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气液增压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7184发布日期:2019-02-22 21:42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气液增压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压缸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气液增压缸。



背景技术:

气液增压缸是国际、国内近年来发展开发的新型节能产品,以气源为主要动力来源,配合液压的稳定性、压力高等特点来达到低压操作,获得高压输出的效果。ZYG系列气液增压缸集气动与液压技术优点于一体,纯手动工作,无需液压站、油压马达等液压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装置,具有输出力大、能耗低、工作效率高、耐磨损、加油与维修方便等特点,从而广泛用于高效率工作的生产机械。如:冲孔、成形等。具有广泛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气液增压缸,其增压缸是将油压缸与增压器作一体式结合,使用纯气动为动力,利用增压器的大小活塞面积的差异,将气压之低压提高,供应油压缸使用,使其达到液压缸之高出力。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气液增压缸,包括:活塞杆、前活塞、前缸筒、中盖、油压表、增压杆、油尺、储油缸筒、后端盖及加油螺塞,所述活塞杆上设有六角螺母,所述活塞杆上部设有前法兰及前端盖,所述活塞杆及前端盖的连接处设有杆部圈,所述活塞杆下部连接于拉杆一,所述前端盖与前缸筒的连接处设有O型圈,所述活塞杆与前缸筒之间设有前活塞,所述前活塞上部设有活塞圈及导向带,所述前活塞一端通过内六角螺丝连接于介子压盖,所述介子压盖下方连接于开边介子,所述活塞杆连接于中盖,所述中盖下部设有油压表,所述储油缸筒前侧设有储油前端盖,所述储油缸筒后侧设有储油后端盖,所述储油前端盖下部设有连接套,所述储油前端盖及储油后端盖上部均设置扩口接口,所述扩口接口间设有油尺,所述储油缸筒内置气源分配头、挡油板及后缸筒,所述储油后端盖设有加油螺塞、单向节流阀、拉杆二、拉杆螺套及内六角螺套,所述储油缸筒下部设有抗磨液压油及增压杆,所述抗磨液压油及增压杆之间设有后活塞,所述后活塞上部设有活塞圈及导向带,所述后活塞侧面设有缓冲垫,所述中盖后端设有后端盖。

进一步,所述活塞杆中部设有A气口,所述中盖中部设有C气口,所述后端盖中部设有D气口,所述储油后端盖中部设有B气口。

进一步,所述O型圈的数量至少为12个。

进一步,所述活塞圈的数量至少为4个。

进一步,所述杆部圈的数量至少为4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以压缩空气作为动力,基本上是由一个双作用气缸及一个内置放大器所组成,该组合能在瞬间产生强大的推力。

2.工作循环由快速接近行程、到位增压行程、卸压及快速返回行程组成。

3.其独特的软到位技术能有效地保护模具系统不受损坏,各行程的速度可分别调定。

4.双支撑的工作活塞可保证坚固精确导向。

5.先进的导向设计允许使用无润滑空气驱动。

6.气液增压缸之进给可高压输出,回程则由空气低压回程。较之优胜于气缸的全程低压输出以及油缸的全程高压输出。

7.传动速度较气压传动稳定,较液压传动快;无油压系统升温的困扰。

8.能量转换方便。

9.工作环境清洁。动作噪音小;装置简单,调整方便,易于保养与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六角螺母、2-活塞杆、3-杆部圈、4-前法兰、5-前端盖、6-O型圈、7-前缸筒、8-内六角螺丝、9- 介子压盖、10-前活塞、11-活塞圈、12-导向带、13-连接套、14-储油前端盖、15-拉杆一、16-开边介子、 17-中盖、18-油压表、19-增压杆、20-后活塞、21-缓冲垫、22-后端盖、23-气源分配头、24-挡油板、25- 储油缸筒、26-油尺、27-扩口接头、28-加油螺塞、29-拉杆二、30-内六角螺套、31-拉杆螺套、32-单向节流阀、33-后缸筒、34-抗磨液压油、35-A气口、36-C气口、37-D气口、38-B气口、39-储油后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气液增压缸,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杆2、前活塞10、前缸筒7、中盖 17、油压表18、增压杆19、油尺26、储油缸筒25、后端盖22及加油螺塞28,所述活塞杆2上设有六角螺母1,所述活塞杆2上部设有前法兰4及前端盖5,所述活塞杆2及前端盖5的连接处设有杆部圈3,所述活塞杆2下部连接于拉杆一15,所述前端盖5与前缸筒7的连接处设有O型圈6,所述活塞杆2与前缸筒7之间设有前活塞10,所述前活塞10上部设有活塞圈11及导向带12,所述前活塞10一端通过内六角螺丝8连接于介子压盖9,所述介子压盖9下方连接于开边介子16,所述活塞杆2连接于中盖17,所述中盖17下部设有油压表18,所述储油缸筒25前侧设有储油前端盖14,所述储油缸筒25后侧设有储油后端盖39,所述储油前端盖14下部设有连接套13,所述储油前端盖14及储油后端盖39上部均设置扩口接口 27,所述扩口接口27间设有油尺26,所述储油缸筒25内置气源分配头23、挡油板24及后缸筒33,所述储油后端盖39设有加油螺塞28、单向节流阀32、拉杆二29、拉杆螺套31及内六角螺套30,所述储油缸筒25下部设有抗磨液压油34及增压杆19,所述抗磨液压油34及增压杆19之间设有后活塞20,所述后活塞20上部设有活塞圈11及导向带12,所述后活塞20侧面设有缓冲垫21,所述中盖17后端设有后端盖22。

所述活塞杆2中部设有A气口35,所述中盖17中部设有C气口36,所述后端盖22中部设有D气口 37,所述储油后端盖39中部设有B气口38。

所述O型圈6的数量至少为12个。

所述活塞圈11的数量至少为4个。

所述杆部圈3的数量至少为4个。

气液增压缸工作过程:

预压过程:B气口38进气,A气口35排气,外接工件的活塞杆伸出。

增压过程:D气口37进气,C气口36排气,增压缸内部增压活塞杆伸出,气液增压缸增压。

卸压过程:C气口36进气,D气口37排气,增压缸内部增压活塞杆缩回,增压缸卸压。

复位过程:A气口35进气,B气口38排气,外接工件的活塞杆缩回、复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专利,凡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