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泵散热结构及水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70451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泵散热结构及水泵。



背景技术:

随着水泵行业的发展,水泵已经不局限与机械水泵了,越来越多的智能水泵涌现出来,智能水泵能够根据使用者需求对水泵的流量和扬程以及供水模式进行自由调节,但是智能水泵相对于传统水泵其由于智能调节系统的存在,水泵在工作过程其散热量将大大增加,在某些较炎热的工作环境中,水泵由于过热就会导致内部线路及电机烧坏的情况发生,大大减少了水泵的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中,水泵的轴端以前的产品是封闭,不仅是在炎热的环境中,在普通环境中由于机身的散完全依靠四周的散热片,也会增加泵体内部的线路及电机的损坏程度。

因此如何解决水泵的散热效率低,降低水泵内部线路和电机的损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泵散热结构,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水泵的散热效率低,降低水泵内部线路和电机的损坏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泵散热结构,包括:支撑座、水泵主体、第一散热机构和第二散热机构;

所述第一散热机构和所述第二散热机构相对设置在所述水泵主体的两端,且所述第一散热机构和所述第二散热机构与所述水泵主体可拆卸地设置在水泵主体上,所述第二散热机构设置在所述水泵主体和所述支撑座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机构包括第一散热架和散热扇;

所述第一散热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水泵主体远离所述支撑座的一端,所述散热扇设置在所述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架上,所述第一散热架与所述散热扇同轴设置,且所述散热扇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散热架的直径,所述散热扇与所述水泵主体的转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架上设置有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架的中心,且所述安装槽上设置有用于转子通过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架上设置有至少三个散热口,至少三个所述散热口均匀分布在所述安装槽的周向上。

进一步地,所述水泵主体上设置有定子,所述定子设置在所述水泵主体靠近所述第一散热架的一端,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之间设置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与所述第一散热架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机构还包括盖体;

所述盖体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架上;

所述盖体上设置有定位孔和多个通风口,所述定位孔设置在所述盖体的中心,所述定位孔与所述通孔对应设置,多个所述通风口沿所述定位孔的周向均匀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外侧设置在有防尘网。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扇包括旋转部和限位部;

所述旋转部固定设置在所述限位部上,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槽匹配,所述限位部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转子穿过所述安装孔,以带动所述旋转部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散热机构包括第二散热架,所述第二散热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散热口,所述第二散热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连接,所述第二散热架的另一端与所述水泵主体连接。

一种水泵,具有上述的水泵散热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泵散热结构,包括:支撑座、水泵主体、第一散热机构和第二散热机构;所述第一散热机构和所述第二散热机构相对设置在所述水泵主体的两端,且所述第一散热机构和所述第二散热机构与所述水泵主体可拆卸地设置在水泵主体上,所述第二散热机构设置在所述水泵主体和所述支撑座之间。采用上述的方案,通过在水泵主体的两端增设第一散热机构和第二散热机构,可以将水泵主体的散热速度快速的提高,同时,第一散热机构和第二散热机构可拆卸的设置在水泵主体的两端,可便于对第一散热机构和第二散热机构的维护,还能够降低水泵主体的维护的难度,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水泵的散热效率低,降低水泵内部线路和电机的损坏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泵,具有上述的水泵散热结构。水泵产生的有益效果与水泵散热机构产生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泵散热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泵散热结构的第一散热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泵散热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泵散热结构的盖体的示意图。

图标:100-支撑座;200-水泵主体;300-第一散热机构;400-第二散热机构;210-转子;310-第一散热架;320-散热扇;330-盖体;311-安装槽;312-散热口;331-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泵散热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泵散热结构的第一散热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泵散热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泵散热结构的盖体的示意图。

如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泵散热结构,包括:支撑座100、水泵主体200、第一散热机构300和第二散热机构400;

所述第一散热机构300和所述第二散热机构400相对设置在所述水泵主体200的两端,且所述第一散热机构300和所述第二散热机构400与所述水泵主体200可拆卸地设置在水泵主体200上,所述第二散热机构400设置在所述水泵主体200和所述支撑座100之间。

其中,第一散热机构300与水泵主体200的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在第一散热机构300靠近水泵主体200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在水泵主体200的一端设置有与内螺纹相互匹配的内螺纹,通过螺栓将第一散热机构300和第二散热机构400连接。

再有,在第一散热机构300上设置有环槽,环槽至少设置为两个,两个环槽沿第一散热机构300的侧壁上均匀排布,在水泵主体200靠近第一散热机构300一端设置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与环槽配合,以使第一散热机构300与水泵主体200的侧壁卡接。

第二散热机构400与安装座之间可通过螺栓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泵散热结构,包括:支撑座100、水泵主体200、第一散热机构300和第二散热机构400;所述第一散热机构300和所述第二散热机构400相对设置在所述水泵主体200的两端,且所述第一散热机构300和所述第二散热机构400与所述水泵主体200可拆卸地设置在水泵主体200上,所述第二散热机构400设置在所述水泵主体200和所述支撑座100之间。采用上述的方案,通过在水泵主体200的两端增设第一散热机构300和第二散热机构400,可以将水泵主体200的散热速度快速的提高,同时,第一散热机构300和第二散热机构400可拆卸的设置在水泵主体200的两端,可便于对第一散热机构300和第二散热机构400的维护,还能够降低水泵主体200的维护的难度,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水泵的散热效率低,降低水泵内部线路和电机的损坏的技术问题。

如图2-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机构300包括第一散热架310和散热扇320;

所述第一散热架310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水泵主体200远离所述支撑座100的一端,所述散热扇320设置在所述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架310上,所述第一散热架310与所述散热扇320同轴设置,且所述散热扇320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散热架310的直径,所述散热扇320与所述水泵主体200的转子210连接。

本实施例中,散热架与水泵主体200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并且散热扇320设置有在第一扇热架的上端,第一散热架310和散热扇320同轴设置,散热扇320与水泵主体200的转子210连接,转子210带动散热扇320转动,通过散热扇320的转动的对水泵主体200进行降温,可有效的对水泵主体200的进行快速的降温。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架310上设置有设置有安装槽311,所述安装槽311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架310的中心,且所述安装槽311上设置有用于转子210通过的通孔。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散热架310上设置有安装槽311,且,安装槽311设置在在第一散热架310的中心位置,转子210穿过安装槽311与散热扇320连接,通过散热扇320的转动产生用于对水泵主体200进行散热的风,从而加快了水泵主体200的散热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架310上设置有至少三个散热口312,至少三个所述散热口312均匀分布在所述安装槽311的周向上。

其中,散热口312的个数还可为四个、五个或多个。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散热架310上设置有至少三个散热口312,这样,散热扇320即设置在散热口312上端,散热扇320在转动的过程中,可加速度水泵主体200靠近第一散热架310一端的空气流通速度,提高了主泵主体靠近第一散热架310一端的散热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水泵主体200上设置有定子,所述定子设置在所述水泵主体200靠近所述第一散热架310的一端,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210之间设置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与所述第一散热架310连通。

本实施例中,在定子工作的过程中,由于,电源对定子进行供电,使定子上设置的线圈产生热量,在定子和转子210之间留有间隙,间隙形成散热通道,散热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水泵主体200的延伸方向相同,这样,在散热扇320转动时,能够加快散热通道内的空气流通的速度,进而减小水泵主体200内部的线路损坏的情况。

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机构300还包括盖体330;

所述盖体330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架310上;

所述盖体330上设置有定位孔331和多个通风口,所述定位孔331设置在所述盖体330的中心,所述定位孔331与所述通孔对应设置,多个所述通风口沿所述定位孔331的周向均匀设置。

其中,通风口可与定位孔331同圆心设置,通风口还可为多个独立的环形口,多个环形口均匀分布在定位孔331和盖体330的边沿之间,只要能够实现通风的功能即可。

可在第一散热架310外侧的边沿上设置有至少三个定位凸起,并在凸起上设置有连接孔,在盖体330上设置有定位凸起匹配的安装部,并在安装部上设置有螺栓,通过螺栓将盖体330与第一散热架310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散热架310上可拆的设置了盖体330,并在盖体330上设置了定位孔331和通风口,定位孔331与通孔的位置相对应,这样,转子210穿过通孔进入到定位孔331中,可以保障转子210转动的稳定性,同时通风口沿定位孔331的轴线均匀的向外延伸,通风口的设置可提高第一散热机构300内外的气体的交换速度,保障第一散热机构300的稳定运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盖体330外侧设置在有防尘网。

本实施例中,在盖体330的外侧设置有防尘网,防尘网的设置可以减小散热扇320的灰尘残留,同时,能够降低水泵主体200靠近第一散热机构300一端的零部件的清洁程度,有利于对水泵主体200的维护,提高水泵主体200工作的安全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扇320包括旋转部和限位部;

所述旋转部固定设置在所述限位部上,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槽匹配,所述限位部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转子210穿过所述安装孔,以带动所述旋转部转动。

其中,旋转部可以包括至少三个转动叶片,还可以为一体式的转动扇,并且转动扇呈弧形了,在转动扇的边沿上设置了多个导风板,多个导风板沿转动扇的边沿均匀分布,以用于提高转动扇的效率。

其中,限位部与旋转部还可活动连接,活动连接可更换旋转部的尺寸。

本实施例中,限位部与第一散热架310上的安装槽311相匹配,并且限位部与旋转部固定连接,由于,转子210穿过限位部上设置的安装孔,这样,旋转部即可稳定的在第一散热架310上转动,可以使第一散热机构300稳定的运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散热机构400包括第二散热架,所述第二散热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散热口312,所述第二散热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100连接,所述第二散热架的另一端与所述水泵主体200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散热架设置在支撑座100和水泵主体200远离第一散热架310的一端连接,且在第二散热架的侧端设置了至少两个散热口312,两个散热口312对称的设置在第二散热架的侧端,第二散热架的设置可提高水泵主体200远离第一散热架310一端的散热效率,同时,也可以使水泵主体200内部的空气流通性提高。

一种水泵,具有上述的水泵散热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泵,具有上述的水泵散热结构。水泵产生的有益效果与水泵散热机构产生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