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电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59092发布日期:2018-10-26 19:04阅读:6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体式电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电扇领域,尤其是一种分体式电扇。



背景技术:

电扇是常见的小家电,常见的电扇有立式、夹式等多种款式,然而出于对电扇进行固定的需求,不管哪种款式的电扇都带有笨重的底座,对于某些小型电扇来说,底座不管是外形上还是重量上都限制了对电扇进行便携操作。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底座分离的分体式电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电扇,该电扇能够解决传统电扇因底座笨重不便进行便携操作的缺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分体式电扇,所述分体式电扇包括本体和与所述本体分体设置的底座,所述底座能够与外电源连接,所述本体包括电扇主体和手柄部,所述手柄部内安装有用于对所述电扇主体供电的可充电池,所述手柄部与所述底座中的一个具有凸榫,所述手柄部与所述底座中的另一个具有凹槽,所述凸榫包括第一电连接器,所述凹槽包括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相匹配的第二电连接器,当所述底座置于水平台面时,将所述凸榫插入所述凹槽并使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电性连接,此时,所述手柄部因所述凸榫与所述凹槽的结合而支承于所述底座上,进而使所述本体立于所述水平台面,所述可充电池因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的连接而处于充电状态,当所述凸榫与所述凹槽分离时,所述可充电池内储蓄的电量供所述电扇主体继续工作,通过所述手柄部把持所述本体能够实现活动送风。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设于所述底座,所述手柄部末端构成所述凸榫。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为圆形充电插孔,所述第二电连接器为与所述充电插孔相匹配的圆柱形充电桩。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第三电连接器,所述底座通过所述第三电连接器与外电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电连接器为USB Micro B母座。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部包括第四电连接器,所述第四电连接器能够与外电源连接以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电连接器为USB Micro B母座。

进一步地,所述电扇主体包括后壳,所述后壳包括多个向前弯折的辐条,所述辐条在弯折处设有棱角,当将所述本体脱离所述底座侧放于水平台面时,所述手柄部末端与所述棱角配合支撑起所述本体使所述电扇主体的送风方向与水平台面的夹角小于60°。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座体和增摩件,所述增摩件安装于所述座体底部起到防滑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凸榫包括榫体和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安装在所述榫体底面以缓冲所述凸榫安装于所述凹槽时所述凸榫所受的碰撞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分体式电扇的底座与本体采用分体式结构,本体包括手柄部,手柄部内设有可充电池,当手柄部和底座通过凸榫和凹槽结合时,本体可利用底座立于水平台面上,起到固定作用,同时还能利用底座对可充电池进行充电。欲手持风扇进行活动吹风时,可以将主体从底座上取下,不必携带笨重的底座进行活动,但可充电池内的电量仍可以支持电扇主体继续工作,不影响吹风。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将本体固定在底座上或从底座上取下,既可以利用底座方便固定的优点,又可以克服活动送风时底座笨重不便携带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电扇一种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电扇另一种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手柄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底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本体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分体式电扇100包括本体1和底座2,其中本体1和底座2为分体式结构,本体1能轻松安装于底座2上(如图1)也能轻松从底座2上取下(如图2),本体1包括电扇主体11和手柄部12,本体1通过手柄部12与底座2实现组装或分离。当本体1安装于底座2上时,手柄部12 位于电扇主体11和底座2之间,起到支撑起电扇主体11和底座2之间的距离的作用,使电扇主体11具有一定高度而更符合使用需求。当从底座2上取下本体1时,手柄部12作为手柄使用,方便使用者把持。

其中,为了使手柄部12和底座2结合时本体1能够稳定地立于水平台面,手柄部12和底座2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结合的:手柄部12和底座2的其中一方具有凸榫32,另一方具有与凸榫32相配的凹槽31,凸榫32和凹槽31采用间隙配合,以方便将凸榫32插入凹槽31或从凹槽31中取出。当底座2立于水平台面上时,凸榫32和凹槽31的结合方向垂直于水平台面,可以设计底座2 具有足够重量或与地面有足够接触半径以防止本体1倾覆。在本实施方式中,凹槽31设在底座2上,手柄部12的末端构成与凹槽31相匹配的凸榫3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凹槽31设置在手柄部12末端,凸榫32设在底座2上。

其中,底座2能够与外电源进行连接,具体地,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座2设有第三电连接器21,如USB Micro B母座,通过数据线与外电源进行连接,比起常见的带线插头,USB Micro B母座使底座2结构上更简洁,方便作为便携式产品使用。

如图3所示,手柄部12内安装有可充电池121,手柄部12末端安装有与可充电池121电性连接的第一电连接器321,相应地,凹槽31内安装有与第一电连接器321相匹配的第二电连接器311,第二电连接器311与第三电连接器21 电性连接,当将第一电连接器321和第二电连接器311进行电性连接,同时将第三电连接器21与外电源连接时,可充电池121就处于充电状态。其中,第一电连接器321和第二电连接器311可以选用各种相匹配的电接触片或插头和母座,如扁口插头和扁口母座、环形插头和环形母座、USB插头和USB母座等。为了方便使用者能够快速准确地将第一电连接器321和第二电连接器311进行电连接,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连接器321为设置在手柄部12末端的圆形插孔,第二电连接器311为设置在凹槽31底部的圆柱形充电桩,充电桩头部作圆角处理,方便在手柄部12的底面滑动而与圆形插孔进行定位配对。

由于本实用新型电扇采用了本体1和底座2分体式设计,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底座2的丢失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使电扇在底座2丢失的情况下还能够继续使用,本实用新型电扇还在手柄部12开设了第四电连接器122,该第四电连接器122与可充电池121电性连接,在连接外电源的情况下,可对可充电池121进行充电,这样一来,即使底座2丢失,还可以通过第四电连接器122对电池121进行充电,使本体1能够继续被使用。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电连接器122也选用USB Micro B母座。

如上所述,长期使用情况下,底座2丢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在底座2丢失的情况下电扇还能够通过其他方式支撑在水平台面,以达到解放双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分体式电扇100还在本体1上设置了其他支撑结构。具体地,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扇主体11包括前壳111、扇叶112、后壳113、电机等,后壳113包括多个向前弯折的辐条,后壳113和前壳111共同构成扇叶112收容空间,特殊的是,在后壳113的这些辐条中,有一些与手柄部12夹角大致为90°的辐条1131在弯折处设有棱角1132,当将本体1侧放于水平台面时,手柄部12末端与棱角1132配合支撑其本体1,使电扇主体11侧立在水平台面上,进而使送风方向与水平台面的夹角适合使用者采风,较佳地,使送风方向与水平台面的夹角小于60°。

如图4所示,底座2还包括增摩件23,增摩件23安装在座体22底面以增加底座2与水平台面的摩擦力,防止底座2滑动。

如图3所示,手柄部12末端安装有弹性元件322,具体地,该弹性元件322 为硅胶贴片,以缓冲所述手柄部12安装于凹槽31时手柄部12所受的碰撞力。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基于本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