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大型泵站的水泵现地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8490发布日期:2020-05-15 16:41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大型泵站的水泵现地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泵控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大型泵站的水泵现地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水泵站是将水由低处抽提至高处的机电设备和建筑设施的综合体,机电设备主要为水泵和动力机(通常为电动机和柴油机),辅助设备包括充水、供水、排水、通风、压缩空气、供油、起重、照明和防火等设备,建筑设施包括进水建筑物、泵房、出水建筑物、变电站和管理用房等,水泵站按用途分为灌溉泵站、排水泵站、排灌结合泵站、供水泵站、加压泵站、多功能泵站等;按能源分为电力泵站、内燃机泵站、水力泵站、太阳能泵站、风力泵站等,按能否移动分为固定式泵站、半固定式泵站和移动式泵站(即泵车、泵船);按主泵类型分为离心泵站、轴流泵站和混流泵站等;按设计总流量或受益面积分为大、中、小型泵站,泵站在工作时,需要对水泵进行实时的监控控制等,因此,对水泵的控制装置的需求愈加强烈。

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不能有效的进行散热防潮,经常出现电器设备受潮损坏,使用尤为不便;

2、不能有效的保证设备的安全,会出现非工作人员打开控制箱破坏电器设备的情况,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大型泵站的水泵现地控制装置,具有便于散热防潮,且具有实时监测,安全可靠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大型泵站的水泵现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底端面内侧嵌有放置箱,所述放置箱的底端面内侧开设有呈均匀等间距分布的透气孔,所述放置箱的内侧放置有硅胶干燥剂,所述控制箱的左右两端内侧均开设有通气槽,所述控制箱的左右两端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侧开设有连通槽,所述固定架的内侧嵌有防水透气膜,位于右侧的所述固定架的内侧右方嵌有活性炭板,所述控制箱的后端面内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通过电线电性连接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通过电线电性连接有显示屏,所述plc控制器通过电线通讯连接有压力检测模块,所述plc控制器通过电线通讯连接有警报器,所述plc控制器通过电线通讯连接有电流传感器,且所述显示屏、plc控制器、压力检测模块、警报器与电流传感器均固定连接于控制箱的后端面内壁,所述控制箱的前端转动连接有箱门,所述箱门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指纹锁,所述指纹锁的内侧嵌有面部识别模块,所述指纹锁的内侧开设有指纹槽。

优选的,所述指纹锁与面部识别模块均通过电线通讯分别连接于警报器与plc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呈u型设置,且所述固定架呈左右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防水透气膜与活性炭板均为可拆卸式结构,且所述防水透气膜与活性炭板均呈左右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显示屏、plc控制器、压力检测模块、警报器、电流传感器、指纹锁与面部识别模块均通过电线电性连接于外界电源。

优选的,所述放置箱与硅胶干燥剂均为可拆卸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防水透气膜与活性炭板均与连通槽的尺寸相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的防水透气膜、活性炭板与硅胶干燥剂等,利用活性炭板可将外界空气中带有的灰尘杂质等进行吸附,同时利用防水透气膜可让气体立即通过薄膜,保证箱内气体与外界气体的交换,便于箱体内部电器设备的散热,同时防水透气膜具有不粘附任何物质的特点,避免了杂物污染薄膜,影响通气散热的效果,另外,使用的硅胶干燥剂可进行循环重复使用,便于对箱内进行防潮,本设置成本较低,制作方便,便于使用。

2、通过设置的plc控制器、压力检测模块、警报器、电流传感器、指纹锁、面部识别模块等,利用plc控制器可进行处理各种数据,便于后续工作进行,利用压力检测模块可实时进行检测水压,且电流传感器可实时检测电器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同时使用警报器进行报警警示,防止设备出现故障等不能及时提醒工作人员,便于工作人员后续使用控制面板进行控制水泵,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另外,使用指纹锁与面部识别模块,可有效的保证箱内设备的安全,避免无关人员的误动作打开箱门造成设备损坏,使用尤为便捷。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控制箱;2、放置箱;3、透气孔;4、硅胶干燥剂;5、通气槽;6、固定架;7、连通槽;8、防水透气膜;9、活性炭板;10、控制面板;11、显示屏;12、plc控制器;13、压力检测模块;14、警报器;15、电流传感器;16、箱门;17、指纹锁;18、面部识别模块;19、指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大型泵站的水泵现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箱1,控制箱1的底端面内侧嵌有放置箱2,放置箱2的底端面内侧开设有呈均匀等间距分布的透气孔3,放置箱2的内侧放置有硅胶干燥剂4,控制箱1的左右两端内侧均开设有通气槽5,控制箱1的左右两端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架6,固定架6的内侧开设有连通槽7,固定架6的内侧嵌有防水透气膜8,位于右侧的固定架6的内侧右方嵌有活性炭板9,控制箱1的后端面内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10,控制面板10通过电线电性连接有plc控制器12,plc控制器12通过电线电性连接有显示屏11,plc控制器12通过电线通讯连接有压力检测模块13,plc控制器12通过电线通讯连接有警报器14,plc控制器12通过电线通讯连接有电流传感器15,且显示屏11、plc控制器12、压力检测模块13、警报器14与电流传感器15均固定连接于控制箱1的后端面内壁,控制箱1的前端转动连接有箱门16,箱门16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指纹锁17,指纹锁17的内侧嵌有面部识别模块18,指纹锁17的内侧开设有指纹槽19。

本实施例中:plc控制器12型号为三菱-fx2n-20mr。

本实施例中:压力检测模块13型号为yd-322gm。

本实施例中:警报器14型号为hx-100b。

本实施例中:电流传感器15型号为acs712。

本实施例中:指纹锁17型号为dl11s。

本实施例中:面部识别模块18型号为kr-d5r10-rl。

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的防水透气膜8、活性炭板9与硅胶干燥剂4等,利用活性炭板9可将外界空气中带有的灰尘杂质等进行吸附,同时利用防水透气膜8可让气体立即通过薄膜,保证箱内气体与外界气体的交换,便于箱体内部电器设备的散热,同时防水透气膜8具有不粘附任何物质的特点,避免了杂物污染薄膜,影响通气散热的效果,另外,使用的硅胶干燥剂4可进行循环重复使用,便于对箱内进行防潮,本设置成本较低,制作方便,便于使用,且通过设置的plc控制器12、压力检测模块13、警报器14、电流传感器15、指纹锁17、面部识别模块18等,利用plc控制器12可进行处理各种数据,便于后续工作进行,利用压力检测模块13可实时进行检测水压,且电流传感器15可实时检测电器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同时使用警报器14进行报警警示,防止设备出现故障等不能及时提醒工作人员,另外,使用指纹锁17与面部识别模块18,可有效的保证箱内设备的安全,避免无关人员的误动作打开箱门16造成设备损坏,使用尤为便捷。

具体的,指纹锁17与面部识别模块18均通过电线通讯分别连接于警报器14与plc控制器12;有效的保证了控制箱1内的设备的安全。

具体的,固定架6呈u型设置,且固定架6呈左右对称设置;方便对防水透气膜8与活性炭板9进行固定。

具体的,防水透气膜8与活性炭板9均为可拆卸式结构,且防水透气膜8与活性炭板9均呈左右对称设置;便于后期进行拆卸更换,使用较为方便。

具体的,显示屏11、plc控制器12、压力检测模块13、警报器14、电流传感器15、指纹锁17与面部识别模块18均通过电线电性连接于外界电源;保证了设备运行的稳定与可靠。

具体的,放置箱2与硅胶干燥剂4均为可拆卸式结构;便于后期进行更换硅胶干燥剂4使用,便于防潮使用。

具体的,防水透气膜8与活性炭板9均与连通槽7的尺寸相匹配;防止了外界带有水分的空气进入到箱体内部,避免毁坏箱内的电器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前本设备外接电源,利用通气槽5置换箱内与箱外的气体进行散热,同时,利用活性炭板9可将外界空气中带有的灰尘杂质等进行吸附,同时利用防水透气膜8可让气体立即通过薄膜,保证箱内气体与外界气体的交换,且使用的硅胶干燥剂4可进行循环重复使用,便于对箱内进行防潮,另外,利用plc控制器12可进行处理各种数据,便于后续工作进行,处理后的数据可在显示屏11上显示,随后工作人员根据数据利用控制面板10进行操控,利用压力检测模块13可实时进行检测水压,且电流传感器15可实时检测电器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同时使用警报器14进行报警警示工作人员,便于工作人员后续使用控制面板10进行控制水泵,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另外,使用指纹锁17与面部识别模块18,有效的保证了箱内设备的安全,非工作人员不能打开箱门16,使用尤为便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