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过滤装置的挖掘机主控阀用溢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75834发布日期:2019-07-13 10:08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带过滤装置的挖掘机主控阀用溢流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控制阀,尤其涉及一种带过滤装置的挖掘机主控阀用溢流阀,属于液压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挖掘机主控阀用溢流阀主要用于控制液压系统的最高工作压力,保护整个液压系统安全,可靠。据客户反馈,挖掘机常常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生行走无力,经检查,发现溢流阀压力不足。经调研发现:挖掘机工作环境恶劣,和操作人员不注意保养等原因,常常造成液压油清洁度不高,因此造成溢流阀被杂物或毛刺堵住,无法正常开启、闭合,导致液压系统压力过低,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了如何提高进入阀座内腔的液压油清洁度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带过滤装置的挖掘机主控阀用溢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阀芯,控制阀芯设于阀座内腔的前端,控制阀芯的前端与阀座的内腔间隙配合,阀座内腔的后端与调节螺栓的前端配合连接,阀座的内腔内设有弹簧座及弹簧,弹簧的一端通过弹簧座顶住控制阀芯的后端,弹簧的另一端顶住调节螺栓的前端,阀座上设有4-6个进油斜孔和4-6个回油内孔,进油斜孔和回油内孔分别位于控制阀芯与阀座间隙配合处的左右两侧,阀座的头部固定有滤座,滤座与每个进油斜孔的外端口之间均设有滤网,滤座上设有小孔,每个进油斜孔通过滤网至少与一个小孔接通。

优选地,所述的调节螺栓的前端伸入阀座的内腔内,调节螺栓外圆周面与阀座的内壁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调节螺栓前端的外圆周面与阀座内腔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o形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的控制阀芯与阀座形成线密封。

优选地,所述的调节螺栓通过锁紧螺母及螺母锁紧固定在阀座上。

优选地,所述的回油内孔在阀座上径向均布;进油斜孔倾斜设置于阀座上,进油斜孔的内端口为斜口,进油斜孔的内端口设于控制阀芯前端的圆锥面周围;滤座的端部和/或径向均布有小孔,小孔的数量不少于进油斜孔的数量。

优选地,所述的进油斜孔及回油内孔通过卡在阀座外侧的挡圈和第三o形密封圈密封;阀座外侧还设有使其与主控阀阀体之间密封的第二o形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的过滤网的结构为伞形结构,过滤网的中间设有圆孔;过滤网的过滤精度为20~25μm;过滤网的材质为40cr;阀座与滤座之间设有2-4层60目或80目的过滤网;阀座与滤座之间过滤网的总厚度为0.8-1.6mm。

优选地,所述的阀座的内腔设有三阶尺寸不同的圆柱内孔,调节螺栓与阀座的第一内孔紧密配合连接,第一内孔内设有起密封作用的第一o形密封圈;弹簧座、控制阀芯位于第二内孔内,第二内孔的外部装有第二o形密封圈;控制阀芯的最右端与第三内孔间隙配合,第三内孔上与第二内孔连接的孔口设有与控制阀芯匹配的倒角棱。

优选地,所述的控制阀芯的结构由左往右依次是:第一圆柱面、圆锥面、第二圆柱面和第三圆柱面;第一圆柱面与弹簧座配合连接;圆锥面与阀座的第三内孔的孔口倒角棱相配合,形成线密封;第二圆柱面连接圆锥面和第三圆柱面,第二圆柱面的直径尺寸小于第三圆柱面的直径尺寸;第三圆柱面与阀座的第三内孔为间隙配合。

本发明的溢流阀结构紧凑、密封性能好,进油口与回油口之间有密封,阀座与外界有密封。密封性能良好,采用锥面和阀孔倒角棱的线密封,其阀芯开启性能在98%以上。同时由于在进油斜孔处装有过滤网,可以大大减少由于液压油清洁度原因造成的堵住、卡住阀芯的现象,从而保证了主控阀的使用寿命和挖机的工作稳定性。本发明的溢流阀具有启闭特性好,内部压力稳定,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小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带过滤装置的挖掘机主控阀用溢流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本发明为一种带过滤装置的挖掘机主控阀用溢流阀,如图1所示,其包括控制阀芯9,控制阀芯9设于阀座4内腔的前端,控制阀芯9的前端与阀座4内腔间隙配合,液压油从配合间隙进入控制阀芯9最前端,达到调定压力后开启控制阀芯9。弹簧座8装在控制阀芯9的后端上,且弹簧力施加在控制阀芯9上,正常状态下控制阀芯9为闭合状态,其与阀座4形成线密封。弹簧7的一端通过弹簧座8顶住控制阀芯9的后端,弹簧7的另一端顶住调节螺栓1的前端,即弹簧7的一端与弹簧座8相连,另一端连接在调节螺栓1上。弹簧座8及弹簧7皆设于阀座4的内腔,调节螺栓1的前端伸入阀座4的内腔内,其外圆周面与阀座4的内壁精密配合,两者之间设有第一o形密封圈5,防止外界异物和空气进入以及溢流阀漏油。调节螺栓1通过锁紧螺母2及螺母3锁紧固定在阀座4上。在阀座4上开有6个进油斜孔p和6个回油内孔t,进油斜孔p和回油内孔t分别位于控制阀芯9与阀座4间隙配合处的左右两侧,回油内孔t在阀座4上径向均布,进油斜孔p倾斜设置于阀座4上,进油斜孔p的内端口为斜口,进油斜孔p的内端口设于控制阀芯9前端的圆锥面周围。进油斜孔p及回油内孔t通过卡在阀座4外侧的挡圈10和第三o形密封圈11密封。在阀座4上外侧的外螺纹底部设有第二o形密封圈6,使其与主控阀阀体之间密封。阀座4的头部固定有滤座13,滤座13与每个进油斜孔p的外端口之间均设有滤网12,用滤座13压紧过滤网12,滤网12通过滤座13压在进油斜孔p的外端口上。过滤网12完全置于阀座4的进油斜孔p的上部,阻断杂物及污染物进入溢流阀中。

在阀座4与滤座13之间设有2-4层60目或80目,材质为40cr,过滤精度为20~25μm的过滤网12,过滤网12的结构为伞形结构,所有过滤网12的总厚度为0.8-1.6mm,中间设有圆孔。滤座13与阀座4通过螺纹连接,且滤座13上分布有至少6个径向均布的小孔;在滤座13端部,分布至少6个均布小孔。通过这些小孔液压油进入滤座13中,进过过滤网12过滤后,流入溢流阀中。每个进油斜孔p通过滤网12至少与一个小孔接通,小孔的数量不少于进油斜孔p的数量。

阀座4内腔有三阶尺寸不同的圆柱内孔,调节螺栓1与阀座4的第一内孔紧密配合连接,且第一内孔内设有第一o形密封圈5,起密封作用;弹簧座8、控制阀芯9位于第二内孔内,且第二内孔的外部装有第二o形密封圈6;控制阀芯9的最右端与第三内孔间隙配合,留有很小的配合间隙,便于液压油进入,开启溢流阀;第三内孔上与第二内孔连接的孔口设有与控制阀芯9匹配的倒角棱。

控制阀芯9的结构由左往右依次是:第一圆柱面、圆锥面、第二圆柱面和第三圆柱面。其中第一圆柱面与弹簧座8配合,并施加弹簧力顶住控制阀芯9。圆锥面与阀座4的第三内孔的孔口倒角棱相配合,形成线密封。第二圆柱面连接圆锥面和第三圆柱面,其中第二圆柱面直径尺寸最小,也就是说,第二圆柱面直径尺寸小于第三圆柱面的直径尺寸,便于储存从进油斜孔p进入的液压油。第三圆柱面与阀座4的第三内孔为间隙配合,不仅起导向作用,还可使液压油进入控制阀芯9最右端,打开溢流阀。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正常状态下,控制阀芯9在弹簧7的作用下,把进油斜孔p及回油内孔t隔开;当进油斜孔p的油压超过控制阀芯9的调定压力时,控制阀芯9迅速开启,使进油斜孔p与回油内孔t接通,进油斜孔p的高压油迅速泄到回油内孔t,从而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阀座4上设有4个进油斜孔p和4个回油内孔t。每个进油斜孔p通过滤网12与一个滤座13上的小孔接通。在阀座4与滤座13之间设有4层60目的过滤网12,过滤网12的过滤精度为25μm,所有过滤网12的总厚度为1.6mm。

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在阀座4与滤座13之间设有2层60目的过滤网12,过滤网12的过滤精度为20μm,所有过滤网12的总厚度为0.8mm。

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在阀座4与滤座13之间设有2层80目的过滤网12,过滤网12的过滤精度为20μm。

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