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高压阀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64330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高压阀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暖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流量阀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拨动机构或转动机构控制阀体内的动阀片移动或转动,由动阀片上的导流槽控制定阀片的冷、热进水口比例(当然,也可以是只调节单一进水口的大小),实现水流大小的控制及混合温度的调节(也可以是指调节单一进水的流量)。然而,现有阀芯中,所述动阀片的导流槽凹设在其与定阀片配合的一面,通过该导流槽控制定阀片冷、热进水口的比例(或单一进水口的大小),并将冷热进水口(或单一进水口)与定阀片的出水口连通。由于是在动阀片的一面开设导流槽,所以,导流槽内的水压向上直接作用于动阀片导流槽底面、向下作用于定阀片,水压较大时容易使得动阀片和定阀片分离,导致侧向泄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减小阀芯内水压对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反方向的作用力,避免动阀片和定阀片之间的侧漏,提高抗压性。以上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抗高压阀芯,包括阀体、底座、定阀片、动阀片、支架及阀杆;底座设置在阀体底端开口处,其上开设进水口和出水口 ;定阀片、动阀片、支架及阀杆自下而上地设置在阀体内,阀杆的上部伸出阀体上端,下部与支架可驱动地配合,支架下端与动阀片可驱动地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阀片开设有导流通孔及与导流通孔上端连通的上表面背压槽, 所述导流通孔控制定阀片的进水孔与出水孔的连通及连通比例,围绕导流通孔及上表面背压槽在动阀片上表面与支架下表面之间设置0型密封圈。上述抗高压阀芯还包括润滑套及滑片,设置在阀体上端内壁与支架外缘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动阀片上开设导流通孔,并在动阀片上端设置密封圈,将部分水压转移至对密封圈的侧向压力;动阀片上进而设置的上表面背压槽,可以使得水压对动阀片产生向下的作用力,有效避免水压较大时动阀片和定阀片分离。

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抗高压阀芯的剖视图。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抗高压阀芯中动阀片与定阀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抗高压阀芯包括阀体1、阀杆2、支架3、润滑套4、滑片5、0型密封圈6、动阀片7、定阀片8、定阀片进水胶垫9、定阀片出水胶垫10、底座11、底座进水胶圈12及底座出水胶圈13。[0011]阀体1上端开设阀杆孔,内部形成收容腔。阀体1下端开口处装配底座11,底座 11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个数不受限制),围绕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底座进水胶圈12及底座出水胶圈13。阀体1的收容腔内自下而上设置定阀片8、动阀片 7、支架3及阀杆2。定阀片8上开设有进水孔及出水孔(结合图2,进水孔和出水孔的个数不受限制),分别与底座11上开设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位置对应,并且在定阀片8的进水孔及出水孔下方分别设置定阀片进水胶垫9和定阀片出水胶垫10。结合图2,动阀片7紧贴定阀片8上表面设置,动阀片7上开设导流通孔71 (其横截面形状按实际需求设置),动阀片 7上表面还开设有背压槽72,该背压槽72与导流通孔71上端连通。支架3下端与动阀片 7可驱动地配合,上端与阀杆2下端连接配合。0型密封圈6围绕导流通孔71及背压槽72 设置在动阀片7上表面与支架3下表面之间。支架3与阀体1上端内壁之间设置润滑套4 及滑片5。阀杆1下端连接支架3内部,上部伸出阀体1上端。本实施例提供的阀芯在装配时,先将阀杆2安装于支架3上,再将支架3连同润滑套4及滑片5由阀体1底部装入阀体内上端;然后,顺序装入0型密封圈6、动阀片7及定阀片8 ;最后,将底座11固定在阀体1下端。本实施例提供的阀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转动阀杆2,带动支架3转动,进而驱动动阀片7转动,利用动阀片7上的导流通孔71控制定阀片8上进水孔与出水孔的连通比例(或切换各进水孔与出水孔),从而实现对流量、进出水切换的控制,有冷、热进水时,还可以实现混合水温度的调节。动阀片7上的导流通孔71可以将水压引导至动阀片7与拨盘6之间的0型密封圈14处,避免水压直接对动阀片7向上的作用力。动阀片7上表面的背压槽72可以使得水压对动阀片7产生向下的作用力,使得动阀片7和定阀片8更紧密的贴合。
权利要求1.一种抗高压阀芯,包括阀体、底座、定阀片、动阀片、支架及阀杆;底座设置在阀体底端开口处,其上开设进水口和出水口 ;定阀片、动阀片、支架及阀杆自下而上地设置在阀体内,阀杆的上部伸出阀体上端,下部与支架可驱动地配合,支架下端与动阀片可驱动地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阀片开设有导流通孔及与导流通孔上端连通的上表面背压槽,所述导流通孔控制定阀片的进水孔与出水孔的连通及连通比例,围绕导流通孔及上表面背压槽在动阀片上表面与支架下表面之间设置0型密封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高压阀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润滑套及滑片,设置在阀体上端内壁与支架外缘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高压阀芯,包括阀体、底座、定阀片、动阀片、支架及阀杆;底座设置在阀体底端开口处,定阀片、动阀片、支架及阀杆自下而上地设置在阀体内,阀杆的上部伸出阀体上端,下部与支架可驱动地配合,支架下端与动阀片可驱动地配合;所述动阀片开设有导流通孔及上表面背压槽,导流通孔控制定阀片的进水孔与出水孔的连通及连通比例,围绕导流通孔及上表面背压槽在动阀片与支架之间设置O型密封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动阀片上开设导流通孔,并在动阀片上端设置密封圈,将部分水压转移至对密封圈的侧向压力;设置的上表面背压槽,可以使得水压对动阀片产生向下的作用力,有效避免水压较大时动阀片和定阀片分离。
文档编号F16K3/18GK202048225SQ20112009148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1日
发明者谢庆俊 申请人:珠海市名实陶瓷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