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泵输配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17534发布日期:2018-12-08 08:39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泵输配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给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泵输配机组。

背景技术

在传统供热、制冷、循环、暖通等给排水系统中均采用普通水泵一台或多台连接管路组成,部件为普通水泵、y型过滤器、对夹式止回阀,普通弯头、三通和管路等,然而这些都是泵房系统上主要阻力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水泵输配机组。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泵输配机组,包括机组槽钢,所述机组槽钢上装配有容积式旋流过滤器和容积式止回阀,所述容积式旋流过滤器和所述容积式止回阀之间设置有节能泵,所述节能泵的两端分别通过软连接与所述容积式旋流过滤器和所述容积式止回阀连接。

优选的,所述容积式旋流过滤器包括缓冲罐,所述缓冲罐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以及排污阀,所述缓冲罐内设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沿所述缓冲罐内壁圆周均匀设置的若干支臂,相邻两个所述支臂之间设置有护网,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护网的上方,所述支臂和所述护网倾斜设置在所述缓冲罐上,所述护网的截面呈弧形状,所述缓冲罐内还设置有滤芯,所述滤芯的底部通过一卡槽固定,所述滤芯的顶部通过若干卡扣组件与所述支臂和所述护网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扣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支臂通过螺丝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另一端穿过护网并且设置有第二固定杆和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与所述第二固定杆之间通过转轴铰接连接,所述活动杆上设置有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插入所述滤芯并通过螺丝与所述支臂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橡胶密封垫。

优选的,所述缓冲罐的外壁周向设置有若干与所述支臂相对应的平台,所述平台上设有气泵,所述支臂、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以及活动杆内均为相互连通的中空结构,所述转轴上设置有让所述第二固定杆与所述活动杆相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活动杆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气泵与所述支臂之间通过气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动杆上还设置有喷吹支管,所述喷吹支管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活动杆两侧的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活动杆之间形成有倾斜角。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第二支管的底部设置有弯管,所述弯管与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第二支管一体成型,所述弯管的底部设置有喇叭状的开口。

优选的,所述缓冲罐内还设有刮板组件,所述刮板组件设置在所述护网的上方,所述刮板组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有弧度并且可与所述缓冲罐的内壁贴合,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与所述缓冲罐的内壁铰接连接,底部与所述护网相抵,所述缓冲罐的外部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的液压杆,所述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喷吹孔,所述连接板内为中空结构,并且其通过软管与所述气泵连接。

优选的,所述容积式止回阀包括缓冲罐体,所述缓冲罐体上设置有进口和出口,所述缓冲罐体内设置有与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相连通的行程室滑道,所述行程室滑道内设有球形阀芯,所述行程室滑道上设置有行程室出口。

优选的,所述缓冲罐体上设置有两个进口,所述行程室滑道包括水平段以及弧形段,所述水平段与两个所述进口连接,所述弧形段设置在所述出口一侧,所述弧形段高于所述水平段。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水泵输配机组,采用容积式过滤器取代y型过滤器,容积式止回阀取代对夹式、静音式等止回阀,使其不损耗流量,采用节能泵来替代普通离心泵,使其效率提高,容积式过滤器和容积式止回阀采用废弃的缓冲罐壳体,液体从进水口进来时利用管壁以及进水口下方的护网弧度使液体在罐内形成旋流,容积式过滤器增加了护网,增加了滤网的面积,通过护网和滤芯二次过滤过后由出水口排出,使液体中的杂物通过护网全部落在滤芯内,最终由底部的排污阀排放掉,能保证系统的水压稳定,且方便清理,防止过滤组件的堵塞。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优选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容积式旋流过滤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卡扣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喷吹支管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容积式止回阀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进口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行程室滑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缓冲罐;2、进水口;3、出水口;4、排污阀;5、支臂;6、护网;7、滤芯;;71、卡槽;8、第一固定杆;9、第二固定杆;10、活动杆;11、转轴;12、弹性件;13、平台;14、气泵;15、气管;16、第一支管;17、第二支管;18、弯管;19、开口;20、连接板;21、液压杆;22、软管;23、机组槽钢;24、节能泵;25、软连接;26、缓冲罐体;27、进口;28、出口;29、行程室滑道;30、球形阀芯;31、行程室出口;32、水平段;33、弧形段;34、容积式旋流过滤器;35、容积式止回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0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水泵输配机组,包括机组槽钢23,机组槽钢23上装配有容积式旋流过滤器34和容积式止回阀35,容积式旋流过滤器34和容积式止回阀35之间设置有节能泵24,节能泵24的两端分别通过软连接25与容积式旋流过滤器和容积式止回阀连接。

采用容积式旋流过滤器取代y型过滤器,容积式止回阀取代对夹式、静音式等止回阀,使其不损耗流量,采用节能泵来替代普通离心泵,使其效率提高,整套水泵输配机组通过软连接,取消了弯头、三通、管件和出阀门,具体的,软连接可以为橡胶软连接等方式。

容积式旋流过滤器34包括缓冲罐1,缓冲罐1上设置有进水口2、出水口3以及排污阀4,缓冲罐1内设有过滤组件,过滤组件包括沿缓冲罐1内壁圆周均匀设置的若干支臂5,相邻两个支臂5之间设置有护网6,出水口3设置在护网6的上方,支臂5和护网6倾斜设置在缓冲罐1上,护网6的截面呈弧形状,缓冲罐1内还设置有滤芯7,滤芯7的底部通过一卡槽71固定,滤芯7的顶部通过若干卡扣组件与支臂5和护网6固定连接。

具体的,液体从进水口2进来时利用缓冲罐1内壁以及进水口2下方的护网6弧度使液体在罐内形成旋流,由于增加了护网6,增加了滤网整体的面积,通过护网6和滤芯7二次过滤过后由出水口3排出,使液体中的杂物通过护网6落在滤芯7内,最终由底部的排污阀4排放掉,能保证系统的水压稳定,此外,还采用了废弃的缓冲罐1壳体,利用缓冲罐1自身具有弧度的结构,节约了资源。

卡扣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杆8,第一固定杆8的一端与支臂5通过螺丝固定,第一固定杆8的另一端穿过护网6并且设置有第二固定杆9和活动杆10,活动杆10与第二固定杆9之间通过转轴11铰接连接,活动杆10上设置有一弹性件12,弹性件12插入滤芯7并通过螺丝与支臂5固定连接,通过卡扣组件将滤芯7和支臂5牢牢固定,可有效防止水流过大造成滤芯7固定不稳从而导致无法过滤的现象发生,同时设置了铰接的活动杆10,可以方便拆卸和更换滤芯7。

弹性件12为橡胶密封垫,采用橡胶密封垫作为连接件,不仅方便滤芯7的拆卸,同时还可以将连接处进行密封,防止水流未经过滤就流出,一般直接采用金属等连接件容易受到腐蚀而使得连接不够牢固。

缓冲罐1的外壁周向设置有若干与支臂5相对应的平台13,平台13上设有气泵14,支臂5、第一固定杆8、第二固定杆9以及活动杆10内均为相互连通的中空结构,转轴11上设置有让第二固定杆9与活动杆10相连通的第一通孔,活动杆10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气泵14与支臂5之间通过气管15连接,过滤完毕后,开启气泵14,气泵14通过气管15以及卡扣组件将高压气体输送至缓冲罐1的内部,对滤芯7进行喷吹清理,防止其堵塞,此外,直接通过卡扣组件进行喷吹,无需在罐体内设置额外的喷吹装置,节约了空间。

活动杆10上还设置有喷吹支管,喷吹支管包括分别设置在活动杆10两侧的第一支管16和第二支管17,第一支管16和第二支管17与活动杆10之间形成有倾斜角。

第一支管16与第二支管17的底部设置有弯管18,弯管18与第一支管16与第二支管17一体成型,弯管18的底部设置有喇叭状的开口19,设置喇叭状的开口19可以使得喷吹更加全面。

缓冲罐1内还设有刮板组件,刮板组件设置在护网6的上方,刮板组件包括连接板20,连接板10设置有弧度并且可与缓冲罐1的内壁贴合,连接板20的顶部与缓冲罐1的内壁铰接连接,底部与护网6相抵,缓冲罐1的外部设置有与连接板20连接的液压杆21,连接板20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喷吹孔,连接板20内为中空结构,并且其通过软管22与气泵14连接,过滤完毕后,利用气泵14再对护网6上的杂物进行清理,将连接板20设置成可与缓冲罐1内壁贴合的弧形结构,以及采用液压杆21控制,不会影响液体进入缓冲罐1内所形成的旋流。

容积式止回阀35包括缓冲罐体26,缓冲罐体26上设置有进口27和出口28,缓冲罐体26内设置有与进口27和出口28相连通的行程室滑道29,行程室滑道29内设有球形阀芯30,行程室滑道29上设置有行程室出口31。

缓冲罐体1上设置有两个进口27,行程室滑道29包括水平段32以及弧形段33,水平段32与两个进口27连接,弧形段33设置在出口28一侧,弧形段33高于水平段32。

工作时,在介质的作用下,使球形阀芯30从水平段32推送至上方的弧形段33,介质由进口27进入,经过行程室滑道29从出口28进缓冲罐体1内旋流,无阻力流出,当介质呈静态时,球形阀芯30自动落下和进口27闭合,防止介质倒流引起水锤,取代对夹式、静音式等止回阀,使其不损耗流量。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发明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