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真空泵的前级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84866发布日期:2020-04-14 19:43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真空泵的前级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真空泵的前级过滤器。



背景技术:

真空泵是指利用机械、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对被抽容器进行抽气而获得真空的器件或设备。公开号为cn208348062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双级气冷罗茨泵,属于真空泵的一种,包括基座,基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罗茨泵本体,罗茨泵本体的顶部开设有进气口,罗茨泵本体顶部的进气口处固定连接有进气管,罗茨泵本体的外表面开设有出气口,罗茨泵本体外表面的出气口处固定连接有出气管,罗茨泵本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转轴的一端通过连轴器传动连接有主轴,主轴的一端延伸至罗茨泵本体的内部且焊接有驱动链轮,驱动链轮的两侧设置有驱动机构,通过设置电机和驱动机构从而可以使得转子可以同步、反向旋转的推压作用来移动气体而实现抽气。

上述罗茨泵,其通过顶部开设的进气口对被抽容器进行抽气,通常应用于管道抽真空,由于管道内存在钢渣、焊渣、金属屑等大颗粒杂质,在抽真空过程中,以上杂质会被吸入至泵体内,容易增加泵体损耗,甚至引起泵体损坏,因此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用于真空泵的前级过滤器,既能保证真空泵的进气口顺利抽气,又能降低外界的大颗粒杂质进入真空泵的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用于真空泵的前级过滤器,包括内置有过滤腔的过滤器本体,过滤器本体的外侧壁设置有连通于过滤腔的抽气口,过滤器本体的下端面设置有连通于过滤腔的排气口,排气口固定并连通于真空泵的进气口;过滤腔的内壁设置有环设于排气口的隔挡壁,隔挡壁遮挡于抽气口的内部端口。

采用上述方案,于真空泵的进气口处设置前级过滤器,过滤器本体处的抽气口用于外接待抽真空的容器;当真空泵运行时,其进气口通过过滤器本体内的过滤腔对外接容器进行抽真空;待抽容器内的气体通过抽气口进入过滤腔以形成气流,气流中所包含的大颗粒杂质碰撞于隔挡壁的外侧壁,然后直接下落至过滤腔底部,而干净的气流则直接向上流动,并通过隔挡壁形成的内腔进入至真空泵的进气口内;既能完成整个抽真空过程,又能有效滤除抽真空气体当中的大颗粒杂质,从而延长真空泵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隔挡壁的上端口与过滤腔的上端面保持有间隔。

采用上述方案,能够增加隔挡壁上端口的空间,以增加空气可流动性,从而提升真空泵的抽真空效率。

作为优选,过滤器本体的上端口盖合有密封盖,过滤器本体的外周面并于其上端口位置环设有抵接于密封盖盖合面的凸环,密封盖通过螺栓固定于凸环。

采用上述方案,使得过滤器本体的上端口能够进行拆卸,方便用户清理过滤腔底部过滤下来的大颗粒杂质,更加人性化;通过螺栓固定密封盖与凸环之间的相对位置,既能增加密封盖与过滤器本体上端口之间的密封性,又能提升密封盖的拆装效率。

作为优选,凸环的上端面环设有环槽,环槽内安装有抵接于密封盖的密封圈。

采用上述方案,密封圈能够进一步增加密封盖与凸环上端面之间的密封性,从而保证过滤器本体的抽真空效果。

作为优选,密封盖上设置有真空表安装位。

采用上述方案,使得密封盖的上端面能够安装真空表,当真空泵运行时,用户能通过真空表监测过滤腔内的压力变化,从而判断真空泵抽真空时的运行状态,更加人性化。

作为优选,过滤器本体的外侧壁还设置有放气阀。

采用上述方案,放气阀能够响应于外部操作来通断过滤腔本体,从而使过滤腔内的气压能够与外界气压保持平衡,使得密封盖能够顺利打开,增加操作便利性,更加人性化。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于真空泵的进气口处设置前级过滤器,过滤器本体处的抽气口用于外接待抽真空的容器;当真空泵运行时,其进气口通过过滤器本体内的过滤腔对外接容器进行抽真空;待抽容器内的气体通过抽气口进入过滤腔以形成气流,气流中所包含的大颗粒杂质碰撞于隔挡壁的外侧壁,然后直接下落至过滤腔底部,而干净的气流则直接向上流动,并通过隔挡壁形成的内腔进入至真空泵的进气口内;既能完成整个抽真空过程,又能有效滤除抽真空气体当中的大颗粒杂质,从而延长真空泵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过滤腔;2、过滤器本体;3、抽气口;4、排气口;5、真空泵;6、进气口;7、隔挡壁;8、密封盖;9、凸环;10、螺栓;11、环槽;12、密封圈;13、真空表安装位;14、放气阀;15、排气管;16、法兰;17、过滤罩;18、主过滤网;19、辅助过滤网;20、压簧;21、限位柱;22、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于真空泵的前级过滤器,包括内置有过滤腔1的过滤器本体2,过滤器本体2与过滤腔1均呈竖直的圆柱状。过滤器本体2的外侧壁设置有连通于过滤腔1的抽气口3,抽气口3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以适配不同型号的快速自封接头。过滤器本体2的下端面设置有连通于过滤腔1的排气口4,排气口4固定并连通于真空泵5的进气口6;更具体的,排气口4向外延伸有排气管15,排气管15与真空泵5的进气口6优选通过法兰16连接,从而方便过滤器本体2拆装。过滤腔1的内壁设置有环设于排气口4的隔挡壁7,该隔挡壁7优选呈圆筒状,其连通于排气口4,并与排气口4同心设置。隔挡壁7遮挡于抽气口3的内部端口,且隔挡壁7的外周面与过滤腔1的内壁保持有间隔,以使其能够与抽气口3的内部端口保持一定距离,从而保证空气流通。同时,隔挡壁7的上端口与过滤腔1的上端面保持有间隔,进一步提升空气流通性。

更进一步的,过滤器本体2的上端口盖合有密封盖8,该密封盖8优选呈圆盘状,以与过滤器本体2的圆形上端口相适应;过滤器本体2的外周面并于其上端口位置环设有抵接于密封盖8盖合面的凸环9,密封盖8通过螺栓10固定于凸环9;本实施例中,螺栓10设有多组,其周向排列于凸环9,以提升凸环9与密封盖8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及密封性能。凸环9的上端面环设有环槽11,环槽11内安装有抵接于密封盖8的密封圈12,该密封圈12优选由橡胶制成,其能进一步提升密封盖8与凸环9之间的密封性。

密封盖8上设置有真空表安装位13,用以安装真空表,真空表优选通过kf接口连接于真空表安装位13,以监测过滤腔1内的气压变化,其属于本领域公知常识,在此不做赘述。

现结合附图对上述实施例一中前级过滤器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

于真空泵5的进气口6处设置前级过滤器,过滤器本体2处的抽气口3用于外接待抽真空的容器;当真空泵5运行时,其进气口6通过过滤器本体2内的过滤腔1对外接容器进行抽真空;待抽容器内的气体通过抽气口3进入过滤腔1以形成气流,气流中所包含的大颗粒杂质碰撞于隔挡壁7的外侧壁,然后直接下落至过滤腔1底部,而干净的气流则直接向上流动,并通过隔挡壁7形成的内腔进入至真空泵5的进气口6内;既能完成整个抽真空过程,又能有效滤除抽真空气体当中的大颗粒杂质,从而延长真空泵5使用寿命;在抽真空过程中,用户可通过真空表查看过滤腔1内的气压变化,从而了解真空泵5的运行状态。

清理过滤腔1时,在真空泵5停机状态下,卸下密封盖8上的所有螺栓10,以解除密封盖8与凸环9之间的锁定,从而能够将密封盖8从过滤器本体2的上端面拆卸下来,以使过滤腔1的上端口裸露出来,方便用户清理过滤腔1底部的杂质。

过滤腔1清理完成后,将密封盖8重新盖合于过滤器本体2的上端面,并通过螺栓10锁紧密封盖8与凸环9,以锁定密封盖8与凸环9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完成密封盖8安装。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于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隔挡壁7所形成的圆柱套设有过滤罩17,该过滤罩17包括盖合于隔挡壁7上端口的主过滤网18、环绕于主过滤网18并套设于隔挡壁7外周面的辅助过滤网19。过滤罩17能够进一步滤除进入真空泵5气流中的杂质,同时过滤罩17能够进行拆装,便于清理及更换。于密封盖8的盖合面中心设置有压簧20,压簧20的一端抵压于密封盖8的盖合面,另一端抵压于主过滤网18的端面;通过压簧20能够有效限定过滤罩17于隔挡壁7上的纵向位置,从而提升过滤罩17安装后的稳定性。同时,密封盖8的盖合面设置有供压簧20套接的限位柱21,从而提升压簧20于密封盖8上的连接稳定性。限位柱21上贯穿有连通于真空表安装位13的透气孔22,使得安装于真空表安装位13上的真空表能够顺利监测过滤腔1内的气压变化,避免受到限位柱21阻碍。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于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过滤器本体2的外侧壁还设置有放气阀14,放气阀14的选型及对应安装方式属于本领域公知常识,在此不做赘述。放气阀14能够响应于外部操作来通断过滤腔1本体,从而使过滤腔1内的气压能够与外界气压保持平衡,使得密封盖8能够顺利打开,增加操作便利性,更加人性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