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斗叠套形船用泵组隔振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7975发布日期:2019-01-02 21:32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二斗叠套形船用泵组隔振底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用泵组底座,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隔振功能的叠套斗形船用泵组底座,属于船舶减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二十一世纪是是海洋的世纪,各国都在加强海洋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以增强国际海洋竞争能力。所以,发展海洋事业,保卫国家和国际海洋安全,是中华民族责无旁贷的使命。要顺利实施“使命”就必须要有各种各样的船舶、海洋装备和军用舰艇。而船用泵组在船舶、海洋装备和军用舰艇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泵组就没有现代船舶。船用泵组为船舶执行使命任务,人员正常生活工作提供和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各种流体,如为主机、付机提供燃油、滑油、冷却水和空气;为甲板机械提供压力液体和压缩空气;为锅炉供水、供气;为人员提供生活淡水,新鲜空气,冷气和暖气;为船舶安全提供消防水、压载水、输排水…… 等等。但是,由于泵组是输送流体运动机械,均存在较大的机械振动和噪音,这些振动和噪音会造成工作场所和机械场所环境恶劣,不仅造成对泵组自身影响和损坏,也对其他设备造成影响和损坏,还同时也对船员造成身心损坏,严重时会造成船舶不能正常完成使命任务,也特别不利于军船的隐身,从而严重制约战斗舰艇的作战能力。鉴于此,目前船舶减振技术领域主要从以下二个方面来降低振动和噪音,一是改进泵组(主要是泵和原动机)结构设计;二是提高泵组制造精度;三是在泵组与安装底座间加装减震器。但是,第一、二两种方法不能防止环境和其它设备振动对泵组的影响;第三种方法随着使用时间的加长,减震器会逐渐降低减振效能。针对上述情况,需要设计一种新的隔振结构来降低泵组的振动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泵组提供一种可减轻振动噪音7~10个分贝以上的二斗叠套形船用泵组隔振底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二斗叠套形船用泵组隔振底座,所述二斗叠套形船用泵组隔振底座固定在船体内安装基座上,包括泵组座板、斗口连接板、护圈、数块加刚筋、本体座板和二斗,所述二斗包括彼此固定连接的外斗和内斗;二斗型式分为斗口朝上型或斗口朝下型;在斗口朝上型的二斗中,外斗小端口朝上,其大端和底部的本体座板固定连接,内斗大端口朝上,其小端和底部的泵组座板固定连接;护圈穿过外斗大端与外斗下部固定连接,护圈下侧与本体座板上侧以及外斗外周面之间通过数块均布的加刚筋固定连接;在斗口朝下型的二斗中,外斗小端口朝下,其大端和上部的本体座板固定连接,内斗小端口朝上,其小端和上部的泵组座板固定连接;护圈穿过外斗大端与外斗上部固定连接,护圈下侧与本体座板上侧以及外斗外周面之间通过数块均布的加刚筋固定连接;在两种型式的二斗中,外斗立面与内斗立面均成锐角相交;泵组的中间罩均通过多个穿过中间罩法兰和泵组座板的紧固件固定连接,流体泵或压缩机均垂直穿过泵组座板通孔;外斗的小端端口和内斗的大端端口之间通过对应的斗口连接板固定连接成一体;在内斗和外斗的立面上分别设有若干个大小不一的调频孔,二斗内外侧面均匀地敷设吸能阻尼敷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进一步的,二斗有锥台形和锥棱台形结构;在锥台形的结构中,泵组座板、斗口连接板、护圈和本体座板均为圆形;在锥棱台形的结构中,泵组座板、斗口连接板、护圈和本体座板均为多边形。

进一步的,外斗的小端端口和内斗的大端端口之间直接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连接处的外缘以顺滑的圆弧自然过渡。

进一步的,泵组座板安装螺栓孔的数量A与泵组安装螺栓孔数量的关系式A=nB,n≥2为整数;并且泵组座板安装螺栓孔布置在加刚筋的两侧。

进一步的,加刚筋的数量是本体座板安装螺栓孔数量的1/2。

进一步的,吸能阻尼敷料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采用内斗叠套在外斗中且彼此固定连接的二斗结构,增大了振动的吸收面积和振动的传递路径,使振动得到有效地衰减。同时对于斗口朝上型的二斗结构,在内斗母线或棱线方向主要承受来自泵组载荷的拉应力,在外斗母线或棱线方向主要承受来自泵组载荷的压应力;对于斗口朝下型的二斗结构,在内斗母线或棱线方向主要承受来自泵组载荷的压应力,在外斗母线或棱线方向主要承受来自泵组载荷的拉应力,内外斗母线或棱线方向上应力方向的改变对垂向振动有阻尼作用。泵组固定在内斗小端端口的泵组座板上,使得本实用新型与泵组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二斗的内外侧面上设有若干个大小不一的调频孔,改变了振动传递的路径和调整改变了二斗的固有频率,使振动得到进一步有效地衰减;同时内外斗成锐角相交,使得二斗不同水平截面的截面积不相等,造成不同截面的应力不相等;进一步的,结合调频孔的作用,在二斗同一水平截面内的不同位置的应力也不相等,对振动均有阻尼作用;泵组座板安装螺栓孔布置在加刚筋的两侧,能使二斗叠套形船用泵组隔振底座振动能量更均匀的传递到船体内安装基座上,有利于减轻单点振动强度。二斗内外侧面敷设的吸能阻尼敷料能有效地吸收振动的机械能并将其转换成热能而散发到空气中。在上述措施的综合作用下,既减轻了泵组自身的振动噪音又较好地减轻环境和其他设备振动对本实用新型承载泵组的振动影响。本实用新型可减轻振动噪音7~10个分贝以上,除了用于船舶外,也可应用于陆用和车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斗口朝上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斗口朝下型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锥台形的俯视图;

图4是图2锥棱台形的俯视图;

图5是外斗和内斗直接固定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外锥台圈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二斗叠套形船用泵组隔振底座固定在船体内安装基座100上,其包括泵组座板1、斗口连接板2、护圈3、8块加刚筋4、本体座板5和二斗6,所述二斗6包括彼此固定连接的外斗61和内斗62。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的二斗6为斗口朝上型,外斗61小端口朝上,其大端与底部的本体座板5焊接固定而成;内斗62大端口朝上,其小端与底部的泵组座板1焊接连接,护圈3穿过外斗61大端下部与外斗61焊接连接;护圈3下侧与本体座板5上侧以及外斗61的外周面之间通过8块均布的加刚筋4焊接连接。

如图2所示,实施例二的二斗6为斗口朝下型,外斗61小端口朝下,其大端与上部的本体座板5焊接连接,内斗62大端口朝下,其小端与上部的泵组座板1焊接连接。护圈3穿过外斗61的大端顶部,与外斗61焊接连接。护圈3下侧与本体座板5上侧以及外斗61外周面之间通过8块均布的加刚筋4焊接连接。

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两种型式的二斗6中,外斗立面与内斗立面均成锐角相交。外斗61和内斗62之间通过对应的斗口连接板2焊接固定成一体。泵组20的中间罩201均通过多个穿过中间罩法兰202和泵组座板1及调整垫片13的紧固件7固定连接,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原动机均为电动机203,电动机203和其带动的液体泵或压缩机组成泵组20垂直穿过泵组座板通孔11。

如图5所示,外斗61圈的小端端口和内斗62的大端端口之间也可以直接焊接固定,所述焊接处的外缘以顺滑的圆弧自然过渡,可以节省一块斗口连接板2,降低了制造成本。

如图6所示,在二斗6的内外侧面即外斗61和内斗62上分别设有若干个大小不一的调频孔64,二斗6内外侧面均匀敷设的吸能阻尼敷料8,能有效地吸收振动。

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锥台形的二斗结构中,泵组座板1、斗口连接板2、护圈3和本体座板5均为圆形。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二锥棱台形的二斗6结构中,泵组座板1、斗口连接板2、护圈3和本体座板5均为矩形。

泵组座板安装螺栓孔12的数量A与泵组安装螺栓孔204数量B的关系式A=nB,n≥2为整数;本体座板安装螺栓孔51布置在加刚筋4的两侧。加刚筋4的数量是本体座板安装螺栓孔51数量的1/2。

吸能阻尼敷料8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在泵组20的中间罩法兰202和泵组座板1之间设有多片调整垫片13,便于调整泵组203的垂直度。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