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泵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02639发布日期:2021-11-22 16:32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泵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立式泵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立式泵组件。


背景技术:

2.立式泵用于输送磨蚀性,粗颗料、高浓度渣浆,不需要任何轴封和轴封水,在吸入量不足的工况下也能正常工作,立式泵实际上就是指水或其他类型的液体与一些不溶解于液体的固体物混合而成的物体。渣浆中的固体物的种类、大小、形态以及含量等因素综合决定了渣浆的物理特性和流动特性。工程上准确描述一类渣浆需要如下主要特性参数。其次要掌握渣浆的特性和分类。在工业应用中根据浆体的特点将浆体分为了不同的种类,浆体大致分为两种类型:均匀性浆体和非均匀性浆体,立式泵将含有胶结材料的浆液通过立式泵管均匀注入到岩土体中。以填充、渗透和挤密等方式,驱走岩石裂缝中或土颗粒间的水分和空气。并填充其位置,硬化后将土体胶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强大、压缩性低、抗渗性高和稳定性良好的新的土体。高压立式泵可应用在水利建设与维护、农业、建筑、工业等场合。
3.现在市面上的立式泵没有一个可以遮挡的部件,而立式泵的电机和泵是连在一起的,室外使用立式泵时,室外的环境条件对电机存在影响,例如烈日、暴雨等,长时间会对电机的强度造成损坏,降低电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泵组件,它可以实现对立式泵电机的保护,减少烈日或暴雨对电机的损坏,同时减少环境对电机使用寿命的影响。
6.2.技术方案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立式泵组件,包括两个主转杆和立式泵,所述立式泵顶端固定连接有一对圆柱轴,一对所述圆柱轴上固定连接有限位环,一对所述圆柱轴远离立式泵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固定螺帽,两个所述主转杆的两端均开凿有与圆柱轴相匹配的圆形卡孔,两个所述主转杆卡接在限位环和固定螺帽之间,两个所述主转杆上固定均连接有一对圆形卡扣,两个所述主转杆与圆形卡扣之间均卡接有弹力绳,所述弹力绳上置有多个圆环,多个所述圆环上均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支撑骨架,多个所述支撑骨架上粘接有涤纶布,它可以实现对立式泵电机的保护,减少烈日或暴雨对电机的损坏,同时减少环境对电机使用寿命的影响。
9.进一步的,两个所述主转杆上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拉环,所述矩形拉环上固定连接有l型挂钩,一个所述主转杆上固定连接有粘扣带,矩形拉环方便使用者拉开主转杆和支撑骨架以及支撑骨架上粘接的涤纶布,从而遮盖住电机,粘扣带是用于包裹主转杆和支撑骨架以及支撑骨架上粘接的涤纶布,同时使用者也可以通过抓握收起后的主转杆和支撑骨架来移动或搬运立式泵。
10.进一步的,所述立式泵上电机底端固定连接有一对拉力装置,所述拉力装置由固定圆轴、与固定圆轴螺纹连接的圆形挡片、套接在固定圆轴上的绕线轴、固定连接在绕线轴上的转棒和缠绕在绕线轴上的钢丝线组成,拉力装置通过将钢丝线套在l型挂钩上来保持主转杆和支撑骨架以及支撑骨架上粘接的涤纶布的展开状态。
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圆轴左端螺纹连接有圆形挡片,所述圆形挡片上开凿有卡线槽,右端轴体要比中间轴体直径大,范围在4

6mm,保障绕线轴在固定圆轴上不会前后滑动,起到固定作用,卡线槽可以将绕线轴固定,防止弹力绳将主转杆拉回导致绕线轴回转。
12.进一步的,所述绕线轴上缠绕的钢丝线自由端固定连接有环形弹力圈,所述环形弹力圈用来套接在l型挂钩上,从而实现拉力装置和矩形拉环的连接。
13.3.有益效果
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5.(1)本方案它可以实现对立式泵电机的保护,减少烈日或暴雨对电机的损坏,同时减少环境对电机使用寿命的影响。
16.(2)两个主转杆上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拉环,矩形拉环上固定连接有l型挂钩,一个主转杆上固定连接有粘扣带,矩形拉环方便使用者拉开主转杆和支撑骨架以及支撑骨架上粘接的涤纶布,从而遮盖住电机,粘扣带是用于包裹主转杆和支撑骨架以及支撑骨架上粘接的涤纶布,同时使用者也可以通过抓握收起后的主转杆和支撑骨架来移动或搬运立式泵。
17.(3)立式泵上电机底端固定连接有一对拉力装置,拉力装置由固定圆轴、与固定圆轴螺纹连接的圆形挡片、套接在固定圆轴上的绕线轴、固定连接在绕线轴上的转棒和缠绕在绕线轴上的钢丝线组成,拉力装置通过将钢丝线套在l型挂钩上来保持主转杆和支撑骨架以及支撑骨架上粘接的涤纶布的展开状态。
18.(4)固定圆轴左端螺纹连接有圆形挡片,圆形挡片上开凿有卡线槽,右端轴体要比中间轴体直径大,范围在4

6mm,保障绕线轴在固定圆轴上不会前后滑动,起到固定作用,卡线槽可以将绕线轴固定,防止弹力绳将主转杆拉回导致绕线轴回转。
19.(5)绕线轴上缠绕的钢丝线自由端固定连接有环形弹力圈,环形弹力圈用来套接在l型挂钩上,从而实现拉力装置和矩形拉环的连接。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21.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细节图;
22.图3为图1中b处的结构细节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转杆展开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图4中c处的结构细节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拉力装置爆炸图。
26.图中标号说明:
27.1主转杆、2矩形拉环、3粘扣带、4l型挂钩、5圆形卡扣、6涤纶布、7 圆柱轴、8限位环、9固定螺帽、10固定圆轴、11圆形挡片、12绕线轴、13 钢丝线、14转棒、15支撑骨架、16弹力绳、17立式泵。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实施例1:
32.请参阅图1

4,一种立式泵组件,包括两个主转杆1和立式泵17,立式泵17顶端固定连接有一对圆柱轴7,一对圆柱轴7上固定连接有限位环8,一对圆柱轴7远离立式泵17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固定螺帽9,两个主转杆1的厚度在5

10mm,两个主转杆1宽度不一样,其中一个要比另一个窄10

20mm,两个主转杆1的两端开凿有与圆柱轴7相匹配的圆形卡孔,两个主转杆1卡接在限位环8和固定螺帽9之间,两个主转杆1上均固定连接有一对圆形卡扣5,两个主转杆1与圆形卡扣5之间均卡接有弹力绳16,弹力绳16上置有多个圆环,多个圆环上均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支撑骨架15,支撑骨架15与主转杆1的材质建议用硬质金属材质,并做好表面防锈处理,多个支撑骨架 15上粘接有涤纶布6,涤纶布6防水并能阻隔紫外线。
33.请参阅图1

4,两个主转杆1上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拉环2,矩形拉环2上固定连接有l型挂钩4,一个主转杆1上固定连接有粘扣带3,矩形拉环2方便使用者拉开主转杆1和支撑骨架15以及支撑骨架15上粘接的涤纶布6,从而遮盖住电机,粘扣带3是用于包裹主转杆1和支撑骨架15以及支撑骨架15 上粘接的涤纶布6,同时使用者也可以通过抓握收起后的主转杆1和支撑骨架 15来移动或搬运立式泵。
34.请参阅图2

6,立式泵17上电机底端固定连接有一对拉力装置,拉力装置由固定圆轴10、与固定圆轴10螺纹连接的圆形挡片11、套接在固定圆轴 10上的绕线轴12、固定连接在绕线轴12上的转棒14和缠绕在绕线轴12上的钢丝线13组成,固定圆轴10左端螺纹连接有圆形挡片,圆形挡片11上开凿有卡线槽,右端轴体要比中间轴体直径大,范围在4

6mm,保障绕线轴12 在固定圆轴10上不会前后滑动,起到固定作用,卡线槽可以将绕线轴固定,防止弹力绳16将主转杆1拉回导致绕线轴回转,绕线轴12上缠绕的钢丝线 13自由端固定连接有环形弹力圈,环形弹力圈用来套接在l型挂钩4上,从而实现拉力装置和矩形拉环2的连接,拉力装置通过将钢丝线13套在l型挂钩4上来保持主转杆1和支撑骨架15以及支撑骨架15上粘接的涤纶布6的展开状态,它可以实现对立式泵电机的保护,减少烈日或暴雨对电机的损坏,同时减少环境对电机使用寿命的影响。
35.当工作人员使用立式泵时,先将立式泵固定,固定好解开粘扣带3,用手抓住固定在主转杆1上的矩形拉环2,使主转杆1、支撑骨架15和涤纶布6 展开,然后工作人员再将拉力装置中的钢丝线13自由端固定连接的环形弹力圈套接在矩形拉环2上固定连接的l型挂钩4上,工作人员可根据需要用手转动转棒14调整涤纶布6的展开程度,调整好以后将钢丝线13卡进卡线槽中防止绕线轴12的回转,从而实现对立式泵电机的保护,减少烈日或暴雨对电机的损坏,同时减少环境对电机使用寿命的影响。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