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烟机用叶轮及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9475发布日期:2018-09-11 20:41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烟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烟机用叶轮及油烟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油烟机变得外观更时尚,性能更多样,但是如何才能真正地将油烟排尽仍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当今油烟机各大品牌纷纷提倡“大风量”,希望通过提升风量从而达到增强油烟机排烟性能的目的。风量作为油烟机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风量越大表示单位时间内能排走的油烟就越多,那么就可以理解为油烟机的排烟性能就越好(该理论的成立是建立在油烟机最大静压大于公共烟道内的压力的基础上)。但是通过何种措施可以较好地提升风量呢?

对于提升油烟机的风量,现有各油烟机厂商采取了多种方案措施,比如提高电机的转速、加大油烟机叶轮的直径、将交流电机换成直流变频电机等等。首先,提高电机的转速虽然能有效地提升风量,但同时其也产生了负面的效应,如造成油烟机的噪音增大、电机的输入功率增加、电机的温升提高等,因此,单纯通过调整电机转速来提高风量必须权衡能否接受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其次,对于一款新开发的油烟机,如果外观结构允许的话,通过加大叶轮直径来提高风量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措施,但是由于现有油烟机结构和尺寸的限制,该方案的可发挥空间较小。再者,将交流电机更换为直流变频电机,会导致改动费用过高,增加了油烟机的成本。

因此,如何能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以较少的成本提升风量,并减少负面效应产生,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烟机用叶轮及油烟机,通过优化叶轮的结构,使风机内的气流流动更顺畅,从而能有效提升油烟机的风量,并减少负面效应产生。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烟机用叶轮,包括叶轮上盘、叶轮下盘及连接所述叶轮上盘和所述叶轮下盘的叶轮中环,所述叶轮上盘内均匀设有多个第一叶片,所述叶轮下盘内均匀设有多个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二叶片沿周向依次交错分布。

作为一种油烟机用叶轮的优选方案,所述叶轮上盘与所述叶轮下盘的直径相同,所述叶轮上盘与所述叶轮下盘沿轴线方向的高度比为89:50。

作为一种油烟机用叶轮的优选方案,所述叶轮的整体直径为250mm~260mm,所述叶轮沿轴线方向的整体高度为135mm~140mm。

作为一种油烟机用叶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的数量相同,其取值范围均为55~70中的奇数值。

作为一种油烟机用叶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的数量均为59片。

作为一种油烟机用叶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的入口角的取值范围均为81~91度;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的出口角的取值范围均为156~166度。

作为一种油烟机用叶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的入口角均为86度;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的出口角均为161度。

作为一种油烟机用叶轮的优选方案,所述叶轮中环与叶轮轴套固定连接,所述叶轮轴套的轴孔内嵌装有铜套,用于与电机的输出轴相配合。

作为一种油烟机用叶轮的优选方案,所述叶轮轴套上设有卡槽,用于与电机的输出轴上的轴销相卡接。

一种油烟机,包括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油烟机用叶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油烟机的内部流场进行分析,发现叶轮流道内存在较多的涡漩影响气体流动,而且原先的叶片数和叶片倾角结构对气体流动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对现有叶轮进行了改进。通过将叶轮上盘内的第一叶片与叶轮下盘内的第二叶片设置为依次交错的形式,使得同一时间里风机内的气流对蜗壳、蜗舌的冲击力减弱,从而减少气体流动过程中的能量损失,能量损失减少了,那么同等情况下油烟机能产生的风量就自然而然提高了;同时采用这种结构的叶轮还能减少叶轮流道内涡旋的产生,使风机内的气流更加顺畅,进一步提升了油烟机风量。

本实用新型通过更改叶轮的结构来提升风量,相比于其他方案有效节约了成本;并且该叶轮结构在增加风量的同时没有使噪音升高,从而改善了油烟机性能,避免了现有技术所带来的噪音增大、电机输入功率增加、电机温升提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油烟机用叶轮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油烟机用叶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油烟机用叶轮的后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油烟机用叶轮的侧视剖面图。

图中:

1-叶轮上盘;11-第一叶片;2-叶轮下盘;21-第二叶片;3-叶轮中环;4-叶轮轴套;41-轴孔;42-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优选的油烟机用叶轮,包括沿轴向依次串接的叶轮上盘1、叶轮中环3和叶轮下盘2,其中叶轮上盘1内均匀设有多个第一叶片11,叶轮下盘2内均匀设有多个第二叶片21,并且第一叶片11与第二叶片21在周向上依次交错分布。该叶轮采用上下盘叶片错开分布的方式,使得同一时间里风机内的气流对蜗壳、蜗舌的冲击力减弱,从而减少气体流动过程中的能量损失,能量损失减少了,那么在同样的转速下能实现更大的风量;同时采用这种结构的叶轮还能减少叶轮流道内涡旋的产生,使风机内的气流更加顺畅,进一步提升了油烟机风量。

作为优选,叶轮上盘1与叶轮下盘2的直径相同,以增加叶轮上盘1与叶轮下盘2的连接稳定性及送风可靠性。并且,叶轮上盘1与叶轮下盘2沿轴线方向的高度比接近9:5,优选为89:50,该比值是在参考叶轮顶部和叶轮底部进风口的进风量之比为7:3的基础上所做出的改进,其有效提升了单位时间内叶轮的进风量。

进一步地,上述叶轮上盘1内的第一叶片11的数量与叶轮下盘2内的第二叶片21的数量相同,并且其数量的取值范围均为55~70中的奇数值。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叶片11和第二叶片21的数量均为59片。相对于常规的偶数个叶片数,本实用新型的叶轮采用59片奇数叶片,可以有效地避免油烟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共振,使叶轮的转动更平稳、更顺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叶轮的风量。

针对现有风机系统的内部流场,本实用新型还对叶轮中叶片的倾斜角度做了改进,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叶片11的横截面呈弧形结构,其入口角为α(即第一叶片11与叶轮内圈交点位置处,第一叶片11的切线与叶轮内圈的切线所成的角度),入口角α的取值范围为81~91度;第一叶片11的出口角为β(即第一叶片11与叶轮外圈交点位置处,第一叶片11的切线与叶轮外圈的切线所成的角度),出口角β的取值范围为156~166度。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叶片的倾斜角度,使大部分气流能正好通过叶片间的间隙流出,而不是像现有叶轮那样有很大部分气流被叶片阻挡产生回流和涡旋,因而产生损失。进一步优选的,上述入口角α为86度,出口角β为161度,该具体角度的设置更好地优化了叶轮的结构,实现了油烟机风道系统内风量的提高。同样的,本实施例中第二叶片21的横截面也呈弧形结构,并且其入口角度和出口角度的设置分别与第一叶片11的结构相同,从而能进一步加强气体流通。

本实施例中,叶轮中环3为环形结构,其两侧分别与叶轮上盘1和叶轮下盘2连接,其中心部位固定有叶轮轴套4,该叶轮通过叶轮轴套4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现有技术中叶轮轴套的轴孔一般采用铝材制作,铝材的缺点是耐热性差,这会导致电机在运行时,电机输出轴发热,使轴孔发黏与叶轮粘在一起,从而在后续的拆卸过程中叶轮极难取下。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在叶轮轴套4的轴孔41内嵌装有铜套,通过铜套与电机的输出轴相配合,由于铜的耐热温度高,不会产生发黏现象而导致叶轮很难从电机上取下,从而较好地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保证了叶轮的使用可靠性。此外,如图3和图4所示,叶轮轴套4上还设有卡槽42,该卡槽42用于与电机输出轴上的轴销相卡接,从而使叶轮能够在电机的驱动下进行旋转。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叶轮的整体直径为250mm~260mm,即叶轮上盘1和叶轮下盘2的最大外径为250mm~260mm,同时该叶轮沿轴线方向的整体高度为135mm~140mm,以便适应现有油烟机的外观尺寸,增加该叶轮改进的可行性。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叶轮的整体直径为255mm,叶轮整体高度为139mm。并且,该叶轮整体采用不沾油的电泳工艺制作,从而使得叶轮的清洗更方便,使用寿命更长。

本实用新型通过更改叶轮的结构来提升风量,相比于其他方案有效节约了成本;并且该叶轮结构在增加风量的同时没有使噪音升高,从而改善了油烟机性能,避免了现有技术所带来的噪音增大、电机输入功率增加、电机温升提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油烟机,该油烟机包括离心风机,离心风机包括机壳、置于机壳内的电机、与电机输出轴相连的叶轮,以及置于机壳进风口的集流器,其中叶轮为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油烟机用叶轮。

由于不同型号油烟机的性能和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本实用新型选取了其中一种型号的油烟机与现有技术中的油烟机进行对比实验。如下表1所示,其中现有技术中的叶轮直径为255mm,高度为138mm,叶轮上盘和叶轮下盘的叶片数均为60片,上下盘高度比为77:62。根据风机内部流场的仿真分析结果,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上下盘叶片错开分布,叶片出入口角度改变的新叶轮结构,且叶轮直径为255mm,高度为139mm,叶轮上盘和叶轮下盘的叶片数均为59片,上下盘高度比为89:50。实验结果如下:

表1新旧油烟机性能对比表

经过测试验证,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仅通过更换该新叶轮就能达到风量增加1m3/min,噪音下降0.2dB(A)的效果。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油烟机用叶轮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叶轮而言,具有如下优势:

1)从产品外观上考虑,新叶轮采取上下盘叶片错开的方式,相比于以往的一体式叶片更富有层次感;

2)从用户使用角度考虑,新叶轮采用不沾油电泳工艺,叶轮的清洗更方便;

3)从性能上考虑,新叶轮结构在增加风量的同时却没有使噪音升高,提升了油烟机性能;

4)从成本上考虑,通过更改叶轮结构提升风量相比于其他方案具有更大的成本优势。

5)从可行性上考虑,新叶轮结构可应用的范围广泛而且可实施性强。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