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正排量泵的高压至低压转换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32418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用于正排量泵的高压至低压转换阀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用于正排量泵的高压至低压转换阀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主张在2013年12月13日提交并且名称为“High Pressure AODD pump withHigh to Low Change Over Valve”的美国临时申请N0.61/915,874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公开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到本文中。
技术领域
[0003]本公开涉及一种正排量栗,并且更特定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正排量栗的高压至低压转换阀。
【背景技术】
[0004]标准气动隔膜栗(AODD)利用单个外壳、双隔膜和压缩气体来驱动过程流体经过栗。在AODD中,两个流体移位构件,通常为隔膜,由轴联结,并且压缩气体是在栗中的工作流体。压缩气体被施加到与相应隔膜相关联的两个栗送腔室之一。当压缩空气被施加到第一栗送腔室时,第一隔膜被偏转到第一流体腔内,这使过程流体从流体腔排放。同时,第一隔膜牵拉所述轴,轴被连接到第二隔膜,牵拉所述第二隔膜进入并且将过程流体吸入到第二流体腔内。压缩气体的递送受到阀的控制,并且阀通常由隔膜以机械方式促动。因此,拉入一个隔膜直到其造成所述促动器拨动所述阀。拨动所述阀使压缩气体从第一栗送腔室排出并且将新鲜压缩气体引入到第二栗送腔室,因此造成相应隔膜的往复移动。替代地,第一流体移位构件和第二流体移位构件可以是活塞而不是隔膜,并且栗将会以相同方式操作。
[0005]高压AODD的操作与典型AODD类似,但是其具有附加的隔膜和两个附加的栗送腔室。在高压AODD中,第二外壳附连到第一外壳上,其中,中央隔膜安置于两个外壳之间。高压AODD具有四个栗送腔室和三个隔膜。在第一冲程期间,压缩气体驱动所述第一隔膜和所述中央隔膜朝向第一流体腔室,提供标准AODD 二倍的输出压力。在相反冲程,压缩气体驱动所述第二隔膜和所述中央隔膜朝向第二流体腔室。

【发明内容】

[0006]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一种双排量栗,包括:第一流体腔;第二流体腔;初级栗;次级栗;第一流体移位构件,所述第一流体移位构件密封地封闭所述初级栗的端部;第二流体移位构件,所述第二流体移位构件密封地封闭所述次级栗的一端;以及,中央流体移位构件,所述中央流体移位构件密封地安置于初级栗与次级栗之间。初级栗具有:初级栗送腔室;次级栗送腔室;第一先导阀,其安置于第一栗送腔室内;以及,第二先导阀,其安置于第二栗送腔室内。次级栗具有第三栗送腔室和第四栗送腔室。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流体移位构件、第二流体移位构件与中央流体移位构件。初级空气入口被安装到初级栗上,并且次级空气入口被安装到次级栗上。转换阀被附连到初级空气入口。当所述双排量栗处于低压模式时,所述转换阀防止栗送流体流到第三栗送腔室和第四栗送腔室,并且当双正排量栗处于高压模式时,所述转换阀允许栗送流体流到第三栗送腔室和第四栗送腔室。
[0007]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一种转换阀包括:外壳,穿过所述外壳的第一歧管开口 ;穿过所述外壳的第二歧管开口;以及,转换盘,所述转换盘安置于外壳内。转换盘包括:第一面;第二面;第一流体流动路径,所述第一流体流动路径在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延伸;以及,第二流体流动路径,所述第二流体流动路径阻塞在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的流动。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转换阀的透视图。
[0009]图2A是处于低压位置的转换阀的分解图。
[0010]图2B是处于高压位置的转换阀的分解图。
[0011 ]图3是高压正排量栗的截面图。
[0012]图4A是高压正排量栗和转换阀的截面图,其中正排量栗处于低压模式。
[0013]图4B是高压正排量栗和转换阀的截面图,其中正排量栗处于高压模式。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图1示出了转换阀10、初级歧管12、和手柄14的透视图。转换阀10包括外壳16、第一歧管开口 18、第二歧管开口 20、槽22、和开口 24。初级歧管12包括第一槽30、第二槽32、和排出槽34。
[0015]转换阀10由螺栓36牢固固定到初级歧管12,螺栓36延伸穿过外壳16中的开口24并且进入到初级歧管12内。手柄14延伸穿过槽22并且接合转换盘38(在图2中最佳地看出)。当手柄14处于第一位置时,如图所示,转换盘38防止压缩空气从初级歧管12流动通过第一歧管开口 18或第二歧管开口 20中的任一个,因此保持所述栗处于低压模式。为了将转换阀10从低压位置切换到高压位置,手柄14沿着槽22滑动到第二位置(以虚线示出)。在第二位置,转换盘38对准使得转换盘38允许压缩空气从初级歧管12流动通过第一歧管开口 18和第二歧管开口 20。
[0016]图2A是转换阀1、初级歧管12、和手柄14的分解透视图,其中转换阀1处于低压位置。图2B是转换阀10、初级歧管12和手柄14的分解透视图,其中转换阀10处于高压位置。图2A和图2B将在一起讨论。转换阀10包括外壳16、第一歧管开口 18、第二歧管开口 20、槽22、开口 24、转换盘38、0形环40a、40b、40c和40d以及O形环42。转换盘38包括第一面44、第二面46、从第一面44延伸到第二面46的两个高压流动路径48a和48b以及在第一面44内的循环流动路径52。转换盘38还包括安置于第一面44上绕两个高压流动路径48a和48b圆周的凹槽54。此外,转换盘包括绕循环流动路径52安置的凹槽58。
[0017]初级歧管12包括螺栓孔60、第一高压端口 62、和第二高压端口 64。初级歧管12还包括绕高压端口 62的圆周安置的凹槽66,和绕第二高压端口 64的圆周安置的凹槽68。初级歧管12包括第一槽30、第二槽32和排出槽34。
[0018]转换阀10由螺栓36牢固固定到初级歧管12上,螺栓36延伸穿过所述开口24到螺栓孔60内。转换盘38可旋转地安置于外壳16内,且第二面46邻近于初级歧管12。0形环40a被承座/安放于凹槽54内。0形环40b被承座/安放于凹槽56内。0形环42被承座/安放于凹槽58内。此外,O形环40c被承座/安放于凹槽66内并且O形环40d被承座/安放于凹槽68内。手柄14延伸穿过槽22并且接合转换盘38。
[0019]转换阀10允许双排量栗70(在图3中示出)选择性地在低压模式或高压模式操作。具体地参考图2A,在低压模式,循环流动路径52与第一歧管开口 18和第二歧管开口 20对准。在低压模式,转换盘38防止栗送流体从第一高压端口 62栗送通过第一歧管开口 18。转换盘38也防止栗送流体从第二高压端口 64栗送通过第二歧管开口 20。
[0020]具体地参考图2B,转换盘38被示出处于高压模式。为了从低压模式切换到高压模式,手柄14沿着槽22移动并且将转换盘38旋转到高压位置。在高压位置,转换盘38被布置成使得高压流动路径48a与第一高压端口 62和第一歧管开口 18对准。以此方式,高压流动路径48a提供了栗送流体能从初级歧管12通过第一歧管开口 18而被栗送经过的流动路径。同样,高压流动路径48b与第二高压端口 64和第二歧管开口 20对准。因此,高压流动路径48b也提供了栗送流体能从初级歧管12通过第二歧管开口 20而被栗送经过的流动路径。
[0021]图3是高压正排量栗70、初级歧管12、次级歧管72、和流体阀74的截面图。高压正排量栗70包括入口歧管76、出口歧管78、流体覆盖物80a和80b、入口止回阀82a和82b、出口止回阀84a和84b、初级栗86和次级栗88、第一流体移位构件90、第二流体移位构件92、和中央流体移位构件93。初级栗86包括第一栗送腔室94、第二栗送腔室96、初级连接杆98、先导阀10a和100b、第一栗送流体流动路径102、第二栗送流体流动路径104、和排出流动路径106。次级栗88包括第三栗送腔室108、第四栗送腔室110、插塞112a和112b、第三栗送流体流动路径114、第四栗送流体流动路径116、和次级连接杆118。
[0022]初级歧管12包括第一高压端口 62、第二高压端口 64、第一栗送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