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语音控制的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83233发布日期:2020-04-07 15:37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语音控制的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语音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语音控制的风扇。



背景技术:

语音识别,是小型化、便携式语音产品的应用,如无线手机上的拨号、汽车设备的语音控制、智能玩具、家电遥控等方面的应用,这些应用系统大都使用专门的第三方软件来实现,目前一般的风扇语音控制,大多采用电信号接收,然后通过电路传输的方式驱动风扇,这个过程中过多地依赖电路,不能应对长时间、高强度、高频次的场景,不具备机械结构的稳定性、长寿命等特点,本发明阐明的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语音控制的风扇,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可语音控制的风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右侧内壁设有语音控制组件,所述语音控制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工作腔右侧内壁的风扇关闭壳体、设于所述风扇关闭壳体内且下侧开口的风扇关闭腔、设于所述风扇关闭腔内壁且可上下滑动的第一滑块、固设于所述工作腔右侧内壁且位于所述风扇关闭壳体下侧的风扇开启壳体、设于所述关闭用电磁铁内且上侧开口的风扇开启腔、设于所述风扇开启腔内壁且可上下滑动的第二滑块、固设于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之间且向左延伸的滑动板,所述工作腔后侧内壁设有停转组件,所述停转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工作腔后侧内壁且可上下滑动的滑动抵接块、固设于所述滑动抵接块左端的第一水平支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水平支架前端的第一传动轴、固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上的第一齿轮、固设于所述工作腔后侧内壁的固定块、固设于所述固定块左端的第二水平支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水平支架前端的第二传动轴、固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上且可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二齿轮,所述工作腔后侧内壁设有位于所述带齿抵接滑块下侧的限位复位机构,所述工作腔下侧内壁设有传动组件。

可优选地,所述工作腔下侧内壁固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上端动力连接有第三传动轴。

其中,所述语音控制组件还包括固设于所述风扇关闭腔上侧内壁的关闭用电磁铁,所述风扇开启腔下侧内壁固设有开启用电磁铁,所述滑动板和所述第一弹簧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滑动板上转动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四传动轴,且所述第四传动轴和所述第三传动轴花键连接。

其中,所述停转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工作腔后侧内壁且可左右滑动的带齿抵接滑块,所述带齿抵接滑块和所述工作腔右侧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工作腔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带齿抵接滑块上侧的第五传动轴,所述第五传动轴上固设有与所述带齿抵接滑块上端带齿部分啮合连接的第三齿轮,所述带齿抵接滑块下端靠近右侧处固设有固定棘齿,所述滑动抵接块和所述工作腔上侧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

其中,所述限位复位机构包括固设于所述工作腔后侧内壁且向前延伸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左端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上设有可前后滑动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和所述工作腔前侧内壁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前端铰接有铰接棘齿,所述铰接棘齿和所述第三滑块上端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所述第三滑块前端固设有可与所述铰接棘齿抵接的固定抵接块。

其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第五传动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三齿轮前侧的第二锥齿轮,位于所述滑动板上侧的所述第四传动轴上固设有第三锥齿轮,且所述第三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四传动轴上固设有位于所述第三锥齿轮下侧的第四齿轮,且所述第四齿轮和所述第三滑块右端带齿部分啮合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轴上固设有第一带轮,所述工作腔下侧内壁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轴左侧的第六传动轴,所述第六传动轴上固设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和所述第一带轮之间连接有第一皮带,所述第六传动轴上固设有位于所述第二带轮上侧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二传动轴上固设有位于所述第二齿轮前端的第一锥齿轮,且所述第一锥齿轮和所述第四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上固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齿轮前侧的第三带轮,所述工作腔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有贯穿所述工作腔前侧内壁向外延伸的第七传动轴,位于所述工作腔内的所述第七传动轴上固设有第四带轮,所述第四带轮和所述第三带轮之间连接有第二皮带,所述第七传动轴上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第四带轮前侧的调节杆,且所述调节杆和所述第二皮带内圈抵接,所述第二皮带和所述工作腔上侧内壁之间连接有第六弹簧,位于外界的所述第七传动轴上固设有风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了开启用电磁铁和关闭用电磁铁,可分别控制开启和关闭风扇,采用了带齿抵接滑块和滑动抵接块,当带齿抵接滑块带动滑动抵接块向上移动,此时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脱离啮合,风扇失去动力而不再转动,利用机械结构代替部分电路结构,可保障系统整体稳定性、寿命,采用了调节杆、第六弹簧,当第二皮带张紧力改变时,能及时对第二皮带张紧力进行调整,保障了第二皮带的稳定传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可语音控制的风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b”的结构示意放大图;

图4是图2的“c-c”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的“d-d”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的“e-e”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6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参照图1-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可语音控制的风扇,包括壳体11,所述壳体11内设有工作腔12,所述工作腔12右侧内壁设有语音控制组件901,所述语音控制组件901包括固设于所述工作腔12右侧内壁的风扇关闭壳体35、设于所述风扇关闭壳体35内且下侧开口的风扇关闭腔34、设于所述风扇关闭腔34内壁且可上下滑动的第一滑块33、固设于所述工作腔12右侧内壁且位于所述风扇关闭壳体35下侧的风扇开启壳体29、设于所述关闭用电磁铁36内且上侧开口的风扇开启腔31、设于所述风扇开启腔31内壁且可上下滑动的第二滑块32、固设于所述第一滑块33和所述第二滑块32之间且向左延伸的滑动板23,通过语音,可控制所述滑动板23的上下滑动,所述工作腔12后侧内壁设有停转组件902,所述停转组件902包括设于所述工作腔12后侧内壁且可上下滑动的滑动抵接块43、固设于所述滑动抵接块43左端的第一水平支架13、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水平支架13前端的第一传动轴60、固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60上的第一齿轮49、固设于所述工作腔12后侧内壁的固定块21、固设于所述固定块21左端的第二水平支架14、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水平支架14前端的第二传动轴61、固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61上且可与所述第一齿轮49啮合连接的第二齿轮15,通过上下滑动所述滑动抵接块43,实现所述第一锥齿轮16和所述第一齿轮49脱离啮合,所述工作腔12后侧内壁设有位于所述带齿抵接滑块38下侧的限位复位机构903,所述限位复位机构903可实现对停转的风扇重启,所述工作腔12下侧内壁设有可实现传动的传动组件904。

有益地,所述工作腔12下侧内壁固设有电机26,所述电机26上端动力连接有第三传动轴25。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语音控制组件901进行详细说明,所述语音控制组件901还包括固设于所述风扇关闭腔34上侧内壁的关闭用电磁铁36,所述风扇开启腔31下侧内壁固设有开启用电磁铁30,所述滑动板23和所述第一弹簧22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22,用于所述滑动板23的复位,所述滑动板23上转动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四传动轴27,且所述第四传动轴27和所述第三传动轴25花键连接。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停转组件902进行详细说明,所述停转组件902还包括设于所述工作腔12后侧内壁且可左右滑动的带齿抵接滑块38,所述带齿抵接滑块38和所述工作腔12右侧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37,所述工作腔12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带齿抵接滑块38上侧的第五传动轴62,所述第五传动轴62上固设有与所述带齿抵接滑块38上端带齿部分啮合连接的第三齿轮41,所述带齿抵接滑块38下端靠近右侧处固设有固定棘齿28,所述滑动抵接块43和所述工作腔12上侧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44。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限位复位机构903进行详细说明,所述限位复位机构903包括固设于所述工作腔12后侧内壁且向前延伸的固定支架51,所述固定支架51左端设有滑槽52,所述滑槽52上设有可前后滑动的第三滑块53,所述第三滑块53和所述工作腔12前侧内壁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54,所述第四弹簧54前端铰接有铰接棘齿56,所述铰接棘齿56和所述第三滑块53上端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57,所述第三滑块53前端固设有可与所述铰接棘齿56抵接的固定抵接块55。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传动组件904进行详细说明,所述传动组件904包括固设于所述第五传动轴62上且位于所述第三齿轮41前侧的第二锥齿轮42,位于所述滑动板23上侧的所述第四传动轴27上固设有第三锥齿轮40,且所述第三锥齿轮40和所述第二锥齿轮42啮合连接,所述第四传动轴27上固设有位于所述第三锥齿轮40下侧的第四齿轮39,且所述第四齿轮39和所述第三滑块53右端带齿部分啮合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轴25上固设有第一带轮24,所述工作腔12下侧内壁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轴25左侧的第六传动轴19,所述第六传动轴19上固设有第二带轮18,所述第二带轮18和所述第一带轮24之间连接有第一皮带20,所述第六传动轴19上固设有位于所述第二带轮18上侧的第四锥齿轮17,所述第二传动轴61上固设有位于所述第二齿轮15前端的第一锥齿轮16,且所述第一锥齿轮16和所述第四锥齿轮17啮合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60上固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齿轮49前侧的第三带轮50,所述工作腔12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有贯穿所述工作腔12前侧内壁向外延伸的第七传动轴59,位于所述工作腔12内的所述第七传动轴59上固设有第四带轮45,所述第四带轮45和所述第三带轮50之间连接有第二皮带48,所述第七传动轴59上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第四带轮45前侧的调节杆46,且所述调节杆46和所述第二皮带48内圈抵接,所述第二皮带48和所述工作腔12上侧内壁之间连接有第六弹簧47,位于外界的所述第七传动轴59上固设有风扇58。

初始状态时,第二锥齿轮42不与第三锥齿轮40啮合连接,第四齿轮39不与第三滑块53右端带齿部分啮合连接,第一齿轮49不与第二齿轮15啮合连接,固定棘齿28右端和铰接棘齿56左端抵接,带齿抵接滑块38和滑动抵接块43抵接,第二弹簧37积蓄有弹性势能,滑动抵接块43位于上极限位置,第三弹簧44积蓄有弹性势能。

当语音控制风扇开启时,启动电机26,使第三传动轴25转动,转动的第三传动轴25依次通过第一带轮24、第一皮带20、第二带轮18带动第六传动轴19转动,转动的第六传动轴19依次通过第四锥齿轮17、第一锥齿轮16、第二传动轴61带动第二齿轮15转动,开启用电磁铁30通电带有磁性,带有磁性的开启用电磁铁30吸引第二滑块32向下滑动,向下滑动的第二滑块32带动滑动板23、第一滑块33向下滑动,第一弹簧22积蓄弹性势能,进而通过第四传动轴27带动第四齿轮39、第三锥齿轮40向下移动,当第二滑块32和开启用电磁铁30抵接时,第四齿轮39和第三滑块53右端带齿部分啮合连接,转动的第三传动轴25依次通过第四传动轴27、第四齿轮39带动第三滑块53在滑槽52上向前移动,第四弹簧54积蓄弹性势能,向前移动的第三滑块53带动固定抵接块55、铰接棘齿56、第五弹簧57向前移动,此时铰接棘齿56不再对固定棘齿28进行限位,第二弹簧37释放弹性势能,带动带齿抵接滑块38向右移动,此时第三弹簧44释放弹性势能,滑动抵接块43在第三弹簧44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并与固定块21抵接,向下移动的滑动抵接块43带动第一水平支架13、第一传动轴60、第三带轮50向下移动,并带动第一齿轮49向下移动和第二齿轮15啮合连接,转动的第二齿轮15依次通过第一齿轮49、第一传动轴60、第三带轮50、第二皮带48、第四带轮45带动第七传动轴59转动,转动的第七传动轴59带动风扇58转动,实现语音控制风扇开启,在此过程中,第二皮带48张紧力变大,带动调节杆46逆时针转动,第六弹簧47积蓄弹性势能,使第二皮带48张紧力恢复,最后使开启用电磁铁30断电失去磁性,第一弹簧22释放弹性势能,带动滑动板23向上移动并复位,向上移动的滑动板23带动第四传动轴27、第四齿轮39、第三锥齿轮40向上移动,此时第四齿轮39不再和第三滑块53右端带齿部分啮合连接,第四弹簧54释放弹性势能,带动第三滑块53向后移动并复位。

当语音控制风扇关闭时,使关闭用电磁铁36通电并带有磁性,带有磁性的关闭用电磁铁36吸引第一滑块33向上移动,向上移动的第一滑块33带动滑动板23向上移动,第一弹簧22积蓄弹性势能,向上移动的滑动板23带动第四齿轮39、第三锥齿轮40向上移动,向上移动的第三锥齿轮40和第二锥齿轮42啮合连接,转动的第三传动轴25依次通过第四传动轴27、第三锥齿轮40、第二锥齿轮42、第五传动轴62带动第三齿轮41转动,此时转动的第三齿轮41带动带齿抵接滑块38向左移动并与滑动抵接块43抵接,第二弹簧37积蓄弹性势能,随着带齿抵接滑块38的继续向左移动,带齿抵接滑块38带动滑动抵接块43向上移动,第三弹簧44积蓄弹性势能,向上移动的滑动抵接块43带动带动第一水平支架13、第一传动轴60、第三带轮50向上移动,并带动第一齿轮49向上移动和第二齿轮15脱离啮合连接,此时风扇58失去动力,逐渐停止转动,实现对语音控制风扇关闭,此时向左移动的带齿抵接滑块38带动固定棘齿28向左移动,向左移动的固定棘齿28和铰接棘齿56右侧抵接,第五弹簧57积蓄弹性势能,当固定棘齿28位于铰接棘齿56左侧时,第五弹簧57释放弹性势能,带动铰接棘齿56复位,固定棘齿28和铰接棘齿56左端抵接,铰接棘齿56在固定抵接块55的限制下对固定棘齿28进行限位,此时带齿抵接滑块38无法向右移动,在上述过程中,第二皮带48张紧力减小,第六弹簧47释放弹性势能,带动调节杆46顺时针转动,使第二皮带48张紧力增大并恢复,最后关闭使关闭用电磁铁36断电并失去磁性,此时第一弹簧22释放弹性势能,带动滑动板23向下移动并复位,向下移动的滑动板23带动第四齿轮39、第三锥齿轮40向下移动,此时第三锥齿轮40不再和第二锥齿轮42啮合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