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伺服节能内转式齿轮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80841发布日期:2021-09-08 03:19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伺服节能内转式齿轮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伺服节能内转式齿轮泵。


背景技术:

2.专利授权公开号为cn203627218u公开了一种内转式齿轮泵,其在泵本体内利用一根心轴驱动齿轴,然后利用齿轴与内齿圈的局部啮合关系带动内齿圈同步转动,在两者转动的过程中可将流体(例如液压油)自进油口吸入泵本体的腔室内,再从出油口将加压后的流体排出腔室外,然而此种内转式齿轮泵的腔室的内壁面凹设有高压油槽,其内齿圈的周面上设有复数个贯穿孔,且利用一个压力保持器将腔室区分成高、低压腔,内转式齿轮泵的进油口与出油口均设置于泵本体腔室的内壁上,进油口与出油口均以正对心轴的方式设置,当流体从进油口进入腔室后要先从进油口附近的低压区经过内齿圈上的贯穿孔及齿圈双侧的低压区后进入到内齿圈内,再由内齿圈内向外进入到内齿圈的外侧与油槽之间形成的高压区,最后向出油口流出,因出油口位在心轴的径向上,流体进出齿轮泵需两次通过内齿圈周面设置有的贯穿孔,贯穿孔易形成扰流阻碍,且当内齿圈转动时若泵本体腔室内混入杂质则易造成高压腔室内壁压力阻隔区的刮伤,从而造成输出流体油泵的流体在高压油槽内压力无法提升及流体流量流失的问题,进而丧失油泵的功能,此种内转式齿轮泵失效输送流体不流畅。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提供一种伺服节能内转式齿轮泵,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升伺服节能内转式齿轮泵输送流体的流畅性。
4.有必要针对上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伺服节能内转式齿轮泵,包括:
6.一泵本体;
7.一设置于泵本体前端的前盖和一设置于泵本体后端的后盖;
8.一设置于泵本体腔室内的内齿圈和一与内齿圈局部啮合的外齿轴,内齿圈与外齿轴之间设置有压力保持器;
9.所述前盖具有一进油口以及一进油通道,进油口与前盖外端面相连通,进油口与进油通道相连通,进油通道与泵本体腔室相连通,进油通道用于将从进油口进入的流体以平行于外齿轴轴向的方向导入至泵本体腔室内;
10.所述后盖具有一出油口以及一出油通道,出油口与后盖外端面相连通,出油口与出油通道相连通,出油通道与泵本体腔室相连通,出油通道用于将从泵本体腔室内流出的高压流体以平行于外齿轴轴向的方向导入到出油口。
11.优选的,所述压力保持器包括:
12.一呈月牙形的保压正片和一呈弧形的保压副片;
13.所述保压正片包括第一半月牙部和第二半月牙部;
14.所述第二半月牙部的外周面设置有一容纳槽,保压副片置于容纳槽内,容纳槽的底部与保压副片之间的间隙形成导压腔,容纳槽邻近第一半月牙部的槽壁形成一用于阻挡保压副片的阻挡部;
15.所述容纳槽底部设置有第一弹片槽和第二弹片槽;
16.所述第一弹片槽内设置有第一弹片,第二弹片槽内设置有第二弹片和保压棒,第一弹片抵接于保压副片,第二弹片抵接于保压棒,保压棒抵接于保压副片。
17.优选的,所述保压正片的两端面各设置有一嵌合槽,两嵌合槽各设置有一固定柱,内齿圈与前盖之间设置有一压力侧板,内齿圈与后盖之间亦设置有一压力侧板,两个固定柱的一端嵌设于保压正片的两个嵌合槽内,其中一固定柱的另一端穿过压力侧板后插设于前盖的一个前插孔中,另一固定柱的一端穿过压力侧板后插设于后盖的一个后插孔中。
18.优选的,所述泵本体的前后两端各设置有一定位柱,泵本体前端设置有的定位柱插入至前盖的定位孔中,泵本体后端设置有的定位柱插入至后盖的定位孔中。
19.优选的,所述第一半月牙部的端部为第一牙端,第一牙端的角度为20~40 度。
20.优选的,所述第二半月牙部的端部为第二牙端,第二牙端的角度为15~35 度,且第一牙端的角度大于第二牙端的角度。
21.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片为波形弹簧。
22.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片为波形弹簧。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4.流体从进油口并经进油通道被吸入泵本体腔室时或者从泵本体腔室经由出油通道排出至出油口时均不需通过内齿圈上的贯穿孔,不会形成扰流阻碍,且本实用新型中出油口不在心轴的径向上,高压液体可由腔室的侧向大量的快速的流出至出油通道快速排出,提供油泵稳定的流量及压力的输出,高压液体排油不在内齿圈的外径,内齿圈与泵本体在油液因故吸入异物而刮伤本体时,也不会造成压力骤降或流量损失的大问题,不易造成油泵失效,可有效提升输送流体的流畅性。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26.图2为图1的a

a向剖视图;
27.图3为图1的b

b向剖视图;
28.图4为图1的c

c向剖视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压力保持器的立体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压力保持器的爆炸图;
31.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压力保持器的侧视图;
32.图8为压力保持器中保压副片处于张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33.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34.附图标记:
35.1、保压正片;2、保压副片;3、第一半月牙部;4、第二半月牙部;5、嵌合槽;6、固定柱;7、容纳槽;8、第一弹片槽;9、第二弹片槽;10、第一弹片;11、第二弹片;12、保压棒;13、泵本体;14、前盖;15、后盖;16、内齿圈;17、外齿轴;18、压力侧板;19、前插孔;20、后插孔;21、
第一牙端;22、第一半月牙部外侧;23、第一半月牙部内侧;24、导压腔;25、阻挡部;26、第二牙端;27、进油口;28、进油通道;29、腔室;30、出油口; 31、出油通道;32、定位柱;33、定位孔;34、润滑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7.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顶”、“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8.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一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9.如图1

4所示,一种伺服节能内转式齿轮泵,包括:
40.一泵本体13;
41.一设置于泵本体13前端的前盖14和一设置于泵本体13后端的后盖15;
42.一设置于泵本体13的腔室29内的内齿圈16和一与内齿圈局部啮合的外齿轴17,内齿圈16与外齿轴17之间设置有压力保持器;
43.所述前盖14具有一进油口27以及一进油通道28,进油口27与前盖14外端面相连通,进油口27与进油通道28相连通,进油通道28与泵本体腔室29 相连通,进油通道28可将从进油口27进入的流体以平行于外齿轴17轴向的方向导入至泵本体腔室29内;
44.所述后盖15具有一出油口30以及一出油通道31,出油口30与后盖15外端面相连通,出油口30与出油通道31相连通,出油通道31与泵本体腔室29 相连通,出油通道31可将从泵本体腔室29内流出的高压流体以平行于外齿轴 17轴向的方向导入到出油口30。流体从进油口27并经进油通道28被吸入泵本体腔室29时或者从泵本体腔室29经由出油通道31排出的高压流体至出油口30 时均不需通过内齿圈上的贯穿孔,不会形成扰流阻碍,本实用新型出油通道31 未设置于泵本体腔室29的内壁,亦未设置在外齿轴17的径向上,受压形成的高压流体可通过泵本体腔室29的侧壁并经过出油通道31、出油口30大量快速的流出。本实用新型腔室29内只有设置润滑用的润滑油槽34而未另设置高压出口油槽。本实用新型能稳定的输出流体的压力及流量,尤其高压低转速时,提升伺服节能泵在高压低转速时的优越性能。
45.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泵本体13的前后两端各设置有一定位柱 32,泵本体13前端设置有的定位柱32插入至前盖14的定位孔33中,泵本体 13后端设置有的定位柱32插入至后盖15的定位孔33中。
46.如图4

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压力保持器包括一保压正片1和一保压副片2,保压
正片1呈月牙形,保压正片1包括第一半月牙部3和第二半月牙部4,第一半月牙部3和第二半月牙部4的内外周面呈弧形,保压副片2呈弧形,保压正片1的两端面各设置有一嵌合槽5,两嵌合槽5各设置有一固定柱6(如图3所示),其中所述第二半月牙部4的外周面设置有一容纳槽7,保压副片2 置于容纳槽7内,所述容纳槽7底部设置有第一弹片槽8和第二弹片槽9,所述第一弹片槽8内设置有第一弹片10,第二弹片槽9内设置有第二弹片11和保压棒12,第一弹片10抵接于保压副片2,第二弹片11抵接于保压棒12,保压棒 12抵接于保压副片2。
47.如图3以及图4所示,保压正片1、保压副片2、第一弹片10、第二弹片 11及保压棒12设于外齿轴17与内齿圈16之间,保压正片1的内周面抵靠外齿轴17的齿轮,保压副片2的外周面抵靠内齿圈16的齿轮,保压副片2的外周面在第一弹片10以及在第二弹片11的弹力作用下抵靠内齿圈16的齿轮,内齿圈16与前盖14之间设置有一压力侧板18,内齿圈16与后盖15之间亦设置有一压力侧板18,两个固定柱6的一端嵌设于保压正片1的两个嵌合槽5内,其中一固定柱6的另一端穿过压力侧板18后插设于前盖14的一个前插孔19中,另一固定柱6的一端穿过压力侧板18后插设于后盖15的一个后插孔20中,利用两固定柱6与二嵌合槽5的结合来保持固定压力保持器在本实用新型伺服节能内转式齿轮泵中的位置。
48.如图2

8所示,本实用新型伺服节能内转式齿轮泵实际工作时,外齿轴17 在动力源(例如马达)的驱动下,然后利用外齿轴17与内齿圈16的局部啮合关系带动内齿圈16同步转动,在两者转动的过程中可将流体(例如液压油)自进油口吸入泵本体13的腔室内,当流体被带至保压正片1的第一半月牙部3,从第一半月牙部3端部的第一牙端21开始分流,流体被分成二股流向,一股向第一半月牙部外侧22与内齿圈16齿部之间的间隙流入,随之此间隙的减少而逐渐对流体产生加压效果,经过多个内齿圈16的齿后才进入保压副片2区域,流体亦在内齿圈16的齿沟内逐渐被加压,流体并未瞬间由低压急速转为高压,可以降低发生蒸汽空穴现象,避免发生蒸汽空穴现象,从而避免产生气蚀,另一股向第一半月牙部内侧23与外齿轴17的齿部之间的间隙流入,随之此间隙的减少而逐渐对流体产生加压效果,经过4

5个外齿轴17的齿之后进入保压正片1 的第二半月牙部4处,流体并未瞬间由低压急速转为高压,可以降低发生蒸汽空穴现象,从而避免产生气蚀,提高压力保持器的使用寿命。利用第一半月牙部内侧23和第一半月牙部外侧22对低压流体提供优良的导流,使流体逐渐升压。
49.如图5

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片10抵接于保压副片2,第一弹片 10优选为波形弹簧,第一弹片10可提供弹力使保压副片2在受到流体作用时能顺畅地张开,第二弹片11优选为波形弹簧,其中第二弹片11抵接于保压棒 12,保压棒12抵接于保压副片2,使得保压棒12受到第二弹片11的弹力后对保压副片2起到往外撑顶的效果,在保压副片2张开时,容纳槽7的底部与保压副片2之间的间隙形成导压腔24(如图8所示),而容纳槽7邻近第一半月牙部3的槽壁形成一用于阻挡保压副片2的阻挡部25(如图7所示),当进入保压副片2区域中已被加压成高压的流体中有一部分会回流至导压腔24内,直到此高压流体被保压棒12所阻挡后再流出导压腔外。
50.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能产生较佳的导流效果,该第一牙端21的角度θ1不宜过大以避免造成涡流,但若角度过小又无法产生明显的效果,第一牙端21的角度θ1范围为20~40度。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半月牙部4的端部为第二牙端26,第二牙端26的角度θ2若过大也容易产生扰流,第二牙端26的角度θ2范围为15~35度,且第一牙端21
的角度θ1大于第二牙端 26的角度θ2。
5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