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向柱塞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39292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径向柱塞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径向柱塞泵。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径向柱塞泵在工业中普遍使用,但是一般的径向柱塞泵配流结构复杂,不易加工;吸油能力差。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的径向柱塞泵配流结构复杂,吸油能力差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径向柱塞泵,结构简单,易于加工,采用非弹簧复位,吸油能力强,适合推广使用。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径向柱塞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内有一固定偏心轴;所述偏心轴与柱塞连接;所述柱塞与缸体链接;所述缸体通过缸体一端的缸体转轴与转体连接;所述转体置于泵体内。
[000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泵体两侧分布有导油槽,所述导油槽分别连接有吸油口和压油口。
[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柱塞置于缸体内,所述的柱塞可在缸体内做活塞运动。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缸体一端为缸体转轴,所述的缸体转轴可绕该偏心轴轴心转动。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缸体一端为缸体通孔。
[0009]当外力驱动转体旋转时,转体带动缸体及柱塞围绕偏心轴旋转,由于偏心轴所在位置并非泵体圆心,所以旋转时柱塞会在缸体内做往复活塞运动而产生容积差,从而在一侧吸油,另一侧压油,并通过导油槽配油完成吸油和压油动作。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非弹簧复位,而采用通过缸体转轴直接施加压力和拉力,所以吸油能力强,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泵体,2.转体,3.缸体,4.柱塞,5.偏心轴,6.通孔,7.导油槽,8.缸体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5]参阅图1所示的一种径向柱塞泵,包括泵体(I),所述泵体(I)内有一固定偏心轴
(5);所述偏心轴(5)与柱塞连接;所述柱塞(4)与缸体(3)链接;所述缸体(3)通过缸体
(3)一端的缸体转轴(8)与转体(2)连接;所述转体(2)置于泵体(I)内。
[0016]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泵体(I)两侧分布有导油槽(7),所述导油槽
(7)分别连接有吸油口和压油口。
[0017]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柱塞(4)置于缸体(3)内,所述的柱塞(4)可在缸体(3)内做活塞运动。
[0018]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缸体(3) —端为缸体转轴(8),所述的缸体转轴(8)可绕该偏心轴轴心转动。
[0019]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缸体(3) —端为缸体通孔(6)。
[002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径向柱塞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所述泵体内有一固定偏心轴;所述偏心轴与柱塞连接;所述柱塞与缸体链接;所述缸体通过缸体一端的缸体转轴与转体连接;所述转体置于泵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柱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两侧分布有导油槽,所述导油槽分别连接有吸油口和压油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柱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置于缸体内,所述的柱塞可在缸体内做活塞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柱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一端为缸体转轴,所述的缸体转轴可绕该偏心轴轴心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柱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缸体一端为缸体通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径向柱塞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内有一固定偏心轴;所述偏心轴与柱塞连接;所述柱塞与缸体链接;所述缸体通过缸体一端的缸体转轴与转体连接;所述转体置于泵体内;所述泵体两侧分布有导油槽,所述导油槽分别连接有吸油口和压油口;所述柱塞置于缸体内,所述的柱塞可在缸体内做活塞运动;所述缸体一端为缸体转轴,所述的缸体转轴可绕该偏心轴轴心转动;所述的缸体一端为缸体通孔。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径向柱塞泵,结构简单,易于加工,采用非弹簧复位,吸油能力强,适合推广使用。
【IPC分类】F04B1/10, F04B53/16
【公开号】CN204692003
【申请号】CN201520200985
【发明人】邵玉康
【申请人】邵玉康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