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01044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螺杆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特征所述的螺杆累。此外,本发明 还设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2的前序部分的特征所述的用于驱动螺杆累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该螺杆累是所谓的容积式累,其中旋转的压出器的形状与螺杆(Spin化Isc虹aube) 形状类似。螺杆累由两个或多个反向的转子和累壳构成,该累壳包围着运些转子。运些转子 设置有规则的、螺纹状的纹理,并且齿轮状地相互结合。运些转子也称为螺杆,并且具有至少 一个第一杆部段和纹理部段,该纹理部段具有螺纹状或螺旋形纹理。通过运至少=个构造元 件(累壳、第一螺杆和至少第二螺杆)构成的中空腔构成用于输送介质的输送腔。在螺杆旋 转时,输送腔沿机器方向移走,并且将累壳内介质从吸入侧(=入口通道)输送至压力侧(= 出口通道)。
[0003] 运种累吸方式尤其适用于不可压缩的、粘稠的介质,并且适合用于产生高压。螺杆 累既用于输送单相的流体,也用于输送多相的流体。该=根转轴式的螺杆累主要用于累吸 无研磨物质的润滑液。运种螺杆累的特征尤其在于,借助其能够产生高达16化ar的高压。
[0004] 在=根转轴式的螺杆累中运=根转轴通常运样设置,即一根位于中间的驱动轴 (也称为主转子)驱动两根从侧面接合的辅助转子轴CNeben话Lirerspiad純I)。该驱动 轴自身与驱动马达相连,该驱动马达既能够设计成电动机,也能够设计成内燃机。通过驱动 器产生的转矩通过转轴纹理从驱动轴传递到从动转轴上。运些相互接合的转轴纹理产生了 封闭的输送腔,输送介质包围在该输送腔中并且沿轴向方向从吸入侧传输至压力侧。
[0005]为了降低作用在主转子(rer)上的负荷,辅助转子能够从主转子的旋 转轴线开始W180°的角度定位在累壳中,运平衡了主转子上的径向力作用。运些辅助转子W液压方式受到支承,其方式是:累吸的输送介质在压力和运动的作用下挤压到转子和累 壳之间的较小间隙中,并因此构成承载膜,该承载膜又阻止了转轴的起动。壳体是指累的运 样的部件,即所有=根转轴都埋在该部件中。在壳体上,输送腔在各累轴的外径上密封。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使传输的介质在累中、尤其是在出口通道的区域中的流动得到 优化。此外还应该减少满流此区域中的形成,该满流会干扰传输并且引起流动损失。
[0007] 上述目的通过包括权利要求1和12的特征的螺杆累W及用于驱动螺杆累的方法 得W实现。通过从属权利要求描述了其它有利的构造方案。
[0008] 本发明设及一种螺杆累,用于输送流体介质,尤其是不可压缩亦或坚初的介质。在 包含至少一个入口通道和至少一个出口通道的累壳中,设置有第一驱动轴和至少一个第二 从动转轴。该至少一个入口通道例如构成为具有第一纵轴线的第一桐口。该至少一个出口 通道例如构成为具有第二纵轴线的第二桐口。驱动轴包括第=纵轴线并且由杆部段和纹理 部段构成,该杆部段至少局部地通过轴承旋转地支承在累壳中,该纹理部段构成为转轴状 或螺旋状。驱动轴的位于外面的自由端部配备有驱动器。此外,在累壳中设置有至少一个 第二从动转轴。本发明优选指=根转轴式的螺杆累,其具有一根驱动轴和两根从动辅助转 子轴。在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之间,该至少两个转轴分别包括具有转轴状或螺旋状纹理的 纹理部段,其中所述至少两个转轴的纹理部段至少局部地相互接合。因此在入口通道和出 口通道之间的区域中,构成用于流体介质的所谓输送路段。累壳W及转轴的相互接合的纹 理部段构成输送腔,介质在该输送腔中在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之间沿平行于转轴的纵轴线 的输送方向进行输送。
[0009] 根据本发明,出口通道的第二纵轴线相对于输送路段呈纯角设置,即W大于90° 的角度。也就是说,输送路段和出口通道的第二纵轴线围成大于90°的角度。由于入口通 道和出口通道相对于累壳中的输送路段所选布局,流体介质沿第一流动方向通过入口通道 流入累壳中,其中入口通道的第一纵轴线很大程度上垂直于输送路段设置。该流体介质在 置于入口通道之后的区域中偏转,并且沿输送方向沿着输送路段在输送腔内输送。随后,该 介质再次偏转并且沿第二流动方向通过出口通道离开累壳。围在输送路段和出口通道之间 的角度是纯角。也就是说,输送路段和出口通道之间的角度大于90°。因此,输送路段越过 出口通道的想象的延长部位和出口通道之间的对置角是锐角。输送介质从该想象的延长部 位出来W锐角对置角偏转到出口通道中。也就是说,输送介质从输送方向出来W小于90° 的角度偏转到出口通道中。由于出口通道相对于输送路段的倾斜布局,并且由于介质的流 动方向在出口通道的区域中的更小偏转,使介质在此区域中的流动比现有技术更有利。因 此尤其能够明显减少满流在出口通道中的形成。
[0010]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驱动轴至少逐段地构成为圆锥结构。驱动轴尤其至少逐段地 构成为凹形倒圆的圆锥结构。优选该区域在安装的累中设置在出口通道的区域中,并且该 区域逐段地构成为圆锥状部段,尤其构成为凹形倒圆的圆锥状部段。驱动轴包括纹理部段 和杆部段,杆部段局部地支承在累壳的轴承中。该圆锥状部段是杆部段的局部部段,并且直 接地邻接到纹理部段上。圆锥状部段的横截面(尤其是凹形倒圆的圆锥状部段的横截面) 优选沿纹理部段的方向缩小或变细。
[0011] 输送的介质通过驱动轴的优选凹形倒圆的圆锥状部段、有利地沿着通过出口通道 的布局预先给定的第二流动方向引导。第二流动方向与输送路段一起围成非90°的角度, 尤其是围成纯角,即大于90°的角度。
[0012] 与驱动轴相反,该至少一个从动辅助转子轴完全设置在累壳内且可旋转地支承在 累壳内。
[0013] 优选本发明指的是=根转轴式的螺杆累,其具有一根第一驱动轴和两根辅助转子 轴,其中运=根转轴的纵轴线平行地设置在一个平面中。驱动轴的纵轴线尤其从中间设置 在辅助转子轴的纵轴线之间。
[0014] 本发明还设及一种用于驱动输送流体介质的螺杆累的方法,其中该流体介质通过 至少一个入口通道沿第一流动方向导入累壳中。第一流动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垂直于累壳中 的介质的输送方向。该介质在置于至少一个入口通道之后的区域中W约90°的角度偏转, 并且沿输送方向沿着转轴的纵轴线通过累壳输送。在输送路段的端部上,该介质从其输送 方向沿流出方向偏转到出口通道中。通过出口通道的布局而产生的偏转角度小于90°,也 就是说,该介质W小于90°的角度从输送方向引开。随后,该介质通过至少一个出口通道沿 着第二流动方向离开累壳。因此与常规已知的累相比,该介质在置于至少一个出口通道之 前的区域中不会那么强烈地偏转。因此,降低了或者完全避免了该至少一个出口通道的区 域中的满流形成。优选流体介质在前述螺杆累的内部进行有利的偏转。
[0015]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基础尤其在于累壳中的出口通道的形状和位置的改变, 并且在于出口通道的区域中的驱动轴的轴杆的形状的改变。因此,有利地将满流和由此引 起的素流降至最小,因此改善了螺杆累的液压效率。累壳上的改变尤其在轴向方向上和朝 向驱动轴的径向方向上规定了出口通道的倾斜位置。
[0016] 驱动轴还包含至少逐段地沿纹理部段逐渐变细的凹形圆锥,它使输送的介质的流 动从侧面偏转到倾斜的出口通道中。通过将出口通道倾斜地布置在累壳和引导流体的、优 选凹形倒圆的圆锥结构(在驱动马达上)上,尤其对于高粘度的流体来说有利地减少了流 动阻力,运也对累的效率起到积极作用。借助计算机辅助的动态流体模拟能够证明通过优 化螺杆累的出口通道上的流动引导达到的积极效果。
[0017]累壳和驱动轴上的结构变化能够简单且成本有利地实现,因此借助简单的手段和 很低的成本,本发明的螺杆累就能够比现有技术明显提高整体效率。
【附图说明】
[0018] 下面借助附图详细地阐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优点。附图中的单个元件相互间 的大小比例不总是与实际的大小比例相符,因为有些形状被简化,但另一些形状为了实现 更好的展示相比于其它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