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消音功能的无叶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60537阅读:20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消音功能的无叶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消音功能的无叶风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叶风扇包括基座和由基座支撑的出风装置。基座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动力系统。外壳形成有进气口,工作时,动力系统通过进气口吸入空气并建立气流。然而动力系统抽吸外部空气时发出的噪音可以通过进气口向外扩散,导致无叶风扇的噪音较大。此外,现有无叶风扇的动力系统在工作时产生的震动也会制造不小的噪音。

尽管目前也有个别无叶风扇在基座内做了消音处理,但大多结构复杂、消音效果不佳,且消音部件的拆装和维护不便,因而有待于相关从业人员作出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消音效果好、减震性佳、消音部件拆装和维护方便的无叶风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具有消音功能的无叶风扇,包括基体和由该基体承托的出风装置,所述基体内设有气流产生装置,所述气流产生装置包括导风腔体以及设于导风腔体内的叶轮和电机,所述导风腔体一端设有进风口,所述导风腔体另一端设有出风口,所述基体内位于导风腔体进风口的正下方位置设置有一消音腔,所述消音腔内嵌设有第一消音材料层,所述基体内位于导风腔体进风口的外周设置有一消音环,所述消音环的外圆周表面开设有一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嵌设有第二消音材料层,所述消音环的周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镂空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消音环的下端部分位于所述导风腔体进风口端面的下方,所述消音环的上端部分位于所述导风腔体进风口端面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消音环和/或第二消音材料层的外圆周表面与所述基体内壁密封贴合,所述消音环的内圆周表面与所述导风腔体的下部外圆周表面之间留有进风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腔体的中部通过密封圈与所述基体的内壁密封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腔体上设有数个橡胶垫,所述消音环的顶部设有与该橡胶垫对应配合的数个安装孔柱。

进一步的,所述消音环的下端设有数个带安装孔的固定块。

进一步的,所述消音环设置为上小下大的锥环状。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腔体进风口端面的外边缘设有一向上弯曲的弧形引导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消音材料层为圆形板体状消音棉,所述第二消音材料层为环状消音棉。

进一步的,所述基体上还设有电源开关组件,所述消音环和第二消音材料层上对应于电源开关组件的部位均开设有贯穿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首先,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基体内导风腔体进风口的下方和外周分别设有消音腔和消音环,且消音腔和消音环内嵌设有消音棉,因此能够有效避免叶轮抽吸外部空气时产生的噪音从进风口向外扩散,达到低噪效果。

其次,本实用新型中消音腔和消音环的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无论是产品生产时的组装,还是后期对消音棉进行更换维护都很方便,从而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方便了使用。

再者,本实用新型中导风腔体周身通过密封圈与基体内壁密封贴合,同时又借助若干个橡胶垫与消音环顶部抵靠配合,因而能有效减少电机和叶轮工作时产生的震动,并由此进一步提高消音降噪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无叶风扇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基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气流产生装置的仰视方向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气流产生装置的正视方向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消音环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消音材料层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具有消音功能的无叶风扇,包括基体1和由该基体1承托的出风装置2,基体1内设有气流产生装置,该气流产生装置包括导风腔体3以及设于导风腔体3内的叶轮4和电机5,导风腔体3一端设有进风口31,导风腔体3另一端设有出风口32,基体1内位于导风腔体3进风口31的正下方位置设置有一消音腔6,消音腔6内嵌设有第一消音材料层60,基体1内位于导风腔体3进风口31的外周设置有一消音环7,消音环7的外圆周表面开设有一环形凹槽71,环形凹槽71内嵌设有第二消音材料层70,消音环7的周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镂空开口72。工作时,叶轮抽吸外部空气产生的噪音先是传导至消音腔6内经第一消音材料层60吸除一部分,然后回传至消音环7并穿过各镂空开口72经第二消音材料层70吸除,从而达到消音降噪效果。

优选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消音效果,消音环7设置为上小下大的锥环状,消音环7的下端部分位于导风腔体3进风口端面301的下方,消音环7的上端部分位于导风腔体3进风口端面301的上方。而为了提高导流效果,导风腔体3进风口端面301的外边缘设有一向上弯曲的弧形引导面302。消音环7和/或第二消音材料层70的外圆周表面与基体1内壁密封贴合,消音环7的内圆周表面与导风腔体3的下部外圆周表面之间留有进风间隙。

优选的,为了防止气流从导风腔体外部通过,导风腔体3的中部通过密封圈8与基体1的内壁密封贴合。而为了达到减震效果,导风腔体3上设有数个橡胶垫9,消音环7的顶部设有与该橡胶垫9对应配合的数个安装孔柱73。

优选的,为了方便消音环的安装,消音环7的下端设有数个带安装孔的固定块74。

优选的,第一消音材料层60和第二消音材料层70均为消音棉。而作为其它实施方式,第一消音材料层60和第二消音材料层70也可以是消音纸、消音布等。

优选的,第一消音材料层60为圆形板体状消音棉,第二消音材料层70为环状消音棉。基体1上还设有电源开关组件10,消音环7和第二消音材料层70上对应于电源开关组件10的部位分别开设有贯穿口701、702,以便空出位置来安装电源开关组件。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