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箱式风柜中的双吸风高效叶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8553发布日期:2019-01-02 21:34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箱式风柜中的双吸风高效叶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饮油烟排风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外形美观、结构牢固、运行平稳,风量大、噪音低且能够满足不同商用厨房排风系统的用于箱式风柜中的双吸风高效叶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餐饮油烟中的柜式风机,存在风量不够或者噪音太大,风机在运行过程中震动较大等诟病,使用时仍然造成扰民等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外形美观、结构牢固、运行平稳,风量大、噪音低且能够满足不同商用厨房排风系统的用于箱式风柜中的双吸风高效叶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用于箱式风柜中的双吸风高效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吸风高效叶轮由两个背向设置的单进风高效叶轮组合而成,所述的单进风高效叶轮包括底端的承重盘和顶端的圆环,所述的承重盘和圆环之间通过垂直于两者设置的叶片相连接,所述叶片的中心线相对平行于圆环的中轴线,且叶片相对圆环的径向转动38°~50°设置。

所述的叶片整体呈凹槽形,叶片的中部凹进叶片的边缘的数值为叶片的厚度的1.5~3.3倍。

所述叶片的两端分别通过铆钉固定在相应的承重盘和圆环上。

所述的叶片相互平行设置在承重盘和圆环之间。

所述的承重盘呈阶梯状圆台,共分为六个阶梯,其中第一阶梯为承重盘的边缘并用于和另一个承重盘的第一阶梯相连接,第一阶梯的外缘直径与圆环的外缘直径相同,用于与另一个单进风叶轮相连;第二阶梯垂直固定叶片;第三阶梯和第四阶梯作为承重盘的承立面;第五阶梯用于安装固定杆的一端;第六阶梯为中空圆柱,中空圆柱中间的圆孔用于安装风机轴。

所述中空圆柱的侧面设置两个相互垂直的锁紧螺丝,锁紧螺丝用于固定风机轴与叶轮。

所述固定杆的一端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承重盘的第五阶梯处,且固定杆的另一端通过铆钉固定在圆环上。

所述的固定杆与承重盘呈45°~60°设置且固定杆之间两两相互垂直。

所述的叶片、圆环、承重盘均采用镀锌板制成。

两个单进风高效叶轮的承重盘的底面相互贴合后通过连接螺丝固定两承重盘构成双吸风高效叶轮。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单进风高效叶轮组成双吸风高效叶轮,通过叶片、承重盘、圆环、固定杆等部件的合理组合,使得结构稳定,风量更足、噪音更低且运行平稳度更高,故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吸风高效叶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叶片;2—铆钉;3—固定杆;4—圆孔;5—锁紧螺丝;6—固定螺栓;7—承重盘;8—圆环;9—中空圆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箱式风柜中的双吸风高效叶轮,该双吸风高效叶轮由两个背向设置的单进风高效叶轮组合而成,单进风高效叶轮包括底端的承重盘7和顶端的圆环8,承重盘7和圆环8之间通过垂直于两者设置的叶片1相连接,叶片1相互平行设置在承重盘7和圆环8之间且叶片1的两端分别通过铆钉2固定在相应的承重盘7和圆环8上;叶片1整体呈凹槽形且叶片1的中部凹进叶片1的边缘的数值为叶片1的厚度的1.5~3.3倍,叶片1的中心线相对平行于圆环8的中轴线,且叶片1相对圆环8的径向转动38°~50°设置。上述的承重盘7呈阶梯状圆台,共分为六个阶梯,其中第一阶梯为承重盘7的边缘并用于和另一个承重盘7的第一阶梯相连接,第一阶梯的外缘直径与圆环8的外缘直径相同,用于与另一个单进风叶轮相连;第二阶梯垂直固定叶片1;第三阶梯和第四阶梯作为承重盘7的承立面;第五阶梯用于安装固定杆3的一端;第六阶梯为中空圆柱9,中空圆柱9中间的圆孔4用于安装风机轴;在中空圆柱9的侧面设置两个相互垂直的锁紧螺丝5,锁紧螺丝5用于固定风机轴与叶轮。另外固定杆3的一端通过固定螺栓6固定在承重盘7的第五阶梯处,且固定杆3的另一端通过铆钉2固定在圆环上,固定杆3与承重盘7呈45°~60°设置且固定杆3之间两两相互垂直。上述的叶片1、圆环8、承重盘7均采用镀锌板制成;两个单进风高效叶轮的承重盘7的底面相互贴合后通过连接螺丝固定两承重盘7构成双吸风高效叶轮。

图1展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双吸风高效叶轮是由两个单进风高效叶轮通过均匀分布在每个单进风叶轮边缘的11个连接螺丝拼接而成,每个单进风叶轮的组成部分包括:叶片1、承重盘7、圆环8、固定杆3。单进风叶轮是由若干个叶片1的端部通过两个铆钉2均匀的固定在承重盘7的第五阶梯上,叶片1的中心线与承重盘7垂直,叶片1的外缘切线与承重盘7相应位置处的外缘切线之间构成的角度为135°;叶片1的另一端与圆环8通过两个铆钉2固定,且叶片1的中心线与圆环8的面垂直,叶片1的外缘切线与圆环8相应位置处的外缘切线之间构成的角度为135°。圆环8与承重盘7进一步通过四根固定杆3固定。叶片1是由1.0mm的钢板经冲床、液压拉伸加强,制成弧状,两端靠近叶轮内侧倒去宽度约为叶片1宽度1/3的角,未倒去部分进行折弯与圆环8和承重盘7连接。此种设计可以使叶片1所产生的风量达到最大值;每个叶片1的平行精度达到G4.0。承重盘7整体为阶梯状圆台,共分为六个阶梯,第一阶梯为承重盘7的边缘即单进风叶轮的边缘,其直径与圆环8相同,用于与另一个单进风叶轮相连;第二阶梯垂直放置叶片1;第三、第四阶梯是整个承重盘7的承立点;第五阶梯放置固定杆3的一端;第六阶梯为中空圆柱9,中空圆柱9的侧面设置两个相互垂直的锁紧螺丝5,用于固定风机轴与叶轮,中间的圆孔4即为风机轴的位置。固定杆3是一种两端扁平的钢棒,两端扁平的位置,一端通过铆钉2与圆环8固定,另一端通过固定螺栓6与承重盘7的第五阶梯固定;固定杆3之间两两垂直,固定杆3与承重盘7呈40°设置,此种设计使整个单进风叶轮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双吸风高效叶轮通过电机轴的转动来带动整个叶轮高速旋转,通过叶片的特殊构造,旋转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吸力,将油烟吸进风机内,并在风机蜗壳,即风机的增压段,将风的动能转化成势能,产生压力,经风机的出风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单进风高效叶轮组成双吸风高效叶轮,通过叶片1、承重盘7、圆环8、固定杆3等部件的合理组合,使得结构稳定,风量更足、噪音更低且运行平稳度更高,故适宜推广使用。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未涉及的技术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