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缸负载防坠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61413发布日期:2022-01-12 07:21阅读:1226来源:国知局
气缸负载防坠落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控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气缸负载防坠落系统。


背景技术:

2.气缸正在驱动机构升降运动时,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比如突然断电或断气的情况下,电磁阀突然失去指定的作用,导致气缸驱动的机构没有反向作用力来承载这些负载,此时气缸活塞负载的机构则会迅速下降。会造成机构碰撞,损坏机构和产品,也会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缸负载防坠落系统,能够防负载坠落,同时缓冲负载下落时对产品的冲击。
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气缸负载防坠落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气缸负载防坠落系统,包括气缸、第一二位五通阀、第二二位五通阀以及第三二位五通阀;所述气缸包括上腔体、下腔体,以及分隔上腔体、下腔体的活塞,还包括设于活塞移动行程内的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与第三二位五通阀通讯连接;所述上腔体与第一二位五通阀的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二位五通阀的第二出气口封闭,所述第一二位五通阀的进气口与气源连通,所述第一二位五通阀的第一排气口与空气连通;所述下腔体与第二二位五通阀的第二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二位五通阀的第一出气口封闭,所述第二二位五通阀的进气口与气源连通,所述第二二位五通阀的第一排气口与空气连通,所述第二二位五通阀的第二排气口与第三二位五通阀的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三二位五通阀的第一排气口与空气连通,所述第三二位五通阀的第二出气口封闭,所述第三二位五通阀的进气口连通气源。
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二位五通阀的进气口与气源之间设有单向阀。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二位五通阀的第二出气口与下腔体之间设有排气调节阀。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二位五通阀的第一出气口与上腔体之间设有进气调节阀。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二位五通阀的进气口与气源之间设有进气精密调压阀。
10.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气缸负载防坠落系统的有益效果是:上升过程:气源的气体经第二二位五通阀的进气口、第二二位五通阀的第二出气口进入下腔体,推动活塞上移,上腔体内的气体经第一二位五通阀的第一出气口、第一二位五通阀的第一排气口排出。上升断电过程:气体经第二二位五通阀的进气口、第二二位五通阀的第二出气口进入下腔体,推动活塞上移,使气缸不会因断电而下落。上升断气过程:气源的气体体积膨胀,少量气体经第二二位五通阀的进气口、第二二位五通阀的第二出气口进入下腔体,此时活塞不会因为断气而下落。下降过程:气体经第一二位五通阀的进气口、第一二位五通阀的第一出气口进入
上腔体,推动活塞下移,下腔体内的气体经第二二位五通阀的第二出气口、第二二位五通阀的第二排气口,再经过第三二位五通阀的第一出气口,第三二位五通阀的第一排气口排出。当活塞下移经过感应器,感应器触发使第三二位五通阀工作,气源的气体经过第三二位五通阀的进气口、第三二位五通阀的第一出气口,再经过第二二位五通阀的第二排气口、第二二位五通阀的第二出气口进入下腔体。该过程产生反向气压,抵消部分下降冲击。下降断电过程:压力气体经第二二位五通阀的进气口、第二二位五通阀的第二出气口进入下腔体,推动活塞上升,使气缸不会因断电而下落。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缸负载防坠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气缸负载防坠落系统的第一二位五通阀的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气缸负载防坠落系统的第二二位五通阀的结构示意图。
14.图4是本实用新型气缸负载防坠落系统的第三二位五通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16.请参考图1,一种气缸负载防坠落系统,包括气缸10、第一二位五通阀20、第二二位五通阀30以及第三二位五通阀40。
17.请参考图1、图2,所述气缸10包括上腔体11、下腔体12,以及分隔上腔体11、下腔体12的活塞13,还包括设于活塞13移动行程内的感应器14,所述感应器14与第三二位五通阀通讯40连接。
18.所述上腔体11与第一二位五通阀20的第一出气口21连通,所述第一二位五通阀20的第二出气口22封闭,所述第一二位五通阀20的进气口23与气源连通,所述第一二位五通阀20的第一排气口24与空气连通。
19.请参考图1、图3和图4,所述下腔体12与第二二位五通阀30的第二出气口32连通,所述第二二位五通阀30的第一出气口31封闭,所述第二二位五通阀30的进气口33与气源连通,所述第二二位五通阀30的第一排气口34与空气连通,所述所述第二二位五通阀30的第二排气口35与第三二位五通阀40的第一出气口连通。
20.所述第三二位五通阀40的第一排气口44与空气连通,所述第三二位五通阀40的第二出气口42封闭,所述第三二位五通阀40的进气口43连通气源。
21.其中,气源为正压气源。在活塞13移动行程范围内,还设有气缸上升到位感应器、以及气缸下降到位感应器,用以分别限制活塞的上升行程和下降行程。
22.上升过程:气源的气体经第二二位五通阀30的进气口33、第二二位五通阀30的第二出气口32进入下腔体12,推动活塞13上移,上腔体11内的气体经第一二位五通阀20的第一出气口21、第一二位五通阀20的第一排气口24排出。
23.上升断电过程:气体经第二二位五通阀30的进气口33、第二二位五通阀30的第二出气口32进入下腔体12,推动活塞13上移,使气缸10不会因断电而下落。
24.上升断气过程:气源的气体体积膨胀,少量气体经第二二位五通阀30的进气口33、第二二位五通阀30的第二出气口32进入下腔体12,此时活塞13不会因为断气而下落。
25.下降过程:气体经第一二位五通阀20的进气口23、第一二位五通阀20的第一出气口21进入上腔体11,推动活塞13下移,下腔体12内的气体经第二二位五通阀30的第二出气口32、所述第二二位五通阀30的第二排气口35,再经过第三二位五通阀40的第一出气口,第三二位五通阀40的第一排气口44排出。当活塞13下移经过感应器14位置时,感应器14触发使第三二位五通阀工作,气源的气体经过第三二位五通阀的进气口、第三二位五通阀的第一出气口,再经过第二二位五通阀的第二排气口、第二二位五通阀的第二出气口进入下腔体。该过程产生反向气压,抵消部分下降冲击。
26.下降断电过程:压力气体经第二二位五通阀30的进气口33、第二二位五通阀30的第二出气口32进入下腔体12,推动活塞13上升,使气缸10不会因断电而下落。
27.所述第二二位五通阀30的进气口33与气源之间设有单向阀50。单向阀50使气体不会流出。所述第二二位五通阀30的第二出气口32与下腔体12之间设有排气调节阀60。
28.所述第一二位五通阀20的第一出气口21与上腔体11之间设有进气调节阀70。所述第二二位五通阀30的进气口33与气源之间设有排气精密调压阀92。所述第一二位五通阀20的进气口23与气源之间设有进气精密调压阀80。所述第三二位五通阀40的进气口43与气源之间设有自重精密调压阀90。
29.还包括气压表91,所述气压表91设于所述第一二位五通阀20的进气口23与气源之间,还设于第三二位五通阀40的进气口43与气源之间。
30.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