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32028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阀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阀门,包括阀体,阀体内通过塑料圈设置有阀球,阀体外部设置有 阀盖,阀球上连接有阀杆,阀杆上通过0型圈和螺钉连接有阀门手柄。
背景技术
生活中,有些用户会把水龙头或者一些其他的管道的阀门安装在户外,经常会出 现有人偷用水的情况,或者是小朋友玩耍将阀门打开又不会关闭的情况,很容易造成资源 的流失和浪费;还有,由于水龙头等阀门在使用时间久了以后,人们随处可见,水龙头或者 阀门有渗漏的情况,不及时更换水龙头或者是阀门的话,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但更换的话, 就会产生经济上的压力;另外,在许多家庭,为了逃避缴纳水费,都会将水龙头开的很小,让 水从水管内滴出,这样水表不会转动,从而逃避缴纳水费的事情,这样给水力部门的管理也 带来了 一定的麻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阀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措施一种阀门,包括阀体和管道接口,阀体内通过塑料圈设置有阀球,阀体外部装置有 阀盖,阀球上连接有阀杆,阀杆上通过0型圈和螺钉连接有阀门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阀门手柄上依次连接有铜盖、0型圈和塑料扣,在铜盖内对应的设置有控制阀,控制阀上设 置有铜套和控制手柄,其中控制手柄通过螺钉、卡簧、垫片、拉杆、弹簧、销轴和卡套固定在 铜套内;所述的管道接口处通过0型圈安放有止回阀,止回阀体内通过止回弹簧固定有止 回阀芯,止回阀上还连接有止回阀盖;所述的阀体的接口处还通过卡簧设置有橡胶垫和六角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实用,生产成本低,能更好的节约能源,能更好的防止水龙头 等阀门被人随意打开和渗漏。


图1,本实用新型阀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止回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阀门,包括阀体4和管道接口 18,阀体4内通过塑料圈5设置有阀球6,阀体 4外部装置有阀盖7,阀球6上连接有阀杆8,阀杆8上通过0型圈和螺钉连接有阀门手柄 11,所述的阀门手柄11上依次连接有铜盖12、0型圈和塑料扣14,在铜盖12内对应的设置有控制阀33,控制阀33上设置有铜套34和控制手柄35,其中控制手柄35通过螺钉、卡簧、 垫片、拉杆36、弹簧37、销轴38和卡套39固定在铜套34内;在具体的实施本发明的时候, 只需打开塑料扣14和铜盖12,将控制阀33放置入阀门手柄11内,即可扭动阀门手柄11, 即可打开阀门;当阀门手柄11内没有置入控制阀33的时候,即不能扭动阀门手柄11,从而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管道接口 18处通过0型圈19安放有止回阀21,止回阀体21内通过止回弹 簧22固定有止回阀芯23,止回阀21上还连接有止回阀盖25 ;因为止回阀18的作用,使得 管道内的液体不会再发生渗漏的情况;所述的阀体4的接口处还通过卡簧设置有橡胶垫2和六角帽1,使得在连接本发明 和管道的时候更加紧密。本领域内普通的技术人员的简单更改和替换都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阀门,包括阀体⑷和管道接口(18),阀体内通过塑料圈(5)设置有阀球 (6),阀体(4)外部装置有阀盖(7),阀球(6)上连接有阀杆⑶,阀杆⑶上通过0型圈和 螺钉连接有阀门于柄(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门手柄(11)上依次连接有铜盖(12)、0 型圈和塑料扣(14),在铜盖(1 内对应的设置有控制阀(33),控制阀(3 上设置有铜套 (34)和控制手柄(35),其中控制手柄(35)通过螺钉、卡簧、垫片、拉杆(36)、弹簧(37)、销 轴(38)和卡套(39)固定在铜套(3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道接口(18)处通过0型圈 (19)安放有止回阀(21),止回阀体内通过止回弹簧02)固定有止回阀芯(23),止回 阀上还连接有止回阀盖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的接口处还通过卡 簧设置有橡胶垫( 和六角帽(1)。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阀门,包括阀体和管道接口,阀体内通过塑料圈设置有阀球,阀体外部装置有阀盖,阀球上连接有阀杆,阀杆上通过O型圈和螺钉连接有阀门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门手柄上依次连接有铜盖、O型圈和塑料扣,在铜盖内对应的设置有控制阀,控制阀上设置有铜套和控制手柄,其中控制手柄通过螺钉、卡簧、垫片、拉杆、弹簧、销轴和卡套固定在铜套内;所述的管道接口处通过O型圈安放有止回阀,止回阀体内通过止回弹簧固定有止回阀芯,止回阀上还连接有止回阀盖;所述的阀体的接口处还通过卡簧设置有橡胶垫和六角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实用,生产成本低,能更好的节约能源,能更好的防止水龙头等阀门被人随意打开和渗漏。
文档编号F16K31/60GK102128278SQ20101004655
公开日2011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8日
发明者陈米林 申请人:陈米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