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支管道抗震支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5487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单支管道抗震支吊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支管道快速抗震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机电管道抗震系统中单支管道抗震支吊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现有相关国家抗震规范及标准颁布实施之前,许多单支管道系统主要只考虑了承重功能;当相关国家规范颁布实施后,许多厂家也仅仅从“抗震”角度出发,研发与推出的系统仅仅做到了“抗震”要求,而对于侧向抗震与纵向抗震并没有分开安装考虑。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单支管道抗震支吊系统,该支吊系统不仅设计过程更加简化便利,而且还该支吊系统使用部件材料明显减少、减少施工环节、节约大量物力及人力资源,同时也集承重与抗震功能于一体、减少管路附加连接物、大大减少了对建筑空间的占用,以及提高管路系统整体美观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支管道抗震支吊系统,其中包括安装于所述单支管道的抗震专用管夹、与所述抗震专用管夹螺纹连接的第一连接支撑杆、所述抗震专用管夹螺纹连接的第二连接支撑杆和所述抗震专用管夹螺纹连接的连接支吊杆,所述第一连接支撑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支撑杆分别通过第二抗震连接件螺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抗震连接件通过膨胀螺栓与所述建筑物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抗震专用管夹包括呈“门框”型的第一连接件和置于所述呈“门框”型的第一连接件上方螺纹连接的呈“L”型的第二连接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支撑杆通过第一抗震连接件与所述呈“门框”型的第一连接件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支撑杆通过第三抗震连接件螺栓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支吊杆通过所述呈“L”型的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呈“门框”型的第一连接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所述第一连接支撑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支撑杆均分别与所述连接支吊杆之间的夹角为4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不仅在进行传统承重支吊安装的同时,尽可能少用构件的情况下,可同时完成单管流体管道的抗震系统安装,即一套支架系统既具有承重功能同时又具有抗震功能;本方案在管道设计布线初始阶段即可同时进行抗震设计,不需要再进行“二次深化”设计;相较于市场现有抗震连接构件,当系统需要在同一位置做侧向及纵向抗震时,本系统可以尽可能将相应支撑点集中于一处,提高系统稳固,节约安装空间。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支管道抗震支吊系统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支管道抗震支吊系统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1的A-A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1的B-B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支管道抗震支吊系统,其中,包括安装于所述单支管道1的抗震专用管夹2、与所述抗震专用管夹2螺纹连接的第一连接支撑杆4、所述抗震专用管夹2螺纹连接的第二连接支撑杆13和所述抗震专用管夹2螺纹连接的连接支吊杆3,所述第一连接支撑杆4和所述第二连接支撑杆13分别通过第二抗震连接件6螺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抗震连接件6通过膨胀螺栓9与所述建筑物10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抗震专用管夹2包括呈“门框”型的第一连接件21和置于所述呈“门框”型的第一连接件21上方螺纹连接的呈“L”型的第二连接件22。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支撑杆4通过第一抗震连接件5与所述呈“门框”型的第一连接件21螺栓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支撑杆13通过第三抗震连接件11螺栓8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支吊杆3通过所述呈“L”型的第二连接件22与所述呈“门框”型的第一连接件21。所述所述第一连接支撑杆4和所述第二连接支撑杆13均分别与所述连接支吊杆3之间的夹角为4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单支管道抗震支吊系统为一种替代传统承重支吊及市场现行的抗震支吊的综合系统方案。使用专用“单支管道用抗震管夹”A通过传统成品支吊部件“三孔90°直角连接件”B及合适螺栓螺母与C型钢C按常规施工方法进行安全有效紧固连接;C型钢另一端按常规施工方式安全有效的与建筑结构连接;③根据设计需求,在管夹相应位置添加抗震连接件K,并根据规范要求按常规施工方式安全有效的做好相应抗震连接支撑;拆开管夹,将管道安全置入,并按传统方式安全合理的将管夹复原,并有效收紧紧固件完成安装,形成一套完整的单支管道抗震系统。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