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电混合驱动环保节能型伺服液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31070发布日期:2018-11-07 07:18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油电混合驱动环保节能型伺服液压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机,特别涉及一种油电混合驱动环保节能型伺服液压机,属于液压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液压机正常采用三相异步电动机驱动恒功率变量泵或伺服电机驱动齿轮泵作为动力源,配以液压插装阀系统实现液压机的运行控制。运行速度的快慢转换控制通常通过电磁阀的切换来实现,转换过程比较生硬、存在冲击,如采用比例流量阀进行速度转换控制的话又存在油液溢流发热的问题。采用全油压驱动则管路连接比较复杂,在经受油压冲击、长时间使用或密封件老化的情况下易出现漏油。根据机床运行速度要求匹配液压泵站,通常所需油液容积是油泵排量的7至10倍,油液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每年均需过滤除杂。

总之,现有液压机存在如下不足之处:⑴采用三相异步电动机驱动恒功率变量泵在速度调节上不够迅速,另外运行噪音通常较高;⑵速度转换采用电磁阀切换来实现导致转换较生硬易冲击;⑶管路连接比较复杂,接头较多易造成漏油点,维护保养工作量较大;⑷油液使用量较大,且存在过滤与更换,对环境产生污染。

当前液压机的液压垫动作控制基本都跟随滑块的控制,即液压机滑块运动控制和液压垫运动控制共用液压泵站,从动作过程来看因存在共用泵源,所以只能等滑块动作停止后才能进行液压垫的动作,而很多用户都希望能在滑块回程的过程中,液压垫能实现同步顶出,在不影响滑块回程速度的同时可减少等待的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多采用滑块运动和液压垫运动分别采用两组泵站控制。

充液阀的法兰都是通过螺钉与油缸进行连接,如螺钉紧固时存在受力不均衡,工作时容易松动,严重时会造成充液阀在高压状态下飞出去,而目前各厂家在用的螺钉防松报警装置一般采用压敏传感器放置在螺钉的下部,螺钉紧固后压力较大,一旦螺钉松动,螺钉紧固的压力就会减小,压敏传感器就会有信号给接收元件,并通过输出元件发出报警。此种方法使用的元件要求较高,成本亦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油电混合驱动环保节能型伺服液压机,可实现滑块速度的柔性转换以及位置的精确控制,液压系统的噪音小,能耗低,并且可减少液压油的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油电混合驱动环保节能型伺服液压机,包括滑块1,滑块1的顶部连接在滑块油缸的下方,所述滑块油缸包括位于中心的伺服电动缸1b和对称位于两侧的滑块主缸1a,各滑块主缸1a分别通过充液阀cf1与油箱相连,由第一伺服电机m1驱动的第一伺服泵b1的入口与油箱相连,第一伺服泵b1的出口与第五插装阀c5的入口相连,第五插装阀c5的出口与自身液控口及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p口相连,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t口接油箱,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a口与工作油管g1相连,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b口通过第一单向阀d1与蓄能油管g2相连;蓄能油管g2与第一蓄能器ac1的底部相连且连接有第一压力开关h1,蓄能油管g2还与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p口相连,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t口接油箱,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a口与各充液阀cf1的下液控口相连,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b口与各充液阀cf1的上液控口相连;第三电磁换向阀yv3及第五电磁换向阀yv5均为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①第一伺服泵b1泵出的压力油经第五插装阀c5和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a口进入工作油管g1,向滑块主缸1a提供压力油;第一压力开关h1检测到蓄能油管g2的压力偏低时,第五电磁换向阀yv5得电,压力油通过第一单向阀d1向第一蓄能器ac1充液。滑块1加压时,第三电磁换向阀yv3失电,各充液阀cf1的因下液控口建压而关闭。②滑块1快下、慢下或回程时,第三电磁换向阀yv3得电,各充液阀cf1因上液控口建压而打开,同时伺服电动缸1b的伺服电机得电,与第一伺服泵b1共同进行滑块驱动和控制,即由伺服电动缸+伺服泵实现液压机的运动控制,伺服电动缸1b是将伺服电机与滚珠丝杠结合在一起的产品,将伺服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可实现精确速度控制、精确位置控制和精确推力控制。第一伺服泵b1提供的能源进入两侧的滑块主缸1a,可实现大压制力。③滑块下行、回程由伺服电动缸1b进行驱动,可实现速度的柔性转换以及位置的精确控制;压力控制通过第一伺服泵b1实现,采用泵控压力技术可实现精确控制。较小的压制力可由伺服电动缸1b实现,超过一定范围的压制力切换成第一伺服泵b1的油压控制,形式比较灵活。④采用油电混合驱动方式可减少液压油的使用,降低油液冷却装置的使用,属于环保型产品,更加节能,降低噪音有效改善工作环境。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工作油管g1与第二插装阀c2的入口及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p口相连,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a口与第二插装阀c2的液控口相连,第二插装阀c2的出口与第三插装阀c3的入口相连,第三插装阀c3的出口与自身液控口及各滑块主缸1a的油口相连;各滑块主缸1a的油口还与第一插装阀c1的入口相连,第一插装阀c1的液控口与第一电磁换向阀yv1的a口相连,第一电磁换向阀yv1的p口与第一插装阀c1的入口相连,第一插装阀c1的出口及第一电磁换向阀yv1的t口均接油箱;第二电磁换向阀yv2为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第一电磁换向阀yv1为带调节手柄的两位三通电磁球阀。第二电磁换向阀yv2处于失电状态时,使第二插装阀c2关闭;滑块加压时,第二电磁换向阀yv2得电,使第二插装阀c2打开,压力油经第三插装阀c3进入滑块主缸1a。滑块卸压或者回程时,第一电磁换向阀yv1得电,第一插装阀c1打开,滑块主缸1a经第一插装阀c1向油箱回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二插装阀c2的出口与第四插装阀c4的入口相连,第四插装阀c4的入口通过节流孔与自身液控口相连,第四插装阀c4的液控口与第四电磁换向阀yv4的p口相连,第四电磁换向阀yv4的t口与第四插装阀c4的出口均接油箱,第四电磁换向阀yv4的a口通过比例阀yaa接油箱,第四电磁换向阀yv4的b口通过远控阀yk接油箱,第四插装阀c4的液控口还通过第一调压阀f1接油箱。当滑块工作在高压区间时,第四电磁换向阀yv4处于失电状态,第四插装阀c4液控口的压力由比例阀yaa控制,可进行滑块压力变化的调节;当滑块工作在低压区间时,由于比例阀yaa存在盲区,此时第四电磁换向阀yv4得电,第四插装阀c4液控口的压力由远控阀yk控制;第一调压阀f1为滑块提供安全压力保护。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一伺服泵b1的出口与第六插装阀c6的入口相连,第六插装阀c6的液控口与第六电磁换向阀yv6的b口相连,第六电磁换向阀yv6的t口与第六插装阀c6的出口均接油箱,第六插装阀c6的液控口还通过第二调压阀f2接油箱。滑块加压时,第六电磁换向阀yv6得电,使第六插装阀c6关闭,由第二调压阀f2提供安全压力保护。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工作台内置有液压垫2,液压垫2的底部中心连接有液压垫活塞缸2a,液压垫2的四个角部分别与液压垫柱塞缸2b的顶部相连,第二伺服泵b2的入口的与油箱相连,第二伺服泵b2的出口与第六单向阀d6的入口相连,第六单向阀d6的出口分别与液压垫控制油路及第十七插装阀c17的入口相连,第十七插装阀c17的液控口与第十四电磁换向阀yv14的p口相连,第十四电磁换向阀yv14的a口与第十七插装阀c17的入口相连,第十四电磁换向阀yv14的b口接油箱,第十四电磁换向阀yv14为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第十七插装阀c17的出口与第二蓄能器ac2相连且安装有第二压力开关h2;第二蓄能器ac2的底部与第九插装阀c9的入口相连,第九插装阀c9的出口与第八插装阀c8的入口相连,第八插装阀c8的出口与各液压垫柱塞缸2b的总油管相连;第八插装阀c8设有开口调节手柄,第九插装阀c9的液控口与第十三电磁换向阀yv13的a口相连,第十三电磁换向阀yv13为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第十三电磁换向阀yv13的p口与第九插装阀c9的入口相连,第十三电磁换向阀yv13的t口与油箱相连。液压垫驱动油缸采用位于中心的液压垫活塞缸2a和四个角部分别安装液压垫柱塞缸2b的结构,使得液压垫2的拉伸力分布均匀,通过液压系统和电控系统的配合,也可实现液压垫拉伸力的四角分别可调。在液压垫2快速顶出时,第十四电磁换向阀yv14失电,第十七插装阀c17关闭;第十三电磁换向阀yv13得电,第九插装阀c9打开,通过调整第八插装阀c8的开口调节手柄来调整流量大小,第二蓄能器ac2里储存的压力油经过第九插装阀c9和第八插装阀c8进入四个液压垫柱塞缸2b中,实现了利用第二蓄能器ac2对位于四周的液压垫柱塞缸2b进行快速补油。因顶出运行时对液压垫柱塞缸2b采用的是第二蓄能器ac2带压快速补油,消除快速顶出转慢速顶出时下落、停顿现象,使得整个顶出运动实现了平稳过渡。再结合使用第二伺服泵控技术,可实现精确的压力及扭矩的控制,有效节约能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十三插装阀c13与第十五插装阀c15的入口分别与第六单向阀d6的出口相连,第十三插装阀c13的出口分别与第十一插装阀c11、第十二插装阀c12及第十四插装阀c14的入口相连,第十一插装阀c11的出口与液压垫活塞缸2a的下腔相连,第十二插装阀c12的出口及第七插装阀c7的入口分别与液压垫柱塞缸2b的油口相连;第十五插装阀c15的出口分别与第十六插装阀c16的入口及液压垫活塞缸2a的上腔相连,第十四插装阀c14、第十六插装阀c16及第七插装阀c7的出口分别与油箱相连,液压垫2的一侧安装有液压垫位移传感器s1。液压垫快顶:液压垫2快速顶出,第九插装阀c9打开的同时,第十一插装阀c11和第十三插装阀c13打开,第二伺服泵b2输出的压力油依次流经第十三插装阀c13和第十一插装阀c11进入液压垫活塞缸2a的下腔,液压垫活塞缸2a的上腔油液经第十六插装阀c16流回油箱。液压垫慢顶:当液压垫位移传感器s1探测到液压垫2上升到设定位置后,第十三电磁换向阀yv13失电使第九插装阀c9关闭,第二蓄能器ac2停止向四个液压垫柱塞缸2b补油,第十二插装阀c12打开,第二伺服泵b2输出的压力油同时进入液压垫活塞缸2a和四个液压垫柱塞缸2b,液压垫2转为慢速顶出,采用小排量的第二伺服泵b2便可实现液压垫2的顶出控制。采用第二伺服泵b2结合液压垫位移传感器s1通过闭还运算控制便可实现液压垫2顶出位置的精确控制,提高零件的一次成型率。液压垫各缸退回:第十一插装阀c11、第十二插装阀c12保持打开,第十三插装阀c13关闭,第十四插装阀c14打开,液压垫活塞缸2a下腔的油液通过第十一插装阀c11和第十四插装阀c14回油箱;同时第七插装阀c7打开,液压垫柱塞缸2b中的油液经过第十二插装阀c12、第十四插装阀c14和第七插装阀c7回油箱。液压垫做拉伸,各缸受迫退回:第十一插装阀c11、第十二插装阀c12和第十四插装阀c14保持打开,第七插装阀c7关闭,液压垫活塞缸2a下腔的油液通过第十一插装阀c11和第十四插装阀c14回油箱;液压垫柱塞缸2b中的油液经过第十二插装阀c12和第十四插装阀c14回油箱,拉伸的力由第十四插装阀c14控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十一插装阀c11的液控口与第七电磁换向球阀yv7的a口相连,第七电磁换向球阀yv7为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第七电磁换向球阀yv7的p口与第十一插装阀c11的出口相连,第七电磁换向球阀yv7的t口与油箱相连;第十二插装阀c12的液控口与第八电磁换向阀yv8的a口相连,第八电磁换向阀yv8为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第八电磁换向阀yv8的p口与第十二插装阀c12的入口相连,第八电磁换向阀yv8的t口与油箱相连;第十三插装阀c13的液控口与第一梭阀sf1的中部出口相连,第一梭阀sf1的右端入口与第十三插装阀c13的出口相连,第一梭阀sf1的左端入口与第九电磁换向阀的a口相连,第九电磁换向阀是中位机能为p型的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第九电磁换向阀的b口与第十五插装阀c15的液控口相连;第九电磁换向阀的p口与第十四插装阀c14的出口相连,第九电磁换向阀的t口与第三单向阀d3的出口相连,第三单向阀d3的入口与第十五插装阀c15的入口相连;第九电磁换向阀的b口与第二单向阀d2的入口相连,第二单向阀d2的出口与第十四插装阀c14的液控口相连,第十四插装阀c14的液控口还通过第三调压阀f3与油箱相连;第九电磁换向阀的a口还与第四单向阀d4的出口相连,第四单向阀d4的入口与第十六插装阀c16的液控口相连,第十六插装阀c16的液控口还通过第四调压阀f4与油箱相连;第七插装阀c7的液控口与第十一电磁换向阀yv11的b口相连,第十一电磁换向阀yv11为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第十一电磁换向阀yv11的t口与第七插装阀c7的出口相连。液压垫快顶:液压垫2快速顶出,第九插装阀c9打开的同时,第七电磁换向球阀yv7得电,第十一插装阀c11打开;第九电磁换向阀的左电磁铁yv10得电,第十三插装阀c13打开;第二伺服泵b2输出的压力油依次流经第十三插装阀c13和第十一插装阀c11进入液压垫活塞缸2a的下腔,液压垫活塞缸2a的上腔油液经第十六插装阀c16流回油箱。液压垫慢顶:当液压垫位移传感器s1探测到液压垫2上升到设定位置后,第十三电磁换向阀yv13失电使第九插装阀c9关闭,第二蓄能器ac2停止向四个液压垫柱塞缸2b补油;第八电磁换向阀yv8得电使第十二插装阀c12打开,第二伺服泵b2输出的压力油同时进入液压垫活塞缸2a和四个液压垫柱塞缸2b,液压垫2转为慢速顶出,采用小排量的第二伺服泵b2便可实现液压垫2的顶出控制。采用第二伺服泵b2结合液压垫位移传感器s1通过闭还运算控制便可实现液压垫2顶出位置的精确控制,提高零件的一次成型率。液压垫各缸退回:第七电磁换向球阀yv7和第八电磁换向阀yv8保持得电,使第十一插装阀c11和第十二插装阀c12保持打开;第九电磁换向阀的右电磁铁yv9得电使第十三插装阀c13关闭;第十四插装阀c14因液控口卸压而打开,液压垫活塞缸2a下腔的油液通过第十一插装阀c11和第十四插装阀c14回油箱;同时第十一电磁换向阀yv11得电使第七插装阀c7打开,液压垫柱塞缸2b中的油液经过第十二插装阀c12、第十四插装阀c14和第七插装阀c7回油箱。液压垫做拉伸,各缸受迫退回:第七电磁换向球阀yv7、第八电磁换向阀yv8保持得电,使第十一插装阀c11和第十二插装阀c12保持打开;右电磁铁yv9失电使第九电磁换向阀回到中位,第十四插装阀c14保持打开;第十一电磁换向阀yv11失电使第七插装阀c7关闭,液压垫活塞缸2a下腔的油液通过第十一插装阀c11和第十四插装阀c14回油箱;液压垫柱塞缸2b中的油液经过第十二插装阀c12和第十四插装阀c14回油箱,拉伸的力由第十四插装阀c14的第三调压阀f3控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液压垫活塞缸2a的上腔与第五单向阀d5的出口相连,第五单向阀d5的入口与油箱相连;第二伺服泵b2的出口与第十插装阀c10的入口相连,第十插装阀c10的液控口与第十二电磁换向阀yv12的b口相连,第十插装阀c10的出口及第十二电磁换向阀yv12的t口均与油箱相连,第十二电磁换向阀yv12为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当液压垫下行时,第五单向阀d5被吸开,油箱中的油液经第五单向阀d5进入液压垫活塞缸2a的上腔。当第十二电磁换向阀yv12失电时,第十插装阀c10打开,第二伺服泵b2出口的油液经第十插装阀c10回油箱循环;当液压垫快顶时,第十二电磁换向阀yv12得电,第十插装阀c10关闭,第二伺服泵b2的出口油路建压,第十插装阀c10的液控口由第六调压阀f6控制,保证第二伺服泵b2的运行安全。当液压垫做拉伸,各缸受迫退回时,第十二电磁换向阀yv12回到失电状态,将第十插装阀c10打开。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液阀安装有防松报警机构,所述防松报警机构包括压在充液阀法兰上的紧固螺钉,所述紧固螺钉的上端头位于法兰沉孔中,所述紧固螺钉的顶部中心设有内六角沉孔,所述内六角沉孔中嵌装有六角插榫,所述六角插榫的中心设有插榫螺纹孔,所述插榫螺纹孔中旋接有凸轮螺杆,所述凸轮螺杆连接在凸轮装置的下端面中心,所述凸轮装置的圆周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凸轮凹槽;所述充液阀法兰上端面的法兰沉孔外周吸附有强磁环座,所述强磁环座的上方吸附有开关固定盘,所述凸轮装置、强磁环座和开关固定盘均与所述紧固螺钉共轴线;所述开关固定盘的外圆周上固定有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的探头嵌于所述凸轮凹槽中。强磁环座依靠磁性吸附在充液阀法兰上,开关固定盘吸附在强磁环座上,使得行程开关得以固定在充液阀法兰上;凸轮装置通过凸轮螺杆与六角插榫固定连接,六角插榫插接在紧固螺钉的内六角沉孔中;当紧固螺钉出现松动时,紧固螺钉相对于充液阀法兰发生转动,凸轮装置跟随紧固螺钉同步转动,使得凸轮凹槽推动行程开关的探头动作,发出报警信号。与传统的压敏传感器相比,成本大幅度降低,而且报警可靠,通过强磁环座直接吸附和六角插榫的插接,使得安装十分方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轮装置的中心设有把手杆插孔,所述把手杆插孔中插接有把手杆,所述把手杆的顶部连接有球头,所述把手杆下端的圆周上对称设有沿径向向外伸出的把手杆锁齿,所述把手杆插孔的圆周上设有与所述把手杆锁齿相适配的把手杆竖槽和把手杆锁槽;所述插榫螺纹孔与所述凸轮螺杆通过左旋螺纹相互旋接,所述开关固定盘包括位于中心的内盘和位于外周的外圆环,所述外圆环吸附在所述强磁环座的上方,所述内盘被压在所述凸轮装置的下方,所述外圆环的内圆周与所述内盘的外圆周之间通过沿径向延伸的固定盘弹性辐条相互连接;所述外圆环的顶面上焊接有向上竖起的固定盘螺柱,所述行程开关固定在所述固定盘螺柱上。在凸轮装置上设置把手杆插孔便于移动凸轮装置,将把手杆插入凸轮装置的把手杆插孔中,把手杆锁齿沿把手杆竖槽向下插入,插到底后旋转把手杆,使把手杆锁齿嵌入把手杆锁槽中,然后就可以向上提起球头将六角插榫拔离紧固螺钉。反之,把手杆处于插入状态时,也便于握持球头安装凸轮装置。由于紧固螺钉为右旋螺纹,凸轮螺杆采用反牙螺纹,当紧固螺钉出现松动时,凸轮螺杆与六角插榫只会连接得更加紧密。固定盘弹性辐条使得内盘和外圆环连为一个整体且安装时的相对位置固定,以确保行程开关的探头准确嵌于凸轮装置的凸轮凹槽中;工作中凸轮装置只要有微微转动,一方面即可触发行程开关,另一方面固定盘弹性辐条被扭曲甚至被扭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中滑块系统的液压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中液压垫系统的液压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中充液阀的防松报警机构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图3的立体图。

图6为图5的爆炸图。

图7为图3中沿a-a的剖视图。

图8为图3中的防松报警机构在充液阀法兰上的装配图。

图中:1.滑块;1a.滑块主缸;1b.伺服电动缸;2.液压垫;2a.液压垫活塞缸;2b.液压垫柱塞缸;3.凸轮装置;3a.凸轮螺杆;3b.凸轮凹槽;3c.把手杆锁槽;3d.把手杆竖槽;4.强磁环座;5.开关固定盘;5a.固定盘螺柱;5b.固定盘弹性辐条;6.行程开关;6a.探头;7.把手杆;7a.球头;7b.把手杆锁齿;8.充液阀法兰;9.紧固螺钉;10.六角插榫;cf1.充液阀;m1.第一伺服电机;b1.第一伺服泵;m2.第二伺服电机;b2.第二伺服泵;g1.工作油管;g2.蓄能油管;ac1.第一蓄能器;ac2.第二蓄能器;yaa.比例阀;yk.远控阀;c1.第一插装阀;c2.第二插装阀;c3.第三插装阀;c4.第四插装阀;c5.第五插装阀;c6.第六插装阀;c7.第七插装阀;c8.第八插装阀;c9.第九插装阀;c10.第十插装阀;c11.第十一插装阀;c12.第十二插装阀;c13.第十三插装阀;c14.第十四插装阀;c15.第十五插装阀;c16.第十六插装阀;c17.第十七插装阀;d1.第一单向阀;d2.第二单向阀;d3.第三单向阀;d4.第四单向阀;d5.第五单向阀;d6.第六单向阀;yv1.第一电磁换向阀;yv2.第二电磁换向阀;yv3.第三电磁换向阀;yv4.第四电磁换向阀;yv5.第五电磁换向阀;yv6.第六电磁换向阀;yv7.第七电磁换向球阀;yv8.第八电磁换向阀;yv9、yv10.第九电磁换向阀;yv11.第十一电磁换向阀;yv12.第十二电磁换向阀;yv13.第十三电磁换向阀;yv14.第十四电磁换向阀;f1.第一调压阀;f2.第二调压阀;f3.第三调压阀;f4.第四调压阀;f5.第五调压阀;f6.第六调压阀;f7.第七调压阀。f8.第八调压阀;f9.第九调压阀;h1.第一压力开关;h2.第二压力开关;bp1.第一压力传感器;sf1.第一梭阀;s1.液压垫位移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油电混合驱动环保节能型伺服液压机包括滑块1,滑块1的顶部连接在滑块油缸的下方,所述滑块油缸包括位于中心的伺服电动缸1b和对称位于两侧的滑块主缸1a,各滑块主缸1a分别通过充液阀cf1与油箱相连,由第一伺服电机m1驱动的第一伺服泵b1的入口与油箱相连,第一伺服泵b1的出口与第五插装阀c5的入口相连,第五插装阀c5的出口与自身液控口及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p口相连,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t口接油箱,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a口与工作油管g1相连,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b口通过第一单向阀d1与蓄能油管g2相连;蓄能油管g2与第一蓄能器ac1的底部相连且连接有第一压力开关h1,蓄能油管g2还与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p口相连,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t口接油箱,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a口与各充液阀cf1的下液控口相连,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b口与各充液阀cf1的上液控口相连;第三电磁换向阀yv3及第五电磁换向阀yv5均为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第一伺服泵b1泵出的压力油经第五插装阀c5和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a口进入工作油管g1,向滑块主缸1a提供压力油;第一压力开关h1检测到蓄能油管g2的压力偏低时,第五电磁换向阀yv5得电,压力油通过第一单向阀d1向第一蓄能器ac1充液。滑块1加压时,第三电磁换向阀yv3失电,各充液阀cf1的因下液控口建压而关闭。

滑块1快下、慢下或回程时,第三电磁换向阀yv3得电,各充液阀cf1因上液控口建压而打开,同时伺服电动缸1b的伺服电机得电,与第一伺服泵b1共同进行滑块驱动和控制,即由伺服电动缸+伺服泵实现液压机的运动控制,伺服电动缸1b是将伺服电机与滚珠丝杠结合在一起的产品,将伺服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可实现精确速度控制、精确位置控制和精确推力控制。第一伺服泵b1提供的能源进入两侧的滑块主缸1a,可实现大压制力。滑块下行、回程由伺服电动缸1b进行驱动,可实现速度的柔性转换以及位置的精确控制;压力控制通过第一伺服泵b1实现,采用泵控压力技术可实现精确控制。较小的压制力可由伺服电动缸1b实现,超过一定范围的压制力切换成第一伺服泵b1的油压控制,形式比较灵活。

工作油管g1与第二插装阀c2的入口及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p口相连,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a口与第二插装阀c2的液控口相连,第二插装阀c2的出口与第三插装阀c3的入口相连,第三插装阀c3的出口与自身液控口及各滑块主缸1a的油口相连,第三插装阀c3的出口管路上连接有第一压力传感器bp1。各滑块主缸1a的油口还与第一插装阀c1的入口相连,第一插装阀c1的液控口与第一电磁换向阀yv1的a口相连,第一电磁换向阀yv1的p口与第一插装阀c1的入口相连,第一插装阀c1的出口及第一电磁换向阀yv1的t口均接油箱;第二电磁换向阀yv2为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第一电磁换向阀yv1为带调节手柄的两位三通电磁球阀。

第二电磁换向阀yv2处于失电状态时,使第二插装阀c2关闭;滑块加压时,第二电磁换向阀yv2得电,使第二插装阀c2打开,压力油经第三插装阀c3进入滑块主缸1a。滑块卸压或者回程时,第一电磁换向阀yv1得电,第一插装阀c1打开,滑块主缸1a经第一插装阀c1向油箱回油。

第二插装阀c2的出口与第四插装阀c4的入口相连,第四插装阀c4的入口通过节流孔与自身液控口相连,第四插装阀c4的液控口与第四电磁换向阀yv4的p口相连,第四电磁换向阀yv4的t口与第四插装阀c4的出口均接油箱,第四电磁换向阀yv4的a口通过比例阀yaa接油箱,第四电磁换向阀yv4的b口通过远控阀yk接油箱,第四插装阀c4的液控口还通过第一调压阀f1接油箱。

当滑块工作在高压区间时,第四电磁换向阀yv4处于失电状态,第四插装阀c4液控口的压力由比例阀yaa控制,可进行滑块压力变化的调节;当滑块工作在低压区间时,由于比例阀yaa存在盲区,此时第四电磁换向阀yv4得电,第四插装阀c4液控口的压力由远控阀yk控制;第一调压阀f1为滑块提供安全压力保护。

第一伺服泵b1的出口与第六插装阀c6的入口相连,第六插装阀c6的液控口与第六电磁换向阀yv6的b口相连,第六电磁换向阀yv6的t口与第六插装阀c6的出口均接油箱,第六插装阀c6的液控口还通过第二调压阀f2接油箱。滑块加压时,第六电磁换向阀yv6得电,使第六插装阀c6关闭,由第二调压阀f2提供安全压力保护。

如图2所示,工作台内置有液压垫2,液压垫2的底部中心连接有液压垫活塞缸2a,液压垫2的四个角部分别与液压垫柱塞缸2b的顶部相连,液压垫驱动油缸采用位于中心的液压垫活塞缸2a和四个角部分别安装液压垫柱塞缸2b的结构,使得液压垫2的拉伸力分布均匀,通过液压系统和电控系统的配合,也可实现液压垫拉伸力的四角分别可调。

第二伺服泵b2的入口的与油箱相连,第二伺服泵b2的出口与第六单向阀d6的入口相连,第六单向阀d6的出口分别与液压垫控制油路及第十七插装阀c17的入口相连,第十七插装阀c17的液控口与第十四电磁换向阀yv14的p口相连,第十四电磁换向阀yv14的a口与第十七插装阀c17的入口相连,第十四电磁换向阀yv14的b口接油箱,第十四电磁换向阀yv14为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第十七插装阀c17的出口与第二蓄能器ac2相连,第二蓄能器ac2与油箱之间设有第七调压阀f7。

第二蓄能器ac2的底部与第九插装阀c9的入口相连,第九插装阀c9的出口与第八插装阀c8的入口相连,第八插装阀c8的出口与各液压垫柱塞缸2b的总油管相连;第八插装阀c8设有开口调节手柄,第九插装阀c9的液控口与第十三电磁换向阀yv13的a口相连,第十三电磁换向阀yv13为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第十三电磁换向阀yv13的p口与第九插装阀c9的入口相连,第十三电磁换向阀yv13的t口与油箱相连。在液压垫2快速顶出时,第十四电磁换向阀yv14失电,第十七插装阀c17关闭;第十三电磁换向阀yv13得电,第九插装阀c9打开,通过调整第八插装阀c8的开口调节手柄来调整流量大小,第二蓄能器ac2里储存的压力油经过第九插装阀c9和第八插装阀c8进入四个液压垫柱塞缸2b中,实现了利用第二蓄能器ac2对位于四周的液压垫柱塞缸2b进行快速补油。因顶出运行时对液压垫柱塞缸2b采用的是第二蓄能器ac2带压快速补油,消除快速顶出转慢速顶出时下落、停顿现象,使得整个顶出运动实现了平稳过渡。再结合使用第二伺服泵控技术,可实现精确的压力及扭矩的控制,有效节约能源。

第十三插装阀c13与第十五插装阀c15的入口分别与第六单向阀d6的出口相连,第十三插装阀c13的出口分别与第十一插装阀c11、第十二插装阀c12及第十四插装阀c14的入口相连,第十一插装阀c11的出口与液压垫活塞缸2a的下腔相连,第十二插装阀c12的出口及第七插装阀c7的入口分别与液压垫柱塞缸2b的油口相连;第十五插装阀c15的出口分别与第十六插装阀c16的入口及液压垫活塞缸2a的上腔相连,第十四插装阀c14、第十六插装阀c16及第七插装阀c7的出口分别与油箱相连,液压垫2的一侧安装有液压垫位移传感器s1,第十一插装阀c11的出口与油箱之间安装有第八调压阀f8,第十二插装阀c12的出口与油箱之间安装有第九调压阀f9。

第十一插装阀c11的液控口与第七电磁换向球阀yv7的a口相连,第七电磁换向球阀yv7为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第七电磁换向球阀yv7的p口与第十一插装阀c11的出口相连,第七电磁换向球阀yv7的t口与油箱相连;第十二插装阀c12的液控口与第八电磁换向阀yv8的a口相连,第八电磁换向阀yv8为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第八电磁换向阀yv8的p口与第十二插装阀c12的入口相连,第八电磁换向阀yv8的t口与油箱相连;第十三插装阀c13的液控口与第一梭阀sf1的中部出口相连,第一梭阀sf1的右端入口与第十三插装阀c13的出口相连,第一梭阀sf1的左端入口与第九电磁换向阀的a口相连,第九电磁换向阀是中位机能为p型的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第九电磁换向阀的b口与第十五插装阀c15的液控口相连;第九电磁换向阀的p口与第十四插装阀c14的出口相连,第九电磁换向阀的t口与第三单向阀d3的出口相连,第三单向阀d3的入口与第十五插装阀c15的入口相连;第九电磁换向阀的b口与第二单向阀d2的入口相连,第二单向阀d2的出口与第十四插装阀c14的液控口相连,第十四插装阀c14的液控口还通过第三调压阀f3与油箱相连;第九电磁换向阀的a口还与第四单向阀d4的出口相连,第四单向阀d4的入口与第十六插装阀c16的液控口相连,第十六插装阀c16的液控口还通过第四调压阀f4与油箱相连;第七插装阀c7的液控口与第十一电磁换向阀yv11的b口相连,第十一电磁换向阀yv11为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第十一电磁换向阀yv11的t口与第七插装阀c7的出口相连,第七插装阀c7的液控口通过第五调压阀f5与油箱相连。

液压垫活塞缸2a的上腔与第五单向阀d5的出口相连,第五单向阀d5的入口与油箱相连;第二伺服泵b2的出口与第十插装阀c10的入口相连,第十插装阀c10的液控口与第十二电磁换向阀yv12的b口相连,第十插装阀c10的出口及第十二电磁换向阀yv12的t口均与油箱相连,第十二电磁换向阀yv12为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当液压垫下行时,第五单向阀d5被吸开,油箱中的油液经第五单向阀d5进入液压垫活塞缸2a的上腔。当第十二电磁换向阀yv12失电时,第十插装阀c10打开,第二伺服泵b2出口的油液经第十插装阀c10回油箱循环;当液压垫快顶时,第十二电磁换向阀yv12得电,第十插装阀c10关闭,第二伺服泵b2的出口油路建压,第十插装阀c10的液控口由第六调压阀f6控制,保证第二伺服泵b2的运行安全。当液压垫做拉伸,各缸受迫退回时,第十二电磁换向阀yv12回到失电状态,将第十插装阀c10打开。

液压垫2快速顶出时,第二蓄能器ac2里储存的压力油快速补入四个液压垫柱塞缸2b中。液压垫慢顶时,当液压垫位移传感器s1探测到液压垫2上升到设定位置或者第二蓄能器ac2已降至低压,第二压力开关h2的低压断开常闭触头h2-2断开,plc控制器使第十三电磁换向阀yv13失电,第九插装阀c9关闭,第二蓄能器ac2停止向四个液压垫柱塞缸2b补油;第八电磁换向阀yv8得电使第十二插装阀c12打开,第二伺服泵b2输出的压力油同时进入液压垫活塞缸2a和四个液压垫柱塞缸2b,液压垫2转为慢速顶出。采用第二伺服泵b2结合液压垫位移传感器s1通过闭还运算控制便可实现液压垫2顶出位置的精确控制,提高零件的一次成型率。

液压垫的工作循环如下:

⑴液压垫快顶:第十四电磁换向阀yv14失电,第十七插装阀c17关闭;第十三电磁换向阀yv13得电,第九插装阀c9打开,通过调整第八插装阀c8的开口调节手柄来调整流量大小,第二蓄能器ac2里储存的压力油经过第九插装阀c9和第八插装阀c8进入四个液压垫柱塞缸2b中,实现了利用第二蓄能器ac2对位于四周的液压垫柱塞缸2b进行快速补油。

同时第七电磁换向球阀yv7得电,第十一插装阀c11打开;第九电磁换向阀的左电磁铁yv10得电,第十三插装阀c13打开;第二伺服泵b2输出的压力油依次流经第十三插装阀c13和第十一插装阀c11进入液压垫活塞缸2a的下腔,液压垫活塞缸2a的上腔油液经第十六插装阀c16流回油箱。

⑵液压垫慢顶:当液压垫位移传感器s1探测到液压垫2上升到设定位置后,第十三电磁换向阀yv13失电使第九插装阀c9关闭,第二蓄能器ac2停止向四个液压垫柱塞缸2b补油;第八电磁换向阀yv8得电使第十二插装阀c12打开,第二伺服泵b2输出的压力油同时进入液压垫活塞缸2a和四个液压垫柱塞缸2b,液压垫2转为慢速顶出,采用小排量的第二伺服泵b2便可实现液压垫2的顶出控制。采用第二伺服泵b2结合液压垫位移传感器s1通过闭还运算控制便可实现液压垫2顶出位置的精确控制,提高零件的一次成型率。

⑶液压垫各缸退回:第七电磁换向球阀yv7和第八电磁换向阀yv8保持得电,使第十一插装阀c11和第十二插装阀c12保持打开;第九电磁换向阀的右电磁铁yv9得电使第十三插装阀c13关闭;第十四插装阀c14因液控口卸压而打开,液压垫活塞缸2a下腔的油液通过第十一插装阀c11和第十四插装阀c14回油箱;同时第十一电磁换向阀yv11得电使第七插装阀c7打开,液压垫柱塞缸2b中的油液经过第十二插装阀c12、第十四插装阀c14和第七插装阀c7回油箱。

⑷液压垫做拉伸,各缸受迫退回:第七电磁换向球阀yv7、第八电磁换向阀yv8保持得电,使第十一插装阀c11和第十二插装阀c12保持打开;右电磁铁yv9失电使第九电磁换向阀回到中位,第十四插装阀c14保持打开;第十一电磁换向阀yv11失电使第七插装阀c7关闭,液压垫活塞缸2a下腔的油液通过第十一插装阀c11和第十四插装阀c14回油箱;液压垫柱塞缸2b中的油液经过第十二插装阀c12和第十四插装阀c14回油箱,拉伸的力由第十四插装阀c14的第三调压阀f3控制。

如图3至图8所示,充液阀的防松报警机构包括压在充液阀法兰8上的紧固螺钉9,紧固螺钉9的上端头位于法兰沉孔中,紧固螺钉9的顶部中心设有内六角沉孔,内六角沉孔中嵌装有六角插榫10,六角插榫10的中心设有插榫螺纹孔,插榫螺纹孔中旋接有凸轮螺杆3a,凸轮螺杆3a连接在凸轮装置3的下端面中心,凸轮装置3的圆周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凸轮凹槽3b;充液阀法兰上端面的法兰沉孔外周吸附有强磁环座4,强磁环座4的上方吸附有开关固定盘5,凸轮装置3、强磁环座4和开关固定盘5均与紧固螺钉9共轴线;开关固定盘5的外圆周上固定有行程开关6,行程开关6的探头6a嵌于凸轮凹槽3b中。

强磁环座4依靠磁性吸附在充液阀法兰上,开关固定盘5吸附在强磁环座4上,使得行程开关6得以固定在充液阀法兰上;凸轮装置3通过凸轮螺杆3a与六角插榫10固定连接,六角插榫10插接在紧固螺钉9的内六角沉孔中;当紧固螺钉9出现松动时,紧固螺钉9相对于充液阀法兰发生转动,凸轮装置3跟随紧固螺钉9同步转动,使得凸轮凹槽3b推动行程开关6的探头6a动作,发出报警信号。与传统的压敏传感器相比,成本大幅度降低,而且报警可靠,通过强磁环座4直接吸附和六角插榫10的插接,使得安装十分方便。

凸轮装置3的中心设有把手杆插孔,把手杆插孔中插接有把手杆7,把手杆7的顶部连接有球头7a,把手杆7下端的圆周上对称设有沿径向向外伸出的把手杆锁齿7b,把手杆插孔的圆周上设有与把手杆锁齿7b相适配的把手杆竖槽3d和把手杆锁槽3c。在凸轮装置3上设置把手杆插孔便于移动凸轮装置3,将把手杆7插入凸轮装置3的把手杆插孔中,把手杆锁齿7b沿把手杆竖槽向下插入,插到底后旋转把手杆7,使把手杆锁齿7b嵌入把手杆锁槽3c中,然后就可以向上提起球头7a将六角插榫10拔离紧固螺钉9。反之,把手杆7处于插入状态时,也便于握持球头7a安装凸轮装置3。

插榫螺纹孔与凸轮螺杆3a通过左旋螺纹相互旋接。由于紧固螺钉9为右旋螺纹,凸轮螺杆3a采用反牙螺纹,当紧固螺钉9出现松动时,凸轮螺杆3a与六角插榫10只会连接得更加紧密。

开关固定盘5包括位于中心的内盘和位于外周的外圆环,外圆环吸附在强磁环座4的上方,内盘被压在凸轮装置3的下方,外圆环的内圆周与内盘的外圆周之间通过沿径向延伸的固定盘弹性辐条5b相互连接。固定盘弹性辐条5b可以对称设有三个。固定盘弹性辐条5b使得内盘和外圆环连为一个整体且安装时的相对位置固定,以确保行程开关6的探头准确嵌于凸轮装置3的凸轮凹槽3b中;工作中外圆环吸附在强磁环座4上保持不动,只要紧固螺钉9出现松动,则凸轮装置3发生转动,一方面即可触发行程开关6,另一方面固定盘弹性辐条5b被扭曲甚至被扭断。

外圆环的顶面上焊接有向上竖起的固定盘螺柱5a,行程开关6固定在固定盘螺柱5a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