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48972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嘴,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充气物品中的气嘴。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使用中的许多物品,例如游泳圈、橡皮艇、充气玩具或充气式家具、充 气垫、充气帐篷等都需要布置气嘴来进行充气和放气。使用者可以使用各种打气装置,例如 电动气泵、脚踩或手拉充气泵以及自充气装置,经过气嘴将气体充入充气物中。图IA和IB示出了一种现有的气嘴,该气嘴主要包括阀座10和单向阀片20组成。 该阀片20的一侧附接至阀座10上。在充气时,如图IB所示,阀片向充气物内打开,使得气 体通道畅通。充气完成后,阀片由于充气物内的气体压力而被抵靠在阀座上,由此关闭气体 通道,防止内部的气体泄漏,如图IA所示。在放气时,需要利用适当的机构将阀片顶开,或 者将气嘴整个地从充气物的底座上拆下来放气。在图1中所示的气嘴中,可以通过气嘴外 侧的螺纹30将气嘴安装至充气物的阀座(未示出),在需要放气时可以通过该螺纹将气嘴 拆下。现有技术的气嘴在放气时十分不便。并且该种放气方式会产生非常大的快速气 流,该气流可能会对操作者造成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和其他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 嘴,用于在气嘴的第一侧及第二侧之间进行气体连通,所述气嘴包括底座和芯子,所述芯子 可以相对于底座移动以形成至少一充气位置和一放气位置以及一充气路径及一放气路径; 在充气位置时,充气路径允许气体仅从气嘴的第一侧流向气嘴的第二侧,放气路径关闭;在 放气位置时,该放气路径使得气嘴的第一侧和第二侧连通,同时气体不会经由充气路径从 气嘴的第一侧流向第二侧。在本使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芯子具有一空心部分,该空心部分在芯子 的第一端具有第一端气孔;该空心部分在芯子的第二端具有第二端气孔以及仅允许空气经 由该第二端气孔从该空心部分流向气嘴的第二侧的阀片;所述充气路径包括该空心部分及 该第一及第二端气孔,所述放气路径包括该空心部分及该第一端气孔。优选地,所述芯子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径向贯穿所述芯子侧壁的侧壁气孔;所 述放气路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侧壁气孔。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芯子具有一个通过螺纹与底座连接的配合 部分,所述底座具有圆柱形通孔,该通孔包括具有第一内径的第一部分和具有第二内径的 第二部分,其中该第一内径小于第二内径;所述底座通孔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具有一肩部。优选地,相对于所述配合部分,所述至少一个侧壁气孔轴向更靠近所述第二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其中所述芯子在所述配合部分以下具有一个凸环部并且在第二端具有一个凸缘,当芯子在充气位置时,该凸环部和凸缘分别与底座的肩 部和底座底端面形成密封。优选地,所述芯子的凸环部和凸缘与底座之间的密封通过选自密封圈、密封涂料 或咬合面中的方式来实现。优选地,所述芯子外侧与底座第二端之间的密封通过密封圈来实现,并且所述底 座的底端面具有向下突出的裙部,该裙部适于固定位于该处的所述密封圈。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其中所述芯子在侧壁上还具有一限位元件,该 侧壁限位元件相对于所述配合部分,轴向更靠近所述第一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气嘴还包括可将芯子的第一端密封的盖 子,其中所述盖子和所述限位元件成一整体。优选地,所述阀片为伞形橡胶垫。

图IA为现有技术的一个气嘴处于关闭位置的截面图。和IB为现有技术的一个气嘴处于打开位置的截面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案的截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案的截面图。图4A和4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截面图,其中图4A示出了气嘴的 打开状态,图4B示出了气嘴的关闭状态。图4C用截面图的形式示出了图4A和4B所示实施方案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参照附图,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在所有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部 件或结构将使用相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应理解,以下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而言仅是示例 性的,而不应被视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说明书中所提到的上和下、内和外、以及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仅是为了示例性 地说明实施方案,并不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说明书下 文所述的有关方向和位置的表述根据情况可以互换或者改变。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气嘴100的一个实施例。该气嘴用于在气嘴的第一侧和 第二侧之间进行气体连通。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方案中,该气嘴100用于将气嘴的上侧例 如充气设备(未示出)与下侧例如充气物内部之间进行气体连通。如图所示,气嘴100包括底座120、芯子130、密封件140A和140B,以及阀片150。 所述底座具有圆柱形通孔,该通孔包括具有第一内径的第一部分120A和具有第二内径的 第二部分120B,其中该第一内径小于第二内径。该通孔第一部分120A的内壁上具有内螺纹 123。所述底座通孔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具有一肩部124。芯子130具有一空心部分136,其第一端一图中所示为顶部一具有一开口 134, 即第一端气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芯子为带有外凸环的圆柱形中空结构。芯子130的外 侧具有一配合部分,该配合部分通过设置在芯子侧壁外侧的螺纹133与所述第一部分120A 内壁上的螺纹123形成配合。优选地,所述螺纹配合是气密配合。芯子130的侧壁在所述配合部分以下具有一凸环部130T。在所述相互配合的螺纹123、133以下的所述凸环部130T, 及轴向更靠近第二端的位置,具有一个或多个径向贯穿芯子侧壁的侧壁气孔131。该芯子在 第二端一图中所示为底部一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二端气孔132,所述芯子在第二端具有一个 凸缘135。优选地,该凸缘的外径大于或等于底座底端面125的外径。两个密封件140A和140B分别安装在芯子的外侧和底座之间。在图2中,密封件 140A安装在底座的肩部124与芯子的凸环部130T上端面之间;密封件140B安装在底座 底端面125与芯子凸缘135之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芯子外侧和底座之间的 密封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例如通过在芯子外侧和底座的接触面之间涂抹气密性涂 料、或者设置咬合面的构造来实现。阀片150可活动地安装至芯子的底面上,当其活动至其最上端位置时,能够从下 方完全盖住芯子的第二端气孔132。优选地,如图2所述,阀片150为伞形薄片。更优选地, 阀片150为伞形橡胶密封垫。如图2所示,当阀片150位于最高位置时,其将芯子第二端气 孔132密封,从而使得气体不能自下而上流动。但是来自芯子上部气体可以在压力的作用 下迫使阀片150向下移动,从而可以穿过第二端气孔132自上而下流动。通过朝一个方向或朝相反方向,具体而言沿绕芯子轴线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中 的一个方向旋转所述芯子130,所述芯子在螺纹的作用下可移动至一充气位置(如图2以及 下文所参照的图3和图4B所示)或一放气位置(参见下文根据图4A所述)。当芯子130在充气位置时,芯子外侧凸环部130T将密封件140A压靠在底座的肩 部124,芯子凸缘135将密封件140B压靠在底座的底端面125,形成旋紧密封。因此,芯子 的凸环部130T和凸缘125分别与底座的肩部124和底座底端面125形成密封。在此时,可 利用气嘴100进行充气。所充入的气体从芯子130的第一端进入芯子的空心部分136,在到 达在芯子第二端时借助于充入气体的压力迫使阀片150向下移动,从而将第二端气孔132 打开,穿过第二端气孔132进入芯子第二侧,例如进入充气物内部。同时如上所述,由于阀 片150的单向密封作用,充气时可以防止已经充入的气体经由第二端气孔132泄露。当芯子130在放气位置时,由于芯子130相对于底座120已经向下移动了的一定 距离,从而使得芯子的凸环部130T的顶面以及下部的凸缘135分别远离底座的肩部124和 底座底端面125。密封件140B无法在芯子外侧和底座之间形成密封。因此,芯子的侧壁气 孔131与芯子第二侧可直接连通。因而,芯子第二侧的气体可以经由芯子的侧壁气孔131 经芯子的空心部分136排至芯子第一侧。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气嘴200。气嘴200的结构类似 于气嘴100,同样包括底座220、芯子230、密封件240A、240B和阀片250。图2和图3中所 示的气嘴的区别仅在于气嘴200在气嘴100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下所述的改进,因此,相同或 类似的元件采用了类似的参考标号加以标记。为简洁起见,在下文的描述中,将不再重复与图2所示实施方案相同或相类似的 结构和部件。如图3所示,气嘴200还包括一个用于封住芯子的第一端开口 234的盖子210, 以及一个限位环260。盖子210可以利用本领域公知的方式将芯子230的第一端开口 234 密封。例如,如图3所示,盖子210通过塞入芯子第一端开口 234的方式实现密封。限位环 260安装于一个位于芯子230外壁上的凹槽238内。该凹槽238布置于芯子230外壁的螺 纹部分以上,即轴向更靠近芯子的第一端。通过使用限位环260,可以将芯子230向下移动的范围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限位环260可以为其它形式 的限位元件,并且可以采用其它公知的方式安装至芯子。优选地,盖子210和限位环260均 由弹性材料制成。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案中,与芯子的第二端处的凸缘相对应,底座220的底端面具 有向下突出的裙部222。密封件240B可置于该裙部222与芯子的凸缘之间所限定的空间 内。由此可以限制位于该裙部处的密封件240B的横向移动,从而取得更好的密封效果。图4A-4C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的气嘴300。类似地,气嘴 300是对气嘴200的改型,其中相同或类似的元件采用了类似的参考标号加以标记。在下 文中将仅描述气嘴300相对于气嘴200的不同之处。如图4C所示,气嘴300也具有一个盖 子310,但该盖子310具有一个可附接至芯子330上部的套环360。如图4A和4B所示,盖 子的套环360可套接至芯子330的凹槽338内,并且可以起到与气嘴200中的限位环260 相同的作用。当芯子向下移动至适当位置时,盖子310的套环360可以防止芯子继续向下 移动。具体地,当在放气过程中旋转芯子时,由于盖子310的套环套在芯子上,芯子向下一 定位置时就由于所示套环360的限位作用而不能继续向下移动。此时气体已经能够顺利排 出。盖子的套环在此不仅避免了盖子的丢失,还起到了防止芯子与底座脱离分开以及限位 的作用。此外,不同于图2和3所示的底座,气嘴300的底座320具有一个向上和径向向外 扩展的边缘370,以便利将气嘴固定至充气物的壁上。在图2-4所示的实施方案中,阀片150、250、350为伞形橡胶垫,该伞形橡胶垫在其 中芯杆151、251、351上设有防逆环152、252、352。相应地,在芯子的第二端上也设有一个适 于所述中芯杆穿过的中心通孔137、237、337。通常,该芯子第二端的中心通孔的直径位于 伞形橡胶垫的中芯杆直径与防逆环最大直径之间。由于该中芯杆具有弹性,因此可使得其 带有防逆环的一端穿过设在所述中心通孔,从而将伞形橡胶垫可活动地安装在芯子的第二 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阀片也可以是任何其他可实现和第二端气孔的单向密 封的机构和装置。本实用新型在充气过程具有防逆流特性,并且方便充气物的放气。此外,在本实用 新型气嘴的放气过程中,放气气流在芯子的侧壁气孔被转向,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放气更加 平稳。尤其是避免了由于内部气体的直接快速释放所引起快速大气流,避免了对操作者造 成不适。虽然本实用新型已参照某些所示出的实施方案进行了具体描述,但这种描述并非 意欲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主旨和基本特征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 还可以以其它具体的形式被实施。所述实施方案仅应被视为示例性而非限制性。所有在权 利要求的等同物的含义和范围内的变化方案均将包括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气嘴,用于在气嘴的第一侧及第二侧之间进行气体连通,所述气嘴包括底座和 芯子,所述芯子可以相对于底座移动以形成至少一充气位置和一放气位置以及一充气路径 及一放气路径;在充气位置时,充气路径允许气体仅从气嘴的第一侧流向气嘴的第二侧,放 气路径关闭;在放气位置时,该放气路径使得气嘴的第一侧和第二侧连通,同时气体不会经 由充气路径从气嘴的第二侧流向第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嘴,其中所述芯子具有一空心部分,该空心部分在芯子的第 一端具有第一端气孔;该空心部分在芯子的第二端具有第二端气孔以及仅允许空气经由该 第二端气孔从该空心部分流向气嘴的第二侧的阀片;所述充气路径包括该空心部分及该第 一及第二端气孔,所述放气路径包括该空心部分及该第一端气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嘴,其中所述芯子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径向贯穿所述芯子 侧壁的侧壁气孔;所述放气路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侧壁气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嘴,其中所述芯子具有一个通过螺纹与底座连接的配合部 分,所述底座具有圆柱形通孔,该通孔包括具有第一内径的第一部分和具有第二内径的第 二部分,其中该第一内径小于第二内径;所述底座通孔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具有一 肩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嘴,其中相对于所述配合部分,所述至少一个侧壁气孔轴向更靠近所述第二端。
6.如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气嘴,其中所述芯子在所述配合部分以下具有一个凸 环部并且在第二端具有一个凸缘,当芯子在充气位置时,该凸环部和凸缘分别与底座的所 述肩部和底座底端面形成密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嘴,其中所述芯子的凸环部和凸缘与底座之间的密封通过选 自密封圈、密封涂料或咬合面中的方式来实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嘴,其中所述芯子外侧与底座之间的密封通过密封圈来实 现,并且所述底座的底端面具有向下突出的裙部,该裙部适于固定位于该处的密封圈。
9.如权利要求2-5之一所述的气嘴,其中所述芯子在侧壁上还具有一限位元件,该侧 壁限位元件相对于所述配合部分,轴向更靠近所述第一端。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嘴,所述气嘴还包括可将芯子的第一端密封的盖子,其中所 述盖子和所述限位元件成一整体。
专利摘要一种气嘴,用于在气嘴的第一侧及第二侧之间进行气体连通,所述气嘴包括底座和芯子,所述芯子可以相对于底座移动以形成至少一充气位置和一放气位置以及一充气路径及一放气路径;在充气位置时,充气路径允许气体仅从气嘴的第一侧流向气嘴的第二侧,放气路径关闭;在放气位置时,该放气路径使得气嘴的第一侧和第二侧连通,同时气体不会经由充气路径从气嘴的第二侧流向第一侧。
文档编号F16K15/20GK201787146SQ20102027811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9日
发明者夏永辉, 夏积桂, 曹京龙 申请人:浙江大自然旅游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