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04236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装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组装件,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螺孔的组装件。
背景技术
投影装置为一种用以产生大尺寸画面的显示装置。投影装置的成像原理是通过光阀将光源所产生的照明光束转换成图像光束,再通过镜头将图像光束转换为投影光束,并将其投影到屏幕或墙面上。随着投影技术的进步及制造成本的降低,投影装置的使用已从商业用途逐渐拓展到家庭用途。不论是投影装置或是其它种类的电子装置,都需以装置外壳对其构件进行保护及屏蔽,而装置外壳一般是由多个壳体相互组装而成。以投影装置的装置外壳而言,其壳体多以螺锁的方式相互固定,因此须在壳体上设置螺柱以供螺丝锁附。目前常见的方式为将螺·柱热熔在壳体上,在将螺柱热熔在壳体的过程中需要热熔治具的辅助,因此比较耗费制造成本,且热熔的固定方式合格率较差。此外,以热熔方式被固定在壳体上的螺柱将难以拆除,故返工比较不便,且产品报废时金属材质的螺柱与塑胶材质的壳体也因此无法分类回收,不符合环保的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装件,易于拆卸且可使壳体的组装比较简便。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组装件,包括一主体及一第一组装部。主体可拆卸地配置在一第一壳体上。第一壳体具有一第一组装孔,一第二壳体具有一第二组装孔,且第一组装孔对位于第二组装孔。第一组装部固定在主体上且具有一第一螺孔。第一螺孔对位于第一组装孔,且一螺丝穿过第一组装孔与第二组装孔并螺锁在第一螺孔。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主体包括一第一夹持部及一第二夹持部。第二夹持部连接在第一夹持部,其中第一壳体夹置于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之间。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组装部固定在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具有一第三组装孔,第三组装孔对位于第一螺孔,且螺丝穿过第三组装孔。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组装部固定在第一夹持部,且第一壳体位于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壳体之间。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组装部固定在第一夹持部,且第一夹持部位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组装件还包括一第二组装部,其中该第一组装部固定在第一夹持部,第二组装部固定在第二夹持部且具有一第二螺孔,第二螺孔对位于第一螺孔,且螺丝螺锁在第二螺孔。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组装部为一螺柱。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组装件具有螺孔且可拆卸地配置在壳体,使壳体可通过所述螺孔进行锁附组装。相较于已知技术以热熔方式将螺柱固定在壳体而难以拆卸螺柱,本实用新型的组装件为可拆式,因此返工比较方便,且产品报废时组装件与壳体可彼此分离而分类回收,比较符合环保的趋势。此外,由于所述组装件并非以热熔方式进行固定,因此不需要热熔治具的辅助而可节省制造成本,且可避免因热熔固定而导致合格率不佳。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I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组装件的立体图;图2为图I的组装件的剖视图;图3为图I的组装件配置在第一壳体的立体图;图4为图3的第一壳体的立体图; 图5为图3的组装件及第一壳体的剖视图;图6为图5的第一壳体置于第二壳体上的剖视图;图7为螺丝锁附图6的组装件、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剖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螺丝锁附组装件、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剖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螺丝锁附组装件、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50 :第一壳体;52 :第一组装孔;60 :第二壳体;62 :第二组装孔;70 :螺丝;100、200、300 :组装件;110、210、310 :主体;112、212、312 :第一夹持部;114、214、314 :第二夹持部;114a、214a:第三组装孔;120,220,320 :第一组装部;122、222、322 :第一螺孔;330 :第二组装部;332 :第二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图I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组装件的立体图。图2为图I的组装件的剖视图。请参考图I及图2,本实施例的组装件100包括一主体110及一第一组装部120。第一组装部120固定在主体110上且具有一第一螺孔122。在本实施例中,组装件100的材质例如为金属,第一组装部120例如为螺柱且一体成形地固定在主体110上。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组装部120可为其它适当形状且组装件100可选用其它适当材质,本实用新型不对此加以限制。本实施例的主体110包括一第一夹持部112及一第二夹持部114,第二夹持部114连接在第一夹持部112,且第一组装部120固定在第一夹持部112上。主体110可通过第一夹持部112及一第二夹持部114而可拆卸地配置在装置壳体,以下通过图示对此加以详细说明。图3为图I的组装件配置在第一壳体的立体图。图4为图3的第一壳体的立体图。图5为图3的组装件及第一壳体的剖视图。请参考图3至图5,第一壳体50例如为塑胶件且具有第一组装孔52。使用者可将第一壳体50夹置于第一夹持部112与第二夹持部114之间,以将主体110可拆卸地配置在一第一壳体50上,且让第一组装部120的第一螺孔122对位于第一壳体50的第一组装孔52。在其它实施例中,主体110可为其它形状的结构,且可通过卡扣、勾合或其它适当方式可拆卸地配置在第一壳体50,本实用新型不对此加以限制。 图6为图5的第一壳体置于第二壳体上的剖视图。图7为螺丝锁附图6的组装件、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剖视图。图6及图7所示的第二壳体60例如为塑胶件且具有第二组装孔62。在将组装件100的主体110如图5所示可拆卸地配置于第一壳体50之后,使用者可如图6所不将第一壳体50置于第二壳体60上,此时第一壳体50位于第一夹持部112与第二壳体60之间,且第一壳体50的第一组装孔52对位于第二壳体60的第二组装孔62。接着,使用者可如图7所示将一螺丝70穿过第一壳体50的第一组装孔52与第二壳体60的第二组装孔62并螺锁在第一组装部120的第一螺孔122,以将第一壳体50、第二壳体60及组装件100相固定。相较于已知技术以热熔方式将螺柱固定在壳体而难以拆卸螺柱,上述组装件100可拆卸地配置在第一壳体50,因此返工比较方便,且产品报废时金属材质的组装件100与塑胶材质的第一壳体50可彼此分离而分类回收,比较符合环保的趋势。此外,由于组装件100并非以热熔方式进行固定,因此不需要热熔治具的辅助而可节省制造成本,且可避免因热熔固定而导致合格率不佳。请参考图7,在本实施例的组装件100中,第二夹持部114具有第三组装孔114a,且第三组装孔114a对位于第一组装部120的第一螺孔122。螺丝70除了穿过第一组装孔52及第二组装孔62并螺锁在第一螺孔122之外,还穿过第三组装孔114a以使组装件100更稳固地被固定住。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并未将组装部设置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将组装部设置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以下通过图8对此加以详细说明。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螺丝锁附组装件、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剖视图。请参考图8,本实施例的组装件200包括主体210及第一组装部220,主体210包括第一夹持部212及第二夹持部214。第一组装部220固定在第一夹持部212上且具有第一螺孔222,第二夹持部214具有第三组装孔214a。第一夹持部212位于第一壳体50与第二壳体60之间,而使固定在第一夹持部212的第一组装部220位于第一壳体50与第二壳体60之间。第一螺孔222、第三组装孔214a、第一壳体50的第一组装孔52及第二壳体60的第二组装孔62彼此对位。螺丝70穿过第一组装孔52、第二组装孔62及第三组装孔214a且螺锁在第一螺孔222,以将第一壳体50、第二壳体60及组装件200相固定。在图7及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仅在组装件上设置了一个组装部。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在组装件上设置一个以上的组装部。以下通过图9对此加以详细说明。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螺丝锁附组装件、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剖视图。请参考图9,本实施例的组装件300包括主体310、第一组装部320及第二组装部330,主体310包括第一夹持部312及第二夹持部314。第一组装部320固定在第一夹持部312上且具有第一螺孔322,第二组装部330固定在第二夹持部314上且具有第二螺孔332。第一螺孔322、第二螺孔332、第一壳体50的第一组装孔52及第二壳体60的第二组装孔62彼此对位。螺丝70穿过第一组装孔52及第二组装孔62且螺锁在第一螺孔322及第二螺孔332,以将第一壳体50、第二壳体60及组装件300相固定。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组装件具有螺孔且可拆卸地配置在壳体,使壳体可通过所述螺孔进行锁附组装。相较于已知技术以热熔方式将螺柱固定在壳体而难以拆卸螺柱,本实用新型的组装件为可拆式,因此返工比较方便,且产品报废时组装件与壳体可彼此分离而分类回收,比较符合环保的趋势。此外,由于所述组装件并非以热熔方式进行固定,因此不需要热熔治具的辅助而可节省制造成本,且可避免因热熔固定而导致合格率不佳。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组装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体,可拆卸地配置在一第一壳体上,其中该第一壳体具有一第一组装孔,一第二壳体具有一第二组装孔,且该第一组装孔对位于该第二组装孔;以及 一第一组装部,固定在该主体上且具有一第一螺孔,其中该第一螺孔对位于该第一组装孔,且一螺丝穿过该第一组装孔与该第二组装孔并螺锁在该第一螺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装件,其特征在于,该主体包括 一第一夹持部;以及 一第二夹持部,连接在该第一夹持部,其中该第一壳体夹置于该第一夹持部与该第二夹持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装部固定在该第一夹持部,该第二夹持部具有一第三组装孔,该第三组装孔对位于该第一螺孔,且该螺丝穿过该第三组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装部固定在该第一夹持部,且该第一壳体位于该第一夹持部与该第二壳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装部固定在该第一夹持部,且该第一夹持部位于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组装部,其中该第一组装部固定在该第一夹持部,该第二组装部固定在该第二夹持部且具有一第二螺孔,该第二螺孔对位于该第一螺孔,且该螺丝螺锁在该第二螺孔。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装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装部为一螺柱。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装件,包括一主体及一第一组装部。主体可拆卸地配置在一第一壳体上。第一壳体具有一第一组装孔,一第二壳体具有一第二组装孔,且第一组装孔对位于第二组装孔。第一组装部固定在主体上且具有一第一螺孔。第一螺孔对位于第一组装孔,且一螺丝穿过第一组装孔与第二组装孔并螺锁在第一螺孔。
文档编号F16B5/02GK202673942SQ20122024249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8日
发明者刘君杰 申请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