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缸空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1834发布日期:2018-12-28 21:19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缸空压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空压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缸空压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公共交通领域,新能源车辆占有率越来越高,新能源车辆内部很多气动部件,因此需要空压机来提供气源,现在的空压机主要包括电机、箱体、气缸和缺盖等部件,空压机设置在新能源车辆内部,空间狭小,对空压机的散热性能要求较高,现有的空压机散热性能也不能很好地满足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快速散热延长空压机使用寿命的双缸空压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缸空压机,包括设备箱、设于所述设备箱上的活塞缸及设于所述设备箱一侧的储气箱,所述储气箱与所述活塞缸通过一输气管相连,所述设备箱内设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内设有曲轴,所述曲轴上设有活塞组件;所述设备箱内还设有电机仓,所述电机仓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曲轴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设备箱上设有冷却液箱,所述活塞缸外侧设有冷却箱,所述冷却液箱一侧设有出液管和进液管,所述冷却液箱内设有旋转轮,所述旋转轮设于所述出液管和所述进液管一侧,所述驱动电机可驱动所述旋转轮进行转动;通过冷却液箱内的冷却液对活塞缸起冷却作用,避免活塞在活塞缸内做运动时使活塞缸温度过大无法散失,对设备起保护作用;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曲轴转动的同时带动旋转轮进行转动,旋转轮在转动时带动冷却液箱内的冷却液流动,使冷却液箱内的冷却液在旋转轮的作用下被推入到出液管内,将冷却液输送至冷却箱内,使冷却箱内的冷却液处于流动状态,提升活塞缸的冷却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电机仓内设有缓震组件;所述活动腔与所述电机仓之间设有传动仓,所述传动仓内设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一端与所述曲轴相固连,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传动配合;通过缓震组件对电机的震动起吸收作用,避免电机在传动时受力过大而造成输出轴的损坏,对电机起保护作用;通过第一传动轴传动曲轴替代直接传动曲轴的方式,延长电机输出轴的力臂,在第一传动轴固定于传动仓的前提下带动第一传动轴转动,减小电机输出轴的受力大小,延长驱动电机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轮底面设有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穿设于所述传动仓内,所述第二传动轴底部设有第一伞齿轮,所述第一伞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轴传动配合;通过第一伞齿轮与第一传动轴的传动配合,使第一传动轴为曲轴传动时带动第一伞齿轮进行转动,通过第一伞齿轮的转动带动旋转轮进行转动,使冷却液在旋转轮的带动下快速流动,使冷却液处于流动状态,可将冷却液快速的推送至出液管内,提升对活塞缸的冷却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设有与所述第一伞齿轮相配合的第二伞齿轮,所述第二伞齿轮固连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上;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伞齿轮相配合的第三伞齿轮,所述第三伞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上,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还设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通过第二伞齿轮与第三伞齿轮的相互配合,提升第一伞齿轮传动的稳定性,将第一传动轴的轴向运动转换为旋转轮的横向运动,将驱动电机的利用最大化;第三伞齿轮对第一伞齿轮起固定作用,第三伞齿轮随着第一伞齿轮的转动而转动,使第一伞齿轮在第二伞齿轮的配合下能够更加稳定的进行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仓内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设有限位腔,所述第二传动轴上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于所述限位腔内;通过固定块对第二传动轴起固定作用,使第一伞齿轮固定在与第二伞齿轮相配合的高度,便于第二伞齿轮对第一伞齿轮进行传动,提升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活塞组件包括与所述曲轴相连的活塞杆、活动连接于所述活塞杆上的活塞头、设于所述活塞头外侧的外壳体及用于连接所述外壳体与所述活塞头的连接弹簧;活塞缸的孔径大于活塞头孔径,通过外壳体与活塞缸的接触,使活塞组件与活塞缸形成密封配合,从而使活塞组件在活塞缸内运动时改变活塞缸内的气压,起到压缩空气的目的;通过外壳体对活塞头起保护作用,减小活塞头的磨损。

作为优选,所述活塞头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外壳体相配合的密封块,所述外壳体内壁上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上设有凹槽,所述连接弹簧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活塞头底部还设有支撑板;通过密封垫和密封块与外壳体的相互配合,增加外壳体与活塞头的密封效果,使外壳体在进入到活塞缸内后与活塞头形成密封配合,进而起到改变活塞缸内压强的目的;通过支撑板对外壳体起支撑作用,避免外壳体在进入到活塞缸内时与活塞缸内壁相挤压使连接弹簧产生弯曲,增加活塞组件与活塞缸的配合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活塞缸内壁倾斜设置,所述外壳体顶部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套设有滚珠;当将活塞组件推入到活塞缸内时,外壳体顶部侧壁与活塞缸内壁相接触,通过滚轮与活塞缸内壁的接触,减小外壳体与活塞缸内壁的摩擦,便于将活塞组件推送至活塞缸内,减小外壳体的磨损,延长活塞组件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缓震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电机仓内的第三固定板及设于所述第三固定板上的缓震弹簧,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第三固定板上;通过缓震弹簧对驱动电机产生的震动进行吸收,将电机的震动将为最小化,避免驱动电机在传动时与电机仓内壁相碰撞对驱动电机造成损坏。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固定板上设有透气孔,所述电机仓内壁上设有与所述透气孔相配合的通风孔;电机产生的热量通过透气孔进入到通风孔内,再右通风孔处从电机仓内散出,避免驱动电机工作时过热使驱动电机损坏,增加驱动电机的散热效果。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冷却液箱内的冷却液对活塞缸起冷却作用,避免活塞在活塞缸内做运动时使活塞缸温度过大无法散失,对设备起保护作用;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曲轴转动的同时带动旋转轮进行转动,旋转轮在转动时带动冷却液箱内的冷却液流动,使冷却液箱内的冷却液在旋转轮的作用下被推入到出液管内,将冷却液输送至冷却箱内,使冷却箱内的冷却液处于流动状态,提升活塞缸的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曲轴与活塞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活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活塞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b处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11所示,一种双缸空压机,包括设备箱1、设于所述设备箱1上的活塞缸14及设于所述设备箱1一侧的储气箱4,所述储气箱4与所述活塞缸14通过一输气管41相连,输气管内设有第一单向阀,输气管与活塞缸顶部侧壁相通;活塞缸为两个,活塞缸顶部设有进气管141,进气管内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设备箱1内设有活动腔11,所述活动腔11内设有曲轴111,所述曲轴111上设有活塞组件112;所述设备箱1内还设有电机仓13,所述电机仓13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曲轴111转动的驱动电机131,所述设备箱1上设有冷却液箱2,所述活塞缸14外侧设有冷却箱3,冷却箱内设有冷却腔31,冷却腔一侧与活塞缸侧壁相接触,所述冷却液箱2一侧设有出液管21和进液管22,冷却腔分别与出液管和进液管相连,所述冷却液箱2内设有旋转轮232,所述旋转轮232设于所述出液管21和所述进液管22一侧,所述驱动电机131可驱动所述旋转轮232进行转动,旋转轮与进液管和出液管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旋转轮在转动时带动冷却液箱内的冷却液进行转动,在旋转轮的作用下,将冷却液推入到出液管内,使冷却液进入到冷却腔内与活塞缸侧壁相接触,对活塞缸起冷却作用;由于旋转轮一直在转动,使冷却液箱内的冷却液持续的处于运动状态,冷却液箱内的冷却液不断的进入到冷却腔内,推动冷却腔内的冷却液沿着冷却腔运动到进液管处,通过进液管重新回到冷却液箱内,在旋转轮的作用下使回流的冷却液与冷却液箱中的冷却液相互混合,使回流的冷却液快速冷却后被再次输送至冷却腔内,对活塞缸起冷却作用。

所述电机仓13内设有缓震组件;所述活动腔11与所述电机仓13之间设有传动仓12,所述传动仓12内设有第一传动轴122,所述第一传动轴122一端与所述曲轴111相固连,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131输出轴传动配合;第一传动轴可转动连接于传动仓内壁上,第一传动轴上设有传动槽,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设于传动槽内,与传动槽内壁传动配合,通过驱动电机输出轴与传动槽的传动配合带动第一传动轴进行转动;将第一传动轴连接于传动仓内壁上,减小驱动电机输出轴的受力,对驱动电机输出轴起保护作用。

空压机在工作时,驱动电机工作驱动第一传动轴转动,使第一传动轴带动曲轴转动,通过曲轴与活塞组件的配合,将曲轴的转动转换为活塞组件在活塞缸内的往复运动,当活塞组件运动到活塞缸底部时,活塞缸内的气压减小,外界气压大于活塞缸内气压,第二单向阀开启,使空气进入到活塞缸内;当活塞组件运动到活塞缸顶部时,活塞缸内的空间缩小,使活塞缸内的空气被压缩,活塞缸内的压强大于外界的压强,第一单向阀开启,将活塞缸内的气体通入到输气管内,通过储气箱对压缩空气进行收集,为车辆提供压缩空气源。

所述旋转轮232底面设有第二传动轴23,所述第二传动轴23可转动的穿设于所述传动仓12内,所述第二传动轴23底部设有第一伞齿轮231,所述第一伞齿轮231与所述第一传动轴122传动配合。

所述第一传动轴12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伞齿轮231相配合的第二伞齿轮1224,所述第二伞齿轮1224固连于所述第一传动轴122上,第二伞齿轮随着第一传动轴的转动而转动;所述第一传动轴122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伞齿轮231相配合的第三伞齿轮1221,所述第三伞齿轮1221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122上,第三伞齿轮不随着第一传动轴而转动;所述第一传动轴122上还设有第一固定板1222和第二固定板1223,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固连于第一传动轴上,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分别设于第三伞齿轮两侧,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的间距等于第三伞齿轮的厚度,第二伞齿轮与第三伞齿轮结构相同,第二伞齿轮与第三伞齿轮的间距等于第一伞齿轮的直径;第一伞齿轮与第二伞齿轮传动配合时,第一伞齿轮与第三伞齿轮相接触,第二伞齿轮和第三伞齿轮同时为第一伞齿轮提供支撑力,第二伞齿轮在带动第一伞齿轮转动时,第三伞齿轮随着第一伞齿轮一同转动。

所述传动仓12内设有固定块121,所述固定块121内设有限位腔1211,所述第二传动轴23上设有限位板233,所述限位板233设于所述限位腔1211内,限位板可在限位腔内转动,限位腔的深度等于限位板的厚度,第二传动轴穿设于固定块内,通过限位腔在不阻碍第二传动轴转动的情况下为第二传动轴提供支撑作用,配合第二伞齿轮对第一伞齿轮的传动作用,使第二传动轴带动旋转轮更稳定的进行转动。

当驱动电机工作带动第一传动轮进行转动时,第一传动轴在带动曲轴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伞齿轮进行转动,第二伞齿轮通过与第一伞齿轮的配合带动第一伞齿轮转动,通过第三伞齿轮与第一伞齿轮的配合,避免第二伞齿轮与第一伞齿轮在配合传动时脱开,增加第二传动轴转动的稳定性;第二传动轴在第一伞齿轮的带动下转动带动旋转轮转动,旋转轮在转动时带动冷却液箱的冷却液快速流动,使冷却腔内的冷却液处于流动状态,增加冷却液对活塞缸的冷却效果。

所述活塞组件112包括与所述曲轴111相连的活塞杆、活动连接于所述活塞杆上的活塞头1121、设于所述活塞头1121外侧的外壳体1123及用于连接所述外壳体1123与所述活塞头1121的连接弹簧1127;外壳体为四组,分别设于活塞头四周,连接弹簧一端与外壳体内壁相固连,另一端与活塞头侧壁相固连,活塞头的直径小于活塞缸的孔径,当连接弹簧处于原长时,相对两块外壳体的距离大于活塞缸孔径。

所述活塞头1121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外壳体1123相配合的密封块1122,所述外壳体1123内壁上设有密封垫1124,密封块和密封垫均为橡胶制成,密封块为四块,均匀设于活塞头侧壁上,相对两块密封块的距离等于活塞缸的孔径,所述密封垫1124上设有凹槽1126,所述连接弹簧1127设于所述凹槽1126内;所述活塞头1121底部还设有支撑板1125,支撑板的直径等于活塞缸的孔径,支撑板顶面与外壳体底面和密封垫底面相接触,通过支撑板和凹槽对连接弹簧的限制,避免连接弹簧产生弯曲,增加外壳体与活塞头的配合效果,避免将活塞组件装入到活塞缸内后连接弹簧弯曲使外壳体无法进入到活塞缸内,提升设备的可靠性。

所述活塞缸14内壁倾斜设置,活塞缸顶面孔径大于活塞缸底面孔径,所述外壳体1123顶部设有连接轴1128,所述连接轴1128上套设有滚珠1129;外壳体上设有安装腔,连接轴设于安装腔内,滚珠穿设于安装腔上;当曲轴转动带动活塞组件进入到活塞缸内时,外壳体顶部边缘的滚轮与活塞缸内壁相接触,通过滚轮与活塞缸内壁的相互接触,减小滚珠与活塞缸内壁的摩擦力,防止外壳体在与活塞缸内壁相接触时被磨损,便于将活塞组件推送至活塞缸内;当活塞组件沿着活塞缸内壁进入到活塞缸内时,随着活塞缸内径的减小,连接弹簧受到挤压开始收缩,直至外壳体内壁上的密封垫与活塞头侧壁相接触形成密封配合,此时连接弹簧缩入带密封垫的凹槽内,支撑板为外壳体提供支撑力,避免外壳体在与活塞缸内壁摩擦时使连接弹簧产生弯曲对连接弹簧造成损坏;当密封垫与活塞头侧壁相接触时,外壳体侧壁上与活塞头侧壁上的密封块相接触,通过密封块与密封垫的配合作用,使活塞组件与活塞缸内壁形成密封配合,改变活塞缸内的气压,起到压缩空气的作用;通过外外壳体、密封垫和密封块的设置,减小活塞组件与活塞缸内壁的磨损,同时降低活塞组件在活塞缸内的噪音,增加空压机的实用性。

所述缓震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电机仓13内的第三固定板132及设于所述第三固定板132上的缓震弹簧133,所述驱动电机131设于所述第三固定板132上;第三固定板为环形结构,第三固定板为两块,当缓震弹簧处于原长时,两块第三固定板之间的距离小于驱动电机的直径,将驱动电机安装于两块第三固定板之间,在对驱动电机起到减震目的的同时为驱动电机提供固定效果,将驱动电机稳定的固定在电机仓内,增加设备的稳定性;所述第三固定板132上设有透气孔1321,所述电机仓13内壁上设有与所述透气孔1321相配合的通风孔15;电机产生的热量通过透气孔进入到通风孔内,再右通风孔处从电机仓内散出,避免驱动电机工作时过热使驱动电机损坏,增加驱动电机的散热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