重的冲蚀磨损,导致管壁局部变薄而失效,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相关报道,管道过流部件的损毁约1/2为冲蚀磨损所致。在某些情况下,被冲蚀磨损损坏的管道还会引起泄漏,由于其突发性和高风险性,往往会酿成严重的生产事故,对人身安全乃至生态环境都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因此,提高管道的抗冲蚀性能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提高管道抗冲蚀性常用方法如采用抗冲蚀的材料、喷涂耐冲蚀涂层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管道抗冲蚀性能,但由于某些物流管道经常受固/液体颗粒的直接冲击,仍然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随着仿生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科学与技术难题都可以从生物界获得灵感。沙漠红柳生活在恶劣的沙漠地区,常常受到风沙的冲蚀。它们为了适应生存在自然选择的条件下体表上进化出特殊的v型槽结构。v型槽结构可以改变其表面的边界层流场的流动状态,减小固/液体颗粒撞击管道表面的次数,并且固/液体颗粒在v型槽内部的空气垫的作用下撞击管道表面的速度大大降低,进而使得具有v型槽结构的管道在固/液体颗粒冲蚀过程中冲蚀率变小。沙漠红柳体表v型槽结构为设计仿生抗冲蚀管道提供了天然的生物蓝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仿生抗冲蚀管道。

本发明是基于沙漠红柳优异抗冲蚀体表结构,设计出v型槽结构,v型槽结构在不同粒径的固/液体颗粒的高速冲击下,能够改变管道内表面的固/液两相流的流动状态及减小固/液体颗粒的冲击速度,从而可以降低管道内表面的冲蚀率,提高其抗冲蚀性能。

本发明的设计思想是来自沙漠红柳体表的v型槽结构。

本发明是在管道内表面设置有v型槽结构。

所述的v型槽结构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边长为2mm,v型槽结构在圆周上均匀分布。v型槽结构的列数为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不用刻意寻找抗冲蚀的材料并且也不用在材料表面进行涂层,只是在材料表面设置仿生v型槽结构就可以改善管道内部的抗冲蚀性能,具有制造工艺简单,技术难度小,耗时少,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用模具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所用模具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是在管道内表面1设置有v型槽结构2。

所述的v型槽结构2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边长为2mm,v型槽结构2在圆周上均匀分布。v型槽结构2的列数为15。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是利用设定的穿孔机模具3在管坯料上穿孔使得管道内表面1上有均匀分布的v型槽结构2。v型槽结构2的边长为2mm,v型槽结构2的列数为15。

v型槽结构2的存在能够改变管道内表面的固/液两相流的流动状态,减小固/液体颗粒撞击管道内表面的次数,并且由于v型槽结构2内部的空气垫的作用,减小固/液体颗粒碰撞速度进而降低固/液体颗粒撞击管道内部表面的动能从而使管道表面冲蚀率降低,抗冲蚀性能提高。

具体实例: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以泥浆泵管道为例,选择合适的坯料如低碳钢20#→将坯料送往加热炉加热,蒸汽压约为0.3mpa,从室温加热到ac3相变点以上进行淬火,然后回到ac1相变点以下→利用已经设定的外径d0'为98mm,外径表面上均匀分布边长k'为2mm的v型凸起,列数设定为15的模具3对管坯料斜扎穿孔,管坯旋转前进,将轧制线调整的比中心线低5mm使管坯贴紧下轧板→对毛管进行毛刺处理,调整毛管中心以定位定心辊→对荒管进行微整,拉坯速度控制在0.6m/min左右,结晶器的振动频率为200opm,振幅为3mm,偏移量调整为10%→调整管材圆形,对半成品进行定径使得外径d为108mm,壁厚e为5mm→对钢管冷却使用高压喷管接头,冷却速度为10℃/s,强制冷却到100℃以下→对钢管进行机械矫直,得到无缝钢管d108*5。这样无缝钢管的内部d0为98mm的表面上就具有均匀分布的v型槽结构2,边长k为2mm,圆周均匀分布15列。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抗冲蚀管道,本发明是基于沙漠红柳的体表特征,在管道内表面设计具有V型槽结构,可提高管道的抗冲蚀性能。V型槽结构均匀分布在管道内表面,V型槽结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V型槽结构可以改变管道内表面的边界层流场的流动状态,减小固/液体颗粒撞击管道内表面的次数,并且固/液体颗粒在V型槽内部的空气垫的作用下撞击管道表面的速度大大降低,进而使得具有V型槽结构的管道在固/液体冲蚀过程中冲蚀率变小,抗冲蚀性能提高。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秋;陈文娜;陈思琪;朱斌;韩志武;牛士超;陈道兵;刘林鹏;张卡;王慧远;穆正知;李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05.05
技术公布日:2017.07.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