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齿链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38778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换齿链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链轮主体和换齿体的换齿链轮,所述换齿体能够相对于该链轮主体进行拆装。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一种具有链轮主体和换齿体的换齿链轮,所述换齿体能够相对于该链轮主体进行拆装。作为这种以往的换齿链轮,例如有一种如图7所示的换齿链轮500。将以往的换齿链轮500设置为,在链轮主体510的外周以等间隔嵌入换齿体520,并通过螺栓530进行固定。具体来说,切去链轮主体510的外周,从而形成相对于径向和周向都倾斜的周向侧面部分511。另一方面,在一个换齿体520的周向两侧,也形成相对于径向和周向都倾斜的周向侧面部分521。而且,以与换齿体520的周向侧面部分521进行面接触并通过螺栓530固定的方式,来设置链轮主体510的周向侧面部分51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8835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可是,由于上述以往的换齿链轮500是将一个换齿体520与另一个换齿体520隔开间隔而配置在链轮主体510外周的结构,因此,存在齿距变大且难以对应于链节距较短链条的问题。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研发的,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对应于链节距较短链条的换齿链轮。本技术方案I的发明是一种换齿链轮,其是相对于以等节距形成在链轮主体外周上的多个换齿安装部,而将具有链轮齿的多个换齿体分别以可拆装的方式进行安装而成的,其中,所述链轮主体具有圆形的外周形状,并且,所述多个换齿体沿所述链轮主体的周向以各相邻的换齿体彼此接触的方式进行配置,由此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方案2的发明在技术方案I记载的换齿链轮的结构的基础上,还有如下结构所述换齿体由第一换齿体和第二换齿体所构成,所述第一换齿体在周向两侧具有沿所述链轮主体的径向延伸的卡合突条;所述第二换齿体在周向两侧具有沿所述链轮主体的径向延伸并与第一换齿体的卡合突条相嵌合的被卡合槽,所述第一换齿体和第二换齿体以相同的数量交替地配置在所述链轮主体的周缘上,由此进一步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方案3的发明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换齿链轮的结构的基础上,还有如下结构所述卡合突条的外周侧卡合宽度和内周侧卡合宽度中的任意一方窄于另一方,并且,所述被卡合槽的外周侧被卡合宽度和内周侧被卡合宽度中的任意一方,与所述卡合突条的卡合宽度相对应而窄于另一方,由此进一步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方案4的发明在技术方案2或3记载的换齿链轮的结构的基础上,还有如下结构所述卡合突条的外周侧卡合宽度窄于所述卡合突条的内周侧卡合宽度,并且,所述被卡合槽的外周侧被卡合宽度窄于所述被卡合槽的内周侧被卡合宽度,由此进一步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方案5的发明在技术方案I至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换齿链轮的结构的基础上,还有如下结构沿所述链轮主体的周向延伸设置的环状部件,与所述多个换齿体进行卡合,由此进一步解决上述课题。发明的效果本技术方案I的发明的换齿链轮是,相对于以等节距形成在链轮主体外周上的多个换齿安装部,而将具有链轮齿的多个换齿体分别以可拆装的方式进行安装而成的,其中,链轮主体具有圆形的外周形状,并且,多个换齿体沿链轮主体的周向以各相邻的换齿体彼此接触的方式进行配置,由此,由于与以往相比,齿距变小,因此能够对应于链节距更短的链条。另外,由于链轮主体的外周形状是圆形,且沿周向没有凹凸,所以与以往相比,链轮主体的加工就变得容易。本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换齿链轮,在技术方案I的换齿链轮可发挥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发挥如下效果换齿体由第一换齿体和第二换齿体所构成,所述第一换齿体在周向两侧具有沿链轮主体的径向延伸的卡合突条;所述第二换齿体在周向两侧具有沿链轮主体的径向延伸并与第一换齿体的卡合突条相嵌合的被卡合槽,第一换齿体和第二换齿体以相同的数量交替地配置在链轮主体的周缘上,由此,由于第一换齿体和第二换齿体限制沿推力方向的相对位置关系并被嵌合成一体,因此,能够使嵌合成一体的第一换齿体和第二换齿体中的推力方向的强度提高。另外,当使卡合突条与被卡合槽进行嵌合时,例如在安装了第一换齿体之后,由于仅将第二换齿体从链轮主体的径向外侧插入到中心侧,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一换齿体和第二换齿体的安装。同样,关于拆卸,也能够容易地进行。本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换齿链轮,在技术方案2的换齿链轮可发挥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发挥如下效果卡合突条的外周侧卡合宽度和内周侧卡合宽度中的任意一方窄于另一方,并且,被卡合槽的外周侧被卡合宽度和内周侧被卡合宽度中的任意一方,与所述卡合突条的卡合宽度相对应而窄于另一方,由此,由于第一换齿体和第二换齿体中的一方,会限制另一方朝向链轮主体的径向一侧的相对移动,并且将第一换齿体和第二换齿体嵌合成一体,因此,能够使嵌合成一体的第一换齿体和第二换齿体中的链轮主体的径向强度提高。本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换齿链轮,在技术方案2或3的换齿链轮可发挥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发挥如下效果卡合突条的外周侧卡合宽度窄于卡合突条的内周侧卡合宽度,并且,被卡合槽的外周侧被卡合宽度窄于被卡合槽的内周侧被卡合宽度,由此,由于第二换齿体会限制第一换齿体朝向链轮主体的径向外侧的相对移动,并且将第一换齿体和第二换齿体嵌合成一体,因此,能够使嵌合成一体的第一换齿体和第二换齿体中的链轮主体的径向强度提高。本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换齿链轮,在技术方案I至4中任意一项的换齿链轮可发挥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发挥如下效果沿链轮主体的周向延伸设置的环状部件,与多个换齿体进行卡合,由此,由于在安装有多个换齿体的状态下可以更牢固地进行保持,因此,不仅沿径向而且沿周向和推力方向的换齿体的保持力都能够得到提高。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换齿链轮的主视图。图2(a) 图2 (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换齿体和第二换齿体的立体图。图3 (a) 图3 (c)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从径向外侧进行观察时的第一换齿体的侧视图、主视图以及从周向进行观察时的侧视图。图4(a) 图4 (c)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从径向外侧进行观察时的第二换齿体的侧视图、主视图以及从周向进行观察时的侧视图。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从换齿链轮的周向进行观察时的放大侧的剖视图。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从换齿链轮的周向进行观察时的放大侧的剖视图。图7是以往的换齿链轮的主视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00、200 :换齿链轮110、210:链轮主体111,211 :第一孔112、212 :换齿安装部113:插入槽114、214:外周缘120,220 :第一换齿体121,221 :链轮齿122,222 :被安装部123、223 :第二孔124 :卡合突条130>230 :第二换齿体131、231 :链轮齿132,232 :被安装部133、233 :第二孔134 :被卡合槽140,240 :锥形螺栓150、250:套筒160、260 :螺母170,270 :垫圈180 :环状部件181 :第三孔
225 :插入槽235 :插入槽500 :换齿链轮510 :链轮主体511:周向侧面部分520 :换齿体521:周向侧面部分530 :螺栓Wl :卡合突条的外周侧卡合宽度W2 :卡合突条的内周侧卡合宽度W3 :被卡合槽的外周侧被卡合宽度W4 :被卡合槽的内周侧被卡合宽度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换齿链轮是,相对于以等节距形成在链轮主体外周上的多个换齿安装部,而将具有链轮齿的多个换齿体分别以可拆装的方式进行安装而成的换齿链轮,其中,链轮主体具有圆形的外周形状,并且将多个换齿体沿链轮主体的周向以各相邻的换齿体彼此接触的方式进行配置,由此,只要与以往相比,齿距变小,且能够对应于链节距更短的链条,则其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是任意的方式。例如,在本发明的换齿链轮上安装的换齿体的数量可以是几个。另外,形成在一个换齿体上的链轮齿的数量也可以是几个。换言之,一个换齿体可以与一个链节距相对应,也可以与两个以上的链节距相对应。并且,可以是一种换齿体沿周向连续进行接触的结构,也可以是两种换齿体交替地连续进行接触的结构。另外,只要相对于链轮主体能够将换齿体进行拆装,则将换齿体安装在链轮主体上的手段或结构可以是任意的。实施例1以下,基于图1至图5,来说明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换齿链轮100。在这里,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换齿链轮100的主视图,图2 (a)是第一换齿体的立体图,图2 (b)是第二换齿体的立体图,图3 (a)是从链轮主体的径向外侧进行观察时的第一换齿体120的侧视图,图3 (b)是第一换齿体120的主视图,图3 (c)是从周向进行观察时的第一换齿体120的侧视图,图4 Ca)是从链轮主体的径向外侧进行观察时的第二换齿体130的侧视图,图4 (b)是第二换齿体130的主视图,图4 (c)是从周向进行观察时的第二换齿体130的侧视图,图5是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换齿链轮100的周向进行观察时的放大侧的剖视图。如图1至图5所示,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换齿链轮100包括链轮主体110、作为换齿体的一个例子即第一换齿体120、与该第一换齿体120数量相同的第二换齿体130和环状部件180。
其中,链轮主体110是通过对中心进行轴支承而以中心为支点旋转的部件,链轮主体Iio的外周缘114的形状形成为圆形。另外,将第一换齿体120和第二换齿体130交替地进行接触并通过锥形螺栓140和螺母160以可拆装的方式连续安装在链轮主体110的外周上。由此,与以往相比,换齿链轮100的齿距变小。具体来说,在链轮主体110的外周上以等节距形成有换齿安装部112,在换齿安装部112上,以仅与第一换齿体120和第二换齿体130的数量相对应的数量并以等间隔的方式形成有用于穿插锥形螺栓140的第一孔111。另一方面,在第一换齿体120上形成有链轮齿121、被安装部122和卡合突条124。其中,链轮齿121形成在第一换齿体120的外周侧。另外,还设置为,被安装部122形成在第一换齿体120的内周侧,并与换齿安装部112卡合。并且,在被安装部122上,形成有供锥形螺栓140插入的第二孔123。另外,卡合突条124是沿链轮主体110的径向而延伸设置在第一换齿体120中的链轮主体110的周向两侧。另外,在第二换齿体130上形成有链轮齿131、被安装部132和被卡合槽134。其中,链轮齿131与第一换齿体120的链轮齿121同样地形成在第二换齿体130的外周侧。另外,还设置为,被安装部132与第一换齿体120的被安装部122同样地形成在第二换齿体130的内周侧,并与换齿安装部112卡合。并且,在被安装部132上,形成有供锥形螺栓140插入的第二孔133。另外,被卡合槽134在第二换齿体130中的链轮主体110的周向两侧,以与卡合突条124相嵌合的方式沿链轮主体110的径向延伸设置。由此,第一换齿体120和第二换齿体130限制沿推力方向的相对位置关系并被嵌
合成一体。进而,卡合突条124的外周侧卡合宽度Wl和内周侧卡合宽度W2中的任意一方都窄于另一方,并且,被卡合槽134的外周侧被卡合宽度W3和内周侧被卡合宽度W4中的任意一方,都与卡合突条124的卡合宽度W1、W2相对应而窄于另一方。由此,第一换齿体120和第二换齿体130中的一方,会限制另一方朝向链轮主体110的径向一侧的相对移动,并且使第一换齿体120和第二换齿体130嵌合成一体。在本第一实施例中,卡合突条124的外周侧卡合宽度Wl,窄于卡合突条124的内周侧卡合宽度W2,并且被卡合槽134中的外周侧被卡合宽度W3,窄于被卡合槽134的内周侧被卡合宽度W4。由此,第二换齿体130限制第一换齿体120向外周侧的相对移动,并且第一换齿体120和第二换齿体130被嵌合成一体。另外,环状部件180沿链轮主体110的周向延伸设置,在与第一孔111对应的位置具有与第一孔111相同的第三孔181。而且,将环状部件180设置为,与安装在链轮主体110上的第一换齿体120和第二换齿体130进行卡合。
由此,在安装了第一换齿体120和第二换齿体130的状态下,可以更牢固地保持该第一换齿体120和第二换齿体130。接着,对有关第一换齿体120和第二换齿体130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首先,使第一换齿体120的被安装部122与链轮主体110的换齿安装部112进行卡合,并使第二孔123的位置与第一孔111的位置对应。其次,通过环状部件180和链轮主体110的换齿安装部112,来夹持第一换齿体120的被安装部122,将锥形螺栓140插入到第三孔181、第二孔123及第一孔111,从而将第一换齿体120安装在链轮主体110上。由此,朝向链轮主体110的径向、周向及推力方向的第一换齿体120和第二换齿体130的紧固力会提闻。此时,将第二孔123的位置设置为,位于比第一孔111和第三孔181的位置稍向链轮主体Iio的径向外侧偏移的位置上。此时,经由沿锥形螺栓140的插入方向设有狭缝的公知的套筒150和垫圈170,并通过锥形螺栓140和螺母160进行紧固,从而将第一换齿体120固定在链轮主体110上。当通过锥形螺栓140和螺母160进行紧固时,由于套筒150沿与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发生变形,因此,力会相对地作用在第一换齿体120和链轮主体110之间,以使第二孔123的位置与第一孔111的位置成为相同的位置。换言之,在第一换齿体120上,作用有朝向链轮主体110的径向中心侧的力。由此,由于第一换齿体120的一部分与链轮主体110的外周缘114紧密地进行面接触,因此,能够将第一换齿体120相对于链轮主体110沿径向进行高精度的定位。同样,使第二换齿体130与第一换齿体120相邻接,并使第二换齿体130的被安装部132与链轮主体110的换齿安装部112卡合,使第二孔133的位置与第一孔111和第三孔181的位置对应,并插入锥形螺栓140,从而将第二换齿体130安装在链轮主体110上。此时,仅通过将第二换齿体130相对于第一换齿体120从链轮主体110的径向外侧插入到中心侧,从而使卡合突条124与被卡合槽134进行嵌合。这样,连最后一个都能够容易地进行安装。在假设是将沿周向突出的凸部与沿周向凹陷的凹部进行嵌合的结构的情况下,将最后一个从径向外侧插入并安装在中心侧是很困难的,但与这种结构相比,在本发明中,连最后一个都能够容易地进行安装。另外,根据卡合突条124的卡合宽度Wl、W2与被卡合槽134的被卡合宽度W3、W4的关系,首先将全部的第一换齿体120安装在链轮主体110上,然后将第二换齿体130安装在链轮主体110时,连最后一个都能够容易地进行安装。当拆卸第一换齿体120和第二换齿体130时,首先将全部的第二换齿体130从链轮主体110中进行拆卸,然后拆卸第一换齿体120时,连最后一个都能够容易地进行拆卸。此外,当然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不使用环状部件180,而通过将环状部件180的部分与链轮主体110形成为一体,由此,在链轮主体110的换齿安装部112中的附图标记113的位置上,形成有插入槽,并在插入槽113中插入第一换齿体120和第二换齿体130的被安装部122、132。在这样得到的第一实施例的换齿链轮100中,链轮主体110具有圆形的外周缘114,并且多个换齿体120、130沿链轮主体110的周向以各相邻的换齿体彼此接触的方式进行配置,由此,与以往相比,能够对应于链节距更短的链条,并且能够使链轮主体110的加
工变得容易。另外,通过将第一换齿体120和第二换齿体130仅以相同的数量交替地配置在链轮主体110的外周缘114上,由此,能够使嵌合成一体的第一换齿体120和第二换齿体130中的推力方向的强度提高,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一换齿体120和第二换齿体130相对于链轮主体110的拆装,所述第一换齿体120具有沿链轮主体110的径向延伸的卡合突条124 ;所述第二换齿体130具有沿链轮主体110的径向延伸并与第一换齿体120的卡合突条124相嵌合的被卡合槽134。并且,卡合突条124的外周侧卡合宽度Wl和内周侧卡合宽度W2中的任意一方都窄于另一方,并且被卡合槽134的外周侧被卡合宽度W3和内周侧被卡合宽度W4中的任意一方,都与卡合突条124的卡合宽度Wl、W2相对应并窄于另一方,由此,能够使嵌合成一体的第一换齿体120和第二换齿体130中的链轮主体110的径向强度提高。卡合突条124的外周侧卡合宽度W1,窄于卡合突条124的内周侧卡合宽度W2,并且被卡合槽134的外周侧被卡合宽度W3,也窄于被卡合槽134的内周侧被卡合宽度W4,由此,能够使嵌合成一体的第一换齿体120和第二换齿体130中的链轮主体110的径向强度提闻。另外,沿链轮主体110的周向延伸设置的环状部件180与多个换齿体120、130进行卡合,由此,不仅沿径向而且沿周向和推力方向的换齿体120、130的保持力都能够得到提闻等,其效果非常大。实施例2接着,基于图6来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换齿链轮200。在这里,图6所示的是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换齿链轮200的周向进行观察时的放大侧的剖视图。第二实施例的换齿链轮200是使第一实施例的换齿链轮100的换齿体120、130的被安装部122、132与链轮主体110的换齿安装部112之间的阴阳关系相反,并且未使用环状部件180,关于大部分的部件,由于与第一实施例的换齿链轮100相同,所以,对相同的部件,省略详细说明,并仅标注后两位数字相同的200系列的附图标记。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采用如下的结构在第一换齿体220和第二换齿体230的被安装部222、232上形成插入槽225、235,并在插入槽225、235中插入链轮主体210的换齿安装部212。在这样得到的第二实施例的换齿链轮200中,链轮主体210具有圆形的外周缘214,并且多个换齿体220、230沿链轮主体210的周向以各相邻的换齿体彼此接触的方式进行配置,由此,与以往相比,能够对应于链节距更短的链条,并且链轮主体210的加工也变得容易等,其效果非常大。
权利要求
1.一种换齿链轮,其是相对于以等节距形成在链轮主体外周上的多个换齿安装部,而将具有链轮齿的多个换齿体分别以可拆装的方式进行安装而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轮主体具有圆形的外周形状,并且,所述多个换齿体沿所述链轮主体的周向以各相邻的换齿体彼此接触的方式进行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齿链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齿体由第一换齿体和第二换齿体所构成,所述第一换齿体在周向两侧具有沿所述链轮主体的径向延伸的卡合突条;所述第二换齿体在周向两侧具有沿所述链轮主体的径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换齿体的卡合突条相嵌合的被卡合槽,所述第一换齿体和所述第二换齿体,以相同的数量交替地配置在所述链轮主体的周缘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齿链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突条的外周侧卡合宽度和内周侧卡合宽度中的任意一方窄于另一方,并且, 所述被卡合槽的外周侧被卡合宽度和内周侧被卡合宽度中的任意一方,与所述卡合突条的卡合宽度相对应而窄于另一方。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换齿链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突条的外周侧卡合宽度窄于所述卡合突条的内周侧卡合宽度,并且,所述被卡合槽的外周侧被卡合宽度窄于所述被卡合槽的内周侧被卡合宽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齿链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链轮主体的周向延伸设置的环状部件,与所述多个换齿体进行卡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对应于链节距较短链条的换齿链轮。一种换齿链轮(100),其是相对于以等节距形成在链轮主体(110)外周上的多个换齿安装部(112),而将具有链轮齿(121、131)的多个换齿体(120、130)分别以可拆装的方式进行安装而成的,其中,链轮主体(110)具有圆形的外周形状(114),并且,多个换齿体(120、130)沿所述链轮主体(110)的周向以各相邻的换齿体(120、130)彼此接触的方式进行配置。
文档编号F16H55/12GK103032552SQ20121037197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5日
发明者藤原诚 申请人:株式会社椿本链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