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流降噪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6814发布日期:2019-11-19 22:07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流降噪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流降噪泵。



背景技术:

水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设备。它将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实现提升液体的流速或液体压力。其主要用来输送液体包括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液体。

现有自吸泵包括电机以及泵体,其中电机包括机壳、设置于电机壳中的定子以及转子,转子包括转轴;泵体包括泵壳本体以及设置于泵壳本体中流道,流道包括依序设计的进水流道、叶轮室和蓄水室,转轴上设置有叶轮,且叶轮设置于叶轮室中,叶轮旋转增加泵壳中水流流速,在电机与泵壳之间设置有连接盖,连接盖中设置有机械密封室以及轴承室,电机的转轴依次穿过轴承室和机械密封室,连接盖阻断水流进入电机并保证转轴稳定的带动叶轮的转动,使得叶轮稳定的驱动水流在流道中加速和加压。

如上述公开技术中,当启动自吸泵时,电机带动叶轮高速旋转,水流从进水流道直接进入叶轮室中时,由于水流方向和水流速度于叶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使得水流与叶轮之间发生速度差较大的碰撞,使得叶轮振动和噪音,存在待改进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流降噪泵,分流杆使得水流向分流杆的两侧流动,进而避免水流直接冲击在叶轮上,实现减小叶轮振动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分流降噪泵,包括电机、泵壳本体以及用于连接电机和泵壳本体的连接盖本体,所述泵壳本体中设置有进水流道、叶轮室以及气水分离室,所述叶轮室中设置有叶轮,所述进水流道与气水分离室之间设置有主隔板,所述主隔板靠近叶轮室的两侧分别形成连通进水流道和叶轮室的增压进水口以及连通叶轮室和气水分离室增压出水口,所述主隔板上且位于增压进水口中设置有分流杆,所述分流杆的宽度尺寸大于等于所述叶轮的厚度尺寸,所述分流杆的中心线与叶轮厚度方向的中心面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流从进水流道进入叶轮室中时,增加进水口处的分流杆使得水流向分流杆的两侧流动,进而避免水流直接冲击在叶轮上,实现减小叶轮振动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流杆长度方向的两侧形成左进水口和右进水口,所述分流杆朝向进水流道的一侧设置有分别引导水流进入左进水口或右进水口的左引导面和右引导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流杆呈三棱柱,减小分流杆对水流流动的阻力,并且左引导面和右引导面使得水流向叶轮轴线方向的两侧流动,避免水流直接冲击在叶轮上,实现减小叶轮振动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机中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同轴间隙配合设置有所述叶轮,所述叶轮上开设有水压平衡孔,且所述水压平衡孔连通叶轮轴向的相对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泵壳本体中的叶轮与转轴之间间隙配合,并且在叶轮上周向间隔设置有水压平衡孔,水压平衡孔连通叶轮轴向的相对两侧,液体通过水压平衡孔使得叶轮相对两侧的液压保持相同,当转轴发生轴向窜动时,叶轮与转轴之间间隙配合以及叶轮两侧液体的支撑力,减小了叶轮的轴线方向的窜动幅度,进而避免了叶轮与连接盖本体和泵壳本体之间碰撞以及摩擦,减小了由于叶轮工作时碰撞和摩擦产生的噪音以及实现保护叶轮的目的,并且同时分流杆避免水流直接冲击叶轮,减小叶轮的振动造成的晃动,进而减小叶轮工作时碰撞和摩擦产生的噪音以及实现保护叶轮的目的,降低了自吸泵的噪音污染以及提升了自吸泵的实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叶轮的相对两侧对称设置有防护件,所述防护板采用防腐蚀材料制作;所述防护件包括平行于叶轮的防护板以及与转轴同轴设置有嵌设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板采用不锈钢制作,且防护件包括平行于叶轮的防护板以及与转轴同轴设置有嵌设环,叶轮两侧防护件的嵌设环分别嵌设于机械密封室中和叶轮室中,防护板避免了叶轮与连接盖本体和泵壳本体之间碰撞,进而试下保护叶轮的目的,且避免连接盖本体和泵壳本体分别朝向叶轮一端生锈产生的氧化物影响叶轮的转动,提升叶轮转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与叶轮的配合端绕其轴线周向等间隔设置有配合平面,所述叶轮开设有与转轴配合的插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上向等间隔设置的配合平面,使得转轴的重心与轴心重合,并且叶轮与转轴配合的插接槽开设后,叶轮的重心同样与其转动中心重合,减小了叶轮转动时受到的偏心力,提升叶轮转动的稳定性,进而减小叶轮高速转动中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叶轮轴向的两侧分别周向等间隔开设有排水槽一和排水槽二,所述排水槽一之间形成推板一,所述排水槽二之间形成推板二,所述推板一与所述推板二之间交替等间隔分布于叶轮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槽一之间形成推板一,排水槽二之间形成推板二,推板一与推板二之间交替且等间隔分布于叶轮的两侧,液体流动至排水槽一和排水槽二中,当叶轮转动时,推板一和推板二推动液体流动,提升液体的流速,并且推板一和推板二的交替间隔设置增加叶轮外周的强度,进而提升叶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泵壳本体上且位于增压出水口处向主隔板延伸有舌板,所述舌板上开设有气水分离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泵壳本体中且位于进水流道和气水分离室之间设置有主隔板,在主隔板靠近叶轮室的两侧分别形成连通进水流道和叶轮室的增压进水口以及连通叶轮室和气水分离室增压出水口,并且在泵壳本体上且位于增压出水口处向主隔板延伸有舌板,在舌板上开设有气水分离槽,气水分离槽将气水分离室和叶轮室连通,液体从进水流道进入叶轮室,其中液体中的气体堆积于舌板处,并通过气水分离槽进入气水分离室中,液体则流动至增压出水口进入气水分离室,实现气液分离的目的,避免由于气体的密度较小抢占增压出水口,进而提升了液体通过增压出水口的稳定性,实现提高液体扬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舌板朝向叶轮室的一侧成弧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舌板朝向叶轮室的一侧设置呈弧形,减小液体在叶轮室内流动的阻力,进而减小液体流动时摩擦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舌板朝向主隔板的一端平行设置有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朝向叶轮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导斜面朝向叶轮室,当液体流动至增压出水口,引导斜面增加液体的通过流量,并且减小了舌板与液体之间切割力,进而减小了液体通过增压出水口时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水分离槽沿叶轮室径向延伸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体流动过程中受到离心力,离心力的方向与气水分离槽的延伸方向一致,进而提升气体通过气水分离槽的流畅性,减小气体在叶轮室中堆积后爆裂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分流降噪泵的总装示意图;

图2是用于体现泵壳本体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用于体现分流杆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一种分流降噪泵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5是用于体现叶轮安装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a、电机;a2、转轴;a21、配合平面;

b、泵体;b1、泵壳本体;b11、舌板;b111、气水分离槽;b112、圆弧倒角;b113、引导斜面;b14、主隔板;b2、进水流道;b21、前流道;b22、后流道;b3、叶轮室;b31、增压进水口;b32、增压出水口;b4、气水分离室;b5、分流杆;b51、左引导面;b52、右引导面;

c、连接盖本体;

d、叶轮;d1、水压平衡孔;d2、防护件;d21、防护板;d22、嵌设环;d3、排水槽一;d31、推板一;d4、排水槽二;d41、推板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分流降噪泵,包括电机a、泵体b以及用于连接两者的连接盖本体c。电机a包括机壳以及设置于机壳中的转轴a2,泵体b包括泵壳本体b1以及转动设置于泵壳本体b1的叶轮d,且在泵壳本体b1中设置有用于增加液体流速的增压流道,连接盖本体c将机壳与泵壳本体b1连接固定,且叶轮d同轴套设于转轴a2上,启动电机a,转轴a2带动叶轮d转动,叶轮d推动泵壳本体b1中的液体,进而实现泵体b中的液体扬程增加。

如图2和图3所示,泵壳本体b1中增压流道包括液体依次经过的进水流道b2、叶轮室b3以及气水分离室b4。泵壳本体b1中且位于进水流道b2和气水分离室b4之间设置有主隔板b14,在主隔板b14靠近叶轮室b3的两侧分别形成连通进水流道b2和叶轮室b3的增压进水口b31以及连通叶轮室b3和气水分离室b4增压出水口b32。其中在主隔板b14上且位于增压进水口b31中设置有分流杆b5,分流杆b5沿垂直于叶轮d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设置,且分流杆b5的宽度尺寸大于等于叶轮d的厚度尺寸,同时分流杆b5的中心线与叶轮d厚度方向的中心面重合;当水流从进水流道b2进入叶轮室b3中时,增加进水口处的分流杆b5使得水流向分流杆b5的两侧流动,进而避免水流直接冲击在叶轮d上,实现减小叶轮d振动产生的噪音。

并且在分流杆b5长度方向的两侧形成左进水口和右进水口,分流杆b5在垂直于其中心线的截面呈三角形,使得分流杆b5朝向进水流道b2的一侧分别形成引导水流进入左进水口或右进水口的左引导面b51和右引导面b52;分流杆b5呈三棱柱,减小分流杆b5对水流流动的阻力,并且左引导面b51和右引导面b52使得水流向叶轮d轴线方向的两侧流动,避免水流直接冲击在叶轮d上,实现减小叶轮d振动产生的噪音。

并且在泵壳本体b1上且位于增压出水口b32处向主隔板b14延伸有舌板b11,在舌板b11上开设有气水分离槽b111,气水分离槽b111将气水分离室b4和叶轮室b3连通,液体从进水流道b2进入叶轮室b3,其中液体中的气体堆积于舌板b11处,并通过气水分离槽b111进入气水分离室b4中,液体则流动至增压出水口b32进入气水分离室b4,实现气液分离的目的,避免由于气体的密度较小抢占增压出水口b32,进而提升了液体通过增压出水口b32的稳定性,实现提高液体扬程的目的。

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舌板b11朝向叶轮室b3的一侧设置呈弧形,减小液体在叶轮室b3内流动的阻力,进而减小液体流动时摩擦产生的噪音,且气水分离槽b111沿叶轮d沿叶轮室b3径向延伸设置,气体流动过程中受到离心力,离心力的方向与气水分离槽b111的延伸方向一致,进而提升气体通过气水分离槽b111的流畅性,减小气体在叶轮室b3中堆积后爆裂产生的噪音,且在气水分离槽b111靠近叶轮室b3的一端设置有圆弧倒角b112,当气体通过气水分离槽b111时,减小气体形成气泡的爆裂,进一步减小了噪音的产生;并且在舌板b11朝向主隔板b14的一端平行设置有引导斜面b113,引导斜面b113朝向叶轮室b3,当液体流动至增压出水口b32,引导斜面b113增加液体的通过流量,并且减小了舌板b11与液体之间切割力,进而减小了液体通过增压出水口b32时产生的噪音。

如图4和图5所示,其中泵壳本体b1中的叶轮d与转轴a2之间间隙配合,并且在叶轮d上周向间隔设置有水压平衡孔d1,水压平衡孔d1连通叶轮d轴向的相对两侧,液体通过水压平衡孔d1使得叶轮d相对两侧的液压保持相同,当转轴a2发生轴向窜动时,叶轮d与转轴a2之间间隙配合以及叶轮d两侧液体的支撑力,减小了叶轮d的轴线方向的窜动幅度,进而避免了叶轮d与连接盖本体c和泵壳本体b1之间碰撞以及摩擦,减小了由于叶轮d工作时碰撞和摩擦产生的噪音以及实现保护叶轮d的目的,降低了自吸泵的噪音污染以及提升了自吸泵的实用寿命。

并且在叶轮d的相对两侧设置有防护件d2,防护板d21采用不锈钢制作,且防护件d2包括平行于叶轮d的防护板d21以及与转轴a2同轴设置有嵌设环d22,叶轮d两侧防护件d2的嵌设环d22分别嵌设于机械密封室中和叶轮室b3中,防护板d21避免了叶轮d与连接盖本体c和泵壳本体b1之间碰撞,进而试下保护叶轮d的目的,且避免连接盖本体c和泵壳本体b1分别朝向叶轮d一端生锈产生的氧化物影响叶轮d的转动,提升叶轮d转动稳定性。

如图4和图5所示,其中转轴a2与叶轮d的配合端周向且等间隔设置有配合平面a21,叶轮d轴向的两侧分别周向等间隔开设有排水槽一d3和排水槽二d4,且排水槽一d3之间形成推板一d31,排水槽二d4之间形成推板二d41,推板一d31与推板二d41之间交替且等间隔分布于叶轮d的两侧,液体流动至排水槽一d3和排水槽二d4中,当叶轮d转动时,推板一d31和推板二d41推动液体流动,提升液体的流速,并且推板一d31和推板二d41的交替间隔设置增加叶轮d外周的强度,进而提升叶轮d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

当水流从进水流道b2进入叶轮室b3中时,增加进水口处的分流杆b5使得水流向分流杆b5的两侧流动,进而避免水流直接冲击在叶轮d上,实现减小叶轮d振动产生的噪音。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