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绳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71503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绳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绳扣,用在成衣、背包、袋类、帐篷、鞋类等上,用于锁定或调节绳子。
背景技术
在成衣、背包、袋类、帐篷、鞋类等物品上经常会用到一些绳扣,用于锁定或调节绳类部件。这些绳扣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硬胶绳扣,一般由两个以上的零部件组成,例如一种常见的绳扣,包括揿芯、外壳和弹簧三个部件组成,弹簧装入揿芯上,再将装好的揿芯和弹簧放入外壳中,通过按压或松开揿芯实现绳索的锁定或松开。这种绳扣结构复杂,生产程序多,装配费时,成本高。还有一种绳扣,只包括揿芯和外壳两个部件,揿芯装入外壳中,通过按压或松开揿芯实现绳索的锁定或松开,尽管其较三个部件的绳扣更加简单,但是还是需要一个装配的工序,成本上不具优势。除了硬胶绳扣外,还有一类是软胶绳扣,可以做到只包括单个零件,但是这种绳扣受自身材料的限制不够耐用,长时间后或天气都会影响到夹持绳的力度,容易导致夹绳能力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绳扣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绳扣,该绳扣一体成型,省略了装配的工序,降低了成本,而且能够保持良好的对绳的夹持能力。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绳扣,所述绳扣包括一基础部分,以及与所述基础部分一体成型的第一勾绳部和第二勾绳部,所述第一勾绳部和第二勾绳部形成于所述基础部分的第一侧;所述第一勾绳部具有用于固定绳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勾绳部具有用于固定绳的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的开口方向不同;所述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使绳在第一勾绳部和第二勾绳部之间发生转折从而将绳固
ο ο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绳扣中,所述基础部分的第一侧具有一对所述第一勾绳部, 所述第二勾绳部位于一对第一勾绳部之间,所述第二勾绳部和第一勾绳部之间的间隙小于绳的直径,所述第一凹部的凹点位置和所述第二凹部的凹点位置的高度差小于绳的直径。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绳扣中,所述第二勾绳部的末端逐渐收窄,所述末端呈三角形或半圆形。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绳扣中,所述第一勾绳部的末端的朝向第二勾绳部的位置为直角位。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绳扣中,所述第一凹部为倒U形,所述第二凹部为U形,所述第一凹部的宽度以及所述第二凹部的宽度小于绳的直径。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绳扣中,所述基础部分的第二侧具有供织带穿过的织带孔。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绳扣中,所述基础部分的第二侧具有由基础部分延伸出的片状的缝纫片。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绳扣中,所述基础部分的第二侧形成有一对第一勾绳部和一第二勾绳部,所述第二侧的一对勾绳部和一第二勾绳部与所述第一侧的一对第一勾绳部和一第二勾绳部对称或不对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绳扣中,所述基础部分上设有织带孔。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绳扣中,所述绳扣呈圆柱形,所述绳扣的两端设有圆角。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绳扣,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绳扣基础部分以及第一勾绳部和第二勾绳部一体成型,不再需要装配的工序,可以显著的降低成本;而且该绳扣随时可以组装在绳子上,不一定预先组装在成品上,更可随时移除,使生产安排更加灵活; 该绳扣不需要按压,直接拉动绳扣或拉扯绳子即可调节绳子长短,使用非常方便。

[0015]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绳扣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之一;[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绳扣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之二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绳扣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绳扣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绳扣的第一-实施例的后视图;[0021]图6是图5中A-A剖面图;[0022]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绳扣的第一-实施例的左视图;[0023]图8是图7中B-B剖面图;[0024]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绳扣的第一-实施例与绳配合的示意图之一;[0025]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绳扣的第-一实施例调节绳的示意图;[0026]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绳扣的第-一实施例与绳配合的示意图之二[0027]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绳扣的第-一实施例用在成衣上的示意图;[0028]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绳扣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之一;[0029]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绳扣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之二;[0030]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绳扣的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0031]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绳扣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之一;[0032]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绳扣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之二;[0033]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绳扣的第:Ξ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0034]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绳扣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之一;[0035]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绳扣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之二 ;[0036]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绳扣的第四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之[0037]图22是本实用新型的绳扣的第四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之
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9]如图1至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绳扣的第一实施例,该实施例的绳扣为一种迷你绳扣,体积较小。如图所示,该绳扣一体成型,其包括一基础部分1,以及与基础部分1 一体成型的一对第一勾绳部2和一第二勾绳部3,第一勾绳部2和一第二勾绳部3形成于基础部分1的第一侧,基础部分1沿绳扣所调节的绳5的方向延伸,第一勾绳部2和第二勾绳部3由基础部分1的第一侧沿垂直于基础部分1的方向向外延伸。第二勾绳部3位于两个第一勾绳部2之间,第二勾绳部3和第一勾绳部2之间的间隙41小于绳5的直径;第一勾绳部2具有用于固定绳的第一凹部21,第二勾绳部3具有用于固定绳的第二凹部31,第一凹部21和第二凹部31的开口方向不同,可以朝向相反方向或开口斜对的方向,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部21为倒U形,第二凹部31为U形,第一凹部21的凹点位置211高于第二凹部31的凹点位置311,且第一凹部21的凹点位置211和第二凹部31的凹点位置311 的高度差h小于绳5的直径,第一凹部21的凹点位置211也即倒U形的第一凹部21的最高点的位置,第二凹部31的凹点位置311也即U形的第二凹部31最低点的位置,此处,高度差h是凹点位置211和凹点位置311之间示意性描述。由于第一勾绳部2和第二勾绳部 3的间隙小于绳5的直径,以及第一凹部21的凹点位置211和第二凹部31的凹点位置311 的高度差小于绳5的直径,这使的第二勾绳部3使穿过两第一勾绳部2的第一凹部21绳5 产生向上的位移,使绳5在第一勾绳部2和第二勾绳部3之间产生转折51,这样当沿绳5的方向拉动绳子时,由于转折51的存在,增大了绳5与第一勾绳2和第二勾绳部3的摩擦力, 使绳5能够保持在预定位置。需要理解的是,第一凹部21和第二凹部31的形状并不局限于U形,可以是其他任何适用的形状,亦能勾住绳子为宜。本实用新型的绳扣不需要预先和绳5组装在一起,将绳扣设置在绳5上时,可以先将绳5 —端挤入一第一勾绳部2和第二勾绳部3之间的间隙41,接着将绳5另一端挤入另一第一勾绳部2和第二勾绳部3之间的间隙41,然后向两侧拉绳5,使绳5进入第一勾绳部 2的第一凹部21和第二勾绳部3的第二凹部31内。为了方便操作,可以将第二勾绳部3的末端32设逐渐收窄,例如三角形或半圆形,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勾绳部3的末端32为三角形,可以在装配时对绳5起到导向的作用,使绳扣能够方便的安装在绳5上。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绳5由绳扣松脱,可以将第一勾绳部2的末端22的朝向第二勾绳部3的位置设为直角位23。进一步,可以使第一勾绳部2的第一凹部21的宽度w 以及第二勾绳部3的第二凹部31的宽度w小于绳5的直径d,使第一凹部21和第二凹部 31本身对绳5有一定的夹持作用,可以更好的起到防止绳5由绳扣中脱出。需要调节绳5时,只需由绳5的两端拉伸绳5,使绳5的直径变小,然后移动绳扣至需要的位置,然后放松绳5即可。本实施例的绳扣大体上呈圆柱形,绳扣的两端设有圆角,外形小巧美观,可以藏于衣内。图12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绳扣用在成衣上的示意图。如图13至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绳扣的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是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具体是,在绳扣的基础部分1的第二侧形成有供织带6穿过的织带孔11,通过该织带孔11,可以将绳扣穿在织带6上。图15是出了该绳扣穿在织带6 上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绳扣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绳扣的结构相同,不再赘述。如图16至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绳扣的第三实施例,该实施例是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具体是,在绳扣的基础部分1的第二侧形成有片状的缝纫片12,通过该缝纫片,可以将绳扣缝在成衣、背包、帐篷等等用到绳扣的产品上。本实施例的绳扣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绳扣的结构相同,不再赘述。如图19至图2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绳扣的第四实施例,该实施例的绳扣的体积较第一实施例的绳扣的体积要大一些,具体是绳扣的基础部分1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对称的各设有一对第一勾绳部2和第二勾绳部3,基础部分1上设有两个供织带6穿过的织带孔 13、14,这样使绳扣兼具调节织带的功能,由于绳扣的基础部分的两侧都设有一对第一勾绳部2和一第二勾绳部3,这样绳扣既可以调节两根绳子,也可以对一根绳子进行双重调节, 分别参见图21和图22。本实例的基础部的每一侧的第一勾绳部2和第二勾绳部3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基础部分1的第一侧的第一勾绳部2和第二勾绳部3的结构相同,不再赘述。需要理解的是,上述几个实施例是较为优选的实施例,在实际应用中,基础部1分的第一侧或第二侧,可以只延伸出一个第一勾绳部2和一个第二勾绳部3,两个勾绳部的开口方向不同,由于两个勾绳部的错位设置,即可使绳5在第一勾绳部2和第二勾绳部3之间发生转折,即可实现对绳子的固定和调节。对于第一勾绳部2和第二勾绳部3之间的间隙, 也不必然小于绳子的直径,其也可以大于绳子的直径。此外,第二勾绳部3的凹部31凹点位置311,可以高于第一勾绳部2的凹部21的凹点位置211,也即在图8中,第二勾绳部3的凹点位置311可以向上平移至超过第一勾绳部2的凹点311的位置。以上这些变形方案, 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绳扣采用一体成型,相比需要两件或两件以上的组装绳扣,会节省材料和工序,另外还减少了装配的工序,可以显著的降低成本;本实用新型的绳扣不需要预装在绳上,这样不需要等待绳扣即可生产成衣、背包、帐篷等等,可以灵活的安排工序;本实用新型的绳扣,相对于包括弹簧的绳扣,结构更为稳定,寿命更长,不会因为弹簧失效而报废。本实用新型的绳扣,利用第一勾绳部和第二勾绳部配合固定绳子,对绳子的固定更为稳固。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绳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绳扣包括一基础部分(1),以及与所述基础部分(1) 一体成型的第一勾绳部(2) 和第二勾绳部(3),所述第一勾绳部(2)和第二勾绳部(3)形成于所述基础部分(1)的第一侧;所述第一勾绳部(2)具有用于固定绳的第一凹部(21),所述第二勾绳部(3)具有用于固定绳的第二凹部(31),所述第一凹部(21)和第二凹部(31)的开口方向不同,所述第一凹部(21)和第二凹部(31)使绳在第一勾绳部(2)和第二勾绳部(3)之间发生转折从而将绳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部分(1)的第一侧具有一对所述第一勾绳部(2),所述第二勾绳部(3)位于一对第一勾绳部(2)之间,所述第二勾绳部(3)和第一勾绳部(2)之间的间隙(41)小于绳(5)的直径,所述第一凹部(21)的凹点位置(211) 与所述第二凹部(31)的凹点位置(311)的高度差小于绳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绳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勾绳部(3)的末端(32)逐渐收窄,所述末端(32)呈三角形或半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勾绳部(2)的末端(22)的朝向第二勾绳部(3)的位置为直角位(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21)为倒U形,所述第二凹部(31)为U形,所述第一凹部(21)的宽度以及所述第二凹部(31)的宽度小于绳(5)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绳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部分(1)的第二侧具有供织带穿过的织带孔(11)。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绳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部分(1)的第二侧具有由基础部分(1)延伸出的片状的缝纫片(12)。
8.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绳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部分(1)的第二侧形成有一对第一勾绳部(2)和一第二勾绳部(3),所述第二侧的一对勾绳部(2)和一第二勾绳部(3)与所述第一侧的一对第一勾绳部(2)和一第二勾绳部(3)对称或不对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绳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部分(1)上设有织带孔(13、14)。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绳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绳扣呈圆柱形,所述绳扣的两端设有圆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绳扣,该绳扣包括一基础部分,以及与该基础部分一体成型的第一勾绳部和第二勾绳部,该第一勾绳部和第二勾绳部形成于该基础部分的第一侧;所述第一勾绳部具有用于固定绳的第一凹部,该第二勾绳部具有用于固定绳的第二凹部,该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的开口方向不同,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使绳在第一勾绳部和第二勾绳部之间发生转折从而将绳固定。本实用新型的绳扣基础部分以及第一勾绳部和第二勾绳部一体成型,不再需要装配的工序,可以显著的降低成本;而且该绳扣可随时组装在绳子上,不一定预先组装在成品上,更可随时移除,使生产安排更加灵活;该绳扣不需要按压,直接拉动绳扣或拉扯绳子即可调节绳子长短,使用非常方便。
文档编号F16G11/00GK202125566SQ20112023122
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日
发明者朱远富 申请人:香港多耐福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