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啮合摆线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44726发布日期:2022-04-13 19:51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啮合摆线泵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液压动力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啮合摆线泵。


背景技术:

2.内啮合摆线泵是一种常用的液压动力件,其分为带月牙板的多齿差内啮合摆线泵和不带月牙板的单齿差内啮合摆线泵。其中带月牙板的多齿差内啮合摆线泵由于密封性更好,多用于对容积效率要求较高的场合。但由于其具有月牙板14,如图1所示,而月牙板14的内外侧分别设置有内转子的齿腔13和外转子的齿腔16,当外转子上的齿腔与泵体高压腔接通的瞬间,内转子的齿腔不会与高压腔相接通,使得月牙板上靠近出油口的一端的外侧的压力明显大于其内侧的压力,即月牙板内外侧的压力不平衡,从而使得月牙板会受到一个从外侧指向内侧的径向液压力。当该多齿差内啮合摆线泵连续工作时,此径向液压力将成为一个脉冲的径向液压力作用于月牙板上,导致月牙板容易产生疲劳损坏而断裂。因此,如何使得月牙板内外侧的压力较为平衡,以使得月牙板不易断裂,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啮合摆线泵,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内啮合摆线泵,其包括泵体、月牙板,所述泵体上设置与出油口相连通的高压腔、与进油口相连通的低压腔,所述月牙板设置在所述泵体上且位于所述高压腔与所述低压腔之间;位于所述月牙板靠近所述高压腔一端的内侧的所述泵体上设置有第一连通结构,位于所述月牙板靠近所述高压腔一端的外侧的所述泵体上设置有第二连通结构,所述第一连通结构和所述第二连通结构分别与所述高压腔相连通。
6.优选地,所述第一连通结构包括第一连通孔、第一压力平衡孔,所述第一连通孔的一端与所述高压腔相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压力平衡孔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压力平衡孔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月牙板内侧的所述泵体上。
7.优选地,所述第一连通孔与所述第一压力平衡孔垂直相通。
8.优选地,所述第二连通结构包括第二连通孔、第二压力平衡孔,所述第二连通孔的一端与所述高压腔相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压力平衡孔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压力平衡孔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月牙板外侧的所述泵体上。
9.优选地,所述第二连通孔与所述第二压力平衡孔垂直相通。
10.优选地,所述第一连通结构和所述第二连通结构均为压力平衡凹槽,所述压力平衡凹槽上远离所述低压腔的一端与所述高压腔相连通。
11.优选地,所述压力平衡凹槽为u型槽。
12.优选地,所述压力平衡凹槽的底面为斜面。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4.本发明的内啮合摆线泵,其在泵体上设置有与高压腔相连通的第一连通结构和第二连通结构,且第一连通结构和第二连通结构分别位于月牙板上靠近高压腔的一端的内侧和外侧,在内转子和外转子旋转时,当外转子上的齿腔通过第二连通结构与高压腔相连通时,内转子上的齿腔通过第一连通结构也与高压腔相连通,使得月牙板内外侧的压力较为平衡,较好地避免了出现现有技术中作用在月牙板上的径向液压力,从而使得月牙板不易断裂。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并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16.图1为现有内啮合摆线泵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泵体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连通孔与第二连通孔连通时的示意图;
19.图4本发明提供的第一连通孔与第二连通孔连通时的另一示意图;
20.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啮合摆线泵的示意图;
21.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泵体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22.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内转子与外转子的示意图。
23.附图中标记:
24.11、泵体,12、内转子,13、内转子的齿腔,14、月牙板,
25.15、外转子,16、外转子的齿腔,21、泵体,22、月牙板,
26.23、第一压力平衡凹槽,24、第二压力平衡凹槽,25、低压腔,
27.26、高压腔,31、内转子,41、外转子,51、第一压力平衡孔,
28.52、第一连通孔,61、第二压力平衡孔,62、第二连通孔,
29.71、连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介绍。
31.如图2至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啮合摆线泵,其包括泵体21、月牙板22,所述泵体21上设置与出油口相连通的高压腔26、与进油口相连通的低压腔25,所述月牙板22设置在所述泵体上且位于所述高压腔与所述低压腔之间;位于所述月牙板靠近所述高压腔一端的内侧的所述泵体上设置有第一连通结构,位于所述月牙板22靠近所述高压腔一端的外侧的所述泵体21上设置有第二连通结构,所述第一连通结构和所述第二连通结构分别与所述高压腔26相连通。可以理解的是,位于月牙板靠近高压腔一端的内侧的泵体上设置有第一连通结构,位于月牙板靠近高压腔一端的外侧的泵体上设置有第二连通结构,第一连通结构和第二连通结构分别与高压腔相连通,也即泵体上设置有与高压腔相连通的第一连通结构和第二连通结构,且第一连通结构和第二连通结构分别位于月牙板上靠近高压腔的一端的内侧和外侧。
3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啮合摆线泵,其在泵体21上设置有与高压腔26相连通的第一连通结构和第二连通结构,且第一连通结构和第二连通结构分别位于月牙板22上靠近高压腔的一端的内侧和外侧,在内转子31和外转子41旋转时,当外转子上即将与高压腔相连通的齿腔即齿腔c通过第二连通结构与高压腔26相连通时,内转子上即将与高压腔相连通的齿腔即齿腔d通过第一连通结构也与高压腔26相连通,使得齿腔c和齿腔d同时与高压腔相连通,使得月牙板内外侧的压力较为平衡,较好地避免了出现现有技术中作用在月牙板上的径向液压力,从而使得月牙板不易断裂。第一连通结构和第二连通结构的作用是保证齿腔c和齿腔d与高压腔同时连通。
33.如图2和图7所示,在本发明提供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通结构包括第一连通孔52、第一压力平衡孔51,所述第一连通孔的一端与所述高压腔相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压力平衡孔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压力平衡孔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月牙板内侧的所述泵体上。采用此方案,使得即将与高压腔相连通的内转子上的齿腔即齿腔d能够通过第一压力平衡孔、第一连通孔与高压腔相连通,从而使得高压腔内的高压油液能够进入该内转子的该齿腔d中。
34.可以优选,所述第一连通孔52与所述第一压力平衡孔51垂直相通。第一连通孔也可以通过弧形孔与第一压力平衡孔相通。
35.具体地,所述第二连通结构包括第二连通孔62、第二压力平衡孔61,所述第二连通孔的一端与所述高压腔相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压力平衡孔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压力平衡孔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月牙板外侧的所述泵体上。采用此方案,使得即将与高压腔相连通的外转子上的齿腔即齿腔c能够通过第二压力平衡孔、第二连通孔与高压腔相连通,从而使得高压腔内的高压油液能够进入该外转子的该齿腔c中。对第一连通孔、第二连通孔设置位置的要求是:在齿腔c通过第二连通孔和与高压腔相连通时,齿腔d通过第一连通孔与高压腔也相连通,且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的设置位置越靠近高压腔越好。
36.可以优选,所述第二连通孔62与所述第二压力平衡孔61垂直相通。第二连通孔也可以通过弧形孔与第二压力平衡孔相通。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通孔与第二连通孔可以连通成为连通槽71,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可以分别与连通槽垂直相通。
3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啮合摆线泵与现有内啮合摆线泵的工作原理相同,即在内啮合摆线泵工作时,内转子和外转子逆时针旋转,通过内转子和外转子上的齿腔将油液从低压腔输送至高压腔,当内啮合摆线泵连续工作时,高压腔26的压力最高,低压腔25的压力最低,且在内外转子由低压腔旋转至高压腔的过程中,内外转子的齿腔中的压力逐渐升高,最终当内外转子的齿腔与高压腔连通时,内外转子的齿腔中的压力都等于高压腔的压力。由于内转子和外转子的齿数必不相同,使得内转子上即将与高压腔相连通的齿腔即齿腔d和外转子上即将与高压腔相连通的齿腔即齿腔c,越过月牙板上靠近高压腔的一端,与高压腔26连通的时间必不相同,此时便产生现有技术中的径向液压力作用在月牙板上靠近高压腔的一端。本发明通过在泵体21上设计第一连通结构和第二连通结构能够使得内转子的上述齿腔d和外转子的上述齿腔c同时与高压腔连通,即当外转子上即将与高压腔相连通的齿腔即齿腔c靠近月牙板上靠近高压腔的一端时,该齿腔c通过第二连通结构与高压腔连通,而此时内转子上即将越过月牙板上靠近高压腔的一端的齿腔即齿腔d通过第一连通结构也
与高压腔相通,使得此时月牙板上靠近高压腔一端的内侧和外侧均与高压腔相连通,从而使得月牙板的该内外侧的压力较为平衡,较好地避免了出现上述径向液压力。
38.如图5、图6以及图7所示,在本发明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通结构和所述第二连通结构均为压力平衡凹槽,所述压力平衡凹槽上远离所述低压腔的一端与所述高压腔相连通,从而使得第一连通结构和第二连通结构的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加工。可以理解的是,位于月牙板内侧的压力平衡凹槽可以称为第一压力平衡凹槽23,位于月牙板外侧的压力平衡凹槽可以称为第二压力平衡凹槽24,在内外转子转动时,内转子上即将与高压腔相连通的齿腔即齿腔d通过第一压力平衡凹槽与高压腔相连通,外转子上即将与高压腔相连通的齿腔即齿腔c通过第二压力平衡凹槽与高压腔相连通。
39.可以优选,所述压力平衡凹槽为u型槽。可以理解的是u型槽的圆弧端的投影可以与转子的齿轮的外轮廓的投影相切;压力平衡凹槽还可以为矩形、圆弧形或其它不规则的形状。
40.具体地,所述压力平衡凹槽的底面为斜面。可以理解的是,压力平衡凹槽的底面也可以为平面、或其它不规则的曲面。对压力平衡凹槽设置位置的要求是:在齿腔c通过第二压力平衡凹槽与高压腔相连通时,齿腔d通过第一压力平衡凹槽与高压腔也相连通,且第一压力平衡凹槽和第二压力平衡凹槽的设置位置越靠近高压腔越好。
41.在本发明提供的一实施例中,可以只在位于月牙板靠近高压腔一端的内侧的泵体上设置第一连通结构,在外转子上即将与高压腔相连通的齿腔即齿腔c与高压腔相连通时,内转子上即将与高压腔相连通的齿腔即齿腔d通过该第一连通结构也与高压腔相连通,从而通过第一连通结构使得齿腔c和齿腔d能够与高压腔同时连通,进而能够有效地降低月压板被损坏的概率。具体地,如图7所示,在外转子上靠近高压腔的齿即齿a,越过月压板上靠近高压腔的一端的端部时即齿腔c与高压腔相连通的瞬间,内转子上靠近高压腔的齿即齿b,还没有越过月压板上靠近高压腔的一端的端部,此时齿腔d通过第一连通结构与高压腔相连通,较好地保证了齿腔c和齿腔d同时与高压腔相连通,以避免月压板上靠近高压腔一端的内侧和外侧的受力不均匀。图7中未示出泵体。
42.本发明通过第一连通结构和第二连通结构能够平衡月牙板两侧的液压力,避免月压板被损坏。当泵的输出压力较高时,月牙板的强度不足,可以采用具有上述结构的内啮合摆线泵,既能够保证月压板不被损坏,还能够保证泵的流量输出正常。
43.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而且,在阅读了本发明的内容之后,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入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