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子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08640阅读:1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杆子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花篮或花柱等杆子制作件的配件,具体是指一种杆子连接件。
背景技术
传统的花篮或婚礼用的拱门、花柱等工艺制作件一般由杆子(藤条或竹条等)为骨架,通过绑扎绳在骨架的节点绑扎而成,然后在辅以鲜花和绿叶。这种传统的工艺制作件存在的问题是(I)采用绑扎方式制作,绑扎耗时长,导致制作效率低;(2)使用后,如果存在局部位置的藤条或竹条断裂,则需要拆解整个工艺制作件,才能将剩余的藤条或竹条进行再利用,极大地增加了制作成本,再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有助于提高花篮、拱门或花柱等工艺制作件的制作效率,且材料再利用方便的杆子连接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有至少两根并排分立的主套管,其中,至少一个主套管中的侧壁上固定联接设置有侧套管。通过本设置,利用主套管和侧套管固定工艺制作件的骨架材料(藤条或竹条等),形成工艺制作件,因此,无需绑扎绳进行捆绑,提高了工艺制作件的制作效率,另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杆子连接件,不仅杆子连接件可以循环再利用,而且一旦工艺制作件的某个部位的骨架材料出现损坏,也只需要将该处的骨架材料抽出,重新更换一根新的骨架材料,因此,使得工艺制作件的再利用更加方便。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主套管有两根,且二者平行并排设置。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两根主套管的上均固定联接有侧套管。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两根主套管上的两根侧套管的夹角为60°、90°、108°或120度。通过本设置,将侧套管的夹角限定成正多边形的内角角度,因此,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制作成正多边形状的工艺制作件,当然本实用新型侧套管的夹角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成其他角度。或者该两根侧套管还可以设置成为同一圆心和半径的圆弧段(即为所述的两根侧套管为在同一圆周上两段圆弧段),通过该圆弧段的侧套管形成圆形的花篮等工艺制作件。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侧套管的内腔与主套管内腔相连通设置。通过本设置,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强度。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主套管之间设置有加强筋。通过本设置,提高了多根主套管之间的连接强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提高了花篮等工艺制作件的制作效率,并且再利用方便。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介绍。
图I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立体图I ;图2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立体图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的描述,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该领域的技术工程师可根据上述实用新型的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如图1-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包括有至少两根并排分立的主套管1,其中,至少一个主套管I中的侧壁上固定联接设置有侧套管2,本实施例所述的主套管I有两根,且二者平行并排设置,另外,所述的两根主套管I的上均固定联接有侧套管2,且所述的两根主套管上的两根侧套管2的夹角为60°、90°、108°或120度,以分别对应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角度。当然本实用新型该两根侧套管2的夹角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成其他角度。本实施例该两根侧套管2是在同一平面上,当然二者不在同一平面上,形成上述夹角,也可以用于实现其他形状的编制效果。另外,本实施例所述的侧套管2的内腔与主套管I内腔相连通设置,提高骨架材料插入的深度,提高工艺制作件的强度,另外,所述的主套管I之间设置有加强筋3。本实施例该杆子连接件采用注塑一体化加工成型。
权利要求1.一种杆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至少两根并排分立的主套管,其中,至少一个主套管中的侧壁上固定联接设置有侧套管。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杆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套管有两根,且二者平行并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杆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根主套管的上均固定联接有侧套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杆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根主套管上的两根侧套管的夹角为60°、90°、108°或120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杆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根侧套管为在同一圆周上两段圆弧段。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杆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套管的内腔与主套管内腔相连通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杆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套管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杆子连接件,包括有至少两根并排分立的主套管,其中,至少一个主套管中的侧壁上固定联接设置有侧套管。所述的主套管有两根,且二者平行并排设置,所述的两根主套管的上均固定联接有侧套管。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提高了花篮等工艺制作件的制作效率,并且再利用方便。
文档编号F16B7/08GK202746351SQ20122032106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日
发明者詹建达, 詹长青 申请人:詹建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