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32294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出一种“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属于结构振动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流体阻尼器是一种有效的结构阻尼器,但在流体阻尼器工作过程中,存在着流体阻尼器内流体渗漏的可能,因此在不允许漏液的场合,流体阻尼器的使用就受到了限制。本发明提出一种流体阻尼器,该阻尼器不使用动密封件,因而不易发生漏液故障,该阻尼器可以同时控制沿阻尼器液压缸轴线的线位移振动和绕液压缸轴线发生转动位移的振动。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出一种“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特别适用于不允许漏液条件下的结构振动控制。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利用磁力作用非接触式推动阻尼器中的活塞运动、叶片转动耗能,起到控制振动的效果。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包括包括第一圆盘、与第一圆盘相对设置的底部圆盘法兰、将第一圆盘与底部圆盘法兰无泄漏连接的液压缸、具有开口的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阶梯状圆筒、第三圆轴、推力轴承、第二圆盘,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的上端有上端圆盘法兰;第三圆轴的上端面与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的下端面连接,第三圆轴的下端位于阶梯状圆筒的上部凹槽内,且第三圆轴与凹槽光滑接触;第三圆轴沿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的一个圆周线均布,凹槽与第三圆轴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第二圆盘套在液压缸上,第二圆盘的内环面与液压缸的外圆周面相连,第二圆盘的下表面与阶梯状圆筒的上表面光滑接触;
底部圆盘法兰、第一圆盘和液压缸组成封闭式无泄漏空间,电流变体充满该封闭式无泄漏空间,该封闭式无泄漏空间部分的位于圆筒和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组成的空间内,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的下端圆筒内置第四永磁铁块,圆筒内置第三永磁铁块;梯状圆筒分为上部外径较大的部分和下部外径较小的部分,两部分的内径相同,阶梯状圆筒的外径较小的部分套在推力轴承的轴圈内,阶梯状圆筒的肩部与推力轴承的轴圈的上表面接触,阶梯状圆筒的外径较小的部分的下端不与底部圆盘法兰接触,阶梯状圆筒的外径较小的部分与推力轴承的轴圈的关系是轴与推力轴承的轴圈的常规配合关系;推力轴承的座圈位于底部圆盘法兰的圆环形槽内,推力轴承的座圈与圆环形槽的关系是推力轴承的座圈与轴承座孔的常规配合关系;
该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还包括活塞、第二空心圆轴、和第一永磁铁块,转动叶片、第一隔板、圆环形正极板,第二隔板、第一圆轴形支撑架、第一圆轴、第二圆轴、第二圆轴形支撑架、圆环形负极板、固定叶片、第一空心圆轴和第二永磁铁块;
沿第二空心圆轴下部外表面的同一个圆周线均布有第二圆通孔,第二圆通孔的轴线与第二空心圆轴的轴线正交,沿第二空心圆轴外表面的上部的同一个圆周线均布有第三圆通孔,第三圆通孔的轴线与第二空心圆轴的轴线正交,第二空心圆轴内套有上部空心、下部实心的第二圆轴,沿第二圆轴上部外表面的同一个圆周线均布有第四圆通孔,第四圆通孔的轴线与第二空心圆轴的轴线正交,第三圆通孔和第四圆通孔一一对应且轴线重合,第二圆轴的长度小于第二空心圆轴的长度,第二圆轴的下端面高于第二空心圆轴的下端面,第二圆轴的上端面与第二空心圆轴的上端面齐平,第二圆轴的上部空心轴内套有第一圆轴, 第一圆轴长度小于第二圆轴的上部空心圆轴的长度,第一圆轴的顶端与第二圆轴的顶端齐平,圆环形正极板位于底部圆盘法兰的上表面之上,与第一圆轴形支撑架的一端相连,第一圆轴形支撑架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圆通孔与第二圆轴相连,圆环形负极板位于第一圆盘的下表面之下,与第二圆轴形支撑架的一端连接,第二圆轴形支撑架的另一端穿过第三圆通孔和第四圆通孔与第一圆轴相连,第二圆轴顶端通过第二导线穿过圆形通孔与外部电源正极相连,第一圆轴的顶端通过第一导线穿过圆形通孔与外部电源负极相连;
圆环形负极板的上表面与第一圆盘的下表面不接触,圆环形正极板的下表面与底部圆盘法兰的上表面不接触,圆环形正极板和圆环形负极板皆与液压缸、第二空心圆轴不接触, 圆环形正极板只与第一圆轴形支撑架和电流变体接触,圆环形负极板只与第二圆轴形支撑架和电流变体接触;第一圆轴形支撑架不与第二空心圆轴接触;第一圆轴形支撑架不与底部圆盘法兰接触,第二圆轴形支撑架不与第二空心圆轴接触,第一圆轴形支撑架与第二空心圆轴间的空隙、第二圆轴形支撑架与第二空心圆轴间的空隙、第二圆轴形支撑架与第二圆轴间的空隙、第二圆轴与第二空心圆轴间的空隙、第二圆轴与第一圆轴间的空隙分别用填充材料绝缘密封;
活塞位于液压缸的内部,活塞中部设有第一圆通孔,活塞上开有第二小圆通孔,当电流变体通过第二小圆通孔时活塞所受阻尼力的合力的作用线与第二空心圆轴的轴线重合;第一永磁铁块设置在活塞内部,第四永磁铁块与第一永磁铁块通过磁力相互吸引,第四永磁铁块与第一永磁铁块数量相同,位置一一对应,且所有第一永磁铁块所受磁力的合力在水平方向的分量为零;第一隔板位于活塞的下方,第一隔板的内环面与第二空心圆轴的外圆周面相连,第一隔板的外环面与液压缸的内圆周面相连;第二隔板位于圆环形正极板的上方,第二隔板的内环面与第二空心圆轴光滑接触,第二隔板的外环面与液压缸光滑接触;第二空心圆轴穿过第一圆通孔、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二空心圆轴下端面与底部圆盘法兰无泄漏连接,第二空心圆轴的上端面与第一圆盘的上端面齐平且无泄漏连接;
转动叶片位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转动叶片的高度和第一空心圆轴的高度相同,第一空心圆轴套在第二空心圆轴上,转动叶片靠近圆心的一端与第一空心圆轴相连,转动叶片远离圆心的一端与液压缸光滑接触,且转动叶片的上端与第一隔板光滑接触,转动叶片的下端与第二隔板光滑接触,转动叶片沿高度开有第一小圆通孔,第一小圆通孔的轴线与第二空心圆轴的轴线正交,当电流变体通过第一小圆通孔时,转动叶片所受阻尼力力系简化到第二空心圆轴轴线上的一点时主矢为零,主矩的作用面与第二空心圆轴的轴线垂直;固定叶片远离圆心的一端与液压缸相连,固定叶片靠近圆心的一端与第一空心圆轴光滑接触;第二空心圆轴下端面与底部圆盘法兰无泄漏连接,第二空心圆轴的上端面与第一圆盘的上端面齐平且无泄漏连接;转动叶片沿第一空心圆轴外圆周线均勻分布,固定叶片沿液压缸内圆周线均勻分布,且每两个固定叶片中间设有一个转动叶片;第二永磁铁块设置在转动叶片内部,第三永磁铁块与第二永磁铁块数量相同,位置一一对应,第三永磁铁块和第二永磁铁块通过磁力相互吸引,且第三永磁铁块所受磁力系简化到第二空心圆轴轴线上的一点时主矢为零,主矩的作用面与第二空心圆轴的轴线垂直;第二永磁铁块所受磁力系简化到第二空心圆轴轴线上的一点时主矢为零,主矩的作用面与第二空心圆轴的轴线垂直;第一小圆通孔的分布还有以下两种方式a、第一小圆通孔改设在固定叶片上;b、固定叶片和转动叶片上同时开有第一小圆通孔。在上述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中添加第一弹簧,得到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的另一种式样;其中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活塞下表面相连接,第一弹簧的下端与第二空心圆轴相连接,且第一弹簧的下端位于第一隔板的上表面的上方;第一弹簧对活塞的作用力的合力的作用线与第二空心圆轴的轴线重合。在上述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中添加第二弹簧,得到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的另一种式样;其中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活塞的上表面相连接,第二弹簧的上端与第二空心圆轴的上部相连接,且第二弹簧的上端位于第二圆轴形支撑架下表面的下方;第二弹簧对活塞的作用力的合力的作用线与第二空心圆轴的轴线重合。在上述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中添加第二弹簧、第一弹簧,得到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的另一种式样;其中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活塞上表面相连接,第二弹簧的上端与第二空心圆轴的上部相连接,且第二弹簧的上端位于第二圆轴形支撑架下表面的下方;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活塞下表面相连接,第一弹簧的下端与第二空心圆轴相连接,且第一弹簧的下端位于第一隔板的上表面的上方;第二弹簧对活塞的作用力的合力的作用线与第二空心圆轴的轴线重合;第一弹簧对活塞的作用力的合力的作用线与第二空心圆轴的轴线重合。在上述各种形式的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中添加第三弹簧,得到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的另一种式样;第三弹簧的上端连接在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的上端圆盘法兰的下端面上,第三弹簧的下端连接在第一圆盘的上表面上。使用时,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的上端圆盘法兰固定在振动体(或静止的基础) 上,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的上端圆盘法兰的上表面与振动体(或静止的基础)接触,底部圆盘法兰固定在静止的基础(或振动体)上,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的上端圆盘法兰的下表面与第一圆盘的上表面的距离大于振动体相对于基础的最大振动位移;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的轴线、底部圆盘法兰的轴线、液压缸的轴线、第一圆盘的轴线、第二空心圆轴的轴线、活塞的轴线、第一空心圆轴的轴线、圆筒的轴线、第一隔板的轴线、圆环形正极板的轴线,第二隔板的轴线、第一圆轴形支撑架的轴线、第一圆轴的轴线、第二圆轴的轴线、第二圆轴形支撑架的轴线、圆环形负极板的轴线、第二弹簧的轴线、第一弹簧的轴线和第三弹簧的轴线重合。由于活塞中的第一永磁铁块同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中的第四永磁铁块间的磁吸引力作用,在振动体静止时,活塞在重力、磁力、第二弹簧34和第一弹簧等的共同作用下处于静止平衡状态,当振动体振动时,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将牵引活塞沿第二空心圆轴运动,活塞运动时,电流变体流过活塞上的第二小圆通孔,电流变体流过活塞上的第二小圆通孔耗散结构振动能量;由于转动叶片中的第二永磁铁块同圆筒中的第三永磁铁块间的磁吸引力作用,在振动体静止时,转动叶片在磁力等作用下处于静止平衡状态,且位于两个固定叶片的中间;当振动体振动时,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和圆筒将牵引转动叶片绕第二空心圆轴转动,当转动叶片转动时,电流变体将流过转动叶片上的第一小圆通孔,电流变体流过转动叶片上的第一小圆通孔耗散结构振动能量。有益效果液压缸、底部圆盘法兰、圆盘组成无泄漏密闭空间,一方面叶片由磁力牵引在此密闭空间内绕空心圆轴转动,当叶片转动时,阻尼液流过叶片上的小圆通孔,阻尼液流过叶片上的小圆通孔时耗能,起到抑制振动的效果;另一方面磁力还可牵引活塞在此密闭空间内沿空心圆轴运动,当活塞运动时,阻尼液流过活塞上的小圆孔,阻尼液流过活塞上的小圆孔时耗能,起到抑制振动的效果。无论是只有转动振动还是只有轴向振动时,或者转动振动和轴向振动同时发生时,该阻尼器都可以提供有效的振动控制阻尼。由于未使用密封件,叶片和活塞仅在无泄漏密闭空间内运动,该流体阻尼器不会出现一般流体阻尼器在振动控制过程中的漏液现象。第一永磁铁块4和第四永磁铁块30的距离以及第二永磁铁块14和第三永磁铁块沈的距离可以很近,不受振动位移的影响,按电磁学原理,磁作用力更大,因而可以提供更大的阻尼力。由于阻尼液采用电流变体,通过调整外接电压控制电流变体的黏度,起到主动控制的作用。且由于第三圆轴100随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在凹槽内上下运动,只将转动传递给阶梯状圆筒,使得阶梯状圆筒及内部的第三永磁铁块沈仅做绕液压缸轴线的转动,第三永磁铁块26与第二永磁铁块14间不发生沿液压缸轴线方向的位置变化,可以获得最大的磁力。


图1是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2是图1中圆筒形液压缸17及安装在圆筒形液压缸17内的部件K 一 K向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3是图1中转动叶片20的俯视图4是图3中转动叶片20的A — 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5是图3中转动叶片20的B — 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6是图3中第三四边形压块10的仰视图7是图1中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的仰视图8是图7中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的C 一 C向剖视结构示意图9是图7中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的D — D向下部圆筒剖视结构示意图10是图7中第二四边形压块5的仰视图11是图1中圆筒11的仰视图12是图11中圆筒11的E — E向结构示意图13是图11中圆筒11的F — F向结构示意图14是图11中第四四边形压块23的仰视图
图15是图1中活塞48的俯视图16是图15中活塞48的G — G向剖视结构示意图17是图15中活塞48的H — H向的第三T形四边形槽49的结构示意图18是图15中第一四边形压块3的仰视图19是图1中替换柱状永磁铁块为圆环形永磁铁块的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的仰视图;图20是图19中I 一 I向的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的下部圆筒及安装在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上的部件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21是图20中的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1中第二 T形圆环形槽67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1中替换柱状永磁铁块为圆环形永磁铁块的活塞48的俯视M是图21中J 一 J向的活塞48及安装在活塞48上的部件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
图25是图M中的活塞48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沈是图25中第一 T形圆环形槽56的结构示意以上的图中有第一圆盘1,第一螺栓2,第一四边形压块3,第一柱状永磁铁块4,第二四边形压块5,第一螺纹孔6,第一光孔7,第一隔板8,第二螺栓9,第三四边形压块10,圆筒11,第二光孔12,第二螺纹孔13,第二柱状永磁铁块14,第一小圆通孔15,第一空心圆轴 16,圆筒形液压缸17,第二空心圆轴18,底部圆盘法兰19,转动叶片20,第一螺栓孔21,第三螺栓22,第四四边形压块23,第三光孔M,第三螺纹孔25,第三柱状永磁铁块沈,第一圆形弹簧27,第二小圆通孔观,第四螺栓四,第四柱状永磁铁块30,第四螺纹孔31,第四光孔 32,第一圆通孔33,第二圆形弹簧34,上端带圆盘法兰的圆筒35,第二螺栓孔36,第三圆形弹簧37,圆柱体38,通孔39,第一 T形四边形槽40,第一 T形四边形槽40的上部宽度较大的四边形槽41,第一 T形四边形槽40的下部宽度较小的四边形槽42,第二 T形四边形槽43, 第二 T形四边形槽43的上部宽度较小的四边形槽44,第二 T形四边形槽43的下部宽度较大的四边形槽45,固定叶片46,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的上端圆盘法兰47,活塞48, 第三T形四边形槽49,第三T形四边形槽49的上部宽度较大的四边形槽50,第三T形四边形槽49的下部宽度较小的四边形槽51,第四T形四边形槽52,第四T形四边形槽52的上部宽度较小的四边形槽53,第四T形四边形槽52的下部宽度较大的四边形槽54,电流变体 55,第一 T形圆环形槽56,第一 T形圆环形槽56的下部宽度较小的圆环形槽57,第一 T形圆环形槽56的上部宽度较大的圆环形槽58,第一圆环形永磁铁块59,第一圆环形压块60, 第五螺纹孔61,第六螺纹孔62,第五光孔63,第六光孔64,第五螺栓65,第六螺栓66,第二 T形圆环形槽67,第二 T形圆环形槽67的上部宽度较小的圆环形槽68,第二 T形圆环形槽 67的下部宽度较大的圆环形槽69,第二圆环形永磁铁块70,第二圆环形压块71,第七螺纹孔72,第八螺纹孔73,第七光孔74,第八光孔75,第七螺栓76,第八螺栓77,圆环形正极板 78,第二隔板79,第九螺栓80,第二圆通孔81,第九螺纹孔82,既绝缘又密封的填充材料83, 第一圆轴形支撑架84,第三螺栓孔85,沉孔86,第四螺栓孔87,第五螺栓孔88,第三圆通孔 89,第十螺纹孔90,第一圆轴91,第二圆轴92,第四圆通孔93,第十螺栓94,第二圆轴形支撑架95,圆环形负极板96,圆形通孔97,第一导线98,第二导线99,第三圆轴100,推力轴承 101,凹槽102,圆环形槽103,第二圆盘104。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提出一种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利用磁力推动阻尼器中的叶片转动、活塞轴动,当叶片转动(活塞轴动)时,阻尼液流过叶片(活塞)上的小圆通孔(阻尼孔),阻尼液流过叶片(活塞)上的小圆孔(阻尼孔)时耗能,起到控制振动的效果。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下列说明实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目的绝不在于限制本发明的应用或使用。该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的特征还在于同时去除第二圆形弹簧34和第一圆形弹簧27,仍然得到有效的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该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的特征还在于去除第二圆形弹簧34,仍然得到有效的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该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的特征还在于去除第一圆形弹簧27,仍然得到有效的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该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的特征还在于去除第三圆形弹簧37,仍然得到有效的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该无泄漏阻尼器的各部件除第一柱状永磁铁块4、第二柱状永磁铁块14、第三柱状永磁铁块沈,第四柱状永磁铁块30,第一圆环形永磁铁块59和第一圆环形永磁铁块70 以外,其它部件都以非铁磁性金属或合金材料(例如铝合金,不锈钢等)制造;第一隔板8采用非金属、非铁磁性材料(例如塑料等绝缘材料)制造。流体阻尼器具体制造的过程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第一步根据振动控制要求,选定第一圆盘1,活塞48,第一隔板8,第二隔板79,第一空心圆轴16,底部圆盘法兰19,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上端带圆盘法兰的圆筒35的上端圆盘法兰47,圆筒11,圆筒形液压缸17,第二空心圆轴18,第一圆形弹簧27,第二圆形弹簧34,第三圆形弹簧37,圆柱体38,圆环形槽103,推力轴承101,,第二圆盘104的尺寸;选定高岭土/钛氧化物纳米复合颗粒电流变液作为电流变体阳;选定推力调心滚子轴承作为推力轴承101 ;选定室温硅胶作为既绝缘又密封的填充材料83 ;根据振动控制要求,选定第一 T形四边形槽40,第一 T形四边形槽40的上部宽度较大的四边形槽41,第一 T形四边形槽40的下部宽度较小的四边形槽42,第二 T形四边形槽43,第二 T形四边形槽43的下部宽度较大的四边形槽45,第二 T形四边形槽43的上部宽度较小的四边形槽44,第三T形四边形槽49,第三T形四边形槽49的上部宽度较大的四边形槽50,第三T形四边形槽49的下部宽度较小的四边形槽51,第四T形四边形槽52,第四T形四边形槽52的下部宽度较大的四边形槽M,第四T形四边形槽52的上部宽度较小的四边形槽53,第一四边形压块3, 第二四边形压块5,第四四边形压块23,第三四边形压块10,第一柱状永磁铁块4,第三柱状永磁铁块沈,第二柱状永磁铁块14,第四柱状永磁铁块30,第一螺纹孔6,第二螺纹孔13, 第三螺纹孔25,第四螺纹孔31,第一光孔7,第二光孔12,第三光孔M,第四光孔32,第一螺栓2,第二螺栓9,第三螺栓22,第四螺栓四,固定叶片46,转动叶片20,第一螺栓孔21,第二螺栓孔36,第一小圆通孔15,第二小圆通孔观,第一圆通孔33,通孔39,第九螺栓80,第二圆通孔81,第九螺纹孔82,第一圆轴形支撑架84,第三螺栓孔85,沉孔86,第四螺栓孔87, 第五螺栓孔88,第三圆通孔89,第十螺纹孔90,第一圆轴91,第二圆轴92,第四圆通孔93, 第十螺栓94,第二圆轴形支撑架95,圆环形负极板96,圆形通孔97,第一导线98,第二导线 99,第三圆轴100,凹槽102的数量、位置和尺寸。圆筒11中的第四T形四边形槽52和活塞中48的第三T形四边形槽49位置、数量一一对应,即圆筒11中的第四T形四边形槽52和活塞48中的第三T形四边形槽49数量相同,一个第四T形四边形槽52与且仅与一个第三T形四边形槽49分布在垂直于第一圆盘1轴线的同一根射线上;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 35中的第二 T形四边形槽43和转动叶片20中的第一 T形四边形槽40的位置、数量一一对应,即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中的第二 T形四边形槽43和转动叶片20中的第一 T 形四边形槽40数量相同,一个第二 T形四边形槽43与且仅与一个第一 T形四边形槽40分布在垂直于第一圆盘1轴线的同一根射线上;凹槽102和第三圆轴100的数量相等、位置一一对应。例如根据在阻尼器安装完毕后,活塞48在磁力、第二圆形弹簧34、第一圆形弹簧27和重力等力的共同作用下处于力平衡状态,由常规力学计算确定第二圆形弹簧34和第一圆形弹簧27的参数。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高度根据“将第四柱状永磁铁块30 平分为上下两部分的平面与将第一柱状永磁铁块4平分为上下两部分的平面重合”和“第三圆形弹簧37的长度不小于振动体的最大振动位移”这两个条件确定,圆筒11的高度根据 “将第二柱状永磁铁块14平分为上下两部分的平面与将第三柱状永磁铁块沈平分为上下两部分的平面重合”确定,例如当振动是简谐振动时,活塞48的上表面到第二圆轴形支撑架95的下表面的距离不小于振动体的最大振动位移,活塞48的下表面到第一隔板8的上表面的距离不小于振动体的最大振动位移;凹槽102的槽深大于振动体的最大振动位移; 选定第一圆轴形支撑架84和第二圆轴形支撑架95各4个,预定在下列步骤安装第一圆轴形支撑架84和第二圆轴形支撑架95完毕后,4个第一圆轴形支撑架84关于第二空心圆轴 18的轴线对称均布,4个第二圆轴形支撑架95关于第二空心圆轴18的轴线对称均布。第二步将第二柱状永磁铁块14置于转动叶片20的第一 T形四边形槽40的下部宽度较小的四边形槽42内,第二柱状永磁铁块14的磁极分别指向第二空心圆轴18的轴线方向和指向远离第二空心圆轴18的轴线方向;第二柱状永磁铁块14的下表面与第一 T形四边形槽40的下表面贴合,即第二柱状永磁铁块14的下表面与第一 T形四边形槽40的下部宽度较小的四边形槽42的下表面贴合;将第三四边形压块10置于第一 T形四边形槽40 的上部宽度较大的四边形槽41内,第三四边形压块10的下表面与第二柱状永磁铁块14的上表面贴合,第三四边形压块10的上表面与转动叶片20的上表面齐平;将第三四边形压块 10上的第二光孔12的轴线与转动叶片20的第一 T形四边形槽40的第二螺纹孔13的轴线重合;将第二螺栓9的带螺纹端穿过第二光孔12拧入第二螺纹孔13并拧紧,第二螺栓9 拧紧时,第二螺栓9将第三四边形压块10压紧。第三步将第二空心圆轴18的下端面焊接在底部圆盘法兰19的上表面上,焊接前后都须保证底部圆盘法兰19的轴线和第二空心圆轴18的轴线重合;把第二圆轴92插入第二空心圆轴18中,将第二圆轴92的轴线与第二空心圆轴18的轴线重合,将第二圆轴92的上端面与第二空心圆轴18的上端面齐平,将第七螺纹孔82的轴线和第二圆通孔81的轴线重合,将第一圆轴形支撑架84的带螺纹端穿过第二圆通孔81拧入第七螺纹孔82并拧紧; 将圆环形正极板78套在第二空心圆轴18上,将沉孔86的轴线和第三螺栓孔85的轴线重合,用第九螺栓80穿过沉孔86和第三螺栓孔85并拧紧,将圆环形正极板78与第一圆轴形支撑架84连接在一起;
第四步沿着第二空心圆轴18的侧壁倒入适量室温硅橡胶,室温硅橡胶的量为第二空心圆轴18和第二圆轴92之间的空隙所占体积的一半,当室温硅橡胶冷却后将第二空心圆轴18和第二圆轴92固定在一起,再沿着第二圆通孔81的孔壁向第二圆通孔81和第一圆轴形支撑架84之间的空隙处注入室温硅橡胶,当室温硅橡胶冷却后将第二圆通孔81和第一圆轴形支撑架84之间的空隙绝缘密封填充;
第五步将固定叶片46远离圆心的一端焊接在圆筒形液压缸17上,将圆筒形液压缸 17套在转动叶片20外,圆筒形液压缸17的下端面与底部圆盘法兰19的上表面焊接,焊接前后都须保证固定叶片46的轴线和圆筒形液压缸17的轴线重合、底部圆盘法兰19的轴线和圆筒形液压缸17的轴线重合;向圆筒形液压缸17内倒入适量一定量的高岭土 /钛氧化物纳米复合颗粒电流变液,电流变液的水平面与圆环形正极板23的上表面齐平;将第二隔板79套在第二空心圆轴18上,第二隔板79位于圆环形正极板78的上方,第二隔板79的下表面与圆环形正极板78的上表面光滑接触,第二隔板79与第二空心圆轴18光滑接触。第六步将转动叶片20靠近圆心的一端焊接在第一空心圆轴16上,焊接前后都须保证转动叶片20的下表面与第一空心圆轴16的下表面齐平,将第一空心圆轴16套在第二空心圆轴18上,转动叶片20的下表面与底部圆盘法兰19的上表面光滑接触;向圆筒形液压缸17内倒入适量高岭土 /钛氧化物纳米复合颗粒电流变液,电流变液的水平面与转动叶片20的上表面齐平,将第一隔板8套在第二空心圆轴18上,第一隔板8的下表面与转动叶片20的上表面和固定叶片46的上表面光滑接触,将第一隔板8的内环面与第二空心圆轴 18的外圆周面焊接,第一隔板8的外环面与圆筒形液压缸17的内圆周面焊接,焊接前后都须保证第一隔板8的轴线、第二空心圆轴18的轴线和圆筒形液压缸17的轴线重合。第七步将第一柱状永磁铁块4置于活塞48的第三T形四边形槽49的下部宽度较小的四边形槽51内,第一柱状永磁铁块4的磁极分别指向活塞48的轴线方向和指向远离活塞48的轴线方向;第一柱状永磁铁块4的下表面与第三T形四边形槽49的下表面贴合,即第一柱状永磁铁块4的下表面与第三T形四边形槽49的下部宽度较小的四边形槽51 的下表面贴合;将第一四边形压块3置于第三T形四边形槽49的上部宽度较大的四边形槽 50内,第一四边形压块3的下表面与第一柱状永磁铁块4的上表面贴合,第一四边形压块3 的上表面与活塞48的上表面齐平;将第一四边形压块3上的第四光孔32的轴线与活塞48 的第三T形四边形槽49的第四螺纹孔31的轴线重合;将第一螺栓2的带螺纹端穿过第四光孔32拧入第四螺纹孔31并拧紧,第一螺栓2拧紧时,第一螺栓2将第一四边形压块3压紧。第八步将第一圆形弹簧27套在第二空心圆轴18上,第一圆形弹簧27置于第一隔板8的上方,将活塞48通过第一圆通孔33套在第二空心圆轴18上,活塞48置于第一圆形弹簧27的上方,将第一圆形弹簧27的一端焊接在活塞48的下表面,第一圆形弹簧27的另一端焊接在第二空心圆轴18的圆柱面上,也即是第一隔板8上表面的上方;将第二圆形弹簧34套在第二空心圆轴18上,第二圆形弹簧34位于活塞的上方,将第二圆形弹簧34的一端焊接在活塞48上表面上,第二圆形弹簧34的另一端焊接在第二空心圆轴18的圆柱面的上部,也即是第三圆通孔89最低端所在平面的下面;焊接前后都须保证第二空心圆轴18 的轴线、活塞48的轴线、第二圆形弹簧34的轴线和第一圆形弹簧27的轴线重合。第九步把第一圆轴91插入第二圆轴92的上部空心圆轴中,将第一圆轴91的轴线与第二圆轴92的轴线重合,将第一圆轴91的上表面与第二圆轴92的上表面齐平,将第十螺纹孔90的轴线和第三圆通孔89的轴线、第四圆通孔93的轴线重合,将第二圆轴形支撑架95的带螺纹端穿过第三圆通孔89和第四圆通孔93拧入第十螺纹孔90并拧紧;将圆环形负极板96套在第二空心圆轴18上,圆环形负极板96位于第二圆轴形支撑架95的上方,将第五螺栓孔88的轴线和第四螺栓孔87的轴线重合,用第十螺栓94穿过第五螺栓孔 88和第四螺栓孔87并拧紧,将圆环形负极板96与第二圆轴形支撑架95连接在一起;再分别沿着第二空心圆轴18的侧壁和第二圆轴92上部空心圆轴的侧壁注入室温硅橡胶,当室温硅橡胶冷却后将第二空心圆轴18和第二圆轴92之间的空隙绝缘密封填充、第二圆轴92 和第一圆轴91之间的空隙绝缘密封填充;再沿着第三圆通孔89的孔壁,向第三圆通孔89 和第二圆轴形支撑架95之间的空隙处注入室温硅橡胶,当室温硅橡胶冷却后将第三圆通孔89与第二圆轴形支撑架95之间的空隙绝缘密封填充。第十步在第一圆盘1的圆心处钻圆孔a,圆孔a的直径稍大于第二空心圆轴18的直径(按常规焊接规范取具体数值),圆孔a的轴线与第一圆盘1的轴线重合;再在第一圆盘 1上关于第一圆盘1的轴线对称钻小圆孔b和小圆孔c,小圆孔b和小圆孔c各自的轴线离第一圆盘1的轴线的距离等于圆筒形液压缸17的内半径与圆孔a的半径之和的一半,小圆孔b和小圆孔c的半径小于圆筒形液压缸17的内半径减去圆孔a的半径的数值的二分之一,且要求小圆孔b和小圆孔c不能正对转动叶片20和固定叶片46的上方。第—^一步然后将第二空心圆轴18的上部插入第六步所钻圆孔a中,第一圆盘1 的下表面放在圆筒形液压缸17的上端面上。将圆筒形液压缸17的上端面焊接在第一圆盘 1的下表面上,再将第二空心圆轴18的上端面与第一圆盘1在第六步所钻圆孔a处焊接, 焊接前后都须保证圆筒形液压缸17的轴线、第一圆盘1的轴线、第二空心圆轴18的轴线重
I=I O第十二步先使用漏斗高岭土 /钛氧化物纳米复合颗粒电流变液由第六步所钻小圆孔b注满圆筒形液压缸17,通过小圆孔b和小圆孔c观察阻尼液已经注满圆筒形液压缸 17后,再将第六步所钻小圆孔b和小圆孔c焊接堵死;将第二圆盘104套在液压缸17上, 将第二圆盘104的内环面与液压缸17的外圆周面焊接,焊接前后保证第二圆盘104的轴线与液压缸17的轴线重合,且第二圆盘104的下表面与阶梯状圆筒11的上表面光滑接触。第十三步将第三柱状永磁铁块沈置于圆筒11的第二 T形四边形槽43的上部宽度较小的四边形槽44内;第三柱状永磁铁块沈的磁极分别指向圆筒11的轴线方向和指向远离圆筒11的轴线方向,第三柱状永磁铁块26靠近圆筒形液压缸17 —端的磁极性与第二柱状永磁铁块14靠近圆筒形液压缸17 —端的磁极性相反;第三柱状永磁铁块沈的上表面与第二 T形四边形槽43的上表面贴合,即第三柱状永磁铁块沈的上表面与第二 T形四边形槽43的上部宽度较小的四边形槽44的上表面贴合;将第四四边形压块23置于第二 T形四边形槽43的下部宽度较大的四边形槽45内,第四四边形压块23的上表面与第三柱状永磁铁块26的下表面贴合,第四四边形压块23的下表面与圆筒11的下表面齐平;将第四四边形压块23上的第三光孔M的轴线与圆筒11的第二 T形四边形槽43的第三螺纹孔25的轴线对齐(重合);将第三螺栓22的带螺纹端穿过第三光孔M拧入第三螺纹孔25并拧紧, 第三螺栓22拧紧时,第三螺栓22将第四四边形压块23压紧。第十四步将第四柱状永磁铁块30置于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的第四T形四边形槽52的上部宽度较小的四边形槽53内;第四柱状永磁铁块30的磁极分别指向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的轴线方向和指向远离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的轴线方向, 第四柱状永磁铁块30靠近圆筒形液压缸17 —端的磁极性与第一柱状永磁铁块4靠近圆筒形液压缸17 —端的磁极性相反;第四柱状永磁铁块30的上表面与第四T形四边形槽52的上表面贴合,即第四柱状永磁铁块30的上表面与第四T形四边形槽52的上部宽度较小的四边形槽53的上表面贴合;将第二四边形压块5置于第四T形四边形槽52的下部宽度较大的四边形槽M内,第二四边形压块5的上表面与第四柱状永磁铁块30的下表面贴合,第二四边形压块5的下表面与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的下表面齐平;将第二四边形压块 5上的第一光孔7的轴线与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的第四T形四边形槽52的第一螺纹孔6的轴线对齐(重合);将第四螺栓四的带螺纹端穿过第一光孔7拧入第一螺纹孔6并拧紧,第四螺栓四拧紧时,第四螺栓四将第二四边形压块5压紧。第十五步将第三圆轴100的上端和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的圆筒的下端焊接,焊接前后都须保证第三圆轴100的轴线和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的轴线重合;将第三圆轴100的下端插入对应的凹槽102中;将第三圆形弹簧37的下端焊接在第一圆盘1 的上表面,将第三圆形弹簧37的上端焊接在该圆柱体38的下表面。焊接前后都须保证第三圆形弹簧37的轴线、圆筒形液压缸17的轴线和圆柱体38的轴线重合。第二圆盘104不得与第三圆轴100和凹槽102干涉。第十六步将推力调心滚子轴承的座圈放入圆环形槽103中;将圆筒形液压缸17 套入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和阶梯状圆筒11内,同时保证圆柱体38套在通孔39内; 将阶梯状圆筒11外径较小的部分套在推力调心滚子轴承的轴圈内,同时保证阶梯状圆筒 11的肩部与推力调心滚子轴承的轴圈的上表面接触;将圆柱体38与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的上端圆盘法兰47焊接,焊接要求保证圆柱体38的上端面与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的上端圆盘法兰47的上端面齐平,圆柱体38的下端面与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 35的上端圆盘法兰47的下端面齐平。如果用第五螺栓65和第六螺栓66替换第四螺栓四,第二圆环形压块71替换第二四边形压块5,第二圆环形永磁铁块70替换第四柱状永磁铁块30,同时用第七螺栓76和第八螺栓77替换第一螺栓2,第一圆环形压块60替换第一四边形压块3,第一圆环形永磁铁块59替换第一柱状永磁铁块4,类似于上列第一步到第十三步也可以得到具备同样功能的另一种形式的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具体制造的过程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第一步根据振动控制要求,选定第一圆盘1,活塞48,第一隔板8,第一空心圆轴16, 底部圆盘法兰19,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上端带圆盘法兰的圆筒35的上端圆盘法兰47,圆筒11,圆筒形液压缸17,第二空心圆轴18,第一圆形弹簧27,第二圆形弹簧34,第三圆形弹簧37,圆柱体38,圆环形槽103,推力轴承101,第二圆盘104的尺寸;选定高岭土 /钛氧化物纳米复合颗粒电流变液作为电流变体阳;选定推力调心滚子轴承作为推力轴承 101 ;选定室温硅胶作为既绝缘又密封的填充材料83 ;根据振动控制要求,选定第一 T形圆环形槽56,第一 T形圆环形槽56的上部宽度较大的圆环形槽58,第一 T形圆环形槽56的下部宽度较小的圆环形槽57,第二 T形圆环形槽67,第二 T形圆环形槽67的下部宽度较大的圆环形槽69,第二 T形圆环形槽67的上部宽度较小的圆环形槽68,第一 T形四边形槽40, 第一 T形四边形槽40的上部宽度较大的四边形槽41,第一 T形四边形槽40的下部宽度较小的四边形槽42,第二 T形四边形槽43,第二 T形四边形槽43的下部宽度较大的四边形槽 45,第二 T形四边形槽43的上部宽度较小的四边形槽44,第一圆环形压块60,第二圆环形压块71,第四四边形压块23,第三四边形压块10,第一圆环形永磁铁块59,第二圆环形永磁铁块70,第三柱状永磁铁块沈,第二柱状永磁铁块14,第二螺纹孔13,第三螺纹孔25,第七螺纹孔72,第八螺纹孔73,第六螺纹孔62,第五螺纹孔61,第二光孔12,第三光孔M,第五光孔63,第六光孔64,第七光孔74,第八光孔75,第二螺栓9,第三螺栓22第五螺栓65,第六螺栓66,第七螺栓76,第八螺栓77,固定叶片46,转动叶片20,第一螺栓孔21,第二螺栓孔36,第一小圆通孔15,第二小圆通孔观,第一圆通孔33,通孔39,第九螺栓80,第二圆通孔81,第九螺纹孔82,第一圆轴形支撑架84,第三螺栓孔85,沉孔86,第四螺栓孔87,第五螺栓孔88,第三圆通孔89,第十螺纹孔90,第一圆轴91,第二圆轴92,第四圆通孔93,第十螺栓94,第二圆轴形支撑架95,圆环形负极板96,圆形通孔97,第一导线98,第二导线99, 第三圆轴100,凹槽102的数量、位置和尺寸。圆筒11中的第四T形四边形槽52和活塞中 48的第三T形四边形槽49位置、数量一一对应,即圆筒11中的第四T形四边形槽52和活塞48中的第三T形四边形槽49数量相同,一个第四T形四边形槽52与且仅与一个第三T 形四边形槽49分布在垂直于第一圆盘1轴线的同一根射线上;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 35中的第二 T形四边形槽43和转动叶片20中的第一 T形四边形槽40的位置、数量一一对应,即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中的第二 T形四边形槽43和转动叶片20中的第一 T 形四边形槽40数量相同,一个第二 T形四边形槽43与且仅与一个第一 T形四边形槽40分布在垂直于第一圆盘1轴线的同一根射线上;凹槽102和第三圆轴100的数量相等、位置一一对应。例如根据在阻尼器安装完毕后,活塞48在磁力、第二圆形弹簧34、第一圆形弹簧27和重力等力的共同作用下处于力平衡状态,由常规力学计算确定第二圆形弹簧34和第一圆形弹簧27的参数。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高度根据“将第一圆环形永磁铁块 59平分为上下两部分的平面与将第二圆环形永磁铁块70平分为上下两部分的平面重合” 和“第三圆形弹簧37的长度不小于振动体的最大振动位移”这两个条件确定,圆筒11的高度根据“将第二柱状永磁铁块14平分为上下两部分的平面与将第三柱状永磁铁块沈平分为上下两部分的平面重合”确定,例如当振动是简谐振动时,活塞48的上表面到第二圆轴形支撑架95的下表面的距离不小于振动体的最大振动位移,活塞48的下表面到第一隔板8 的上表面的距离不小于振动体的最大振动位移;凹槽102的槽深大于振动体的最大振动位移;选定第一圆轴形支撑架84和第二圆轴形支撑架95各4个,预定在下列步骤安装第一圆轴形支撑架84和第二圆轴形支撑架95完毕后,4个第一圆轴形支撑架84关于第二空心圆轴18的轴线对称均布,4个第二圆轴形支撑架95关于第二空心圆轴18的轴线对称均布。第二步将第二柱状永磁铁块14置于转动叶片20的第一 T形四边形槽40的下部宽度较小的四边形槽42内,第二柱状永磁铁块14的磁极分别指向第二空心圆轴18的轴线方向和指向远离第二空心圆轴18的轴线方向;第二柱状永磁铁块14的下表面与第一 T形四边形槽40的下表面贴合,即第二柱状永磁铁块14的下表面与第一 T形四边形槽40的下部宽度较小的四边形槽42的下表面贴合;将第三四边形压块10置于第一 T形四边形槽40 的上部宽度较大的四边形槽41内,第三四边形压块10的下表面与第二柱状永磁铁块14的上表面贴合,第三四边形压块10的上表面与转动叶片20的上表面齐平;将第三四边形压块 10上的第二光孔12的轴线与转动叶片20的第一 T形四边形槽40的第二螺纹孔13的轴线重合;将第二螺栓9的带螺纹端穿过第二光孔12拧入第二螺纹孔13并拧紧,第二螺栓9 拧紧时,第二螺栓9将第三四边形压块10压紧。第三步将第二空心圆轴18的下端面焊接在底部圆盘法兰19的上表面上,焊接前后都须保证底部圆盘法兰19的轴线和第二空心圆轴18的轴线重合;把第二圆轴92插入第二空心圆轴18中,将第二圆轴92的轴线与第二空心圆轴18的轴线重合,将第二圆轴92的上端面与第二空心圆轴18的上端面齐平,将第七螺纹孔82的轴线和第二圆通孔81的轴线重合,将第一圆轴形支撑架84的带螺纹端穿过第二圆通孔81拧入第七螺纹孔82并拧紧; 将圆环形正极板78套在第二空心圆轴18上,将沉孔86的轴线和第三螺栓孔85的轴线重合,用第九螺栓80穿过沉孔86和第三螺栓孔85并拧紧,将圆环形正极板78与第一圆轴形支撑架84连接在一起;
第四步沿着第二空心圆轴18的侧壁倒入适量室温硅橡胶,室温硅橡胶的量为第二空心圆轴18和第二圆轴92之间的空隙所占体积的一半,当室温硅橡胶冷却后将第二空心圆轴18和第二圆轴92固定在一起,再沿着第二圆通孔81的孔壁向第二圆通孔81和第一圆轴形支撑架84之间的空隙处注入室温硅橡胶,当室温硅橡胶冷却后将第二圆通孔81和第一圆轴形支撑架84之间的空隙绝缘密封填充;
第五步将固定叶片46远离圆心的一端焊接在圆筒形液压缸17上,将圆筒形液压缸 17套在转动叶片20外,圆筒形液压缸17的下端面与底部圆盘法兰19的上表面焊接,焊接前后都须保证固定叶片46的轴线和圆筒形液压缸17的轴线重合、底部圆盘法兰19的轴线和圆筒形液压缸17的轴线重合;向圆筒形液压缸17内倒入适量一定量的高岭土 /钛氧化物纳米复合颗粒电流变液,电流变液的水平面与圆环形正极板23的上表面齐平;将第二隔板79套在第二空心圆轴18上,第二隔板79位于圆环形正极板78的上方,第二隔板79的下表面与圆环形正极板78的上表面光滑接触,第二隔板79与第二空心圆轴18光滑接触。第六步将转动叶片20靠近圆心的一端焊接在第一空心圆轴16上,焊接前后都须保证转动叶片20的下表面与第一空心圆轴16的下表面齐平,将第一空心圆轴16套在第二空心圆轴18上,转动叶片20的下表面与底部圆盘法兰19的上表面光滑接触;向圆筒形液压缸17内倒入适量高岭土 /钛氧化物纳米复合颗粒电流变液,电流变液的水平面与转动叶片20的上表面齐平;将第一隔板8套在第二空心圆轴18上,第一隔板8的下表面与转动叶片20的上表面和固定叶片46的上表面光滑接触,将第一隔板8的内环面与第二空心圆轴 18的外圆周面焊接,第一隔板8的外环面与圆筒形液压缸17的内圆周面焊接,焊接前后都须保证第一隔板8的轴线、第二空心圆轴18的轴线和圆筒形液压缸17的轴线重合。第七步将第一圆环形永磁铁块59置于活塞48的第一 T形圆环形槽56的下部宽度较小的圆环形槽57内,第一圆环形永磁铁块59的磁极在内外两个环面,第一圆环形永磁铁块59的磁极南极朝外北极朝内;第一圆环形永磁铁块59的下表面与第一 T形圆环形槽 56的下表面贴合,即第一圆环形永磁铁块59的下表面与第一 T形圆环形槽56的下部宽度较小的圆环形槽57的下表面贴合;将第一圆环形压块60置于第一 T形圆环形槽56的上部宽度较大的圆环形槽58内,第一圆环形压块60的下表面与第一圆环形永磁铁块59的上表面贴合,第一圆环形压块60的上表面与活塞48的上表面齐平;将第一圆环形压块60上的第五光孔63的轴线与活塞48的第一 T形圆环形槽56的第五螺纹孔61的轴线重合,将第一圆环形压块60上的第六光孔64的轴线与活塞48的第一 T形圆环形槽56的第六螺纹孔 62的轴线重合;将第五螺栓65的带螺纹端穿过第六光孔64拧入第六螺纹孔62并拧紧,第六螺栓66的带螺纹端穿过第五光孔63拧入第五螺纹孔61并拧紧,第五螺栓65和第六螺栓66拧紧时,第五螺栓65和第六螺栓66将第一圆环形压块60压紧。第八步将第一圆形弹簧27套在第二空心圆轴18上,第一圆形弹簧27置于第一隔板8的上方,将活塞48通过第一圆通孔33套在第二空心圆轴18上,活塞48置于第一圆形弹簧27的上方,将第一圆形弹簧27的一端焊接在活塞48的下表面,第一圆形弹簧27的另一端焊接在第二空心圆轴18的圆柱面上,也即是第一隔板8上表面的上方;将第二圆形弹簧34套在第二空心圆轴18上,第二圆形弹簧34位于活塞的上方,将第二圆形弹簧34的一端焊接在活塞48上表面上,第二圆形弹簧34的另一端焊接在第二空心圆轴18的圆柱面的上部,也即是第三圆通孔89最低端所在平面的下面;焊接前后都须保证第二空心圆轴18 的轴线、活塞48的轴线、第二圆形弹簧34的轴线和第一圆形弹簧27的轴线重合。第九步把第一圆轴91插入第二圆轴92的上部空心圆轴中,将第一圆轴91的轴线与第二圆轴92的轴线重合,将第一圆轴91的上表面与第二圆轴92的上表面齐平,将第十螺纹孔90的轴线和第三圆通孔89的轴线、第四圆通孔93的轴线重合,将第二圆轴形支撑架95的带螺纹端穿过第三圆通孔89和第四圆通孔93拧入第十螺纹孔90并拧紧;将圆环形负极板96套在第二空心圆轴18上,圆环形负极板96位于第二圆轴形支撑架95的上方,将第五螺栓孔88的轴线和第四螺栓孔87的轴线重合,用第十螺栓94穿过第五螺栓孔 88和第四螺栓孔87并拧紧,将圆环形负极板96与第二圆轴形支撑架95连接在一起;再分别沿着第二空心圆轴18的侧壁和第二圆轴92上部空心圆轴的侧壁注入室温硅橡胶,当室温硅橡胶冷却后将第二空心圆轴18和第二圆轴92之间的空隙绝缘密封填充、第二圆轴92 和第一圆轴91之间的空隙绝缘密封填充;再沿着第三圆通孔89的孔壁,向第三圆通孔89 和第二圆轴形支撑架95之间的空隙处注入室温硅橡胶,当室温硅橡胶冷却后将第三圆通孔89与第二圆轴形支撑架95之间的空隙绝缘密封填充。第十步在第一圆盘1的圆心处钻圆孔a,圆孔a的直径稍大于第二空心圆轴18的直径(按常规焊接规范取具体数值),圆孔a的轴线与第一圆盘1的轴线重合;再在第一圆盘 1上关于第一圆盘1的轴线对称钻小圆孔b和小圆孔c,小圆孔b和小圆孔c各自的轴线离第一圆盘1的轴线的距离等于圆筒形液压缸17的内半径与圆孔a的半径之和的一半,小圆孔b和小圆孔c的半径小于圆筒形液压缸17的内半径减去圆孔a的半径的数值的二分之一,且要求小圆孔b和小圆孔c不能正对转动叶片20和固定叶片46的上方。第十一步然后将第二空心圆轴18的上部插入第六步所钻圆孔a中,第一圆盘1 的下表面放在圆筒形液压缸17的上端面上。将圆筒形液压缸17的上端面焊接在第一圆盘 1的下表面上,再将第二空心圆轴18的上端面与第一圆盘1在第六步所钻圆孔a处焊接, 焊接前后都须保证圆筒形液压缸17的轴线、第一圆盘1的轴线、第二空心圆轴18的轴线重合;将第二圆盘104套在液压缸17上,将第二圆盘104的内环面与液压缸17的外圆周面焊接,焊接前后保证第二圆盘104的轴线与液压缸17的轴线重合,且第二圆盘104的下表面与阶梯状圆筒11的上表面光滑接触。第十二步先使用漏斗高岭土 /钛氧化物纳米复合颗粒电流变液由第六步所钻小圆孔b注满圆筒形液压缸17,通过小圆孔b和小圆孔c观察阻尼液已经注满圆筒形液压缸 17后,再将第六步所钻小圆孔b和小圆孔c焊接堵死。第十三步将第三柱状永磁铁块沈置于圆筒11的第二 T形四边形槽43的上部宽度较小的四边形槽44内;第三柱状永磁铁块沈的磁极分别指向圆筒11的轴线方向和指向远离圆筒11的轴线方向,第三柱状永磁铁块26靠近圆筒形液压缸17 —端的磁极性与第二柱状永磁铁块14靠近圆筒形液压缸17 —端的磁极性相反;第三柱状永磁铁块沈的上表面与第二 T形四边形槽43的上表面贴合,即第三柱状永磁铁块沈的上表面与第二 T形四边形槽43的上部宽度较小的四边形槽44的上表面贴合;将第四四边形压块23置于第二 T形四边形槽43的下部宽度较大的四边形槽45内,第四四边形压块23的上表面与第三柱状永磁铁块26的下表面贴合,第四四边形压块23的下表面与圆筒11的下表面齐平;将第四四边形压块23上的第三光孔M的轴线与圆筒11的第二 T形四边形槽43的第三螺纹孔25的轴线对齐(重合);将第三螺栓22的带螺纹端穿过第三光孔M拧入第三螺纹孔25并拧紧, 第三螺栓22拧紧时,第三螺栓22将第四四边形压块23压紧。第十四步将第二圆环形永磁铁块70置于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的第二 T 形圆环形槽67的上部宽度较小的圆环形槽68内;第二圆环形永磁铁块70的磁极在内外两个环面,第二圆环形永磁铁块70的磁极南极朝外北极朝内;第二圆环形永磁铁块70的上表面与第二 T形圆环形槽67的上表面贴合,即第二圆环形永磁铁块70的上表面与第二 T形圆环形槽67的上部宽度较小的圆环形槽68的上表面贴合;将第二圆环形压块71置于第二 T形圆环形槽67的下部宽度较大的圆环形槽69内,第二圆环形压块71的上表面与第二圆环形永磁铁块70的下表面贴合,第二圆环形压块71的下表面与圆筒11的下表面齐平;将第二圆环形压块71上的第八光孔75的轴线与圆筒11的第二 T形圆环形槽67的第八螺纹孔73的轴线重合,第二圆环形压块71上的第七光孔74的轴线与圆筒11的第二 T形圆环形槽67的第七螺纹孔72的轴线对齐;将第八螺栓77的带螺纹端穿过第八光孔75拧入第八螺纹孔73并拧紧,第八螺栓77的带螺纹端穿过第七光孔74拧入第七螺纹孔72并拧紧,第八螺栓77和第八螺栓77拧紧时,第八螺栓77和第八螺栓77将第二圆环形压块71压紧。第十五步将第三圆轴100的上端和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的圆筒的下端焊接,焊接前后都须保证第三圆轴100的轴线和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的轴线重合;将第三圆轴100的下端插入对应的凹槽102中;将第三圆形弹簧37的下端焊接在第一圆盘1 的上表面,将第三圆形弹簧37的上端焊接在该圆柱体38的下表面。焊接前后都须保证第三圆形弹簧37的轴线、圆筒形液压缸17的轴线和圆柱体38的轴线重合。第二圆盘104不得与第三圆轴100和凹槽102干涉。第十六步将推力调心滚子轴承的座圈放入圆环形槽103中;将圆筒形液压缸17 套入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和阶梯状圆筒11内,同时保证圆柱体38套在通孔39内; 将阶梯状圆筒11外径较小的部分套在推力调心滚子轴承的轴圈内,同时保证阶梯状圆筒 11的肩部与推力调心滚子轴承的轴圈的上表面接触;将圆柱体38与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的上端圆盘法兰47焊接,焊接要求保证圆柱体38的上端面与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的上端圆盘法兰47的上端面齐平,圆柱体38的下端面与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 35的上端圆盘法兰47的下端面齐平。在前述过程中仅仅同时去除第二圆形弹簧34和第一圆形弹簧27,仍然得到有效的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类似的,在前述过程中仅仅去除第二圆形弹簧34,仍然得到有效的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同样,在前述过程中仅仅在于去除第一圆形弹簧27,仍然得到有效的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
权利要求
1. 一种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其特征在于该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包括第一圆盘(1)、与第一圆盘(1)相对设置的底部圆盘法兰(19)、将第一圆盘(1)与底部圆盘法兰(19)无泄漏连接的液压缸(17)、具有开口的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 阶梯状圆筒(11)、第三圆轴(100)、推力轴承(101)第二圆盘(104),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的上端有上端圆盘法兰(47);阶梯状圆筒(11)的上部有凹槽(102);第三圆轴(100) 的上端面与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的下端面连接,第三圆轴(100)的下端位于凹槽 (102)内,且第三圆轴(100)与凹槽(102)光滑接触;第三圆轴(100)沿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的一个圆周线均布,凹槽(102)与第三圆轴(100)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 第二圆盘(104)套在液压缸(17)外与液压缸(17)连接,第二圆盘(104)的内环面与液压缸(17)的外圆周面相连,第二圆盘(104)的下表面与阶梯状圆筒(11)的上表面光滑接触; 底部圆盘法兰(19),第一圆盘(1)和液压缸(17)组成封闭式无泄漏空间,电流变体(55)充满该封闭式无泄漏空间,该液压缸(17)部分的位于圆筒(11)和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组成的空间内,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的下端圆筒内置第四永磁铁块 (30),圆筒(11)内置第三永磁铁块(26);阶梯状圆筒(11)分为上部外径较大的部分和下部外径较小的部分,两部分的内径相同,阶梯状圆筒(11)的外径较小的部分套在推力轴承 (101)的轴圈内,阶梯状圆筒(11)的肩部与推力轴承(101)的轴圈的上表面接触,阶梯状圆筒(11)的外径较小的部分的下端不与底部圆盘法兰(19)接触,阶梯状圆筒(11)的外径较小的部分与推力轴承(101)的轴圈的关系是轴与推力轴承的轴圈的常规配合关系;推力轴承(101)的座圈位于底部圆盘法兰(19)的圆环形槽(103)内,推力轴承(101)的座圈与圆环形槽(103)的关系是推力轴承的座圈与轴承座孔的常规配合关系;该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还包括沿液压缸(17)轴向运动的活塞(48)、第一空心圆轴(16)、第二空心圆轴(18)、转动叶片(20)、固定叶片(46)、第二永磁铁块(14)和第一永磁铁块(4)、第一隔板(8)、第二隔板(79)、圆环形正极板(78),第一圆轴形支撑架 (84)、第一圆轴(91)、第二圆轴(92)、第二圆轴形支撑架(95)、圆环形负极板(96);沿第二空心圆轴((18))下部外表面的同一个圆周线均布有第二圆通孔(81),第二圆通孔(81)的轴线与第二空心圆轴(18)的轴线正交,沿第二空心圆轴(18)外表面的上部的同一个圆周线均布有第三圆通孔(89),第三圆通孔(89)的轴线与第二空心圆轴(18)的轴线正交,第二空心圆轴(18)内套有上部空心、下部实心的第二圆轴(92),沿第二圆轴(92) 上部外表面的同一个圆周线均布有第四圆通孔(93),第四圆通孔(93)的轴线与第二空心圆轴(18)的轴线正交,第三圆通孔(89)和第四圆通孔(93) —一对应且轴线重合,第二圆轴(92)的长度小于第二空心圆轴(18)的长度,第二圆轴(92)的下端面高于第二空心圆轴(18)的下端面,第二圆轴(92)的上端面与第二空心圆轴(18)的上端面齐平,第二圆轴(92) 的上部空心轴内套有第一圆轴(91),第一圆轴(91)长度小于第二圆轴(92)的上部空心圆轴的长度,第一圆轴(91)的顶端与第二圆轴(92)的顶端齐平,圆环形正极板78位于底部圆盘法兰19的上表面之上,与第一圆轴形支撑架(84)的一端相连,第一圆轴形支撑架(84) 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圆通孔(81)与第二圆轴(92)相连,圆环形负极板(96)位于圆盘(13)的下表面之下,与第二圆轴形支撑架(95)的一端连接,第二圆轴形支撑架(95)的另一端穿过第三圆通孔(89)和第四圆通孔(93)与第一圆轴(91)相连,第二圆轴(92)顶端通过第二导线(99)穿过圆形通孔(97)与外部电源正极相连,第一圆轴(91)的顶端通过第一导线(98)穿过圆形通孔(97)与外部电源负极相连;圆环形负极板(96)的上表面与圆盘(13)的下表面不接触,圆环形正极板(78)的下表面与底部圆盘法兰(19)的上表面不接触,圆环形正极板(78)和圆环形负极板(96)皆与液压缸(14)、第二空心圆轴(18)不接触,圆环形正极板(78)只与第一圆轴形支撑架(69)和电流变体(55)接触,圆环形负极板(96)只与第二圆轴形支撑架(95)和电流变体(55)接触; 第一圆轴形支撑架(69)不与第二空心圆轴(18)接触;第一圆轴形支撑架(69)不与底部圆盘法兰(19)接触,第二圆轴形支撑架(95)不与第二空心圆轴(18)接触,第一圆轴形支撑架 (69)与第二空心圆轴(18)间的空隙、第二圆轴形支撑架(95)与第二空心圆轴(18)间的空隙、第二圆轴形支撑架(95)与第二圆轴(92)间的空隙、第二圆轴(92)与第二空心圆轴(18) 间的空隙、第二圆轴(92)与第一圆轴(91)间的空隙分别用填充材料(83)绝缘密封;活塞(48)位于圆环形负极板(96)的下方,活塞(48)圆心处设有第一圆通孔(33),活塞 (48)上开有第二小圆通孔(28),当电流变体(55)通过第二小圆通孔(28)时,活塞(48)所受阻尼力的合力的作用线与第二空心圆轴18的轴线重合,第一永磁铁块(4)设置在活塞(48) 内部;第一隔板(8)位于活塞(48)的下方,第一隔板(8)的内环面与第二空心圆轴(18)的外圆周面相连,第一隔板(8)的外环面与液压缸(17)的内圆周面相连;第二隔板(79)位于圆环形正极板(78)的上方,第二隔板(79)的内环面与第二空心圆轴(18)光滑接触,第二隔板(79)的外环面与液压缸(17)光滑接触;第二空心圆轴(18)穿过第一圆通孔(33)、第一隔板(8)和第二隔板(79),第二空心圆轴(18)下端面与底部圆盘法兰(19)无泄漏连接,第二空心圆轴(18)的上端面与第一圆盘(1)的上端面齐平且无泄漏连接;转动叶片(20)位于第一隔板(8)和第二隔板(79)之间,且转动叶片(20)的高度与第一空心圆轴(16)的高度一致,第一空心圆轴(16)套在第二空心圆轴(18)上,转动叶片(20) 靠近圆心的一端与第一空心圆轴(16)相连,转动叶片(20)远离圆心的一端与液压缸(17) 光滑接触,转动叶片(20)的上端与第一隔板(8)光滑接触,转动叶片(20)的下端与第二隔板(79)光滑接触,转动叶片(20)沿高度开有第一小圆通孔(15),第一小圆通孔(15)的轴线与第二空心圆轴(18)的轴线正交,当电流变体(55)通过第一小圆通孔(15)时,转动叶片 (20)所受阻尼力力系简化到第二空心圆轴(18)轴线上的一点时主矢为零,主矩的作用面与第二空心圆轴(18)的轴线垂直;固定叶片(46)远离圆心的一端与液压缸(17)相连,固定叶片(46)靠近圆心的一端与第一空心圆轴(16)光滑接触,第二永磁铁块(14)设置在转动叶片(20)内部,转动叶片(20)沿第一空心圆轴(16)外圆周线均勻分布,固定叶片(46)沿液压缸(17)内圆周线均勻分布,且每两个固定叶片(46)中间设有一个转动叶片(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永磁铁块(30)与第一永磁铁块(4)通过磁力相互吸引,第四永磁铁块(30)与第一永磁铁块 (4)数量相同,位置一一对应,且所有第一永磁铁块(4)所受磁力的合力在水平方向的分量为零;第三永磁铁块(26)与第二永磁铁块(14)数量相同,位置一一对应,且第三永磁铁块 (26)所受磁力系简化到第二空心圆轴(18)轴线上的一点时主矢为零,主矩的作用面与第二空心圆轴(18)的轴线垂直;第二永磁铁块(14)所受磁力系简化到第二空心圆轴(18)轴线上的一点时主矢为零,主矩的作用面与第二空心圆轴(18)的轴线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其特征在于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的轴线、圆筒(11)的轴线、第一圆盘(1)的轴线、液压缸(17)的轴线、底部圆盘法兰(19)的轴线、第二空心圆轴(18)的轴线、活塞(48)的轴线,第一隔板(8)的轴线、 第二隔板(79)的轴线、第一空心圆轴(16)的轴线、转动叶片(20)的轴线、固定叶片(46)的轴线、圆环形负极板(96)的轴线、圆环形正极板(78)的轴线、第一圆轴(91)的轴线、第二圆轴(92)的轴线、第一圆轴形支撑架(84)的轴线、第二圆盘(104)的轴线、第二圆轴形支撑架 (95)的轴线和第一圆通孔(33)的轴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泄漏转动流体阻尼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小圆通孔(15)的分布还有以下两种方式a、第一小圆通孔(15)改设在固定叶片(46)上;b、固定叶片(46)和转动叶片(20)上同时开有第一小圆通孔(15)。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在该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中还包括第一弹簧(27),得到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的另一种式样,其中第一弹簧(27)的上端与活塞(48)下表面相连接,第一弹簧 (27)的下端与第二空心圆轴(18)相连接,且第一弹簧(27)位于第一隔板(8)的上表面的上方,第一弹簧(27)对活塞(48)的作用力的合力的作用线与第二空心圆轴(18)的轴线重I=I ο
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在该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中还包括第二弹簧(34),得到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的另一种式样,其中第二弹簧(34)的下端与活塞(48)的上表面相连接,第二弹簧 (34)的上端与第二空心圆轴(18)的上部相连接,且第二弹簧(34)的上端位于第二圆轴形支撑架(95)下表面的下方,第二弹簧(34)对活塞(48)的作用力的合力的作用线与第二空心圆轴(18)的轴线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在该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中还包括第二弹簧(34)和第一弹簧(27),得到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的另一种式样,其中第二弹簧(34)的下端与活塞(48)上表面相连接,第二弹簧(34)的上端与第二空心圆轴(18)的上部相连接,且第二弹簧(34)的上端位于第二圆轴形支撑架(95)下表面的下方;第一弹簧(27)的上端与活塞(48)的下表面相连接,第一弹簧(27)的下端与第二空心圆轴(18)相连接,且第一弹簧(27)位于第一隔板 (8)的上表面的上方;该第二弹簧(34)对活塞(48)的作用力的合力的作用线与第二空心圆轴(18)的轴线重合;第一弹簧(27)对活塞(48)的作用力的合力的作用线与第二空心圆轴 (18)的轴线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在该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中还包括第三弹簧(37),得到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的另一种式样;第三弹簧(37)的上端连接在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的上端圆盘法兰 (47)的下端面上,第三弹簧(37)的下端连接在第一圆盘(1)的上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在该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中还包括第三弹簧(37),得到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的另一种式样;第三弹簧(37)的上端连接在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的上端圆盘法兰 (47)的下端面上,第三弹簧(37)的下端连接在第一圆盘(1)的上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在该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中还包括第三弹簧(37),得到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的另一种式样;第三弹簧(37)的上端连接在上端带有圆盘法兰的圆筒(35)的上端圆盘法兰 (47)的下端面上,第三弹簧(37)的下端连接在第一圆盘(1)的上表面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力转动与轴动电流变体阻尼器,利用磁力牵引阻尼器中的叶片转动和活塞轴动,当叶片转动和活塞轴动时,电流变体流过叶片和活塞上的小圆通孔,电流变体流过叶片和活塞上的小圆通孔时耗能,起到控制绕活塞轴线转动和沿活塞轴线方向振动的效果;且可根据振动控制要求,通过改变正负极板间的电压来改变电流变体的粘度,达到主动控制振动的效果。因不使用动密封件,该阻尼器不易泄漏出阻尼液。
文档编号F16F9/53GK102562926SQ20121003849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0日
发明者王芳, 韩玉林 申请人:东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