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中心壳体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43217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工中心壳体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属于加工中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工中心壳体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加工中心中,如图1所示,壳体之间的连接都是依靠钣金上各伸出的连接片叠加后通过螺丝螺母固定而成的,这样做的方法虽然方便,但是钣金之间形成了凹槽,极其影响加工中心的整体美观程度,且连接片往往会因为时间关系造成金属疲劳,导致其断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工中心壳体连接机构,解决现有加工中心壳体连接美观和牢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加工中心壳体连接机构,包括第一钣金和第二钣金,所述第一钣金上设有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二钣金上设有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包括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一钣金的侧面贴合,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片贴合,并通过螺丝和螺母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钣金正对所述螺丝的位置开设有一方便拆卸所述螺丝的安装孔。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的孔径大于所述螺丝头部的直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改良了加工中心壳体之间的连接的连接方式,巧妙的隐藏了钣金之间的凹槽,提升了加工中心的整体美观程度,且更加结实可靠,不易导致连接处的断裂。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第一钣金,2、第二钣金,3、螺丝,4、螺母,5、第一连接片,601、第一折弯部,602、第二折弯部,7、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参照图2所示,一种加工中心壳体连接机构,包括第一钣金I和第二钣金2,所述第一钣金I上设有第一连接片5,所述第二钣金2上设有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包括第一折弯部601和第二折弯部602,所述第一折弯部601与所述第一钣金I的侧面贴合,所述第二折弯部602与所述第一连接片5贴合,并通过螺丝3和螺母4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钣金2正对所述螺丝3的位置开设有一方便拆卸所述螺丝3的安装孔7。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7的孔径大于所述螺丝3头部的直径。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加工中心壳体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钣金(I)和第二钣金(2),所述第一钣金(I)上设有第一连接片(5),所述第二钣金(2)上设有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包括第一折弯部(601)和第二折弯部¢02),所述第一折弯部(601)与所述第一钣金(I)的侧面贴合,所述第二折弯部(602)与所述第一连接片(5)贴合,并通过螺丝(3)和螺母(4)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中心壳体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钣金(2)正对所述螺丝(3)的位置开设有一方便拆卸所述螺丝(3)的安装孔(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中心壳体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7)的孔径大于所 述螺丝(3)头部的直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工中心壳体连接机构,包括第一钣金和第二钣金,所述第一钣金上设有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二钣金上设有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包括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一钣金的侧面贴合,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片贴合,并通过螺丝和螺母固定。本实用新型改良了加工中心壳体之间的连接的连接方式,巧妙的隐藏了钣金之间的凹槽,提升了加工中心的整体美观程度,且更加结实可靠,不易导致连接处的断裂。
文档编号F16B5/02GK202991737SQ201220590310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9日
发明者吴少华, 石皋莲, 屠春娟, 杨洪涛, 许林, 牛瑞海 申请人:高瑞数控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