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龙头切换开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07957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龙头切换开关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龙头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龙头切换开关结构,其提供一种全新的切换结构,从而具有防烫等功效。
背景技术
传统的龙头切换开关在实现开关切换时,如图IA和图IB所示,其是通过抬起或压下控制把手300来实现,其中图IA示出的为关闭状态,而图IB示出的为打开状态。请再参阅图IC和图ID所示,当龙头处于打开状态时,其又根据龙头在左右方向位置来确定实际出水情况,比如图IC示出的为冷水出水,图ID示出的为热水出水。上述龙头切换开关确实可以实现开关与冷热水切换操作,并且其操作过程已被人们所熟知,但是,当用户前次使用时是通过直接在热水状态下压来关闭时,即控制把手处于 靠左且压下状态,此时下次使用时,用户会出现直接抬起该控制把手而产生烫伤的隐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龙头切换开关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龙头切换开关结构,其组设在龙头本体上,改变了龙头的切换模式,从而解决现有切换开关存在烫伤的隐患。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龙头切换开关结构,其中,包括安装座,具有本体以及与本体相连的冷水管和热水管,该本体上还形成有限位凸筋;静环,具有与安装座的冷水管和热水管相对应设置的冷水口和热水口,该静环与安装座本体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隔开冷、热水通道的密封圈;动环,具有连通孔和限位槽,该连通孔偏心设置并随动环的转动而改变与冷水口和热水口的连通状态,该限位槽设置在动环的侧面上而与限位凸筋配合以限制动环的转动角度,该限位槽具有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该限位凸筋与第一槽壁抵顶时呈完全热水状态,与第二槽壁抵顶时呈关闭状态;把手,与动环相连并驱动动环转动。进一步,该龙头切换开关结构还包括固定接头,该固定接头上设置有多个卡块,该动环在限位槽内还设置有多个与固定接头配合的卡槽,该固定接头还通过螺纹连接而与把手固定相连。进一步,该龙头切换开关结构还包括设置动环与固定接头之间的第一 O形圈。进一步,该固定接头与把手之间还设置有套设在固定接头上的耐磨垫圈和压紧螺母。进一步,该龙头切换开关结构还包括锁紧螺母和第二 O形圈,该锁紧螺母将把手紧固在固定接头上,该第二 O形圈设置在固定接头与把手之间。进一步,该把手内还设置有柔水器。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龙头切换开关结构,其通过动环上连通孔选择性地与静环上的冷水口和热水口连通,从而实现冷水、热水以及混合水的出水;接着通过设置限位凸筋和限位槽使得动环仅能在一定角度(小于360度)内转动,另外通过使该限位凸筋与第一槽壁抵顶时呈完全热水状态,与第二槽壁抵顶时呈关闭状态,从而使得人们需要关闭龙头时必须回旋切换到第二槽壁,如此使得人们每次开启而使用龙头时,均是冷水、混合水至热水的顺序模式,完全解决了因为一开启即为热水而烫伤的隐患,保证人们能舒适安全地用水。

图IA为现有龙头切换开关结构处于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IB为现有龙头切换开关结构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IC为现有龙头切换开关结构处于出冷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ID为现有龙头切换开关结构处于出热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切换开关结构所应用的一种龙头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图2的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涉及切换开关结构处于关闭状态的示意图;图6和图6A为本实用新型涉及切换开关结构处于出冷水状态的示意图;图7和图7A为本实用新型涉及切换开关结构处于出混合水状态的示意图;图8和图8A为本实用新型涉及切换开关结构处于出热水状态的示意图。图中切换开关结构100安装座I本体11限位凸筋111冷水管12热水管13静环2冷水口21热水口22密封圈23动环3连通孔31限位槽32第一槽壁321第二槽壁322卡槽33把手4固定接头5卡块51锁紧螺母6第一 O形圈71第二 O形圈72耐磨垫圈81压紧螺母82柔水器9管路200控制把手300。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切换开关结构100所应用的龙头包括管路200以及形成在管路200端部的切换开关结构100,该切换开关结构100包括安装座I、静环2、动环3以及把手4,其中该安装座I,具有本体11以及与本体11相连的冷水管12和热水管13,该本体11上还形成有限位凸筋111,该冷水管12和热水管13分别与管路200中的相应水管相连通,而分别实现冷水进水和热水进水,该安装座I固定在管路200中;该静环2,具有与安装座I的冷水管12和热水管13相对应设置的冷水口 21和热水口 22,该静环2与安装座I本体11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隔开冷、热水通道的密封圈23 ;该动环3,具有连通孔31和限位槽32,该连通孔31偏心设置并随动环3的转动而改变与冷水口 21和热水口 22的连通状态,该限位槽32设置在动环3的侧面上而与限位凸·筋111配合以限制动环3的转动角度,该限位槽32的两侧分别为第一槽壁321和第二槽壁322,该限位凸筋111与第一槽壁321抵顶时呈完全热水状态,与第二槽壁322抵顶时呈关闭状态;该把手4,与动环3相连并驱动动环3转动。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该把手4与动环3之间的一种具体驱动方式,该龙头切换开关结构100还包括固定接头5,该固定接头5上设置有多个卡块51,该动环3在限位槽32内还设置有多个与固定接头5配合的卡槽33,如此通过卡槽33与卡块51的配合,使得动环3能与固定接头5同步转动,该固定接头5则通过螺纹连接而与把手4固定相连;更具体地,该龙头切换开关结构100还包括锁紧螺母6,从而通过该锁紧螺母6将把手4紧固在固定接头5上。为了实现密封的功效,该龙头切换开关结构100还包括设置动环3与固定接头5之间的第一 O形圈71以及设置在固定接头5与把手4之间的第二 O形圈72 ;另外,为了提高使用寿命,该固定接头5与把手4之间还设置有套设在固定接头5上的耐磨垫圈81和压紧螺母82。请参阅图3所示,该把手4内还设置有柔水器9,从而改变龙头的实际出水模式,该柔水器9为本领域公知部件,在此不详细描述;当然该柔水器9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而设置为其他功能水出水结构。如此,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龙头切换开关结构100,其通过动环3上的连通孔31选择性地与静环2上的冷水口 21和热水口 22连通,从而实现冷水、热水以及混合水的出水;接着通过设置限位凸筋111和限位槽32,使得动环3仅能在一定角度(小于360度)内转动,即无法实现360度的循环转动,使得避免直接出热水成为可能。最后,通过使该限位凸筋111与第一槽壁321抵顶时呈完全热水状态,与第二槽壁322抵顶时呈关闭状态。请依次参阅图5至图8A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切换开关的打开过程的出水模式依次为冷水、混合水以及热水,在出热水时,该限位凸筋111刚好与第一槽壁321抵顶,从而避免热水侧亦能关闭龙头出水的情形;如此使得用户在需要关闭龙头时,必须从图8所示状态,依次经图7所示状态和图6所示状态而达到图5所示状态,从而使得人们需要关闭龙头时必须回旋切换到第二槽壁322,如此使得人们每次开启而使用龙头时,均是冷水、混合水至热水的顺序模式,完全解决了因为一开启即为热水而烫伤的隐患,保证人们能舒适安全地用水。[0053]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龙头切换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座,具有本体以及与本体相连的冷水管和热水管,该本体上还形成有限位凸筋;静环,具有与安装座的冷水管和热水管相对应设置的冷水口和热水口,该静环与安装座本体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隔开冷、热水通道的密封圈; 动环,具有连通孔和限位槽,该连通孔偏心设置并随动环的转动而改变与冷水口和热水口的连通状态,该限位槽设置在动环的侧面上而与限位凸筋配合以限制动环的转动角度,该限位槽具有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该限位凸筋与第一槽壁抵顶时呈完全热水状态,与第二槽壁抵顶时呈关闭状态; 把手,与动环相连并驱动动环转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龙头切换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龙头切换开关结构还包括固定接头,该固定接头上设置有多个卡块,该动环在限位槽内还设置有多个与固定接头配合的卡槽,该固定接头还通过螺纹连接而与把手固定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龙头切换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龙头切换开关结构还包括设置动环与固定接头之间的第一 O形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龙头切换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接头与把手之间还设置有套设在固定接头上的耐磨垫圈和压紧螺母。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龙头切换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龙头切换开关结构还包括锁紧螺母和第二 O形圈,该锁紧螺母将把手紧固在固定接头上,该第二 O形圈设置在固定接头与把手之间。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龙头切换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把手内还设置有柔水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龙头切换开关结构,包括安装座,具有本体、冷水管和热水管,该本体上还形成有限位凸筋;静环,具有与安装座的冷水管和热水管相对应设置的冷水口和热水口,该静环与安装座本体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动环,具有连通孔和限位槽,该连通孔偏心设置并随动环的转动而改变与冷水口和热水口的连通状态,该限位槽设置在动环的侧面上,该限位槽具有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该限位凸筋与第一槽壁抵顶时呈完全热水状态,与第二槽壁抵顶时呈关闭状态;把手,与动环相连并驱动动环转动。本实用新型使得人们每次开启而使用龙头时,均是冷水、混合水至热水的顺序模式,完全解决了因为一开启即为热水而烫伤的隐患,保证人们能舒适安全地用水。
文档编号F16K11/074GK202708197SQ20122030965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9日
发明者庄敏勇, 许伟强 申请人: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