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式供油泵轴承自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03389发布日期:2022-02-12 14:27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心式供油泵轴承自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油系统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离心式供油泵轴承自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我国大型火力发电厂均设有燃油库及配套独立的供油系统,以保证锅炉在启动或炉内燃烧工况不稳定时用燃油进行点火助燃,根据各发电厂装机容量规模的不同及考虑燃油区域危险特殊性,燃油库的设立均在厂区内偏离生产、生活、办公等的地点,且为保证燃油系统的安全、稳定、正常出力,供油系统的供油泵多选用多级离心式供油泵。
3.说明书附图中图1-3分别为现有离心式供油泵的主视图、俯视图、右视图,如图1-3所示,现有的离心式供油泵1均设有连通泵尾盖101的内腔和吸入口102的轴向力平衡管路2,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轴向力平衡管路2会源源不断地泄漏处部分输送约为离心式供油泵1流量2%的介质,再直接流回到离心式供油泵1的吸入口102,实现轴向力的平衡。在对离心式供油泵1两端轴承的冷却一半采用水冷方式,冷却介质经过冷却进管9进入前端轴承体103、后端轴承体104的冷却腔对前端轴承体103、后端轴承体104换热冷却后,再经过冷却出管10把冷却介质送走以对冷却介质进行散热冷却,由此能够带走轴承高速旋转时所产生的热量,从而实现对轴承的降温。
4.上述冷却冷却结构虽然效果较好,但是在安装时比较繁琐,用户需要接通专门的的冷却介质输送管道以将温度较低的冷却介质输送至离心式供油泵,并将换热而升温的冷却介质输出并进行冷却降温,成本较高,经济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离心式供油泵轴承自冷却装置,能够兼顾高效冷却与降低介质输送能耗,无需专门的冷却介质输送管道,具有安装方便、成本较低,节能降耗效果极佳的优点。
6.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离心式供油泵轴承自冷却装置,与离心式供油泵配套安装,所述离心式供油泵上配套安装有泵尾盖、吸入口、前端轴承体、后端轴承体,包括轴向力平衡管路、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连通管,
7.所述轴向力平衡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吸入口、泵尾盖相连通,所述前端轴承体、后端轴承体中均开设有冷却腔,所述轴向力平衡管路的后端通过第一连接管与后端轴承体中的冷却腔相连通,所述吸入口通过第二连接管与前端轴承体中的冷却腔相连通,所述前端轴承体、后端轴承体的冷却腔通过所述连通管保持连通。
8.所述离心式供油泵上还配套安装有用于排出输送介质的排出口,且排出口与所述泵尾盖的内腔相连通,所述轴向力平衡管路的一端贯穿所述泵尾盖与泵尾盖的内腔保持连通。
9.所述前端轴承体、后端轴承体中的冷却腔均开设有与外界环境相连通的介质进
口、介质出口,所述后端轴承体上的介质进口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轴向力平衡管路相连通,且后端轴承体上的介质出口与所述连通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与前端轴承体上的介质进口相连通,所述前端轴承体上的介质出口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吸入口相连通。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结构,所述轴向力平衡管路与连通管通过第三连接管相连通,所述连通管、第三连接管上分别配套安装有第一电子开关阀、第二电子开关阀,第一电子开关阀安装在连通管与第三连接管连接处的上游侧。
11.为了提高离心式供油泵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散热效果,对上述优化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离心式供油泵的转动轴上配套安装有转速传感器,所述前端轴承体、后端轴承体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电子开关阀、第二电子开关阀、转速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均信号连接至单片机。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经过离心式供油泵加压的一部分油料介质通过轴向力平衡管路进而回流至吸入口,首先保证了平衡轴向力时泄压的要求;同时,轴向力平衡管路中的部分油料介质能够进入前端轴承体、后端轴承体对中的冷却腔,通过油料介质源源不断带走轴承上产生的热量,以达到轴承自冷却的目的。在面对离心式供油泵的不同工况,采取不同的自冷却方式,通过后端轴承体、前端轴承体同步冷却或顺序冷却的方式进行冷却散热。能够兼顾高效冷却与降低介质输送能耗,在离心式供油泵工作过程中,利用所输送油料介质本身进行冷却,无需专门的冷却介质输送管道,具有安装方便、成本较低,节能降耗效果极佳的优点。
附图说明
13.图1为现有离心式供油泵的主视图;
14.图2为现有离心式供油泵的俯视图;
15.图3为现有离心式供油泵的右视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离心式供油泵上安装的主视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离心式供油泵上安装的俯视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离心式供油泵上安装的右视图;
19.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进一步优化后的主视图。
20.图中:1离心式供油泵、101泵尾盖、102吸入口、103前端轴承体、104后端轴承体、105排出口、2轴向力平衡管路、3第一连接管、4第二连接管、5连通管、6第三连接管、7第一电子开关阀、8第二电子开关阀、9冷却进管、10冷却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4-7,一种离心式供油泵轴承自冷却装置,与离心式供油泵1配套安装,离心式供油泵1上配套安装有泵尾盖101、吸入口102、前端轴承体103、后端轴承体104,包括轴
向力平衡管路2、第一连接管3、第二连接管4、连通管5,
23.轴向力平衡管路2的两端分别与吸入口102、泵尾盖101相连通,前端轴承体103、后端轴承体104中均开设有冷却腔,轴向力平衡管路2的后端通过第一连接管3与后端轴承体104中的冷却腔相连通,吸入口102通过第二连接管4与前端轴承体103中的冷却腔相连通,前端轴承体103、后端轴承体104的冷却腔通过连通管5保持连通。
24.本实用新型中,离心式供油泵1上还配套安装有用于排出输送介质的排出口105,与吸入口102配套安装有供油管路上,通过离心式供油泵1对供油管路中的油料进行加压输送,由吸入口102进入的油料经过离心式供油泵1加压后从排出口105输出,排出口105与泵尾盖101的内腔相连通,轴向力平衡管路2的一端贯穿泵尾盖101与泵尾盖101的内腔保持连通,保证流入轴向力平衡管路2的油料具有较大的压力。
25.前端轴承体103、后端轴承体104中的冷却腔均开设有与外界环境相连通的介质进口、介质出口,后端轴承体104上的介质进口通过第一连接管3与轴向力平衡管路2相连通,且后端轴承体104上的介质出口与连通管5的一端相连通,连通管5的另一端与前端轴承体103上的介质进口相连通,前端轴承体103上的介质出口通过第二连接管4与吸入口102相连通,由上,能够保证第一连接管3、第二连接管4、连通管5与前端轴承体103、后端轴承体104稳定连接。
2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结构,轴向力平衡管路2与连通管5通过第三连接管6相连通,连通管5、第三连接管6上分别配套安装有第一电子开关阀7、第二电子开关阀8,第一电子开关阀7安装在连通管5与第三连接管6连接处的上游侧。为了提高离心式供油泵1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散热效果,对上述优化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离心式供油泵1的转动轴上配套安装有转速传感器,前端轴承体103、后端轴承体104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电子开关阀7、第二电子开关阀8、转速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均信号连接至单片机。
27.在转速传感器检测到转动轴转速高于设定值,且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前端轴承体103、后端轴承体104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关闭第一电子开关阀7、开启第二电子开关阀8的情况下,轴向力平衡管路2中的输送介质能够同时流入前端轴承体103、后端轴承体104,并对前轴承体、后轴承体进行同步冷却散热,此种工作状态适用于离心式供油泵1输出功率较大,且前端轴承体103、后端轴承体104中安装的转动轴转动速度较大的情况下,与此同时导致轴向力平衡管路2中所需的油料介质增加,会对油料介质的输送造成微小的影响。
28.在转速传感器检测到转动轴转速低于设定值,且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前端轴承体103、后端轴承体104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开启第一电子开关阀7、关闭第二电子开关阀8的情况下,轴向力平衡管路2中的输送介质顺序流经后端轴承体104、前端轴承体103,并对后端轴承体104、前端轴承体103进行顺序冷却散热,此种工作状态适用于离心式供油泵1输出功率较小,且前端轴承体103、后端轴承体104中安装的转动轴转动速度较小的情况下,散热效率较前述工作状态有所下降,但是能够降低轴向力平衡管路2平衡轴向力所用的油料介质。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输送常温的油料介质时,经过离心式供油泵1加压的一部分油料介质通过轴向力平衡管路2进而回流至吸入口102,首先保证了平衡轴向力时泄
压的要求;与此同时轴向力平衡管路2中的部分油料介质能够进入前端轴承体103、后端轴承体104对中的冷却腔,并回流至离心式供油泵1的吸入口102,通过油料介质源源不断的流经各轴承体,不断带走轴承上产生的热量,以达到轴承自冷却的目的。并且在面对离心式供油泵1的不同工况,采取不同的自冷却方式,通过后端轴承体104、前端轴承体103同步冷却或顺序冷却的方式进行冷却散热。能够兼顾高效冷却与降低介质输送能耗。
3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1.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