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34484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枢纽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枢纽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等便携式的翻盖装置多采用可折叠的结构以节省空间。这些翻盖装置的上盖与底座的侧缘之间通过枢纽器相连。当需要使用时,使上盖相对于底座转开一定角度,以便于使用者操作。现有枢纽器通常包括一固定于该底座的旋转件、一固定于该上盖的枢转件及一固定于该旋转件的转轴。翻转开启该上盖时,该上盖带动该枢转件转动。此时,该枢转件相对于转轴转动。然而,该上盖翻转至所需的角度而停止转动时,该枢转件因该上盖的重量及惯性作用下,会发生继续转动,以导致该上盖晃动,影响使用。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晃动的枢纽器一种枢纽器,包括一旋转件、一固定件、一卡固件、一第一干涉件、一第二干涉件、 一弹片组及一紧固件,所述第一干涉件固定于所述卡固件,所述第一干涉件与所述第二干涉件配合且可相对转动,所述旋转件包括一杆部,所述卡固件转动套设于所述杆部,所述第二干涉件固定于所述杆部,所述弹片组套设于所述杆部,所述紧固件固定于所述杆部的末端,所述固定件包括一套设于所述杆部的套筒部,所述套筒部设有一通孔及一与所述通孔相连通的收容孔,所述通孔供所述杆部转动通过,所述收容孔的壁面凹陷形成一凹槽,所述卡固件的周缘向外凸设一卡合部,所述卡固件、第一干涉件、第二干涉件、弹片组及紧固件均收容于所述收容孔,且所述卡合部卡合所述凹槽。本发明枢纽器将所述卡固件、第一干涉件、第二干涉件、弹片组及紧固件均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利用所述收容孔限制了所述卡固件、第一干涉件、第二干涉件、弹片组继续转动,而防止了使用该枢纽器的翻盖装置的上盖产生晃动。


下面参考附图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发明枢纽器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视图。图3为图1的立体组装图。图4为图3的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旋转件10固定架12连接板122
紧固孔 123、320固定部124轴杆14冠部142杆部144止挡件20固定孔22、770切 ロ24止挡面242固定件30连接部32套筒部34容置孔342收容孔;344凹槽343、345通孔346、520、82抵挡件40圆孔42、780凸部43、782止挡块44卡固件50固定部52卡ロ522卡合部54第一干涉件60中心孔602、702定位柱61端面62、72凹陷面63第一凸块64第二凸块66第二干涉件70凸起面73第一凹陷74第二凹陷76摩擦片77垫片78弹片组80紧固件90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枢纽器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一旋转件10、一止挡件 20、一固定件30、一抵挡件40、一卡固件50、一第一干涉件60、一第二干涉件70、两摩擦片 77、一垫片78、一弹片组80及一紧固件90。在本实施方式中,紧固件90为一螺母。旋转件10包括一固定架12及一固定于固定架12的轴杆14。固定架12包括一连接板122及一位于连接板122的一侧的固定部124。连接板122设有若干紧固孔123,以供螺钉或铆钉穿过,从而将旋转件10固定于翻盖装置的底座,如笔记本电脑的上盖(图未示)°轴杆14设置在固定部IM远离固定架12的一侧。轴杆14包括一直径较大的冠部142及一具有双“D”形的截面形状的杆部144。杆部144自冠部142向远离固定部IM 的方向延伸,杆部144的末端设有若干外螺纹,以便于锁合于所述紧固件90。止挡件20的中部设有一双“D”形的固定孔22,以便于将止挡件20固定套设于轴杆14的杆部144。止挡件20的周缘处设有一大致为半圆形的切口 24,切口 M的相对端分别形成有一止挡面对2。固定件30包括一连接部32及一由连接部32的一侧倾斜延伸的套筒部34。连接部32上设有若干紧固孔320,以供螺钉或铆钉穿过,从而将固定件30固定于翻盖装置的底座,如笔记本电脑的主体(图未示)。套筒部34沿轴向依次设有共轴的一容置孔342、一通孔346及一收容孔344。容置孔342及收容孔344的孔径相同并大于通孔346的孔径。该 34沿容置孔342及收容孔344的壁面分别向外凹陷形成一长圆弧状的凹槽343、345。该容置孔342与收容孔344于邻近通孔346的两端处分别形成有一台阶面(图未标号)。抵挡件40设有一圆孔42,以供旋转件10的杆部144转动通过。抵挡件40的周缘处向外凸设一凸部43,以卡合套筒部;34的凹槽;343,以防止抵挡件40在容置孔;342内转动。抵挡件40的端面邻近凸部43处凸设有一止挡块44。卡固件50包括一饼状的固定部52。固定部52的中部设有一通孔520,以供旋转件10的杆部144转动通过。固定部52的周缘处设有三卡口 522。卡固件50的周缘向外凸设一卡合部54,以卡合套筒部34的凹槽343,以防止卡固件50在容置孔342内转动。第一干涉件60具有圆形中心孔602,以供旋转件10的杆部144转动通过。第一干涉件60的周缘沿卡固件50轴向延伸出定位柱61。第一干涉件60背向卡固件50的端面62靠近周缘处凸设有第一凸块64。第一凸块64沿圆周方向延伸,其两端平滑过渡至端面62。第一干涉件60于靠近中心孔602处绕中心孔602形成环状的凹陷面63,凹陷面63与端面62间形成阶梯。凹陷面63内还凸设与端面62齐平的第二凸块66。第二凸块66沿着中心孔602的周缘延伸,其两端平滑过渡至凹陷面63。第一凸块64、第二凸块66隔着中心孔602相对设置。第二干涉件70设有一扁平中心孔702,以将第二干涉件70固定套设于旋转件10 的杆部144。第二干涉件70的一端面72靠近周缘处形成一第一凹陷74。第一凹陷74沿第二干涉件70的外圆周延伸,其两端平滑过渡至端面72。第二干涉件70于靠近中心孔702处沿中心孔702形成一环状的凸起面73,凸起面73与端面72之间形成阶梯。凸起面73的径向宽度与第一干涉件60的凹陷面63的径向宽度相当,而端面72的径向宽度与第一干涉件 60的端面62的径向宽度相当。凸起面73上凹陷形成底面略低于端面72的第二凹陷76。 第二凹陷76沿圆形中心孔702的周缘延伸,其两端平滑过渡至凸起面73。第一凹陷74、第二凹陷76隔着中心孔702相对设置。每一摩擦片77的中部分别设有一双“D”形固定孔770,以便将摩擦片77固定套设于旋转件10的杆部144。垫片78设有一圆孔780,以供旋转件10的杆部144转动通过。垫片78的周缘处向外凸设一凸部782,以卡合套筒部34的凹槽345,防止垫片78在收容孔344内转动。弹片组80包括若干个弹性片,每一弹性片的中部设有一通孔82,以供旋转件10的杆部144转动穿过。请结合参照图3及图4,组装时,旋转件10的杆部144依次穿过止挡件20的固定孔22、抵挡件40的圆孔42、固定件30的容置孔342、通孔346及收容孔344、垫片78的圆孔780、其中一摩擦片77的固定孔770、卡固件50的通孔520、第一干涉件60的中心孔602、 第二干涉件70的中心孔702、弹片组80的通孔82及另外一摩擦片77的固定孔770。紧固件90固定于旋转件10的杆部144的末端,以防止弹片组80、摩擦片77、第二干涉件70、第一干涉件60、卡固件50、垫片78及固定件30自杆部144脱落。此时,抵挡件40及止挡件 20均收容于容置孔342。抵挡件40抵顶于所述容置孔342与所述通孔346之间的台阶面。 止挡件20的相对侧面分别抵靠旋转件10的冠部142及抵挡件40。垫片78、摩擦片77、卡固件50、第一及第二干涉件60和70、弹片组80及紧固件均收容于收容孔344,以节省了该枢纽器的空间。垫片78抵顶于所述收容孔344与所述通孔346之间的台阶面。垫片78的凸部782、卡固件50的卡合部M收容于固定件30的凹槽345 ;抵挡件40的凸部43收容于固定件30的凹槽343。第一干涉件60的定位柱61卡合于卡固件50的卡口 522,以使第一干涉件60与卡固件50相互固定。第一干涉件60的第一及第二凸块64、66分别收容于第二干涉件70的第一及第二凹陷74、76。且,第一干涉件60的端面62贴合于第二干涉件70 的端面72。第二干涉件70的凸起面73收容于第一干涉件60的凹陷面63。使用时,使旋转件10的杆部144于固定件30的通孔346内转动,带动止挡件20、 摩擦片77及第二干涉件70 —起转动。此时,第一干涉件60的第一及第二凸块64、66分别自第二干涉件70的第一及第二凹陷部74、76内滑出抵接第二干涉件70的端面72,并压迫弹片组80变形。当止挡件20的一止挡面242相对旋转至抵顶于抵挡件40的止挡块44时, 旋转件10无法继续旋转,从而限制了该枢纽器的相对旋转角度。由于,固定件30的容置孔 342及收容孔344限制了所述卡固件50、第一干涉件60、第二干涉件70、弹片组80、止挡件 20、摩擦片77回转,而防止了使用该枢纽器的翻盖装置的上盖产生晃动。
权利要求
1.一种枢纽器,包括一旋转件、一固定件、一卡固件、一第一干涉件、一第二干涉件、一弹片组及一紧固件,所述第一干涉件固定于所述卡固件,所述第一干涉件与所述第二干涉件配合且可相对转动,所述旋转件包括一杆部,所述卡固件转动套设于所述杆部,所述第二干涉件固定于所述杆部,所述弹片组套设于所述杆部,所述紧固件固定于所述杆部的末端, 所述固定件包括一套设于所述杆部的套筒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部设有一通孔及一与所述通孔相连通的收容孔,所述通孔供所述杆部转动通过,所述收容孔的壁面凹陷形成一凹槽,所述卡固件的周缘向外凸设一卡合部,所述卡固件、第一干涉件、第二干涉件、弹片组及紧固件均收容于所述收容孔,且所述卡合部卡合所述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固件包括一套设所述杆部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周缘处设有三卡口,所述第一干涉件的周缘延伸出三定位柱,以卡合于所述卡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涉件背向所述定位柱的端面靠近周缘处凸设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干涉件面向所述第一干涉件的端面靠近周缘处凹设第一凹陷,所述第一凸块转动收容所述第一凹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涉件设有一供所述杆部转动通过的中心孔,所述第一干涉件靠近所述中心孔处围绕所述中心孔下沉形成一凹陷面,所述凹陷面凸设一顶端高度与所述第一干涉件的端面齐平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干涉件设有一扁平中心孔,以将所述第二干涉件固定于所述杆部,所述第二干涉件靠近所述扁平中心孔沿所述扁平中心孔形成一环状的突起面,所述凸起面上凹陷形成一第二凹陷,所述第二凸块转动收容所述第二凹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面的径向宽度与所述凹陷面的径向宽度相当,所述第二干涉件的端面的径向宽度与所述第一干涉件的端面的径向宽度相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转动装设有一收容所述收容孔的垫片,所述垫片抵顶于所述收容孔与所述通孔的台阶面,所述垫片的周缘处向外凸设一凸部,以卡合于所述收容孔内的凹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固定有一摩擦片,所述摩擦片夹置于所述卡固件及所述垫片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部还设有一与所述收容孔及通孔同轴的容置孔,所述容置孔与所述收容孔的直径相同且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所述容置孔与所述收容孔分别位于所述通孔的相对端,且与所述通孔相连通,所述杆部可转动穿过所述容置孔、通孔及收容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孔的壁面凹陷形成一凹槽,所述杆部转动装设有一收容所述容置孔的抵挡件,所述抵挡件抵顶于所述容置孔与所述通孔的台阶面,所述抵挡件的周缘处向外凸设一凸部,以卡合于所述容置孔内的凹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件的端面邻近所述凸部处凸设有一止挡块,所述杆部固定有一收容于所述容置孔的止挡件,所述止挡件的周缘处设一切口,所述切口的相对端分别形成有一止挡面,所述止挡块可抵顶其中一止挡面。
全文摘要
一种枢纽器,包括一旋转件、一固定件、一卡固件、一第一干涉件、一第二干涉件、一弹片组及一紧固件,所述第一干涉件固定于所述卡固件,该第一干涉件与该第二干涉件配合且可相对转动,该旋转件包括一杆部,该卡固件转动套设于该杆部,该第二干涉件固定于该杆部,该弹片组套设于该杆部,该紧固件固定于该杆部的末端,该固定件设有一通孔及一与该通孔相连通的收容孔,该通孔供该杆部转动通过,该收容孔的壁面凹陷形成一凹槽,该卡固件的周缘凸设一卡合该凹槽的卡合部。该卡固件、第一干涉件、第二干涉件、弹片组及紧固件均收容于该收容孔,限制了该卡固件、第一干涉件、第二干涉件、弹片组继续转动,以防止了使用该枢纽器的翻盖装置的上盖产生晃动。
文档编号F16C11/04GK102297196SQ201010207180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3日
发明者江振伟 申请人: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