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20506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燃料泵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燃料泵
[0001]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0002]本申请基于2013年9月17日申请的日本特许申请第2013-191598号,在本发明中将其内容公开到本说明书中。
技术领域
[0003]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栗。
【背景技术】
[0004]公知有一种燃料栗,具备能够在栗室内旋转的叶轮、以及能够对叶轮进行旋转驱动的电动机,通过叶轮的旋转将燃料箱的燃料压送到内燃机。在燃料栗上设置有接受向电动机供给的电力的电连接器部。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燃料栗,具有将形成为有底筒状的电连接器部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连通孔,经由该连通孔将滞留在电连接器部的内部的水等向外部排出。
[0005]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燃料栗中,连通孔的外部侧的开口形成为只能够向一个方向进行排出,因此根据燃料栗倾斜的方向,滞留在电连接器部的内部的水等异物无法经过开口而排出。因此,存在由金属形成且收容在电连接器部的连接端子被水等异物腐蚀的可能性。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055054号公报(对应于US2012/0051954A1)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接受来自外部的电力的连接端子腐蚀的燃料栗Ο
[0010]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燃料栗,具备栗壳体、卷绕有多个绕组且收容在栗壳体的内部的定子、转子、轴、叶轮、以及电连接器部,该电连接器部设置在栗壳体上,具有收容接受向多个绕组供给的电力的多个连接端子的收容室、以及分别连通收容室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多个第1连通孔。多个第1连通孔形成为,若栗壳体的中心轴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则与外部侧的开口所形成的开口面垂直的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朝向下侧。
[0011 ] 在本发明的燃料栗中,接受电力的多个连接端子收容在电连接器部的收容室中。电连接器部具有将收容室的内部与外部之间分别连通的多个第1连通孔。该多个第1连通孔形成为,若栗壳体的中心轴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则与外部侧的开口所形成的开口面垂直的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朝向下侧。在此,“开口面”是指,经过形成开口的缘部上的所有点的虚拟平面。由此,若栗壳体的中心轴向某一方向倾斜,则滞留在电连接器部的收容室的水等异物经过该多个第1连通孔向电连接器部的外部排出。因此,在本发明的燃料栗中,能够抑制由水等异物引起的连接端子的腐蚀及短路。
[0012]收容室的下侧的内壁(底壁)还可以形成为,从多个连接端子各自的位置朝向多个第1连通孔中的至少1个第1连通孔从上侧向下侧朝向下方倾斜。根据该结构,即使在栗壳体的中心轴没有倾斜时,也能够将滞留在电连接器部的收容室的水等异物从对应的第1连通孔有效地排出。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燃料栗的截面图。
[0014]图2是从箭头II的方向观察图1的燃料栗的图。
[0015]图3是从箭头III的方向观察图1的燃料栗的局部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4是表不图2的局部IV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18]根据图1?图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燃料栗。
[0019]图1是图2的1-Ι线上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燃料栗1具备电动机部3、栗部4、外壳20、栗盖60、盖端部(Cover end) 40及电连接器部45。在燃料栗1中,电动机部3及栗部4收容在由外壳20、栗盖60及盖端部40形成的空间内。燃料栗1从图1的下方侧所示的吸入口 61将未图示的燃料箱内的燃料吸入,并从图1的上方侧所示的吐出口 422向内燃机吐出。另外,在图1?图4中,将上方侧设为“上侧(upside) ”,将下方侧设为“下侧(downside) ”。外壳20、栗盖60及盖端部40相当于本发明的“栗壳体”。
[0020]外壳20由铁等金属形成为圆筒状。
[0021]栗盖60封堵外壳20的吸入口 61侧的端部201。端部201的边缘被向内侧铆紧,从而栗盖60被固定在外壳20的内侧,向外壳20的中心轴0即燃料栗1的中心轴0方向的拔出得到限制。
[0022]盖端部40由树脂成型,封堵外壳20的吐出口 422侧的端部202。盖端部40具有基座部41、吐出部42及轴承收容部43。
[0023]基座部41被设置成封堵外壳20的端部202。基座部41与电动机部3的定子10的上侧连接,与定子10 —体地形成。基座部41中,基座部41的径向外侧的缘部411被外壳20的端部202的边缘铆紧。由此,基座部41被固定在外壳20的内侧,向燃料栗1的中心轴0的轴线方向的拔出得到限制。基座部41在偏离了中心的位置形成有与吐出部42的燃料通路421连通的燃料通路412。在基座部41上,在外壳20的外部侧连接有吐出部42。
[0024]吐出部42形成为大致筒状,在从基座部41的中心偏尚的位置设置成向外壳20的外侧延伸。吐出部42具有外壳20内的燃料流过的燃料通路421及吐出口 422。
[0025]轴承收容部43大致形成为有底筒状,被设置成从基座部41的大致中央向外壳20的内部的方向延伸。轴承收容部43具有在内部收容轴52的端部521及将端部521能够旋转地支撑的轴承55的空间430。
[0026]电连接器部45相对于基座部41的中心被设置在与吐出部42相反的一侧。电连接器部45形成为有底筒状。电连接器部45的内部空间形成收容三个连接端子37、38、39的收容室450。收容室450被划分为将3个连接端子37、38、39分别收容的3个划分室451、452、453。在后文说明电连接器部45的详细构造。
[0027]电动机部3具备定子10、转子50及轴52。电动机部3是无刷电动机,若电力供给到定子10,则产生旋转磁场,转子50和轴52 —起旋转。
[0028]定子10呈圆筒状,收容在外壳20内的径向外侧。定子10具有六个芯12、六个线轴(Bobbin)、六个绕组及三个连接端子。定子10通过树脂对它们进行嵌入模塑来一体地形成。
[0029]芯12通过将各自为板状的铁等磁性材料重叠多张来形成。芯12在周方向上排列,被设置在与转子50的磁铁54对置的位置。
[0030]线轴14由树脂材料形成,在形成时分别有芯12被嵌合而与芯12 —体地设置。线轴14具有形成在吐出口 422侧的上端部141、嵌合有芯的嵌合部142、以及形成在吸入口 61侧的下端部143。
[0031]绕组例如是表面被绝缘皮膜覆盖的铜线。一个绕组卷绕在嵌合有芯12的线轴14上,形成一个线圈。一个绕组具有卷绕在线轴14的上端部141上的上端卷绕部161、卷绕在线轴14的嵌合部上的嵌合卷绕部、以及卷绕在线轴14的下端部143上的下端卷绕部163。绕组与设置在燃料栗1的上侧的三个连接端子37、38、39中的某一个电连接。
[0032]三个连接端子37、38、39固定在盖端部40的基座部41上。三个连接端子37、38、39接受来自未图示的电源装置的3相电力。
[0033]转子50能够旋转地收容在定子10的内侧。转子50在铁芯53的周围设置有磁铁54。磁铁54被配置成N极和S极在周方向上交替。在本实施方式中,N极的数量为2个,S极的数量为2个。
[0034]轴52压入固定在转子50的旋转轴上所形成的轴孔51中,和转子50 —起旋转。
[0035]接着,说明栗部4的结构。
[0036]栗盖60如图1所示具有向下侧开口的筒状的吸入口 61。在吸入口 61的内侧,形成有在轴52的旋转轴方向上贯通栗盖60的吸入通路62。
[0037]在栗盖60与定子10之间,以大致圆板状设置有栗壳7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