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行稳定的离心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2206发布日期:2019-05-11 00:45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行稳定的离心风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离心风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行稳定的离心风机。



背景技术:

离心风机是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在电厂、矿山等行业应用广泛。离心风机是根据动能转换为势能的原理,利用高速旋转的叶轮将气体加速,然后减速、改变流向,使动能转换成势能(压力)。在单级离心风机中,气体从轴向进入叶轮,气体流经叶轮时改变成径向,然后进入扩压器。在扩压器中,气体改变了流动方向并且管道断面面积增大使气流减速,这种减速作用将动能转换成压力能。压力增高主要发生在叶轮中,其次发生在扩压过程。在多级离心风机中,用回流器使气流进入下一叶轮,产生更高压力。

离心风机一般包括风机壳体、电机和叶轮,风机壳体后端设有电机,叶轮设置在风机壳体内,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运作时,电机的输出轴带动叶轮的后盖板转动,后盖板带动叶片转动,叶片带动前盖板转动,从而实现整个叶轮的转动,达到排送气体的目的。由于风叶与前盖板和后盖板之间一般都是采用焊接连接,其叶轮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风叶转动的作用力支点是风叶与前盖板和后盖板之间的焊接点,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叶片会因为传动压力过大而导致断裂,缩短了叶轮的使用寿命,从而缩短了叶轮的更换周期,增加了离心风机停机维修的次数,进而降低了离心风机的排送效率。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2720694A,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运行稳定的离心风机,包括风机壳体、电机和叶轮,所述风机壳体后端设有电机,所述叶轮设置在风机壳体内,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叶轮包括前盖板、后盖板和叶片,所述前盖板和后盖板之间环形阵列有多片叶片,所述后盖板的内表面上设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的中心设有枢轴,所述前盖板和后盖板之间至少连有两根加强筋。但是现有的离心风机还存在着在运行过程中加注润滑油不方便,运行稳定性较差和进风口缺少过滤保护装置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运行稳定的离心风机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行稳定的离心风机,以解决现有的离心风机在运行过程中加注润滑油不方便,运行稳定性较差和进风口缺少过滤保护装置的问题。一种运行稳定的离心风机,包括离心风机支撑底座,支撑管,控制开关,支撑杆,支撑板,离心风机叶轮结构,可过滤法兰盘结构,保养滴油瓶结构,凝液收集斗结构,驱动电机,散热罩,进风筒,离心风机外壳,抱箍片,出风接管和观察条,所述的支撑管焊接在离心风机支撑底座的上表面右侧位置;所述的控制开关镶嵌在支撑管的正表面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撑杆一端螺纹连接在支撑管的内部上侧位置,另一端螺纹连接在支撑板的下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离心风机叶轮结构设置在离心风机外壳的内部中间位置与驱动电机相连接;所述的可过滤法兰盘结构安装在进风筒的左表面;所述的保养滴油瓶结构固定在抱箍片的内侧;所述的凝液收集斗结构安装在离心风机支撑底座的上表面左侧位置;所述的驱动电机螺栓连接在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的散热罩螺钉连接在驱动电机的右表面;所述的进风筒螺栓连接在离心风机外壳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离心风机外壳固定在凝液收集斗结构的上部;所述的抱箍片螺钉连接在离心风机外壳的右侧上部位置;所述的出风接管焊接在离心风机外壳的上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观察条纵向镶嵌在离心风机外壳的正表面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离心风机叶轮结构包括叶轮底盘,不锈钢连接块,安装管,右叶轮,左叶轮,进风护板,进风孔和加固连接杆,所述的不锈钢连接块螺栓连接在叶轮底盘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安装管焊接在不锈钢连接块的右侧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右叶轮焊接在叶轮底盘的左侧;所述的左叶轮焊接在进风护板的右侧;所述的进风孔开设在进风护板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加固连接杆一端分别螺栓连接在叶轮底盘的左侧上下两部,另一端分别螺栓连接在进风护板的右侧上下两部。

优选的,所述的可过滤法兰盘结构包括进风管道连接法兰盘,螺栓孔,进风通道孔,防尘过滤网,密封圈垫和拆卸防坠绳,所述的螺栓孔开设在进风管道连接法兰盘的外表面;所述的进风通道孔一体化设置在进风管道连接法兰盘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防尘过滤网螺钉连接在进风管道连接法兰盘的正表面;所述的密封圈垫设置在防尘过滤网和进风管道连接法兰盘之间;所述的拆卸防坠绳一端系接在防尘过滤网的右下侧,另一端与进风管道连接法兰盘的正表面右下侧螺钉连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保养滴油瓶结构包括滴油瓶,防护盖,滴油漏管,分油三通管,手动控制阀,内部滴油管和外部滴油管,所述的防护盖螺纹连接在滴油瓶的下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滴油漏管胶接在滴油瓶的下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分油三通管螺纹连接在滴油漏管的外表面下部位置;所述的手动控制阀分别螺纹连接在分油三通管水平段的左右两侧位置;所述的内部滴油管螺纹连接在分油三通管的左端;所述的螺纹连接在分油三通管的右端。

优选的,所述的凝液收集斗结构包括风壳支撑座,固定漏斗,导流室,导流槽,排液管和防潮垫,所述的固定漏斗螺钉连接在风壳支撑座的上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导流室一体化设置在风壳支撑座的内部中间位置并与固定漏斗相连通;所述的导流槽横向开设在风壳支撑座的内部左下侧并与导流室相连通;所述的排液管螺纹连接在风壳支撑座的左侧下部位置并与导流槽相连通;所述的防潮垫胶接在风壳支撑座的下表面。

优选的,所述的滴油漏管通过防护盖与滴油瓶内部连通;所述的内部滴油管具体采用L型不锈钢管;所述的外部滴油管具体采用挠性不锈钢管。

优选的,所述的滴油瓶卡接在抱箍片的内侧;所述的内部滴油管镶嵌在离心风机外壳的右侧中间位置,并设置在安装管与驱动电机输出轴的相交处的上部位置;所述的外部滴油管设置在离心风机外壳的右部。

优选的,所述的滴油瓶采用透明PVC塑料瓶;所述的滴油瓶的正表面左侧位置设置有单位为厘米的刻度线,所述的刻度线的零刻度设置在上部;所述的内部滴油管和外部滴油管分别通过分油三通管和滴油漏管与滴油瓶内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螺栓孔设置有多个;所述的进风管道连接法兰盘与进风筒螺栓连接设置;所述的防尘过滤网具体采用不锈钢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的观察条采用厚度设置在三毫米至五毫米的长方形钢化玻璃条;所述的观察条设置在安装管的前部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右叶轮和左叶轮交替设置;所述的右叶轮和左叶轮分别采用圆弧形的不锈钢叶轮;所述的叶轮底盘采用厚度设置在五毫米至八毫米,直径设置在二十厘米至三十厘米的圆形不锈钢盘。

优选的,所述的安装管键连接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

优选的,所述的支撑管和支撑杆的相交处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的调节螺栓螺纹连接在支撑管的正表面上部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风壳支撑座与离心风机支撑底座螺栓连接设置;所述的离心风机外壳的下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漏液孔;所述的离心风机外壳螺栓连接在固定漏斗的上表面;所述的排液管通过固定漏斗与离心风机外壳内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进风通道孔通过进风筒与离心风机外壳内部连通;所述的出风接管与离心风机外壳内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控制开关电性连接驱动电机;所述的驱动电机具体采用型号为SF2-2的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右叶轮和左叶轮交替设置;所述的右叶轮和左叶轮分别采用圆弧形的不锈钢叶轮,有利于增加风机的稳定性,并可以提高风量。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进风护板的设置,有利于起到通风导流的作用。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防尘过滤网具体采用不锈钢过滤网,有利于对进入风机内部的空气进行过滤,防止固体颗粒的进入损坏扇叶。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进风管道连接法兰盘和螺栓孔的设置,有利于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方便进行安装固定。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密封圈垫和拆卸防坠绳的设置,有利于在安装和拆卸防尘过滤网的过程中起到减震缓冲和防掉落的作用。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内部滴油管和外部滴油管的设置,有利于对风机内部和外部设备进行滴油保养,保证风机的运行稳定。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滴油瓶采用透明PVC塑料瓶;所述的滴油瓶的正表面左侧位置设置有单位为厘米的刻度线,有利于对润滑油的使用情况进行查看。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固定漏斗,导流室,导流槽和排液管的设置,有利于对离心风机外壳内部凝结的水液进行收集排出,保证离心风机的安全运行。

9.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观察条采用厚度设置在三毫米至五毫米的长方形钢化玻璃条;所述的观察条设置在安装管的前部位置,有利于对离心风机内部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查看。

1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撑管,支撑杆和支撑板的设置,有利于对驱动电机起到支撑的作用,并可以进行高度的调节方便安装的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叶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过滤法兰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保养滴油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凝液收集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离心风机支撑底座;2、支撑管;3、控制开关;4、支撑杆;5、支撑板;6、离心风机叶轮结构;61、叶轮底盘;62、不锈钢连接块;63、安装管;64、右叶轮;65、左叶轮;66、进风护板;67、进风孔;68、加固连接杆;7、可过滤法兰盘结构;71、进风管道连接法兰盘;72、螺栓孔;73、进风通道孔;74、防尘过滤网;75、密封圈垫;76、拆卸防坠绳;8、保养滴油瓶结构;81、滴油瓶;82、防护盖;83、滴油漏管;84、分油三通管;85、手动控制阀;86、内部滴油管;87、外部滴油管;9、凝液收集斗结构;91、风壳支撑座;92、固定漏斗;93、导流室;94、导流槽;95、排液管;96、防潮垫;10、驱动电机;11、散热罩;12、进风筒;13、离心风机外壳;14、抱箍片;15、出风接管;16、观察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行稳定的离心风机,包括离心风机支撑底座1,支撑管2,控制开关3,支撑杆4,支撑板5,离心风机叶轮结构6,可过滤法兰盘结构7,保养滴油瓶结构8,凝液收集斗结构9,驱动电机10,散热罩11,进风筒12,离心风机外壳13,抱箍片14,出风接管15和观察条16,所述的支撑管2焊接在离心风机支撑底座1的上表面右侧位置;所述的控制开关3镶嵌在支撑管2的正表面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撑杆4一端螺纹连接在支撑管2的内部上侧位置,另一端螺纹连接在支撑板5的下表面中间位置,有利于对驱动电机10起到支撑的作用,并可以进行高度的调节方便安装的进行;所述的离心风机叶轮结构6设置在离心风机外壳13的内部中间位置与驱动电机10相连接;所述的可过滤法兰盘结构7安装在进风筒12的左表面;所述的保养滴油瓶结构8固定在抱箍片14的内侧;所述的凝液收集斗结构9安装在离心风机支撑底座1的上表面左侧位置;所述的驱动电机10螺栓连接在支撑板5的上表面;所述的散热罩11螺钉连接在驱动电机10的右表面;所述的进风筒12螺栓连接在离心风机外壳13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离心风机外壳13固定在凝液收集斗结构9的上部;所述的抱箍片14螺钉连接在离心风机外壳13的右侧上部位置;所述的出风接管15焊接在离心风机外壳13的上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观察条16纵向镶嵌在离心风机外壳13的正表面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离心风机叶轮结构6包括叶轮底盘61,不锈钢连接块62,安装管63,右叶轮64,左叶轮65,进风护板66,进风孔67和加固连接杆68,所述的不锈钢连接块62螺栓连接在叶轮底盘61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安装管63焊接在不锈钢连接块62的右侧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右叶轮64焊接在叶轮底盘61的左侧;所述的左叶轮65焊接在进风护板66的右侧;所述的进风孔67开设在进风护板66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加固连接杆68一端分别螺栓连接在叶轮底盘61的左侧上下两部,另一端分别螺栓连接在进风护板66的右侧上下两部;通过控制开关3启动驱动电机10,在驱动电机10的带动下,使得叶轮底盘61,右叶轮64,左叶轮65和进风护板66一起转动。

如附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可过滤法兰盘结构7包括进风管道连接法兰盘71,螺栓孔72,进风通道孔73,防尘过滤网74,密封圈垫75和拆卸防坠绳76,所述的螺栓孔72开设在进风管道连接法兰盘71的外表面;所述的进风通道孔73一体化设置在进风管道连接法兰盘7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防尘过滤网74螺钉连接在进风管道连接法兰盘71的正表面;所述的密封圈垫75设置在防尘过滤网74和进风管道连接法兰盘71之间;所述的拆卸防坠绳76一端系接在防尘过滤网74的右下侧,另一端与进风管道连接法兰盘71的正表面右下侧螺钉连接设置,有利于在安装和拆卸防尘过滤网74的过程中起到减震缓冲和防掉落的作用;外部空气,经过进风通道孔73和进风筒12抽送到离心风机外壳13内,并从出风接管15排出,起到抽风的作用;在工作过程中防尘过滤网74会起到阻挡的作用,对进入风机内部的空气进行过滤,防止固体颗粒的进入损坏扇叶。

如附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保养滴油瓶结构8包括滴油瓶81,防护盖82,滴油漏管83,分油三通管84,手动控制阀85,内部滴油管86和外部滴油管87,所述的防护盖82螺纹连接在滴油瓶81的下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滴油漏管83胶接在滴油瓶81的下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分油三通管84螺纹连接在滴油漏管83的外表面下部位置;所述的手动控制阀85分别螺纹连接在分油三通管84水平段的左右两侧位置;所述的内部滴油管86螺纹连接在分油三通管84的左端;所述的螺纹连接在分油三通管84的右端;通过打开手动控制阀85使滴油瓶81内的润滑油经过滴油漏管83进入分油三通管84,从而分别从内部滴油管86和外部滴油管87流出,对风机内部和外部设备进行润滑保养,保证风机的运行稳定。

如附图5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凝液收集斗结构9包括风壳支撑座91,固定漏斗92,导流室93,导流槽94,排液管95和防潮垫96,所述的固定漏斗92螺钉连接在风壳支撑座91的上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导流室93一体化设置在风壳支撑座91的内部中间位置并与固定漏斗92相连通;所述的导流槽94横向开设在风壳支撑座91的内部左下侧并与导流室93相连通;所述的排液管95螺纹连接在风壳支撑座91的左侧下部位置并与导流槽94相连通;所述的防潮垫96胶接在风壳支撑座91的下表面;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会有水蒸气凝结成液体的水,流入到固定漏斗92内,进而经导流室93和导流槽94从排液管95内排出到指定容器内即可,为离心风机的运行,提供保障。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滴油漏管83通过防护盖82与滴油瓶81内部连通;所述的内部滴油管86具体采用L型不锈钢管;所述的外部滴油管87具体采用挠性不锈钢管。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滴油瓶81卡接在抱箍片14的内侧;所述的内部滴油管86镶嵌在离心风机外壳13的右侧中间位置,并设置在安装管63与驱动电机10输出轴的相交处的上部位置;所述的外部滴油管87设置在离心风机外壳13的右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滴油瓶81采用透明PVC塑料瓶;所述的滴油瓶81的正表面左侧位置设置有单位为厘米的刻度线,所述的刻度线的零刻度设置在上部;有利于对润滑油的使用情况进行查看;所述的内部滴油管86和外部滴油管87分别通过分油三通管84和滴油漏管83与滴油瓶81内部连通。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螺栓孔72设置有多个;所述的进风管道连接法兰盘71与进风筒12螺栓连接设置;所述的防尘过滤网74具体采用不锈钢过滤网。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观察条16采用厚度设置在三毫米至五毫米的长方形钢化玻璃条;所述的观察条16设置在安装管63的前部位置;有利于对离心风机内部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查看。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右叶轮64和左叶轮65交替设置;所述的右叶轮64和左叶轮65分别采用圆弧形的不锈钢叶轮;所述的叶轮底盘61采用厚度设置在五毫米至八毫米,直径设置在二十厘米至三十厘米的圆形不锈钢盘;有利于增加风机的稳定性,并可以提高风量。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安装管63键连接在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上。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支撑管2和支撑杆4的相交处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的调节螺栓螺纹连接在支撑管2的正表面上部中间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风壳支撑座91与离心风机支撑底座1螺栓连接设置;所述的离心风机外壳13的下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漏液孔;所述的离心风机外壳13螺栓连接在固定漏斗92的上表面;所述的排液管95通过固定漏斗92与离心风机外壳13内部连通。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进风通道孔73通过进风筒12与离心风机外壳13内部连通;所述的出风接管15与离心风机外壳13内部连通。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控制开关3电性连接驱动电机10;所述的驱动电机10具体采用型号为SF2-2的电机。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通过离心风机支撑底座1将离心风机用螺栓进行固定,并将进风管道连接法兰盘71与需要排风设备的出风口相连接,通过出风接管15与外部排放管道连接;接通外部电源,通过控制开关3启动驱动电机10,在驱动电机10的带动下,使得叶轮底盘61,右叶轮64,左叶轮65和进风护板66一起转动,从而将外部空气,经过进风通道孔73和进风筒12抽送到离心风机外壳13内,并从出风接管15排出,起到抽风的作用;在工作过程中防尘过滤网74会起到阻挡的作用,对进入风机内部的空气进行过滤,防止固体颗粒的进入损坏扇叶;通过打开手动控制阀85使滴油瓶81内的润滑油经过滴油漏管83进入分油三通管84,从而分别从内部滴油管86和外部滴油管87流出,对风机内部和外部设备进行润滑保养,保证风机的运行稳定;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会有水蒸气凝结成液体的水,流入到固定漏斗92内,进而经导流室93和导流槽94从排液管95内排出到指定容器内即可,为离心风机的运行,提供保障。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