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52955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的制作方法
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2010年4月23日申请的美国临时申请61/327,434的优先权,其阐述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关于联邦赞助研发声明不适用。
背景技术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一种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尤其是,本发明描述了一种结合了配重平台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配重平台可活动联接到车辆框架并且构造成将支承在配重平台上的操作者与车辆扰动相隔离。车辆的操作者在操作车辆期间重复地受到干扰(例如,波动等)可能导致操作者感到不舒适。例如,升降式叉车的操作者在控制升降式叉车时要经常站在一个操作平台上。 各种各样的干扰都会产生,例如,当升降式叉车行驶过地面,通过膨胀接头,穿过搬运月台的板材,和操作货叉时。集中增加效率,通过增加产量,已经导致更快地移动升降式叉车,因此加剧了干扰的产生和振幅。使操作者免受这些和其它干扰的影响会增加操作者的舒适度,尤其是长期的操作。已经研究出一项技术以减低干扰,包括使用多种的能量吸收装置(例如,弹簧,粘性阻尼器,橡胶缓冲器,等等)来悬挂或支撑典型的,标准的平台。然而,这些装置中很多都是基于这样的构造,该构造要求调节或校准能量吸收装置以适应不同操作者的质量(且因此适应不同的重量)。此外,这些装置通常造成了复杂程度和维修的增加。保持降低安装复杂程度限制了削弱一定范围的频率和振幅的干扰传递的能力。根据至少上面的考虑,存在降低车辆操作者经历的干扰以改进操作者在车辆中的乘驾性的需要。

发明内容
一种可联接到车辆的框架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包括可移动联接到框架的配重平台,和与框架和配重平台配合的弹性元件。配重平台的质量构造成至少等于在车辆的操作期间由配重平台支承的总质量。在车辆操作期间,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削弱和/或抑制配重平台的运动。一方面,用于具有框架的车辆中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包括限定了质量的配重平台,配重平台联接到框架以围绕轴线枢转运动。弹性元件与框架和配重平台配合以削弱配重平台绕轴线的运动。控制元件与框架和配重平台配合以抑制配重平台沿轴线的运动。 在操作车辆期间,配重平台的质量构造成大约至少等于由配重平台支承的总质量。另一方面,用于具有框架并限定了操作室的车辆中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包括限定了质量的配重平台,配重平台至少部分在操作室内可移动地联接到框架。弹性元件与框架和配重平台配合。在操作车辆期间,配重平台的质量构造成大约至少等于由配重平台支承的总质量。配重平台的质量和弹性元件构造成削弱通过框架传递到配重平台的干扰。本发明的这些以及其它方面将在下面详细说明。在细节描述中,将联接附图描述优选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代表本发明的全部范围;此外,本发明可以具有许多其它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体现在权利要求中。


图1是结合了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的车辆的实施例的立体后视图。图2是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的实施例的一部分的局部立体视图。图3是图2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的实施例的局部立体视图。图4是图2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的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简化立体视图。图5是图3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的可替换实施例的局部简化侧视图,示出了操作者靠背结构的实施例。图7是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后视图。图8是图7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的局部立体后视图。图9是沿图8的11-11线的局部截面视图。图10是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视图。图11是图10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的局部立体视图。图12是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视图。图13是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视图。图14是脱离车辆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视图。图15是附加导轨实施例的局部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的几个实施例将在下文中以物资搬运车,通常叫做升降式叉车为例进行描述和举例。尽管如此,假定得益于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对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以及可以结合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的各种应用。例如,此处描述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可以应用到其它物资搬运车辆以及其它削弱传递到操作者或联接的结构/ 装置干扰有益的装置。此外,此处使用的术语“前”、“后”、“前部”、“后部”、“侧部”、“顶部”、 “底部”、“上”、“下”、“上升”、“下降”、“垂直”、“水平”以及其它关于方向的词语不具有限制性,而是为了在描述实施例时更加便利。图1以升降式叉车10 ( “升降式叉车”)的形式示出了物资搬运车辆的一个例子。 升降式叉车10包括立柱12,立柱12可操作地联接到升降式叉车10前端,并且能够升起和降下固连到立柱12的一组货叉14。一对驱动轮(未示出)转动地联接到升降式叉车10的前端并且可操作地与驱动系统(未示出)配合,驱动系统例如一个或多个电动机。当升降式叉车10结合了电驱动系统,升降式叉车10包括容纳电池18的电池箱,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在图1示出的实施例中,转向轮20与驱动轮关联操作以允许升降式叉车10 沿地面22移动。操作室24位于靠近升降式叉车10的后端,并且包括具有操作控制器28的控制台26,允许操作者控制升降式叉车10、立柱12和货叉14的运行。操作室24还可以包括在使用升降式叉车10期间向操作者提供的扶手和靠背。当操作者进入操作室24时,操作者踏上并进入操作室内。在一个实施例中,踏板开关34位于操作室24内,使得踏板开关34和操作控制器28的位置典型地造成操作者采取面向左侧的姿态。如果提供扶手和/或靠背,优选地,当操作者处于面向左侧姿态时,操作者的背接近靠背并且操作者的右臂与扶手配合。继续结合图1以及另外结合图2-5,示出了可活动联接到升降式叉车10的框架38 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36的实施例。“框架”广泛地限定为包括升降式叉车10的任何适于使用过程中支承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36的质量和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36所支承的质量的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36包括配重平台40、弹性元件42和控制元件44。配重平台40如图所示由铰接部分46和通过紧固件50部分重叠并联接的平台部分 48构成,在配重平台40的质量可能操作笨重的情况下可以使得组装和装配更加容易。其它形式中,配重平台40可以作为整体形成(例如铸造、机加工、模制以及类似方式)。图5 示出的实施例的配重平台40是铁铸造而成(例如灰铁,可锻铁85-55-06,或者可替代地由 ASTMA36级钢合金或其它具有足够密度以提供必需平衡力的适合材料制成)并且具有大约三百五十磅量级的重量。在一种形式中,配重平台40包括由低碳钢制成的大约3英寸厚的基体,薄的角形顶板固定在基体上(整体重量大约三百八十五磅)。在一优选形式中,配重平台40为逐渐变薄,使得配重平台40和操作者之间的接触面相对于水平面呈大约2。到 4°的向下的角度。此外,配重平台40的下表面可以相对于水平面呈大约2°到4°的向上的角度来调节配重平台40的向下的、枢转运动。通过提供所具有的质量超过要求质量的配重平台40来完成支承操作者重量范围 (例如,大约在一百磅至三百五十磅之间)的结构功能,配重平台40的质量降低了使用期间由配重平台40支承的总质量(包括操作者的质量)对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36的全部动态响应的影响。举例来说,由于操作者的质量占全部质量(即,配重平台40的质量与配重平台40支承的全部质量之和)的百分比降低,各个操作者的质量的变化(即,不同的操作者具有不同的质量)对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36的动态响应的影响降低。因此,如果配重平台 40的质量控制动态响应,则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36的衰减特征可以设计成保持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36在预先确定特征(例如,频率范围、最大振幅、干扰后最大周期,等)的范围内的典型动态响应。配重平台40的质量可以等于或大于操作者质量范围的预期质量(例如,大约四十五千克至大约一百六十千克),大约等于或大于特定操作者的质量,或优选大约至少等于配重平台40所支承的总质量。回到配重平台40,铰接部分46包括在铰接端部52的一对轴向对准的孔51。每个孔51容纳从相应的安装块56延伸的柱54。垫圈58滑动穿过每个柱54并且抵靠在安装块56的轴承面60定位。然后球面轴承62安装在每个柱54上并且安装在相应的孔51内。 安装块56通过紧固件64固定到框架38,使得铰接部分46和联接的平台部分48能够绕轴线A(大体见图3)枢转,轴线A基本上平行于升降式叉车10的前后轴线。在优选形式中, 当它枢转通过相应的锐角弧度(例如,3° -5°并且通常小于3° )时,枢转臂(即,大约从轴线A到配重平台40末端的垂直距离)尽可能地更加接近于支承在配重平台40上的操作者的直线、垂直运动。优选地,在一些构造中,使配重平台40围绕其枢转的基本上水平的轴线A基本上平行于升降式叉车10的前/后方向定向使得围绕更加垂直于升降式叉车10的前/后定向的轴线可能产生的惯性干扰最小化。如果轴线A垂直于升降式叉车10的前/后定向,在升降式叉车10的加速和减速期间配重平台40趋向于绕垂直轴线旋转,这样在围绕轴线A旋转的加速和减速期间,轴线A的更加平行的定向降低了配重平台40的趋势。基于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36特殊应用要求的轴线A的其它定向也是可能的。继续参考图1-5,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36的实施例包括弹性元件42。示例的弹性元件42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容纳在圆柱形壳体内位于固定端板和可滑动定位在圆柱形腔内的活塞之间的螺旋弹簧。滑动时活塞可通过摩擦配合圆柱形壳体而用作阻尼元件。可替换地,活塞可以隔开圆柱形壳体成为两个腔室,使得活塞在圆柱形壳体内滑动时流体被推压通过位于腔室之间的孔。弹性元件42的一个实施例可以包括在美国专利6,773,002中的描述,其通过引用的方式全部包含于此。弹性元件42可以进一步包括位于活塞的冲程末端的辅助弹簧,由此为剧烈干扰提供附加回弹力。此外,如图5所示,缓冲器43可以固定在(例如,通过紧固器47)配重平台40的下面。示例的缓冲器43是弹性的,并且构造成在配重平台40围绕轴线A枢转事件中在框架38和配重平台40的下面之间形成为柔性的接触面。弹性元件42与框架38和配重平台40配合以使得当升降式叉车10使用时(例如, 当升降式叉车10沿着地板22运动、通过伸缩接头、沿着载重搬运台坡道、进入存储容器,以及类似情形)至少部分削弱通过框架38传到配重平台40的干扰。尤其是,示例的弹性元件42包括通过从框架38延伸的U形接头76附连到框架38的第一端74,和在该实施例中, 通过从配重平台40的铰接部分46延伸的U形接头80附连到配重平台40的第二端78。弹性元件42的弹性(例如,弹簧刚度、弹力,及类似)优选结合配重平台40的质量进行选择使得在围绕轴线A枢转时控制配重平台40的最大静态偏转,以及降低干扰传递到配重平台40支承的操作者。其它考虑事项,例如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36的自然频率和配重平台40的最大动态偏转,也可以是为特殊用途选择/配置弹性元件42的因素。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弹性元件包括具有预加载荷大约1025牛顿(大约230磅作用力)的卷簧和大约3300牛顿每厘米(大约1888磅作用力每英寸)的弹簧比率。在图1-5示出的实施例中,控制元件44抑制配重平台40大致沿着轴线A的前/ 后方向的运动。升降式叉车10的加速和减速过程中,控制元件44可以减少配重平台40在前/后方向的不希望的运动。特别地,控制元件44包括与框架38配合的第一端82和与配重平台40配合的第二端84以抑制配重平台40沿轴线A的运动(即,沿着控制元件44的长度方向)。在图4和5最佳示出的实施例中,控制元件44的形式为可以调节长度的杆,并且包括位于第一端82的接头86和在第二端84的另一个接头86,紧固件88固定接头86。 控制元件44可以使用其它形式,例如横梁、槽钢、刚性阻尼器、硬弹簧、导向轮以及类似物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在一些应用中,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36使用系统内在的阻尼器(例如,由于在弹性元件42内压缩弹簧引起的摩擦损耗、球面轴承62引起的摩擦损耗等等),并且因此没有要求需要特殊的阻尼元件。在其它例子中,例如,弹性元件42可以进一步包括单独地或结合在弹性元件42内的阻尼元件(例如,液压震动吸收器),以为配重平台40和其上支承的操作者提供需要的减震。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36内结合的阻尼元件优选构造成干扰后相对短的时间内(例如,在配重平台40的两个周期内)将配重平台40返回到自然(即,静态)位置,同时还要提供特殊应用干扰衰减性能。如图2较好地示出,在使用期间,配重平台40的平台部分48大致位于操作室24 的范围内。铰接护罩90在平台部分48和铰接部分46之间提供基本的分隔。在优选方式中,并且根据可用空间内的最大重量,配重平台40包括为转向轮20 (图2-5中未清楚示出) 提供清洁的弧形表面92。此外,平台部分48可以包含凹进35,其尺寸适于支承和容纳踏板开关34(见图1);凹进35还可以包括排水口 37以减少液体保持在配重平台40附近和踏板开关34周围。图1示出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36可以进一步包括弹性垫41的形式的覆盖物,当位于操作室24内时操作者站在该覆盖物上面。由于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36的结果,输入到升降式叉车10的框架38的干扰由于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36的各种部件的构造和布置而至少部分地被削弱。此外,如前所述, 配重平台40的质量将不同质量的操作者造成的动态影响最小化。见图6,示出了配重平台40和靠背32的简单替代布置。在示出的构造中,配重平台40的远端96枢转联接到在配重平台40和靠背32之间的延伸的连杆100的下端98。特别地,连杆100的上端102枢转联接到靠背32。靠背32可上下滑动(见箭头104),例如通过从靠背32延伸并且与安装在框架38上的导轨108配合的滚轮106。配重平台40围绕轴线A偏转和/或枢转(虚线110简单示出)时,配重平台40的远端96和联接的连杆100 的下端98向下移动到B点。这样造成靠背32随之向下移动,使得操作者、配重平台40和靠背32之间的相对运动最小化。图7-9基本上示出了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36的另一个实施例。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36结合了整体形成(例如,机加工)并且具有铰接到中央安装块118的一对臂114、116 的配重平台112。安装块118通过紧固件120固定到框架38上(图8和9较好地示出)。 此外,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36包括一对弹性元件42,弹性元件42具有与配重平台112配合的第一端和安装到框架38的第二端。弹性元件中的一个可以按照图1-5所述的形式安装, 可替换地,或附加地,弹性元件42可以安装到框架38的侧部122。这样,如所示,弹性元件 42,类似于其它部件(例如,阻尼元件、控制元件,等),可以相对于配重平台40 (和轴线A) 安装到多个位置,但是优选安装得不妨碍操作者。此外,弹性元件42设计成给定特殊的安装位置计算施加在弹性元件42上的静态和动态作用力。控制元件124(见图8)优选在长度上可以调整并且包括枢转联接到框架38的第一端126和枢转联接到配重平台112的第二端128。橡胶套管优选位于控制元件124的第一端126和第二端128内。紧固件130将第一端126固定到U形接头132,U形接头132又固定到框架38上。此外,另一个紧固件130将第二端128固定到另一 U形接头134,另一 U 形接头134又固定到配重平台112上。再次,控制元件124抑制配重平台112基本上在沿着枢转轴线A的方向的运动,配重平台112可以围绕轴线A旋转。特别参考图7至9,示出的配重平台112通过安装块118枢转联接到框架38。安装块118限定了一对对准孔136。每个孔136接纳延伸穿过配重平台112的相应的臂114、 116的开口 140的杆138。杆138的外端包括从杆138径向延伸的突出部142,防止杆138 滑动穿过相应的臂114、116的开口 140。图7很好地示出紧固件144穿过突出部142的开口延伸并且固定到相应的臂114、116,由此将杆138固定到相应的臂114、116以及相应的孔 136。杆138的相对端接纳径向球面轴承146,其插入安装块118的相应的孔136。由此, 配重平台112铰接到安装块118,并且因此连接到框架38,使得配重平台112可以围绕轴线 A枢转。由于前面的例子中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36、阻尼元件(例如,液压吸震器)可以配合在框架38和配重平台112之间以削弱输入到框架38的干扰,由此最终降低干扰传递到配重平台112和其上支承的操作者。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36的另一个实施例基本上在图10和11中示出。在这个布置中,配重平台148包括单个臂150,其在远端152铰接到框架38。特别地,臂150包括正方形开口 154,弹性元件以正方形扭转杆156的形式穿过该开口可旋转地互锁,使得枢转配重平台148围绕轴线A向扭转杆156施加转矩。如果扭转杆156的一端158通过预加载荷元件160旋转地固定到框架38,并且扭转杆156的相对端162通过支架164旋转地保持到框架38,则配重平台148枢转地联接到框架38。预载元件160固定到扭转杆156并旋转地联接到框架38使得旋转预载元件160 改变配重平台148的静态位置。例如,预载元件160包括调节螺栓166,调节螺栓166延伸进入并穿过预载元件160的螺纹开口。调节螺钉166的末端168抵靠框架38支承,推压扭转杆156围绕轴线A朝向上移动配重平台148的方向旋转,并且由此降低从水平位置的静态偏转。阻尼元件以弹性套管170的形式摩擦地配合扭转杆156的端部162并且通过支架 164支承。结果,弹性垫170至少部分削弱通过框架38传递到配重平台148的干扰并且帮助降低配重平台148响应干扰产生的振动。当然,阻尼元件可以包括各种构造,例如液压阻尼器、气动阻尼器、磁力-流变阻尼器、电力流变阻尼器、以及摩擦阻尼器。得益于该公开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阻尼元件装置的种类以及布置。图12示出了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36的另一实施例,配重平台172可以与图10和 11描述的类似方式铰接到框架38,但是还可以包括压缩弹簧175形式的弹性元件。示出的弹簧175位于配重平台172和底层地板174之间,底层地板174固定到框架38。此外,阻尼元件176 (简单形式示出)可以配合在配重平台172和框架38之间以再次抑制使用过程中配重平台172的运动。接下来见图13,示出了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36的另一替换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具有一对臂180、182的配重平台178,一对臂从配重平台178向上并远离配重平台178朝向固定到框架38的一对安装块184延伸。弹性元件,以一个或多个弹簧186的形式再次位于配重平台178和底层地板188之间。假设得益于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弹性元件可以替换为任何其它适合的装置,例如拉伸弹簧、扭簧、空气弹簧以及弹性体弹簧。此外,或可替换地,扭转杆190可以固定到框架38和一个或多个臂180、182,引起的配重平台178围绕轴线A旋转通过安装块184使扭转杆190扭转。图14示出了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36的另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36包括配重平台192,其没有铰接到框架38,而是被固定到框架38 (未示出)的子框架194支承。配重平台192包括多个竖直圆柱形通道196形式的引导件,引导销198 (从子框架194向上延伸)配合在引导件内部。圆柱形通道196内可以衬有轴承以帮助配重平台192的相对运动。结果,在使用期间响应干扰,由于引导销198滑动地容纳在竖直圆柱形通道196内,配重平台192能够沿着导轨销198的轴线垂直平移。弹性元件以螺旋弹簧200的形式位于子框架194和配重平台192之间以使得至少部分削弱通过框架38传递到配重平台192的干扰。阻尼元件以液压吸震器(未示出)的形式还可以固定到配重平台192,其中阻尼元件的上端固定到框架38(未示出)。结果,液压吸震器至少部分削弱通过框架38传递到配重平台192的干扰。图15示出了另一种形式的引导件。引导件206大致包括固定到(或整体形成) 框架38的沟槽208和固定到配重平台212的滑架210。滑架210包括转动地安装在轴杆 216上的滚轮214。这样,滑架210(并且由此配重平台212)安装在沟槽208内并且随着滚轮214的滚动沿着沟槽208滑动。上述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可以要求特殊应用调整以完成预期的干扰削弱等级。给定特殊的应用要求,一些常规考虑有助于适合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的设计和发展。例如, 当考虑到弹性元件时,高弹性比率通常对于操作者重量的变化敏感性较小,并且由此导致支承重量的配重平台较小的静态偏转。在一些应用中,必需在自然频率、静态偏转、动态偏转、弹性比率以及配重平台重量之间取得平衡。配重平台的重量通常受到包装限制的约束; 尽管如此,增加配重平台重量的其它选择可以包括重新布置各个车辆部件,例如马达、控制器、液压装置等等,以改变操作乘驾改进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如一个特殊的例子,叉车的电池可以在结构上联接到配重平台,由此与操作者的重量相比较显著地增加了配重平台的重量,此外降低了操作者的重量对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这里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什么是目前考虑的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得益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在不脱离本发明限定的附属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能做出的各种变化和修改都是显而易见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具有框架的车辆中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所述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包括配重平台,所述配重平台限定质量并且联接到框架以围绕轴线枢转运动;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与所述框架和所述配重平台配合以削弱所述配重平台绕所述轴线的运动;以及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框架和所述配重平台配合以抑制所述配重平台沿所述轴线的运动;其中,在操作所述车辆期间,所述配重平台的质量构造成大约至少等于由所述配重平台支承的总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线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车辆的前后轴线定向;并且所述控制元件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车辆的所述前后轴线定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平台包括枢转联接到所述框架的铰接部分;和联接到所述铰接部分的平台部分;其中所述平台部分朝向与所述铰接部分相对的远端逐渐变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平台构造成至少部分包围所述车辆的转向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平台的质量构造成为至少四十五千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是弹簧;以及所述控制元件是杆。
7.一种用于具有框架并限定操作室的车辆中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所述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包括配重平台,所述配重平台限定质量并且至少部分在所述操作室内可移动地联接到所述框架;和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与所述框架和所述配重平台配合;其中,在操作所述车辆期间,所述配重平台的质量构造成大约至少等于由所述配重平台支承的总质量;以及其中所述配重平台的质量和所述弹性元件构造成削弱通过所述框架传递到所述配重平台的干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平台枢转联接到所述框架以围绕轴线枢转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框架和所述配重平台配合的控制元件,以抑制所述配重平台沿所述轴线的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是杆、弹簧、阻尼器和滚轮中的至少一个。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是扭转元件,所述扭转元件具有可旋转地固定到所述框架和所述配重平台中一个的第一端和可旋转地固定到所述框架和所述配重平台中另一个的第二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加载元件,所述预加载元件靠近所述扭转元件的所述第一端;和阻尼元件,所述阻尼元件与所述框架和所述扭转元件的所述第二端配合,以至少部分削弱通过所述框架传递到所述配重平台的干扰。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平台包括至少一个从所述配重平台延伸的臂,所述臂具有枢转地联接到所述框架的远端,以围绕轴线枢转。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联接到所述框架并且与所述配重平台配合的引导件,以允许所述配重平台响应于干扰而沿着所述引导件平移。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是压缩弹簧、拉伸弹簧、扭簧、空气弹簧和弹性体弹簧中的至少一个。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尼元件,所述阻尼元件与所述框架和所述配重平台配合以削弱通过所述框架传递到所述配重平台的干扰;其中所述阻尼元件是液压阻尼器、气动阻尼器、磁力-流变阻尼器、电力-流变尼器和摩擦阻尼器中的至少一个。
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联接到所述配重平台的靠背,使得随着所述配重平台相对于所述框架移动时,所述靠背和所述配重平台基本一致地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平台的质量构造成为大约至少四十五千克。
1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平台的质量构造成大约至少一百六十千克。
2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平台包括铰接部分,所述铰接部分联接到所述框架以围绕轴线枢转运动;以及平台部分,所述平台部分联接到所述铰接部分。
全文摘要
一种可联接到车辆的框架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包括可移动联接到框架的配重平台,和与框架和配重平台配合的弹性元件。配重平台的质量构造成大约等于在车辆的操作期间由配重平台支承的总质量。在车辆操作期间,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削弱和/或抑制配重平台的运动。
文档编号F16F15/02GK102322496SQ20111015611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3日
发明者J·T·彦纳 申请人:雷蒙德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