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灶用降噪结构及集成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7014发布日期:2019-04-09 21:46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灶用降噪结构及集成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成灶用降噪结构及集成灶。



背景技术:

集成灶,亦称作环保灶或集成环保灶,集成灶是一种集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储藏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厨房电器,具有节省空间、抽油烟效果好、节能低耗等优点。目前市场上的集成灶具有工作噪音大的缺点,特别是风机的振动带来的噪音极大的影响了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而目前尚没有能有效降低风机振动带来的噪音的简单实用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集成灶用降噪结构,以降低集成灶风机振动产生的噪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集成灶用降噪结构,设置在集成灶的风机下方,包括第一缓冲层和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一面与所述风机的底面贴合,另一面与所述第一缓冲层的表面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缓冲层内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隔板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缓冲层内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第一隔板的空心部,所述空心部一端置于所述第一缓冲层内,另一端开口,且开口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隔板。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部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空心部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板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降噪结构还包括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一隔板连接,构成一L型结构,以与所述风机底角的形状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风机接触一侧的边缘均为圆弧状。

进一步的,所述降噪结构还包括第二缓冲层,所述第二缓冲层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隔板远离所述风机的一面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缓冲层、所述第二缓冲层均为橡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缓冲层远离所述风机的一面为波纹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成灶用降噪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成灶用降噪结构设置在集成灶的风机下方,所述降噪结构的结构简单,包括第一缓冲层和第一隔板,第一隔板的一面与风机的底面贴合,另一面与第一缓冲层的表面贴合,第一缓冲层可吸收一部分集成灶风机振动产生的能量,具有减震降噪的作用;第一隔板可避免第一缓冲层在长期受到压力且各部分受力不均时产生不规则的形变或者形变过度,这样降噪结构的降噪效果好、减振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集成灶,以降低集成灶风机振动产生的噪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集成灶,包括上述集成灶用降噪结构。

所述集成灶与上述集成灶用降噪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降噪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降噪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图1沿图中A-A线的剖面图;

图4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降噪结构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缓冲层,101-通孔,102-空心部,103-弹簧,11-第二缓冲层,20-第一隔板,21-第二隔板,30-底座,40-集成灶用降噪结构,50-集成灶,60-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其为本实施例中集成灶用降噪结构40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降噪结构40设置在集成灶50的风机60下方,包括第一缓冲层10和第一隔板20,第一隔板20的一面与所述风机60的底面贴合,另一面与第一缓冲层10的表面贴合。

具体的,第一缓冲层10为阻尼材料制成。当风机60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第一隔板20传递到第一缓冲层10时,声波入射到第一缓冲层10内部,声波的一部分能量会用于改变第一缓冲层10分子结构的振动而做功,声波的一部分能量被消耗,达到了降噪的目的。且在第一缓冲层10受到风机60重力以及风机60振动带来的压力时,由于风机60与第一缓冲层10之间设有第一隔板20,第一隔板20增大了第一缓冲层10所受压力的受力面积,风机60带来的压力通过第一隔板20较为均匀的分布于第一缓冲层10的表面,从而第一缓冲层10内部各组成部分受到的压力较为均匀。第一缓冲层10为阻尼材料制成,从微观上看,其分子之间会产生阻碍振动的摩擦力,将振动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达到减震的目的;从宏观上看,风机60振动时动量的变化等于所受冲量,第一缓冲层10延长了风机60所受力的作用时间,相同动量变化下风机60受到的力变小,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

这样,由于第一缓冲层10的作用,本实施例中集成灶用降噪结构40具有良好的减震、降噪功能;第一隔板20可避免第一缓冲层10在长期受到压力、各部分受力不均匀而产生不规则的形变或者形变过度,这样降噪结构40的降噪效果好、减振效果好。

实施例2

如上述所述的降噪结构40,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结合图1所示,第一缓冲层10内设置有通孔101,通孔101的轴线与第一隔板20平行。

风机60振动产生的声波在传递过程中,先经第一隔板20到达第一缓冲层10。由于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一样,从一介质进入另一介质时会产生能量损耗,声波经第一缓冲层10的实心区域进入通孔101时,传播介质由固态变为气态,消耗掉声波的一部分能量;声波经通孔101再次进入第一缓冲层10的实心区域时,传播介质由气态变为固态,又消耗掉声波的一部分能量。且声波传递的介质发生改变时,一部分声波被反射回来,进一步的消耗了声波的能量。且声波在经过通孔101时,通孔101内的空气分子也会产生阻碍声波振动的摩擦力,将振动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从而通孔101增强了第一缓冲层10的减震作用。

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缓冲层10内设置有若干通孔101。声波通常以纵波的形式传播能量,本实施例中优选通孔101的轴线与第一隔板20平行,声波的传递方向垂直于通孔101的轴线,对声波的反射效果更强。通孔101的横截面可为任一多边形,本实施例优选通孔101为圆柱形,既保证了对声波的消耗作用,且通孔101的孔壁为圆弧面,又有力的分散了孔壁受到的压力,避免第一缓冲层10受力时在通孔101处发生坍塌。本实施例中通孔101两两互相平行,合理的分布于第一缓冲层10的内部,有效的节省了空间。

这样,本实施例中第一缓冲层10内设置有通孔101,进一步消耗了振动产生的能量,进一步增强了降噪结构40的降噪、减震作用。

实施例3

如上述所述的降噪结构40,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结合图3所示,第一缓冲层10内设置有垂直于第一隔板20的空心部102,空心部102一端置于第一缓冲层10内,另一端开口,且开口的一端朝向第一隔板20。

声波在传递过程中也会横向传递,也存在传播介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再变为固态,空心部102可最大程度消耗横向传递的声波的能量。空心部102的横截面可为任一多边形,本实施例优选空心部102为圆柱形,既保证了对声波的消耗作用,且空心部102的侧壁为圆弧面,又有力的分散了侧壁受到的横向压力,避免第一缓冲层10受力时在空心部102处发生坍塌。

这样,由于空心部102的作用,本实施中的降噪结构40可最大程度的消耗横向传递的声波的能量,进一步增强了降噪结构40的降噪、减震作用。

实施例4

如上述所述的降噪结构40,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结合图3所示,空心部102内设置有弹簧103,弹簧103的一端固定在空心部102内,另一端与第一隔板20相连。

风机60振动时,一部分能量通过第一隔板20直接传递到第一缓冲层10,另一部分能量通过第一隔板20传递给弹簧103、再传到第一缓冲层10。一方面,由于弹簧103的静态压缩量大,固有频率低,低频减震效果好,可有效的降低风机60低频振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弹簧103进一步延长了风机60所受力的作用时间,相同动量变化下风机60受到的力进一步变小,进一步增强了第一缓冲层10的减震功效。

这样,本实施例中空心部102内设置有弹簧103,有效的降低了风机60低频振动的影响,进一步到增强了降噪结构40的减震功效。

实施例5

如上述所述的降噪结构40,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结合图1所示,所述降噪结构40还包括第二隔板21,第二隔板21与第一隔板20连接,构成一L型结构,以与所述风机60底角的形状相适配。

风机60振动时,风机60底部会对第一隔板20产生连续的静摩擦力,此静摩擦力会使与风机60相连的第一隔板20产生水平运动的趋势,这种趋势长时间存在会使第一隔板20与风机60之间的连接松动,使降噪结构40脱离风机60的底面。本实施例中降噪结构40还包括第二隔板21,第二隔板21与第一隔板20连接,构成一L型结构,第二隔板21与风机60的侧面接触,可分散第一隔板20受到的大部分作用力,可冲抵第一隔板20发生水平运动的趋势,确保第一隔板20与第一缓冲层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二隔板21与第一隔板20一体成型,结构更加稳定。

这样,本实施例中降噪结构40还包括第二隔板21,可使降噪结构40与风机6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可靠性更强。

实施例6

如上述所述的降噪结构40,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结合图1所示,第一隔板20、第二隔板21与所述风机60接触一侧的边缘均为圆弧状。

由于风机60不停的振动,第一隔板20、第二隔板21与风机60之间可能会产生微小的相对运动,第一隔板20、第二隔板21与风机60形成动摩擦作用,长时间的动摩擦作用会对风机60的表面造成划痕,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隔板20、第二隔板21与所述风机60接触一侧的边缘均为圆弧状,减小了摩擦系数,对风机60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实施例7

如上述所述的降噪结构40,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结合图1所示,所述降噪结构40还包括第二缓冲层11,第二缓冲层11设置在第二隔板21的一侧,并与第二隔板21远离所述风机60的一面贴合。

本实施例中第二缓冲层11与第二隔板21均位于风机60的侧面,第二缓冲层11与第一缓冲层10为同一材料制成,第二缓冲层11可进一步的消耗横向传递的声波的能量。第二隔板21一方面可使降噪结构40与风机6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可靠性更强,另一方面可避免第二缓冲层11在长期受到压力、各部分受力不均匀而产生不规则的形变或者形变过度,从而避免了第二缓冲层11降噪效果的降低。

这样,本实施例中降噪结构40还包括第二缓冲层11,进一步的消耗了横向传递的声波的能量,进一步增强了降噪结构40的减震、降噪功效。

实施例8

如上述所述的降噪结构40,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缓冲层10、第二缓冲层11均为橡胶材料制成。

声波的传播特点决定了高分子材料成为较佳吸声材料,声波通常以纵波的形式传播能量,当声波入射到高分子材料内部时,其中一部分能量将用于改变高分子链和侧基的振动而做功,从而达到吸声的目的。声波能量传播受阻是由高分子材料的内耗造成的,即为粘弹性内阻尼特性。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缓冲层10、第二缓冲层11均为橡胶材料制成,橡胶是一种粘弹性高分子材料,内耗相对较大,基体橡胶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可调,能适应各种频率声波的吸收。且橡胶的卷曲的长链分子结构及分子间存在的较弱的次级力,使得橡胶材料呈现出独特的黏弹性能,因而具有良好的减震、降噪和缓冲性能。

实施例9

如上述所述的降噪结构40,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结合图1所示,第一缓冲层10远离所述风机60的一面为波纹状。

风机60振动时,与之相连的第一隔板20会有发生水平运动的趋势,从而第一缓冲层10会在第一隔板20的带动下产生水平运动的趋势,这种趋势会使第一隔板20与第一缓冲层10之间的连接松动。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缓冲层10远离风机60的一面为波纹状,从而增大了第一缓冲层10与放置第一缓冲层10的平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冲抵了第一缓冲层10产生水平运动的趋势,确保第一隔板20与第一缓冲层1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实施例10

如上述所述的降噪结构40,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结合图4所示,所述降噪结构40还包括底座30,底座30固定在集成灶50的内侧,且其一端承载第一缓冲层10。

底座30也为橡胶材料制成,其上端与第一缓冲层10一体成型,形成的结构较为稳定。一方面,底座30可作为第一缓冲层10、第一隔板20、第二缓冲层11、第二隔板21整体的支撑结构,避免第一缓冲层10与集成灶50内的其他结构接触,从而保护了第一缓冲层10,延长了第一缓冲层10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底座30也为橡胶材料制成,风机60振动产生的声波传递到底座30处时,声波的能量被进一步的消耗,进一步增强了降噪结构40的降噪功能,进一步延长了风机60所受力的作用时间,相同动量变化下风机60受到的力进一步变小,进一步增强了第一缓冲层10的减震功效。本实施例中优选底座30为圆台结构,随着远离风机60的方向,底座30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增大。这样,声波在底座30内传递时,其受到底座30分子之间产生的阻碍振动的摩擦力逐渐变大,更多的声波能量被转化为热能,降噪结构40的减震效果进一步增强。

这样,本实施例中的降噪结构40还包括底座30,既保护了第一缓冲层10,又进一步的增强了降噪结构40减震、降噪的功效。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集成灶用降噪结构40。这样,由于降噪结构40的作用,本实施例中的集成灶具有良好的减震、降噪功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