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径压力管道逆反转内衬修补施工用的控温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6565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口径压力管道逆反转内衬修补施工用的控温水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修复用的设备,特别是涉及大口径压力管道逆反转内衬修补施工中应用的控温水箱。
背景技术
地下管道维修方法中“管道非开挖逆反转内衬修补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为简便和经济的方法,其技术原理为把灌浸透热硬化性材料的由纤维性材料制成的内衬管用水或压缩空气送入需修复的旧管并紧贴于旧管道内壁,通过热水使送入的内衬管硬化,在旧管内形成整体性强的“管中管”,达到对旧管道修复的目的。
但,目前上述“管道非开挖逆反转内衬修补技术”主要应用于重力流的污水管道以及小口径压力管道,至今尚未有将这种技术成功应用于口径1200以上压力管道的修复的案例。其原因是,管道逆反转内衬修补施工是一个连续作业过程,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如何对含有热硬化性材料的内衬管的温度进行有效和适当地控制是最关键的技术重点,待修管道口径越大所需内衬管的管径和厚度越大,由此施工时对内衬管的温度控制难度相应越大,施工质量越难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口径压力管道逆反转内衬修补施工用的控温水箱,以拓展管道逆反转内衬修补施工方法在大口径压力管道上的应用。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口径压力管道逆反转内衬修补施工用的控温水箱,其特征在于控温水箱由箱体1、若干滚柱和测温仪6组成;所述箱体1为上方敞开的正长方形箱体;所述全部滚柱为圆柱体,它们相互平行地横跨安装于箱体1垂直于地面的两个面之间,可以转动;在箱体1内的两端从下至上设置相同数量滚柱,其中内衬管8进口端滚柱2与内衬管8出口端滚柱5位于两端箱壁的上方,第一导向滚柱3与处于同一端的其它导向滚柱4之间在水平方向的距离A大于内衬管8的厚度,各过渡滚柱7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水箱1对称中心线上,在垂直方向上位于内衬管8与箱体1内的两端滚柱的切线下方;各滚柱之间以及滚柱与箱壁之间的距离以便于内衬管走带为准。
施工时,控温水箱装满调节至合适温度的水,由前道工序送来的刚充填完热硬化性材料的内衬管进入控温水箱在滚柱之间弯曲绕行,在这段行程中内衬管中热硬化性材料的温度得到控制,其内部和表面温度基本达到均匀一致,从而为顺利进入后道工序做好必要准备。
改变滚柱的数量可以改变内衬管在水箱中的行程时间,因此内衬管在水箱中控温的时间可以通过增减滚柱的数量来调节。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使用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大口径压力管道逆反转内衬修补施工用的控温水箱,由箱体1、进口端滚柱2、三组导向滚柱、过渡滚柱7、出口端滚柱5和测温仪6组成;箱体1为上方敞开的正长方形箱体;全部滚柱相互平行地横跨安装于箱体1垂直于地面的两个面之间,可以转动;内衬管8进口端滚柱2与内衬管8出口端滚柱5位于两端箱壁的正上方,在箱体1内的两端从下至上各设置3根导向滚柱,第一导向滚柱3与位于其上方的两个导向滚柱4之间在水平方向的距离A大于内衬管8的厚度,各滚柱之间以及滚柱与箱壁之间留有足够的距离以便于内衬管8走带运行;为避免内衬管8走带运行时因下垂而相互碰擦,水箱1的对称中心位置上设置5个过渡滚柱7,过渡滚柱7在垂直方向上大致位于内衬管8与两端滚柱的切线下方。
权利要求1.一种大口径压力管道逆反转内衬修补施工用的控温水箱,其特征在于控温水箱由箱体(1)、若干滚柱和测温仪(6)组成;所述箱体(1)为上方敞开的正长方形箱体;所述全部滚柱为圆柱体,它们相互平行地横跨安装于箱体(1)垂直于地面的两个面之间,可以转动;在箱体(1)内的两端从下至上设置相同数量滚柱,其中内衬管(8)进口端滚柱(2)与内衬管(8)出口端滚柱(5)位于两端箱壁的正上方,第一导向滚柱(3)与处于同一端的其它导向滚柱(4)之间在水平方向的距离A大于内衬管(8)的厚度,各过渡滚柱(7)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水箱(1)对称中心线上,在垂直方向上位于内衬管(8)与箱体(1)内的两端滚柱的切线下方;各滚柱之间以及滚柱与箱壁之间的距离以便于内衬管(8)走带为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口径压力管道逆反转内衬修补施工用的控温水箱,控温水箱由箱体、若干组滚柱和测温仪组成;箱体为上方敞开的正长方形箱体;所有滚柱相互平行地横跨安装于箱体的两个面之间,可以转动;在箱体内的两端从下至上设置相同数量滚柱。施工时,控温水箱装满调节至合适温度的水,刚充填完热硬化性材料的内衬管进入控温水箱在滚柱之间弯曲绕行,在这段行程中内衬管中热硬化性材料的温度得到控制,从而为顺利进入后道工序做好必要准备;内衬管在水箱中滞留的时间可以通过增减滚柱的数量来调节。
文档编号F16L55/162GK2735139SQ20042009031
公开日2005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2日
发明者朱普霞, 蔡晓东, 蔡燕飞 申请人:上海自来水给水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