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鼓风机上的抽真空过滤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93764发布日期:2019-12-03 17:29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用于鼓风机上的抽真空过滤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桶,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鼓风机上的抽真空过滤桶。



背景技术:

鼓风机上的抽真空过滤桶一般安装在鼓风机上面的进气口上,通常安装好的过滤桶会占用一定的空间,整体会比较高,在一些空间高度较小的地方,常用的过滤桶却无法安装,并且通常的过滤桶内的过滤部分大都是固定设置的,不易拆卸,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不方便清理、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安装在空间高度较低的地方、方便清理、维护的用于鼓风机上的抽真空过滤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鼓风机上的抽真空过滤桶,包括筒体和位于筒体内的过滤筒,筒体上设有左端盖和右端盖,筒体上设有进气管,进气管上设有第一法兰盘,左端盖上设有用于与鼓风机的进气口连接的出气管,出气管上设有第二法兰盘,其中,出气管为直角弯头管,出气管与左端盖的连接端穿过左端盖伸入到筒体内,筒体内的右部设有支撑架,过滤筒的左端套在出气管上,过滤筒的右端架在支撑架上,右端盖上设有供过滤筒进出的开口,开口上盖有活动盖板,活动盖板上设有手柄,右端盖边缘对称设有用于锁紧活动盖板的快速夹钳。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鼓风机上的抽真空过滤桶,其中,活动盖板为透明材质的亚克力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鼓风机上的抽真空过滤桶,其中,过滤筒右端设有密封垫。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鼓风机上的抽真空过滤桶,其中,过滤筒包括圆筒形网孔板和包裹在圆筒形网孔板上的钢丝网。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鼓风机上的抽真空过滤桶,其中,支撑架包括弧形托板和两平行的支撑板,支撑板与筒体的内壁连接,弧形托板连接在两平行的支撑板上,弧形托板与过滤筒的外圆面相贴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鼓风机上的抽真空过滤桶,其中,进气管上连接有第一气压表,出气管上连接有第二气压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鼓风机上的抽真空过滤桶,其中,出气管与筒体之间设有加强板。

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用于鼓风机上的抽真空过滤桶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出气管为直角弯头管,可以使筒体的长度方向横置在鼓风机的上方,减小了本实用新型的整体高度,可以在空间高度较小的地方使用,又由于出气管与左端盖的连接端穿过左端盖伸入到筒体内,筒体内的右部设有支撑架,过滤筒的左端套在出气管上,过滤筒的右端架在支撑架上,右端盖上设有供过滤筒进出的开口,开口上盖有活动盖板,活动盖板上设有手柄,右端盖边缘对称设有用于锁紧活动盖板的快速夹钳,在清理时,可以通过打开快速夹钳,拿掉活动盖板后,就可以把过滤筒从开口里拿出,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清理、维护。

活动盖板为透明材质的亚克力板,可以方便人们随时观察筒体内过滤的灰尘情况。

过滤筒右端设有密封垫起到了过滤筒与活动盖板之间的密封作用。

支撑架采用武之地弧形托板和两平行的支撑板的结构,在清理筒体内的灰尘时,可以利用两平行的支撑板之间的空隙把筒体内的灰尘清理出筒体,方便了人们的清理。

进气管上连接的第一气压表可以实时观察进气管内的压力,出气管上连接有第二气压表可以实时观察出气管内的压力。

出气管与筒体之间设有的加强板起到了增加强度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鼓风机上的抽真空过滤桶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部分结构的右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用于鼓风机上的抽真空过滤桶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鼓风机上的抽真空过滤桶包括筒体5和位于筒体5内的过滤筒4,筒体5上设有左端盖3和右端盖10,筒体5上设有进气管7,进气管7上设有第一法兰盘6,左端盖3上设有用于与鼓风机的进气口连接的出气管2,出气管2上设有第二法兰盘1,出气管2为直角弯头管,出气管2与左端盖3的连接端穿过左端盖3伸入到筒体5内,出气管2与筒体5之间设有加强板19,筒体5内的右部设有支撑架,过滤筒4的左端套在出气管2上,过滤筒4的右端架在支撑架上,右端盖10上设有供过滤筒4进出的开口11,开口11上盖有活动盖板12,活动盖板12为透明材质的亚克力板,活动盖板12上设有手柄13,右端盖10边缘对称设有用于锁紧活动盖板12的快速夹钳9,过滤筒4右端设有密封垫14用于过滤筒4与活动盖板12之间的密封,支撑架包括弧形托板16和两平行的支撑板15,支撑板15与筒体5的内壁连接,弧形托板16连接在两平行的支撑板15上,弧形托板16与过滤筒4的外圆面相贴合,过滤筒4包括圆筒形网孔板和包裹在圆筒形网孔板上的钢丝网,进气管7上连接有第一气压表8,出气管2上连接有第二气压表17和用于安装安全阀的安装孔18。快速夹钳9为市售产品,故其具体结构不在此赘述。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