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音器及使用该消音器的空气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12630发布日期:2021-04-27 13:1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消音器及使用该消音器的空气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音器及使用该消音器的空气冷却器。


背景技术:

2.换流阀是高压输电的核心设备之一,其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由闭式纯水循环冷却系统带走,从而保证了换流阀电力电子器件(如晶闸管、igbt等)运行结温在正常范围内。其中,阀外冷却系统可采用水冷却(如闭式冷却塔)、空气冷却(如空气冷却器)或水冷却与空气冷却组合的形式。而空气冷却相较于水冷却,有着节能、节水、维护量低等明显优势,特别适用于北方水资源匮乏的地区。然而,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噪声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空气冷却器为工业噪声污染源之一,其噪声主要为风机的气动噪声。因此降低空气冷却器使用过程中的风机的气动噪声可以直接有效地降低整体空气冷却器的使用噪声。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消音器,以解决提高消噪音效率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冷却器,以解决降低空气冷却器使用过程中的噪音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消音器,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消音器,包括:具有中空内腔的斗状壳本体,以及在所述斗状壳本体的顶端设有的敞开口;其中
7.在所述斗状壳本体的至少一个长度方向的侧端设有主折流板组件;
8.所述主折流板组件包括沿着所述斗状壳本体的深度方向依次设有的若干片结构相同的主折流板;以及
9.在所述主折流板上均布有微型通孔。
10.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斗状壳本体的至少一个宽度方向的侧端设有副折流板组件;
11.所述副折流板组件包括沿着所述斗状壳本体的深度方向依次设有的若干片结构相同的副折流板。
12.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副折流板的截面为v形结构,且该v形结构的开口朝向所述斗状壳本体的敞开口。
13.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折流板的截面为v形结构,且该v形结构的开口朝向所述斗状壳本体的敞开口。
14.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斗状壳本体的两个长度方向的侧端对称分布;以及
15.所述斗状壳本体的两个宽度方向的侧端对称分布。
16.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斗状壳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侧端与长度方向的侧端之间在远离所述敞开口的部分形成120度夹角。
17.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冷却器,是这样实现的:
18.一种空气冷却器,包括:支撑架体,以及设于所述支撑架体上的管束和风机;其中
19.所述风机位于管束的上方;以及
20.在所述支撑架体上且位于管束的下方还设有所述消音器。
[0021]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消音器的敞开口朝向管束。
[0022]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冷却器还包括在所述支撑架体上设有的且罩设在所述风机外周的消音风筒;以及
[0023]
在所述消音风筒的内部沿着平行于管束的方向设有整流格栅。
[0024]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架体的支腿底部配置有减震垫。
[0025]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消音器及使用该消音器的空气冷却器,通过在管束下方设置的消音器,可以吸收风机的进风口的噪声,并且对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消音器来说,通过折流板与均布在折流板上的微型通孔来说,可以进一步衰减风机的进风口的噪声辐射来有效达到降噪的效果。
[0026]
此外,再通过设置的消音风筒,用于对风机的出风口的噪音进行吸收,从而结合消音器,分别从风机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来达到降噪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消音器的第一视角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中为了清楚显示折流板上的微型通孔,避免多片折流板上的微型通孔出现线条堆积而影响视图的清晰度,只在一片折流板上画出微型通孔);
[002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消音器的第二视角的示意图;
[0029]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空气冷却器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0030]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空气冷却器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0031]
图中:斗状壳本体100、敞开口101、主折流板102、微型通孔103、管束2、风机3、横向支撑骨架5、支腿6、消音风筒7、整流格栅8、减震垫9。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3]
实施例1:
[0034]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音器,包括:具有中空内腔的斗状壳本体100,以及在斗状壳本体100的顶端设有的敞开口101;本实施例以一种可选的情况为例,考虑到结构的工整度,对于斗状壳本体100来说,且敞开口101的横截面为矩形结构,且斗状壳本体100的两个长度方向的侧端对称分布;以及斗状壳本体100的两个宽度方向的侧端对称分布。
[0035]
此外,在斗状壳本体100的至少一个长度方向的侧端设有主折流板组件;其中主折流板组件包括沿着斗状壳本体100的深度方向依次设有的若干片结构相同的主折流板102;
以及在主折流板102上均布有微型通孔103,此处的微型通孔103形成了主折流板102上的吸声共振体。
[0036]
还需要说明的是,主折流板组件包括的若干片主折流板102来说,均匀分布在斗状壳本体100的长度方向的侧端,且在每相邻的两片主折流板102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此处可选的情况下,主折流板102的截面为v形结构,且该v形结构的开口朝向斗状壳本体100的敞开口101,v形结构的主折流板102再结合在主折流板102上均布的微型通孔103可以有效扩大对于噪声的吸收效果。
[0037]
虽然本实施例附图仅仅在斗状壳本体100的其中一个长度方向的侧端设有主折流板组件,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在斗状壳本体100的两个长度方向的侧端均设置主折流板组件。
[0038]
结合本实施例的附图,以一种可选的结构为例,本实施例的斗状壳本体100的宽度方向的侧端的截面为v形状。以及在斗状壳本体100的至少一个宽度方向的侧端设有副折流板组件;具体来说,副折流板组件包括沿着壳本体的深度方向依次设有的若干片结构相同的副折流板。与主折流板102情况类似,本实施例的副折流板的截面为v形结构,且该v形结构的开口朝向斗状壳本体100的敞开口101。
[0039]
再次需要说明的是,斗状壳本体100的宽度方向的侧端与长度方向的侧端之间在远离敞开口101的部分形成120度夹角。这样的设计结构使得本实施例的消音器应用在空气冷却器中时,可以充分利用斗状壳本体100的各个侧端的折流板来进行对于噪音的吸收,从而提高整体的消音器对于噪音的吸收效果。
[0040]
实施例2:
[0041]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1的消音器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冷却器,包括:支撑架体,以及设于支撑架体上的管束2和风机3;其中风机3位于管束2的上方;以及在支撑架体上且位于管束2的下方还设有消音器。对于本实施例采用的风机3来说可选采用ec外转子一体式轴流风机3,采用了数字化无刷直流外转子电机,并在电机上配置风叶与转子一体式的轴流式风叶,ec外转子一体式轴流风机3较传统轴流风机3具有噪音低的优势。
[0042]
详细来说,对于本实施例的支撑架体包括横向支撑骨架5和设于横向支撑骨架5下方的支腿6。其中风机3设置在横向支撑骨架5上,而管束2通过支架来支撑在支腿6上。消音器则是与支腿6装配固定,且使得消音器位于管束2的下方,且在装配完成后,使消音器的敞开口101朝向管束2。此处的消音器可以通过装配支架与支腿6进行装配固定,也可以是在支腿6上预制有用于装配消音器的装配耳,对此本实施例不做绝对限定。
[0043]
本实施例的空气冷却器通过将消音器设置的管束2的下方,以实现可通过消音器来对于风机3的进风口的噪声的吸收从而降低整体的空气冷却器使用过程中的噪声。
[0044]
需要加以说明的是,结合本实施例的消音器的斗状壳本体100的宽度方向的侧端与长度方向的侧端之间在远离敞开口101的部分形成120度夹角,在将消音器装配到支撑架体上后,可以使得消音器远离敞开口101的部分与水平面之间形成60度夹角,如此,可以优化斗状壳本体100的各个侧端的折流板对于噪音的吸收率,从而提高降噪效果。
[0045]
此外,本实施例的空气冷却器还包括在支撑架体上设有的且罩设在风机3外周的消音风筒7;以及在消音风筒7的内部沿着平行于管束2的方向设有整流格栅8。本实施例中
采用的消音风筒7是具有中空内腔的筒状结构,且该消音风筒7的顶端为与其中空内腔贯通的开口结构,而整流格栅8是装配在消音风筒7的中空内腔中的。此处的整流格栅8可选通过装配支架来实现与消音风筒7的中空内腔的配接,也可以是在消音风筒7中预制有适于支承装配整流隔栅8的装配耳,对此本实施例不做绝对限定。
[0046]
需要加以说明的是,优选的情况下,整流格栅8安装在消音风筒7的整体高度一半的位置,用于改善风机3的出风气流,减少气流损失,降低噪音。
[0047]
可选的情况下,消音风筒7高度为风机3直径的2倍,且消音风筒7材质为例如但不限于不锈钢304,可在消音风筒7的内部衬有消音棉,另外,还可在消音风筒7表面设有直径5mm小孔,用于吸收风机3出风口的噪声。
[0048]
考虑到进一步减小支撑架体在使用过程中的设备震动问题,本实施例还在支撑架体的支腿6底部配置有减震垫9。
[0049]
综上,对于本实施例的空气冷却器来说,通过消音筒对于风机3的出风口的噪音进行吸收,再配合消音器对于风机3的进风口的噪音进行吸收,如此,即对于风机3运行过程中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噪音进行全方位的吸收,从而有效降低风机3运行的噪音。
[0050]
以上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5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52]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53]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54]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55]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
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