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控制阀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2461发布日期:2019-09-03 19:23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控制阀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控制阀的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助力转向是通过增加外力来抵抗转向阻力,让驾驶者只需更少的力就能够完成转向,汽车助力转向可以让驾驶变得更加简单和轻松,并且让车辆反应更加敏捷,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性。汽车电控动力液压助力转向则是在机械液压助力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所开发出的更节省能耗的电子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对于汽车电控动力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而言,现有的汽车电控动力液压助力转向主要是由直流电机带动电动泵工作,而不是由发动机驱动,可根据转向需求提供不同的转向力,满足汽车对转向系统的要求。例如汽车电控动力液压助力转向可以在汽车发动机处于怠速时,电动泵提供较大的液体流量;在汽车高速时,按转向要求来使电动泵提供的液体流量有所下降;在汽车低速行驶时,可以使驾驶员用较小的转向操纵力便能灵活地进行转向,而在高速转向时,则使操纵力逐渐增大,继而优化了转向操纵,提高了驾驶员舒适性和转向灵活性。但是,在汽车电控动力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中,无法准确控制液体流量的大小,继而难以对转向器进行精密的控制。综上所述,在现有的汽车电控动力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技术中,存在着无法准确控制液体流量的大小,难以对转向器进行精密控制的技术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用于汽车电控动力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技术中,存在着无法准确控制液体流量的大小,难以对转向器进行精密控制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应用于控制阀的装置,所述应用于控制阀的装置包括载体,所述载体设置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第五侧面和第六侧面,所述第三侧面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所述第四侧面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所述第五侧面设置在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之间,所述第六侧面设置在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之间,且所述第一侧面至少设置有第一安装孔;输送管路,所述输送管路至少包括:总进油口,所述总进油口设置在所述第三侧面上;总出油口,所述总出油口设置在所述第三侧面上;第一分进油管,所述第一分进油管和所述总进油口相通;第一分出油管,所述第一分出油管和所述总出油口相通,且所述第一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一分进油管和所述第一分出油管之间;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包括:第一隔磁管,所述第一隔磁管设置有第一中空体、第一隔磁端和第一开口端,所述第一中空体位于所述第一隔磁端和所述第一开口端之间;第一阀座,所述第一阀座设置有第二中空体、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一紧固端和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一阀座通过所述第二开口端和所述第一开口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阀座通过所述第二中空体和所述第一中空体相通,所述第一阀座通过所述第一紧固端和所述第一安装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阀座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分进油管相通,所述第一阀座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分出油管相通,且所述第二中空体位于所述第一紧固端和所述第二开口端之间,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一紧固端和所述第二开口端之间,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一紧固端和所述第一通孔之间;第一定铁,所述第一定铁和所述第一隔磁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定铁位于所述第一中空体内;第一动铁,所述第一动铁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一球体,所述第一动铁通过所述第一球体和所述第二通孔相接触,且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一球体和所述第一定铁之间,所述第一球体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凹槽之间,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一中空体内,所述第一球体位于所述第二中空体内;第一弹性部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一端和所述第一定铁相接触,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套设在所述第一隔磁管上,且所述第一隔磁管位于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一定铁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球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部件是弹簧。进一步地,所述所述应用于控制阀的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至少设置有第一输电端,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一输电端和所述第一线圈相通,且所述第一线圈位于所述第一输电端和所述第一隔磁管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面还设置有第二安装孔。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管路还包括第二分进油管,所述第二分进油管和所述总进油口相通;第二分出油管,所述第二分出油管和所述总出油口相通,且所述第二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二分进油管和所述第二分出油管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所述应用于控制阀的装置还包括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包括第二隔磁管,所述第二隔磁管设置有第三中空体、第二隔磁端和第三开口端,所述第三中空体位于所述第二隔磁端和所述第二开口端之间;第二阀座,所述第二阀座设置有第四中空体、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二紧固端和第四开口端,所述第二阀座通过所述第四开口端和所述第三开口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阀座通过所述第四中空体和所述第三中空体相通,所述第二阀座通过所述第二紧固端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阀座通过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二分进油管相通,所述第二阀座通过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二分出油管相通,且所述第四中空体位于所述第二紧固端和所述第四开口端之间,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所述第二紧固端和所述第四开口端之间,所述第四通孔位于所述第二紧固端和所述第三通孔之间;第二定铁,所述第二定铁和所述第二隔磁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定铁位于所述第三中空体内;第二动铁,所述第二动铁设置有第二凹槽和第二球体,所述第二动铁通过所述第二球体和所述第四通孔相接触,且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二球体和所述第二定铁之间,所述第二球体位于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三中空体内,所述第二球体位于所述第四中空体内;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一端和所述第二定铁相接触,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套设在所述第二隔磁管上,且所述第二隔磁管位于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二定铁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球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通孔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性部件是弹簧。进一步地,所述所述应用于控制阀的装置还包括所述控制器还设置有第二输电端,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二输电端和所述第二线圈相通,且所述第二线圈位于所述第二输电端和所述第二隔磁管之间。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控制阀的装置,由于输送管路中的总进油口和总出油口分别设置在载体的第三侧面上,第一分进油管和总进油口相互连通,第一分出油管和总出油口相互连通。第一阀门中第一阀座的第一紧固端固定设置在载体中第一侧面的第一安装孔内部,第一阀座的第二中空体和第一隔磁管的第一中空体相互连通,第一阀座的第二开口端和第一隔磁管的第一开口端固定连接。再使得第一阀座的第一通孔和第一分进油管相互连通,第一阀座的第二通孔和第一分出油管相互连通;第一定铁和第一隔磁端相互固定连接,第一弹性部件的一端和第一定铁相互接触,第一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动铁的第一凹槽内部。并且第一动铁的第一球体和第一阀座的第二通孔相互接触,若第一动铁在第一中空体内朝着第一隔磁端的方向移动时,将压缩第一弹性部件,同时带动第一球体逐渐远离第二通孔,便使得途经第二通孔的液体流量不断增大;若在第一弹性部件的弹力作用下,使第一动铁朝着第一紧固端的方向移动时,将带动第一球体逐渐靠近第二通孔,便使得途经第二通孔的液体流量不断减小。然后第一线圈套设在所述第一隔磁管上,通过控制第一线圈中的电流大小,便能对第一线圈所产生磁力的大小进行调节,来控制第一动铁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继而控制第一球和第二通孔之间的间距大小。这样实现了能够准确控制液体流量的大小,以及对转向器进行精密的控制。从而达到了能够准确控制液体流量的大小,以及对转向器进行精密控制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控制阀的装置中第一阀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控制阀的装置的控制阀总成装配图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控制阀的装置的控制阀密封性能台架测试(主缸和轮缸压力)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控制阀的装置,由于输送管路200中的总进油口210和总出油口220分别设置在载体100的第三侧面130上,第一分进油管230和总进油口210相互连通,第一分出油管240和总出油口220相互连通。第一阀门300中第一阀座320的第一紧固端324固定设置在载体100中第一侧面110的第一安装孔内部,第一阀座320的第二中空体321和第一隔磁管310的第一中空体311相互连通,第一阀座320的第二开口端325和第一隔磁管310的第一开口端313固定连接。再使得第一阀座320的第一通孔322和第一分进油管230相互连通,第一阀座320的第二通孔323和第一分出油管240相互连通;第一定铁330和第一隔磁端312相互固定连接,第一弹性部件350的一端和第一定铁330相互接触,第一弹性部件350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动铁340的第一凹槽341内部。并且第一动铁340的第一球体342和第一阀座320的第二通孔323相互接触,若第一动铁340在第一中空体311内朝着第一隔磁端312的方向移动时,将压缩第一弹性部件350,同时带动第一球体342逐渐远离第二通孔323,便使得途经第二通孔323的液体流量不断增大;若在第一弹性部件350的弹力作用下,使第一动铁340朝着第一紧固端324的方向移动时,将带动第一球体342逐渐靠近第二通孔323,便使得途经第二通孔323的液体流量不断减小。然后第一线圈360套设在所述第一隔磁管310上,通过控制第一线圈360中的电流大小,便能对第一线圈360所产生磁力的大小进行调节,来控制第一动铁340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继而控制第一球和第二通孔323之间的间距大小。这样实现了能够准确控制液体流量的大小,以及对转向器进行精密的控制。从而达到了能够准确控制液体流量的大小,以及对转向器进行精密控制的技术效果。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其中本实施中所涉及的“和/或”关键词,表示和、或两种情况,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及的A和/或B,表示了A和B、A或B两种情况,描述了A与B所存在的三种状态,如A和/或B,表示:只包括A不包括B;只包括B不包括A;包括A与B。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请参见图1,图1是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控制阀的装置中第一阀门3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控制阀的装置,所述应用于控制阀的装置包括载体100、输送管路200和第一阀门300。现分别对载体100、输送管路200和第一阀门300进行以下详细说明:对于载体100而言:载体100设置有第一侧面110、第二侧面120、第三侧面130、第四侧面140、第五侧面150和第六侧面160,所述第三侧面130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110和所述第二侧面120之间,所述第四侧面140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110和所述第二侧面120之间,所述第五侧面150设置在所述第三侧面130和所述第四侧面140之间,所述第六侧面160设置在所述第三侧面130和所述第四侧面140之间,并且所述第一侧面110至少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侧面110还设置有第二安装孔。请参见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控制阀的装置的控制阀总成装配图示意图。可以由第一侧面110、第二侧面120、第三侧面130、第四侧面140、第五侧面150和第六侧面160合围形成载体100的外表面,载体100内部具有容纳下述总进油口210、总出油口220、第一分进油管230、第一分出油管240、第二分进油管、第二分出油管的空间。载体100的第一侧面110可以呈现为长方形,在第一侧面110的四个边角区域上可以设置有螺纹孔,通过设置在第一侧面110上的螺纹孔可以将控制器安装在第一侧面110上,使得下述第一阀门300和第二阀门400位于控制器和第一侧面110之间。从而达到了使设备占用较小空间的技术效果。控制器可以是指电子控制单元,控制器从用途上讲则是汽车专用微机控制器。控制器和普通的电脑一样,可以由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模数转换器以及整形、驱动等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载体100的外观可以呈现为长方体形状,载体100的第一侧面110上可以设置有和下述第一阀门300中第一阀座320的第一紧固端324相匹配的第一安装孔,用于将下述第一阀门300中第一阀座320的第一紧固端324固定在第一安装孔的内部,并且使得第一分进油管230可以在第一安装孔处与第一阀座320的第一通孔322相互连通,第一分出油管240可以在第一安装孔处与第一阀座320的第二通孔323相互连通;以及在载体100的第一侧面110上还可以设置有和下述第二阀门400中第二阀座的第二紧固端相匹配的第二安装孔,用于将下述第二阀门400中第二阀座的第二紧固端固定在第二安装孔的内部,并且使得第二分进油管可以在第二安装孔处与第二阀座的第三通孔相互连通,第二分出油管可以在第二安装孔处与第二阀座的第四通孔相互连通。而且在第一侧面110上还可以分别设置有与下述第三阀门401中第三阀座的第三紧固端、第四阀门402中第四阀座的第四紧固端、第五阀门403中第五阀座的第五紧固端、第六阀门404中第六阀座的第六紧固端、第七阀门405中第七阀座的第七紧固端、第八阀门406中第八阀座的第八紧固端、第九阀门407中第九阀座的第九紧固端、第十阀门408中第十阀座的第十紧固端、第十一阀门409中第十一阀座的第十一紧固端、第十二阀门410中第十二阀座的第十二紧固端相匹配的第三安装孔、第四安装孔、第五安装孔、第六安装孔、第七安装孔、第八安装孔、第九安装孔、第十安装孔、第十一安装孔和第十二安装孔。对于输送管路200而言:输送管路200可以包括总进油口210、总出油口220、第一分进油管230、第一分出油管240、第二分进油管、第二分出油管。总进油口210设置在所述第三侧面130上;所述总出油口220设置在所述第三侧面130上;第一分进油管230和所述总进油口210相通;第一分出油管240和所述总出油口220相通,并且所述第一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一分进油管230和所述第一分出油管240之间。第二分进油管和所述总进油口210相通;第二分出油管和所述总出油口220相通,并且所述第二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二分进油管和所述第二分出油管之间。请继续参见图2,第一分进油管230、第二分进油管可以都与总进油口210相互连通,即液体油从总进油口210进入后,可以分别进入第一分进油管230和第二分进油中。第一分出油管240和第二分出油管可以都与总出油口220相互连通,即液体油从总进油口210进入后,其中一部分液体油进入第一分进油管230,再途经下述第一通孔322、第二通孔323进入第一分出油管240,再从总出油口220中流出;另一部分液体油可以进入第二分进油管,再途经下述第三通孔、第四通孔进入第二分出油管,再从总出油口220中流出。继而通过下述第二通孔323和第四通孔所开口径的大小,来分别控制进入第一分出油管240和第二分出油管中液体油的流量大小。总出油口220可以和转向器相互连通,继而通过总出油口220来调节转向器的压力大小。需要注意的是,输送管路200还可以包括和下述第三阀门401、第四阀门402、第五阀门403、第六阀门404、第七阀门405、第八阀门406、第九阀门407、第十阀门408、第十一阀门409和第十二阀门410相对应的分进油管和分出油管,例如与第三阀门401相对应的第三分进油管和第三分出油管,此时从入总进油口210中的液体油可以分成A、B、C三个部分,A部分的液体油可以途经第一分进油管230、第一阀门300(即从第一阀座320的第一通孔322流入第一阀门300的第二中空体321内,从第一阀座320的第二通孔323流出第一阀门300的第二中空体321)、第一分出油管240,然后进入总出油口220中;B部分的液体油可以途经第二分进油管、第二阀门400(即从第二阀座的第三通孔流入第二阀门400的第四中空体内,从第二阀座的第四通孔流出第二阀门400的第四中空体)、第二分出油管,然后进入总出油口220中;C部分的液体油可以途经第三分进油管、第三阀门401、第三分出油管,然后进入总出油口220中。继而可以由第一阀门300、第二阀门400、第三阀门401、第四阀门402、第五阀门403、第六阀门404、第七阀门405、第八阀门406、第九阀门407、第十阀门408、第十一阀门409和第十二阀门410分别对各个分出油管的液体油流量大小进行控制,从而达到对总进油口210至总出油口220中的液体油流量的大小进行精确的控制,达到了能够准确控制液体流量的大小,以及对转向器进行精密控制的技术效果。对于第一阀门300而言:所述第一阀门300包括第一隔磁管310、第一阀座320、第一定铁330、第一动铁340、第一弹性部件350和第一线圈360。第一隔磁管310设置有第一中空体311、第一隔磁端312和第一开口端313,所述第一中空体311位于所述第一隔磁端312和所述第一开口端313之间。第一阀座320设置有第二中空体321、第一通孔322、第二通孔323、第一紧固端324和第二开口端325,所述第一阀座320通过所述第二开口端325和所述第一开口端3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阀座320通过所述第二中空体321和所述第一中空体311相通,所述第一阀座320通过所述第一紧固端324和所述第一安装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阀座320通过所述第一通孔322和所述第一分进油管230相通,所述第一阀座320通过所述第二通孔323和所述第一分出油管240相通,且所述第二中空体321位于所述第一紧固端324和所述第二开口端325之间,所述第一通孔322位于所述第一紧固端324和所述第二开口端325之间,所述第二通孔323位于所述第一紧固端324和所述第一通孔322之间。第一定铁330和所述第一隔磁端312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定铁330位于所述第一中空体311内;第一动铁340设置有第一凹槽341和第一球体342,所述第一动铁340通过所述第一球体342和所述第二通孔323相接触,且所述第一凹槽341位于所述第一球体342和所述第一定铁330之间,所述第一球体342位于所述第二通孔323和所述第一凹槽341之间,所述第一凹槽341位于所述第一中空体311内,所述第一球体342位于所述第二中空体321内;其中,所述第一球体34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323的直径。第一弹性部件350一端和所述第一定铁330直接相互接触,所述第一弹性部件350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凹槽341内;所述第一弹性部件350是弹簧。第一线圈360套设在所述第一隔磁管310上,且所述第一隔磁管310位于所述第一线圈360和所述第一定铁330之间。请参见图1。第一阀门300可以是指减压阀。减压阀可以是指可以通过调节,将进口压力减至某一需要的出口压力,并依靠介质本身的能量,使出口压力自动保持稳定的阀门。从流体力学的观点看,减压阀是一个局部阻力可以变化的节流元件,即通过改变节流面积,使流速及流体的动能改变,造成不同的压力损失,从而达到减压的目的。然后依靠控制与调节系统的调节,使阀后压力的波动与弹簧力相平衡,使阀后压力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保持恒定。第一隔磁管310可以是指减压阀隔磁管。第一阀座320可以是指减压阀阀座。第一定铁330可以是指减压阀定铁、第一动铁340可以是指减压阀动铁总成、第一弹性部件350可以是指减压阀弹簧,第一线圈360可以是指线圈。第一隔磁管310的第一中空体311中具有容纳第一定铁330、第一动铁340和第一弹性部件350的空间,使得第一定铁330固定在第一隔磁端312。第一阀座320设置有和第一隔磁管310的第一开口端313相匹配的第二开口端325,使得第一开口端313和第二开口端325可以相互密封的固定连接在一起,继而使得第一隔磁管310的第一中空体311和第一阀座320的第二中空体321相互连通。第一阀座320的第二中空体321内具有容纳第一动铁340的空间,并且在第一阀座320上可以设置有第一通孔322、第二通孔323,第一通孔322可以和第一分进油管230相互连通,第二通孔323可以和第一分出油管240相互连通,使得液体油从第一通孔322流入第一阀座320的第二中空体321内部后,从第二通孔323流出。并且第一动铁340可以具有顶端和底端,第一动铁340的顶端的表面可以和第一定铁330背离第一隔磁端312一侧面相互平行,第一凹槽341可以设置在顶端,使得第一弹性部件350的一端和第一定铁330相互接触后,第一弹性部件350的另一端可以伸入第一凹槽341内。第一动铁340的底端可以和第一球体342固定连接。第一动铁340可以朝着第一隔磁端312的方向向上移动,或者第一动铁340也可以朝着第一紧固端324的方向向下移动,当第一动铁340向上移动时,第一弹性部件350将被压缩,此时第一动铁340可以带动第一球体342逐渐远离第二通孔323;当第一动铁340向下移动时,第一弹性部件350将恢复形变,使得第一弹性部件350的弹力推动第一动铁340的底端朝着靠近第二通孔323的方向移动,继而可以带动第一球体342逐渐靠近第二通孔323。由于第一球体342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323的直径,当第一球体342卡住第二通孔323时,液体油从第一通孔322流入第一阀座320的第二中空体321内部后,将无法从第二通孔323流出,此时第一分进油管230中的液体油无法进入第一分出油管240中;当第一球体342逐渐远离第二通孔323时,第二通孔323所开的口径将逐渐增大,使得液体油从第一通孔322流入第一阀座320的第二中空体321内部后,可以从第二通孔323中流出,并且此时从第一分进油管230中流入第一分出油管240中的液体油流量将逐渐增大。从而达到了能够准确控制液体流量的大小,以及对转向器进行精密控制的技术效果。同时第一线圈360可以呈现为螺旋状,并且第一线圈360的中空部可以具有容纳第一隔磁管310的空间,使得第一线圈360可以套在第一隔磁管310的外部。当第一线圈360和外界电源连通,例如第一线圈360和下述控制器的第一输电端相互连通时,通过控制器可以改变第一线圈360中电流的大小。第一线圈360中电流的大小发生变化时,将导致第一线圈360中产生的电磁力发生变化,继而使得位于在第一隔磁管310内部的第一动铁340朝着第一隔磁端312的方向向上移动,或者第一动铁340朝着第一紧固端324的方向向下移动。为了对上述第一阀门300进行调控,控制第一球体342和第二通孔323的间距大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控制阀的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至少设置有第一输电端。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一输电端和所述第一线圈360相通,并且所述第一线圈360位于所述第一输电端和所述第一隔磁管310之间。具体而言,控制器能够按照预定程序来改变输出电路中电流大小、电流方向。控制器的第一输电端和上述第一线圈360相互连通后。当控制器的第一输电端向第一线圈360输送电流时,第一线圈360所产生的磁力将使得位于第一隔磁管310内部的第一动铁340朝着第一隔磁端312的方向向上移动,继而带动第一球体342逐渐远离第二通孔323,使得第二通孔323所开的口径将逐渐增大,此时液体油从第一通孔322流入第一阀座320的第二中空体321内部后,可以从第二通孔323中流出,并且从第一分进油管230中流入第一分出油管240中的液体油流量将逐渐增大。当控制器的第一输电端没有向第一线圈360输中送电流时,第一弹性部件350的弹力将推动第一动铁340朝着第一紧固端324的方向向下移动,第一动铁340将带动带动第一球体342逐渐靠近第二通孔323,使得第二通孔323所开的口径将逐渐减小,此时从第一分进油管230中流入第一分出油管240中的液体油流量将逐渐减小。从而达到了能够准确控制液体流量的大小,以及对转向器进行精密控制的技术效果。为了在上述第一阀门300的基础上,对总进油口210和总出油口220间的液体油的流量大小进行更准确的控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控制阀的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阀门400,所述第二阀门400包括第二隔磁管、第二阀座、第二定铁、第二动铁、第二弹性部件和第二线圈。第二隔磁管设置有第三中空体、第二隔磁端和第三开口端,所述第三中空体位于所述第二隔磁端和所述第二开口端325之间。由于第二隔磁管和上述第一隔磁管310的结构、原理都相同,所述此处不再累述。第二阀座设置有第四中空体、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二紧固端和第四开口端,所述第二阀座通过所述第四开口端和所述第三开口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阀座通过所述第四中空体和所述第三中空体相通,所述第二阀座通过所述第二紧固端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阀座通过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二分进油管相通,所述第二阀座通过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二分出油管相通,并且所述第四中空体位于所述第二紧固端和所述第四开口端之间,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所述第二紧固端和所述第四开口端之间,所述第四通孔位于所述第二紧固端和所述第三通孔之间。由于第二阀座和上述第一阀座320的结构、原理都相同,所述此处不再累述。第二定铁和所述第二隔磁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定铁位于所述第三中空体内。由于第二定铁和上述第一定铁330的结构、原理都相同,所述此处不再累述。第二动铁设置有第二凹槽和第二球体,所述第二动铁通过所述第二球体和所述第四通孔相接触,且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二球体和所述第二定铁之间,所述第二球体位于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三中空体内,所述第二球体位于所述第四中空体内;其中,所述第二球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通孔的直径。由于第二动铁和上述第一动铁340的结构、原理都相同,所述此处不再累述。第二弹性部件一端和所述第二定铁直接相互接触,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其中,所述第二弹性部件是弹簧。由于第二弹性部件和上述第一弹性部件350的结构、原理都相同,所述此处不再累述。第二线圈套设在所述第二隔磁管上,且所述第二隔磁管位于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二定铁之间。由于第二线圈套和上述第一线圈360套的结构、原理都相同,所述此处不再累述。请参见图2,为了在上述第一阀门300和第二阀门400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高对液体流量的大小的精准控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控制阀的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阀门401、第四阀门402、第五阀门403、第六阀门404、第七阀门405、第八阀门406、第九阀门407、第十阀门408、第十一阀门409和第十二阀门410。由于第三阀门401和上述第一阀门300的结构、原理都相同,所述此处不再累述。由于第四阀门402和上述第一阀门300的结构、原理都相同,所述此处不再累述。由于第五阀门403和上述第一阀门300的结构、原理都相同,所述此处不再累述。由于第六阀门404和上述第一阀门300的结构、原理都相同,所述此处不再累述。由于第七阀门405和上述第一阀门300的结构、原理都相同,所述此处不再累述。由于第八阀门406和上述第一阀门300的结构、原理都相同,所述此处不再累述。由于第九阀门407和上述第一阀门300的结构、原理都相同,所述此处不再累述。由于第十阀门408和上述第一阀门300的结构、原理都相同,所述此处不再累述。由于第十一阀门409和上述第一阀门300的结构、原理都相同,所述此处不再累述。由于第十二阀门410和上述第一阀门300的结构、原理都相同,所述此处不再累述。需要注意的是,将总进油口210和总出油口220之间可以分别设置为与第一阀门300、第二阀门400、第三阀门401、第四阀门402、第五阀门403、第六阀门404、第七阀门405、第八阀门406、第九阀门407、第十阀门408、第十一阀门409和第十二阀门410相对于的分支通道,例如与第一阀门300相对于的分支通道即是上述第一分进油管230和第一分出油管240,与第六阀门404相对于的分支通道即是第六分进油管和第六分出油管,通过第一阀门300、第二阀门400、第三阀门401、第四阀门402、第五阀门403、第六阀门404、第七阀门405、第八阀门406、第九阀门407、第十阀门408、第十一阀门409和第十二阀门410来对各个分支通道中的液体油流量大小进行控制,继而实现对总进油口210和总出油口220之间的液体油流量大小进行紧密控制。从而达到了能够准确控制液体流量的大小,以及对转向器进行精密控制的技术效果。请参见下述表1和图3,表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控制阀的装置的控制阀单个减压阀一致性实车测试表;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控制阀的装置的控制阀密封性能台架测试(主缸和轮缸压力)的示意图。在实际使用中,第一阀门300、第二阀门400、第三阀门401、第四阀门402、第五阀门403、第六阀门404、第七阀门405、第八阀门406、第九阀门407、第十阀门408、第十一阀门409和第十二阀门410平常可以处于关闭状态,此时总进油口210和总出油口220之间断开,液压油则处于不流通的状态。应车辆控制需求时,控制器(ECU)可以向某个减压阀(例如第一阀门300)的线圈(例如第一线圈360)通电,使得减压阀开启后,进出油口便相互连通,此时可以实现对转向器进行减压的技术效果。根据实际需求,控制器(ECU)可以控制1至12个减压阀在合适的时刻开启/关闭,以建立不同的压力或满足不同的流量需求,从而达到了能够准确控制液体流量的大小,以及对转向器进行精密控制的技术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控制阀的装置在包括有4至12个减压阀时,对转向器进行精密控制的效果较理想。当控制阀的数量低于4个时,将难以满足对总进油口210和总出油口220之间液体油的流量大小,实现良好精密控制的需求;当控制阀的数量大于12个时,则对总进油口210和总出油口220之间液体油流量大小的控制精度较低。例如当采用12个减压阀时,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控制阀的装置包括第一阀门300、第二阀门400、第三阀门401、第四阀门402、第五阀门403、第六阀门404、第七阀门405、第八阀门406、第九阀门407、第十阀门408、第十一阀门409和第十二阀门410,此时表1反映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控制阀的装置能实现在某一方向上,将液体油的总流量稳定在(22±0.5)L/min,继而说明阀门的稳定性良好。图3反映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控制阀的装置能够达到阀门的密封性良好,无泄漏的技术效果。表1时间1234567891011、12(累加)5.13号上午10.76653.11831.62621.34811.09051.07210.83061.25693.21583.16784.571122.06395.13号上午20.74463.10441.62131.37811.09741.18070.90131.39633.14653.13774.513922.22225.13号上午30.76873.11371.60741.33761.05981.26190.88431.37933.18533.17064.522122.29075.13号上午40.79673.08611.53031.32391.0961.20720.83291.35443.17053.08484.426421.90925.13号下午10.71093.09551.58651.31941.0811.2180.87271.35043.19253.14294.462222.0325.13号下午20.73653.07631.58681.36111.09371.24180.8671.34693.15673.1314.41422.01185.13号下午30.74723.04461.5521.30881.10231.20810.85271.25173.12713.06134.293321.54915.13号晚上10.78663.14651.5861.36831.08451.24240.88641.3363.18353.14124.435122.19655.13号晚上20.75793.09191.57621.33671.08271.19080.84881.28783.16873.10894.425921.87635.13号晚上30.7563.08721.551.33621.06851.2240.851.32223.1733.09054.388221.84585.13号晚上40.68792.99081.60551.30431.07661.21730.86011.28783.13843.07224.257821.49875.14号上午10.68733.15291.60381.35481.08851.20490.88541.28353.29213.1464.514522.21375.14号上午20.78663.09131.56031.35261.05231.23870.86611.29293.19353.14984.424822.00895.14号上午30.75733.1261.61111.36471.07861.21350.8671.28433.15783.15494.463922.07915.14号上午40.73893.09691.5321.35671.07851.21880.85181.30293.17743.1464.2621.75995.14号下午10.72423.10921.58561.33311.07821.2460.87091.27343.18733.14034.398621.94685.14号下午20.73753.10211.55491.32061.08291.22930.88291.27763.1593.11314.427721.88765.14号下午30.71273.1071.54561.34471.07181.20950.87321.27743.15683.10284.310921.712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控制阀的装置,由于输送管路200中的总进油口210和总出油口220分别设置在载体100的第三侧面130上,第一分进油管230和总进油口210相互连通,第一分出油管240和总出油口220相互连通。第一阀门300中第一阀座320的第一紧固端324固定设置在载体100中第一侧面110的第一安装孔内部,第一阀座320的第二中空体321和第一隔磁管310的第一中空体311相互连通,第一阀座320的第二开口端325和第一隔磁管310的第一开口端313固定连接。再使得第一阀座320的第一通孔322和第一分进油管230相互连通,第一阀座320的第二通孔323和第一分出油管240相互连通;第一定铁330和第一隔磁端312相互固定连接,第一弹性部件350的一端和第一定铁330相互接触,第一弹性部件350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动铁340的第一凹槽341内部。并且第一动铁340的第一球体342和第一阀座320的第二通孔323相互接触,若第一动铁340在第一中空体311内朝着第一隔磁端312的方向移动时,将压缩第一弹性部件350,同时带动第一球体342逐渐远离第二通孔323,便使得途经第二通孔323的液体流量不断增大;若在第一弹性部件350的弹力作用下,使第一动铁340朝着第一紧固端324的方向移动时,将带动第一球体342逐渐靠近第二通孔323,便使得途经第二通孔323的液体流量不断减小。然后第一线圈360套设在所述第一隔磁管310上,通过控制第一线圈360中的电流大小,便能对第一线圈360所产生磁力的大小进行调节,来控制第一动铁340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继而控制第一球和第二通孔323之间的间距大小。这样实现了能够准确控制液体流量的大小,以及对转向器进行精密的控制。从而达到了能够准确控制液体流量的大小,以及对转向器进行精密控制的技术效果。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