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驱交叉驱动差速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8727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四驱交叉驱动差速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驱交叉驱动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壳体,差速器壳体内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行星齿架,行星齿架整体固定于从动齿轮上,从动轮通过行星齿架内的内、外行星齿轮和分别连接于内、外行星齿轮上的前内、外半轴和后内、外半轴导出。本发明采用X型交叉驱动的方式,使位于前、后交叉位置上的车轮同时驱动,能使汽车在任何可以行使的路面上都有足够的稳定性,前后车轮之间不会出现滑转和偏移现象,并且本发明的体积小,节省能源,减少了不必要的能源损耗。
【专利说明】四驱交叉驱动差速器【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差速器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四驱交叉驱动差速器。
【背景技术】
[0002]根据汽车行驶的原理,对角线上的车轮转速之和相等,所以可以交叉驱动。而现有的普通四驱车采用前轮和后轮分开驱动的方式,导致普通四驱车不能以过高的速度行驶,否则容易出现滑转和偏移现象,在情况复杂的路面则更容易出现过分颠簸,驾驶不稳定等问题,影响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四驱交叉驱动差速器。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四驱交叉驱动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差速器壳体内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行星齿架,行星齿架整体固定于从动齿轮上,所述的从动轮通过行星齿架内的内、外行星齿轮和分别连接于内、外行星齿轮上的前内、外半轴和后内、外半轴导出;所述的前内、外半轴分别通过前内分动齿、前外分动齿传动连接前右内传动齿、前左外传动齿导出;
所述的后内、外半轴分别通过后内分动齿、后外分动齿传动连接后左内传动齿、后右外传动齿导出。
0005]所述的四驱交叉驱动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从动齿轮通过主动齿轮外接动力源驱动整个差速器。
[0006]所述的四驱交叉驱动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行星齿轮驱动前、后内半轴带动一组位于交叉位置的前后轮;外行星齿轮驱动前、后外半轴带动另一组位于交叉位置的前后轮。
[0007]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采用X型交叉驱动的方式,使位于前、后交叉位置上的车轮同时驱动,能使汽车在任何可以行使的路面上都有足够的稳定性,前后车轮之间不会出现滑转和偏移现象,并且本发明的体积小,节省能源,减少了不必要的能源损耗。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参见附图,四驱交叉驱动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壳体1,差速器壳体I内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行星齿架2,行星齿架2整体固定于从动齿轮18上,从动轮3通过行星齿架2内的内、外行星齿轮3、4和分别连接于内、外行星齿轮3、4上的前内、外半轴5、6和后内、外半轴7、8导出;
前内、外半轴5、6分别通过前内分动齿9、前外分动齿10传动连接前右内传动齿11、前左外传动齿12导出;
后内、外半轴7、8分别通过后内分动齿13、后外分动齿14传动连接后左内传动齿15、后右外传动齿16导出。
[0010]从动齿轮3通过主动齿轮17外接动力源驱动整个差速器。
[0011]内行星齿轮3驱动前、后内半轴5、7带动一组位于交叉位置的前后轮;外行星齿轮4驱动前、后外半轴6、8带动另一组位于交叉位置的前后轮。
【权利要求】
1.四驱交叉驱动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差速器壳体内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行星齿架,行星齿架整体固定于从动齿轮上,所述的从动轮通过行星齿架内的内、外行星齿轮和分别连接于内、外行星齿轮上的前内、外半轴和后内、外半轴导出; 所述的前内、外半轴分别通过前内分动齿、前外分动齿传动连接前右内传动齿、前左外传动齿导出; 所述的后内、外半轴分别通过后内分动齿、后外分动齿传动连接后左内传动齿、后右外传动齿导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驱交叉驱动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从动齿轮通过主动齿轮外接动力源驱动整个差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驱交叉驱动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行星齿轮驱动前、后内半轴带动一组位于交叉位置的前后轮;外行星齿轮驱动前、后外半轴带动另一组位于交叉位置的前后轮。
【文档编号】F16H48/06GK103775598SQ201410005205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6日
【发明者】管中林 申请人:管中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