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喷射泵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71010发布日期:2019-11-29 18:24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体式喷射泵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喷射泵导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喷射泵自吸性能一般在3分钟内8米的自吸,影响自吸性能主要是水泵的承压能力和密封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式喷射泵导管,通过一体设置的导管,两道密封圈,提高了水泵的自吸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一体式喷射泵导管,包括主箱体和直管,主箱体内部形成内腔,直管一体连接在主箱体一侧并且一端伸入内腔;主箱体另一侧设置有高压进水口和低压进水口,高压进水口朝向内腔并与直管同轴,低压进水口位于高压进水口下方并外凸设置,内腔的内壁设置拱起,拱起正对低压进水口;所述低压进水口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槽,所述直管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槽。

进一步的,所述高压进水口的口径小于直管,且两者轴向有间隔。

进一步的,所述高压进水口与内腔内壁之间设置弧形的引导面。

进一步的,所述主箱体和直管之间支撑有三角肋板。

进一步的,所述主箱体两侧和外端面设置加强筋,外端面上的加强筋围绕低压进水口弧形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主箱体顶部设置倒八字型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本方案在直管自由端与导叶配合的地方增加密封圈,在进水口与泵体连接的部位也增加一道密封圈,两道密封圈有效提高了水泵内高压水的密封。同时一体设置的导管和内腔的合理结构,有效增加了导管的承压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喷射泵导管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喷射泵导管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1、直管;1a、第二密封圈槽;2、主箱体;2a、拱起;3、三角肋板;4、导叶;5、支撑板;6、高压进水口;6a、引导面;7、低压进水口;7a、第一密封圈槽;8、加强筋;9、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一体式喷射泵导管,如图1所示,包括主箱体2和直管1,直管1垂直连接在主箱体2一侧上部,并与主箱体2一体注塑而成。直管1一端伸入主箱体2内腔,主箱体2在另一侧设置有高压进水口6和低压进水口7,高压进水口6内凹设置,低压进水口7外凸设置。高压进水口6和直管1同一轴线,并且高压进水口6的外径小于直管1内径。低压进水口7位于高压进水口6下方,其口径较大,优选大于直管1内径。叶轮配合在直管1的自由端,在叶轮的作用下水流由主箱体2内部朝向直管1自由端流向。经过叶轮形成的高压水一部分排出水泵出水口,另一部分则通过导叶4返回之泵体内,并通过高压进水口6循环回主箱体2。低压进水口7起到补充流出水泵的水的作用。

为了提高密封性能,在低压进水口7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槽7a,直管1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槽1a。低压进水口7与泵体进水端配合,直管1的自由端则配合导叶4。同时,为了保证主箱体2强度,在主箱体2内壁上设置拱起2a,拱起2a正对低压进水口7。拱起2a的结构能让主箱体2侧壁形成立体造型,结构强度好,面对水流冲击不易变形,且拱起2a结构对水流有导向作用。进一步的,在高压进水口6与主箱体2内部之间设置弧形的引导面6a,让低压水能够朝向直管1流动。此次的高压进水口6和直管1保持一定间隔,以方便低压水进入直管1。

结合图1和图2,主箱体2和直管1之间支撑有三角肋板3。三角肋板3既起到支撑直管1作用,又能加强主箱体2侧壁。主箱体2两侧和外端面设置加强筋8/9,外端面上的加强筋9围绕低压进水口7弧形设置。主箱体2顶部设置倒八字型支撑板5。支撑板5与泵体配合,保证导管在泵体内部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