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模组滑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47467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合模组滑台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复合模组滑台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台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复合模组滑台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参阅图1与图2,为一种现有的滑台结构,其揭露出的技术内容是将一个具有数个穿孔111且沿一条轴线方向X延伸的滑轨11,利用数个螺丝12分别穿过前述穿孔111,而再将前述螺丝12分别锁紧后,让该滑轨11固定于一个基座13上。然而,为了方便组装,前述穿孔111没有螺纹且直径较大,所以与前述螺丝12彼此间,在组配后必然会存在横向间隙,如此一来,导致该滑轨11在锁固的过程中易发生横向偏移或者是在锁固后易造成横向拘束性不佳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前述螺丝12是利用各别锁紧方式来固定该滑轨11,所以,对于该滑轨11上会产生多点的点状均束力,如此一来,对于该滑轨11表面会造成微幅的挠曲现象,而影响一个滑块(图未示)于该滑轨11上滑移的平顺性。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横向拘束性佳且不易挠曲变形的复合模组滑台结构。[0004]本实用新型复合模组滑台结构,包含一个基座单元、至少一个滑轨,及至少一个滑块。[0005]该基座单元包括一个具有一个顶面的本体,及至少一个由该本体的该顶面凹设且沿一个长向延伸的沟槽,该本体还具有一个沿该长向延伸的槽底壁,及两个分别位在该长向两相反侧且连接该顶面与该槽底壁间的槽侧壁,该槽底壁与前述槽侧壁相配合界定出该沟槽,该沟槽具有至少一个开放端口。[0006]该滑轨包括一个紧配合地嵌入于该沟槽内的嵌入部,及一个位于在该沟槽外的导引部,该嵌入部具有两分别位在该嵌入部两相反侧且连接前述槽侧壁的嵌合壁面。[0007]该滑块能滑动地设置于该滑轨的该导引部上。[0008]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模组滑台结构,该本体的前述槽侧壁间的距离略小于该滑轨的前述嵌合壁面间的距离。[0009]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模组滑台结构,前述槽侧壁与前述嵌合壁面截面外形分别略呈弧形。[0010]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模组滑台结构,该沟槽还具有一个连通于该开放端口的顶开口,该顶开口的开口距离小于前述槽侧壁间的距离。[0011]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模组滑台结构,该本体为平板状且沿该长向延伸。[0012]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模组滑台结构,该滑轨的该嵌入部还具有一个紧配合地贴合于该槽底壁且连接于前述嵌合壁面的嵌合底面。[0013]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模组滑台结构,该嵌入部的高度小于0.5倍的该滑轨高度。[0014]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模组滑台结构,该滑轨的该导引部具有两个分别相反设置且连接至前述嵌合壁面的导引壁面,及一个连接于该导引壁面间的顶面,每一个导引壁面分别具有一个连接于该嵌合壁面且往上延伸的连接壁面部、一个连接于该顶面且往下延伸的滑动壁面部,及一个连接于该连接壁面部与该滑动壁面部间的颈壁面部,前述颈壁面部间的距离小于前述滑动壁面部间的距离。[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滑轨通过紧配合的方式嵌入于该沟槽内,而使得该沟槽的前述槽侧壁面能够紧密的贴合于该滑轨的前述嵌合壁面,如此,以达到紧配合的组配效果,而且能够有效地改善习知利用多点锁固而造成的挠曲变形的现象。


[0016]图1为现有一种滑台结构的立体图;[0017]图2为现有该滑台结构的一个剖视图;[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复合模组滑台结构一个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0019]图4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说明一个基座单元、一个滑轨,及一个滑块;[0020]图5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个组合侧视图,图中未显示该滑块;[0021]图6是本实用新型复合模组滑台结构一个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0022]图7是本实用新型复合模组滑台结构一个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0024]参阅图3、图4,及图5,本实用新型复合模组滑台结构一个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个基座单元2、至少一个滑轨3,及至少一个滑块4。其中,在本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滑轨3的数量为一个,该滑块4的数量为一个。[0025]该基座单元2包括一个具有一个顶面211的本体21,及至少一个由该本体21的该顶面211凹设且沿一个长向L延伸的沟槽22。其中,在本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本体21为平板状且沿该长向L延伸,该沟槽22的数量为一个。[0026]该本体21还具有一个沿该长向L延伸的槽底壁212,及两个分别位在该长向L两相反侧且连接该顶面211与该槽底壁212间的槽侧壁213,该槽底壁212与前述槽侧壁213相配合界定出该沟槽22。[0027]该沟槽22具有两个分别相反设置且供该滑轨3嵌入的开放端口 221,及一个连通于前述开放端口 221的顶开口 222。其中,在本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顶开口 222的开口距离小于前述槽侧壁213间的距离,也就是说位于该顶开口 222处的前述槽侧壁213间的距离小于在位于其他位置处的前述槽侧壁213间的距离,借此,能够有效地防止该滑轨3由该沟槽22的该顶开口 222脱离,另外,前述槽侧壁213的截面外形分别略呈弧形,所述槽侧壁213与槽底壁212结合后的截面外形大致呈优弧状。[0028]该滑轨3材质硬度大于该本体21的材质硬度,并包括一个紧配合地嵌入于该沟槽22内的嵌入部31,及一个位于该沟槽22外的导引部32。其中,在本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滑轨3的材质为钢材,该本体21的材质为铝材,当然在实际实施上,仍不以此为限制。[0029]该嵌入部31具有两个分别位在该嵌入部31两相反侧且连接前述槽侧壁213的嵌合壁面311,及一个紧配合地贴合于该槽底壁212且连接于前述嵌合壁面311的嵌合底面312。其中,在本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前述嵌合壁面311的截面外形分别略呈弧形,而且前述嵌合壁面311用于与前述槽侧壁213相配合,借此,亦能够有效地达到防止该滑轨3轻易的由该沟槽22内脱离的目的。另外,该滑轨3嵌入部31的高度小于0.5倍的该滑轨3的高度,本实施例中,该嵌入部31的高度为0.27倍的该滑轨3高度。[0030]该导引部32具有两个分别相反设置且连接至前述嵌合壁面311的导引壁面321,及一个连接于该导引壁面321间的顶面322。每一个导引壁面321分别具有一个连接于该嵌合壁面321且往上延伸的连接壁面部323、一个连接于该顶面322且往下延伸的滑动壁面部324,及一个连接于该连接壁面部323与该滑动壁面部324间的颈壁面部325。其中,前述颈壁面部325间的距离小于前述滑动壁面部324间的距离,借此以能够有效地嵌住该滑块4。[0031]该滑块4能滑动且设置于该滑轨3的该导引部32上。其中,该滑块4为现有技术且非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特征,故在此不详加赘述。[0032]在本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由于加工出来的该本体21的前述槽侧壁213间的距离是略小于该滑轨3的前述嵌合壁面311间的距离,一般来讲,其两者距离差距约为0.00Γ0.002_。所以,在组装上,能够利用干涉配合的方式固定,将该滑轨3嵌入于该沟槽22内,而嵌合壁面31紧密地贴合于槽侧壁213。当然,因为该滑轨3的材质硬度是大于该本体21的材质硬度,所以也能够施加外力,强制将该滑轨3嵌入于该沟槽22内,或者,将该沟槽22与该滑轨3其中一者上胶后,再利用外力强制将该滑轨3结合于该沟槽22内的方式来实施。[0033]参阅图6为本实用新型复合模组滑台结构一个第二较佳实施例,说明将本实用新型运用于一个线性模组的态样。[0034]参阅图7为本实用新型复合模组滑台结构一个第三较佳实施例,说明将本实用新型运用于一个滑台的态样,其中,在本第三较佳实施例中,该基座单元2具有两个分别相间隔的沟槽22,两个滑轨3分别嵌入于前述沟槽22。[0035]据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复合模组滑台结构具有下列优点及功效:[0036]一、通过该滑轨3的材质硬度大于该本体21的材质硬度,且该本体21的前述槽侧壁213间的距离是略小于该滑轨3的前述嵌合壁面311间的距离,让该滑轨3能够以紧配合的方式嵌入于该沟槽22内,而使得该沟槽22的前述槽侧壁213能够紧密的贴合于该滑轨3的前述嵌合壁面311,如此,以达到紧配合的组配效果,而且能够有效地改善习知利用多点锁固而造成的挠曲变形的现象。[0037]二、由于该滑轨3的材质硬度是大于该本体21的材质硬度,在组装后,让滑轨3不会受到该本体21的干涉影响而产生挠曲或者变形。
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模组滑台结构,包含一个基座单元、至少一个滑轨,及至少一个滑块,其特征在于: 该基座单元包括一个具有一个顶面的本体,及至少一个由该本体的该顶面凹设且沿一个长向延伸的沟槽,该本体还具有一个沿该长向延伸的槽底壁,及两个分别位在该长向两相反侧且连接该顶面与该槽底壁间的槽侧壁,该槽底壁与前述槽侧壁相配合界定出该沟槽,该沟槽具有至少一个开放端口; 该滑轨包括一个紧配合地嵌入于该沟槽内的嵌入部,及一个位于该沟槽外的导引部,该嵌入部具有两个分别位在该嵌入部两相反侧且连接前述槽侧壁的嵌合壁面; 该滑块能滑动地设置于该滑轨的该导引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模组滑台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前述槽侧壁间的距离略小于该滑轨的前述嵌合壁面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模组滑台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槽侧壁与前述嵌合壁面截面外形分别呈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模组滑台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沟槽还具有一个连通于该开放端口的顶开口,该顶开口的开口距离小于前述槽侧壁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模组滑台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为平板状且沿该长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模组滑台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滑轨的该嵌入部还具有一个紧配合地贴合于该槽底壁且连接于前述嵌合壁面的嵌合底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模组滑台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嵌入部的高度小于0.5倍的该滑轨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模组滑台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滑轨的该导引部具有两个分别相反设置且连接至前述嵌合壁面的导引壁面,及一个连接于该导引壁面间的顶面,每一个导引壁面分别具有一个连接于该嵌合壁面且往上延伸的连接壁面部、一个连接于该顶面且往下延伸的滑动壁面部,及一个连接于该连接壁面部与该滑动壁面部间的颈壁面部,前述颈壁面部间的距离小于前述滑动壁面部间的距离。
专利摘要一种复合模组滑台结构,包含一个基座单元、至少一个滑轨,及至少一个滑块。该基座单元包括一个具有一个顶面的本体,及至少一个由该顶面凹设且沿一个长向延伸的沟槽,该本体还具有一个槽底壁及两个槽侧壁,该槽底壁与前述槽侧壁相配合界定出该沟槽。该滑轨的材质硬度大于该本体的材质硬度,并包括一个紧配合地嵌入于该沟槽内的嵌入部,该嵌入部具有两个分别位在该嵌入部两相反侧且连接前述槽侧壁的嵌合壁面。组配上,通过尺寸略大于该沟槽尺寸的该滑轨,能够以紧配合的方式嵌入于该沟槽内,以提升横向拘束性。
文档编号F16C29/02GK202971571SQ201220682678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0日
发明者吴旻杰 申请人:吴旻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